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夫红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36924发布日期:2018-11-07 07:58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工夫红茶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白茶树是乔木或灌木,高3~15米;白茶树的嫩枝密生灰黄色星状短柔毛,小枝无毛。叶纸质或薄革质,长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0~30厘米,宽3~8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圆钝或微心形,边缘具细钝齿或圆齿,两面无毛,干后暗褐色;侧脉两面均明显;叶柄长5~10毫米,被绒毛;托叶披针形,长5~7毫米。以白茶树的新鲜茶叶为原料,可制备工夫红茶。

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我国红茶品种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为我国第二大茶类。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

红茶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素a、钙、磷、镁、钾、咖啡碱、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多种营养元素。红茶在发酵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化学反应使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会产生茶黄素、茶红素等成分,其香气比鲜叶明显增加,形成红茶特有的色、香、味。但目前加工的红茶有益成分含量依然偏低,加工工艺有待优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夫红茶加工工艺,以白茶树的新鲜茶叶为原料,在传统红茶的加工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提高红茶中有益成分的含量,提高加工的红茶的质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采摘白茶树一芽一叶或一芽两叶的鲜叶,待用;

(2)晾青、摇青:先将白茶树鲜叶放在萎凋槽上晾青,然后将茶树鲜叶反复进行摇青和晾青;

(3)揉捻:将步骤(2)处理后的茶叶送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

(4)蒸汽处理:将步骤(3)处理后的茶叶送入蒸汽桶中,控制蒸汽桶内的蒸汽温度为100~120℃,处理时间为6~10min;

(5)发酵:将步骤(4)处理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进行发酵;

(6)初干:将步骤(5)处理后的茶叶送入干燥机中烘干至其水分含量为20~30%;

(7)足干:将步骤(6)处理后的茶叶送入提香机中进行提香,即得。

所述步骤(1)中,采摘的时间为阴天或晴天的早上8~10点。

所述步骤(2)中,先将白茶树鲜叶放在萎凋槽上,摊放的厚度为3~5cm,晾青25~35min,然后将茶叶依次送入摇青机和萎凋槽中反复进行摇青和晾青各2次,每次摇青3~5min,每次晾青10~14min,茶叶在摇青机中摊放厚度为4~6cm。

所述步骤(3)中,揉捻按照空压4~6min→轻压10~20min→重压20~30min→轻压10~20min→空压5~10min的原则进行,轻压的压力为0.5~1.5mpa,重压的压力为6~10mpa。

所述步骤(5)中,叶堆厚度控制在6~8cm,平铺均匀,分层置于发酵架上;利用茶叶发酵机进行发酵,气温控制在32~36℃,叶温保持在28~31℃,相对湿度控制在92~96%,保持充足的氧气供给,发酵时间以揉捻时间开始记,发酵时间在5~6h。

所述步骤(6)中,将发酵处理的茶叶送入干燥机中,在110~120℃的温度下烘干至其水分含量为20~30%。

所述步骤(7)中,控制提香机的温度为90~100℃,提香处理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4~7%。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通过将茶叶揉切之后进行蒸汽处理,使茶叶组织结构破坏、部分酶类失活,同时杀灭茶叶中微生物的活性,能够在最大程度的保持茶叶品质的同时,提高某些生化成分的含量,使茶叶的滋味增强,汤色变亮,香气变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仅仅是对该发明的举例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中未作具体说明的步骤均是已有技术,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实施例一

一种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在晴天的早上8点采摘白茶树一芽一叶的鲜叶,待用;

(2)晾青、摇青:先将白茶树鲜叶放在萎凋槽上,摊放的厚度为3cm,晾青25min,然后将茶叶依次送入摇青机和萎凋槽中反复进行摇青和晾青各2次,每次摇青3min,每次晾青10min,茶叶在摇青机中摊放厚度为4cm;

(3)揉捻:将步骤(2)处理后的茶叶送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按照空压4min→轻压10min→重压20min→轻压10min→空压5min的原则进行,轻压的压力为0.5mpa,重压的压力为6mpa;

(4)蒸汽处理:将步骤(3)处理后的茶叶送入蒸汽桶中,控制蒸汽桶内的蒸汽温度为100℃,处理时间为6min;

