一种空心面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2504发布日期:2018-12-25 19:27阅读:4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心面成型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面条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心面成型机。

背景技术

空心面,顾名思义为空心的面条,面的一头放进水里用嘴吹可吹出气泡,且细如发丝,味道鲜美,食用感觉光滑绕舌,细腻如玉,独具风味,且有着健身养颜的功效,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现有技术中的空心面一般通过手工用长条的木棒将面饼压制成内部凹陷的结构,然后合并面饼两端,使其中部形成凹陷空间,再逐渐捻搓使其形成供食用的细条,最后再将空心面切断包装。该步骤需要人工手动操作,且捻搓变细与切断分步进行,不仅浪费了人力,而且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本发明的一种空心面成型机能同步实现捻搓变细与切断的过程,由电机驱动自动进行,无需人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一种空心面成型机包括进料口、切条装置、挤压装置和收料箱,其中,进料口依次与切条装置、挤压装置和收料箱相连,所述切条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滚筒和第一转动滚筒,所述第一固定滚筒内壁上设置有大小不一的锯齿,第一转动滚筒外壁上设置有大小相等的锯齿,且第一固定滚筒上的锯齿与第一转动滚筒上的锯齿相互插接,并形成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凹陷空间;所述挤压装置包括第二固定滚筒和第二转动滚筒,所述第二固定滚筒与第二转动滚筒之间的挤压间隙内设置有与第二转动滚筒运动方向相平行的弧形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滚筒与第二转动滚筒内设置有加强筋,且第一转动滚筒和第二转动滚筒由电机驱动转动。

优选的,所述弧形杆通过l形的支撑杆固定在第二固定滚筒与第二转动滚筒之间的挤压间隙的空间中部。

具体的,所述支撑杆固定在所述第一固定滚筒的出料口内部侧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滚筒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且第一导向板与第二导向板与第二转动滚筒之间设置有间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滚筒与第一转动滚筒之间形成的最小凹陷空间内径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固定滚筒与第二转动滚筒之间的挤压间隙内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空心面成型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第一固定滚筒上的锯齿与第一转动滚筒上的锯齿相互插接,并形成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凹陷空间,在第一转动滚筒转动的过程中,面饼由进料口进入到第一固定滚筒与第一转动滚筒内部形成的凹陷空间内,能将面饼切断呈具有一定大小的条断,同时,由于凹陷空间从上至下逐渐减小,则在逐渐切断过程中,条断逐渐变细,能同时实现切断与捻搓变细的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无需人工手动操作;(2)第二固定滚筒与第二转动滚筒之间的挤压间隙内设置有与转动滚筒运动方向相平行的弧形杆,经过第一固定滚筒与第一转动滚筒的切条作用后的条断进入挤压间隙内,通过弧形杆的作用,代替传统木棒的手工压制,使其自动形成内部空心结构的空心面,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一种空心面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口2、收料箱3、第一固定滚筒4、第一转动滚筒5、锯齿6、凹陷空间7、第二固定滚筒8、第二转动滚筒9、弧形杆10、加强筋11、电机12、支撑杆13、第一导向板14、第二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结构和原理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心面成型机,包括进料口1、切条装置、挤压装置和收料箱2,进料口1依次与切条装置、挤压装置和收料箱2相连,面饼由进料口1进入,然后进入切条装置内进行切断,使其成条状,然后再进入挤压装置内,使其成空心状,并由挤压装置的出料口进入收料箱2内收集。

其中,切条装置包括截面呈圆形的第一固定滚筒3和第一转动滚筒4,第一固定滚筒3与进料口1相连,在第一固定滚筒3内壁上设置有大小不一的锯齿5,第一转动滚筒4外壁上设置有大小相等的锯齿5,且第一固定滚筒3上的锯齿5与第一转动滚筒4上的锯齿5相互插接,并形成从上至下逐渐减小的凹陷空间6;在第一转动滚筒4转动的过程中,面饼由进料口1进入到第一固定滚筒3与第一转动滚筒4内部形成的凹陷空间6内,能将面饼切断呈具有一定大小的条断,同时,由于凹陷空间6从上至下逐渐减小,则在逐渐切断过程中,条断逐渐变细,能同时实现切断与捻搓变细的功能,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无需人工手动操作。

其中,挤压装置包括截面呈圆形的第二固定滚筒7和第二转动滚筒8,第二固定滚筒7与第一固定滚筒3的出料口相连,在第二固定滚筒7与第二转动滚筒8之间的挤压间隙内设置有与第二转动滚筒8运动方向相平行的弧形杆9。其中,弧形杆9横截面为圆形,其直径大小可以根据所需空心的大小进行选择,弧形杆9通过l形的支撑杆12固定在第二固定滚筒7与第二转动滚筒8之间的挤压间隙的空间中部,使得空心面的形成具有厚度均匀的特点,而支撑杆12则固定在第一固定滚筒3的出料口内部任一方向的侧壁上。

经过第一固定滚筒3与第一转动滚筒4的切条作用后的条断进入挤压间隙内,在第二转动滚筒8的转动过程中,挤压面条断,通过弧形杆9的作用,代替传统木棒的手工压制,使其自动形成内部空心结构的空心面,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此外,在第一转动滚筒4与第二转动滚筒8内设置有加强筋10,且第一转动滚筒4和第二转动滚筒8由电机11驱动转动,可以由同一个电机进行驱动转动,也可以由不同的电机进行驱动转动,在此,不做限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第二固定滚筒7内壁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板13与第二导向板14,且第一导向板13与第二导向板14与第二转动滚筒8之间设置有间隙,防止第二转动滚筒8在转动过程中受阻,也避免第一、第二导向板损坏,该间隙的距离应远小于制备所得的空心面的直径,可以设置为1-2mm。其中,第一导向板13位于第二固定滚筒7的进料口处,能将经过切条装置后的面条段全部导入弧形杆9所在挤压间隙内,而第二导向板14则位于第二固定滚筒7的出料口处,能避免经过挤压形成后的空心面进入无弧形杆9的内部间隙内,使其全部通过挤压呈空心状后,进入收料箱2收集。

进一步的,第一固定滚筒3与第一转动滚筒4之间形成的最小凹陷6空间内径应大于或者等于第二固定滚筒7与第二转动滚筒8之间的挤压间隙内径。这是由于,在切条装置内部,由于凹陷空间6逐渐减小,由较大凹陷空间6切断形成的面条段进入较小凹陷空间6时,会有一部分被挤压出凹陷空间6外,而无法进入凹陷空间6内,其体积仍然较大,此时,未经过切条的面条段,仍然会进入第二固定滚筒7与第二转动滚筒8内部的空隙内,将该挤压间隙内径设置为小于最小凹陷空间6内径,能将未经切条的面条段也挤压成大小较小的空心面条,有利于保证空心面直径大小的均匀性,以利于后续的加工。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发明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