(5)发酵:将步骤(4)处理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进行发酵,叶堆厚度控制在6cm,平铺均匀,分层置于发酵架上;利用茶叶发酵机进行发酵,气温控制在32℃,叶温保持在28℃,相对湿度控制在92%,保持充足的氧气供给,发酵时间以揉捻时间开始记,发酵时间在5h;

(6)初干:将发酵处理的茶叶送入干燥机中,在110℃的温度下烘干至其水分含量为20%;

(7)足干:将步骤(6)处理后的茶叶送入提香机中进行提香,控制提香机的温度为90℃,提香处理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4%,即得工夫红茶。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茶叶进行检测,其茶多酚含量为11.2%,氨基酸含量为3.0%,咖啡碱含量为2.8%,茶黄素含量为0.37%,茶红素含量为5.6%,茶褐素含量为4.3%,香精油含量为0.014%。

实施例二

一种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在阴天的早上10点采摘白茶树一芽两叶的鲜叶,待用;

(2)晾青、摇青:先将白茶树鲜叶放在萎凋槽上,摊放的厚度为5cm,晾青35min,然后将茶叶依次送入摇青机和萎凋槽中反复进行摇青和晾青各2次,每次摇青5min,每次晾青14min,茶叶在摇青机中摊放厚度为6cm;

(3)揉捻:将步骤(2)处理后的茶叶送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按照空压6min→轻压20min→重压30min→轻压20min→空压10min的原则进行,轻压的压力为1.5mpa,重压的压力为10mpa;

(4)蒸汽处理:将步骤(3)处理后的茶叶送入蒸汽桶中,控制蒸汽桶内的蒸汽温度为120℃,处理时间为10min;

(5)发酵:将步骤(4)处理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进行发酵,叶堆厚度控制在8cm,平铺均匀,分层置于发酵架上;利用茶叶发酵机进行发酵,气温控制在36℃,叶温保持在31℃,相对湿度控制在96%,保持充足的氧气供给,发酵时间以揉捻时间开始记,发酵时间在6h;

(6)初干:将发酵处理的茶叶送入干燥机中,在120℃的温度下烘干至其水分含量为30%;

(7)足干:将步骤(6)处理后的茶叶送入提香机中进行提香,控制提香机的温度为100℃,提香处理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7%,即得工夫红茶。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茶叶进行检测,其茶多酚含量为11.5%,氨基酸含量为2.7%,咖啡碱含量为3.1%,茶黄素含量为0.36%,茶红素含量为5.4%,茶褐素含量为4.2%,香精油含量为0.015%。

实施例三

一种工夫红茶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1)采摘:在阴天的早上9点采摘白茶树一芽一叶的鲜叶,待用;

(2)晾青、摇青:先将白茶树鲜叶放在萎凋槽上,摊放的厚度为4cm,晾青30min,然后将茶叶依次送入摇青机和萎凋槽中反复进行摇青和晾青各2次,每次摇青4min,每次晾青12min,茶叶在摇青机中摊放厚度为5cm;

(3)揉捻:将步骤(2)处理后的茶叶送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揉捻按照空压5min→轻压15min→重压25min→轻压15min→空压7min的原则进行,轻压的压力为1mpa,重压的压力为8mpa;

(4)蒸汽处理:将步骤(3)处理后的茶叶送入蒸汽桶中,控制蒸汽桶内的蒸汽温度为110℃,处理时间为8min;

(5)发酵:将步骤(4)处理后的茶叶送入发酵机中进行发酵,叶堆厚度控制在7cm,平铺均匀,分层置于发酵架上;利用茶叶发酵机进行发酵,气温控制在34℃,叶温保持在29℃,相对湿度控制在94%,保持充足的氧气供给,发酵时间以揉捻时间开始记,发酵时间在5.5h;

(6)初干:将发酵处理的茶叶送入干燥机中,在115℃的温度下烘干至其水分含量为25%;

(7)足干:将步骤(6)处理后的茶叶送入提香机中进行提香,控制提香机的温度为95℃,提香处理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5%,即得工夫红茶。

将本实施例制备的茶叶进行检测,其茶多酚含量为11.7%,氨基酸含量为3.1%,咖啡碱含量为3.5%,茶黄素含量为0.37%,茶红素含量为5.6%,茶褐素含量为4.5%,香精油含量为0.01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