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米作为人们日常食用的主食,每天摄入大米使生活乏味单调,同时其膳食结构单一,为进行膳食调整和营养物质补充还需搭配蔬菜、肉类和水果等,但在饮食摄入中还会出现一些微量元素以及膳食纤维摄入的不足现象,因此需要一种能较全面的提供多种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食品。人造米是普通大米的替代品,通常以天然五谷杂粮、水果、蔬菜、海鲜品等为主要原料,并配合添加一些食品添加剂经加工合成得到,人造米不仅在外观上与普通大米相似,而且营养成分较全面,有利于人体消化吸收,从而深受消费者喜爱。目前,我国人造米存在口感单一、营养价值低、蒸煮损失大的缺陷,影响人造米的食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及其制备方法,制得的人造米营养价值高,蒸煮损失小,具有独特的果蔬味,易引发人们的食欲。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米粉30-45份、粳米粉40-50份、糯米粉5-10份、荸荠粉4-8份、青枣粉4-8份、茭白粉4-8份、莲子粉5-10份、白萝卜粉2-4份、蛋清液4-8份、食品添加剂0.1-0.15份。
具体实施方式中,小米粉的重量份还可以为32、35、38、40、42、44份,粳米粉的重量份还可以为42、44、45、46、48份,糯米粉的重量份还可以为6、7、8、9份,荸荠粉的重量份还可以为4.5、5、5.5、6、6.5、7份,青枣粉的重量份还可以为4.5、5、5.5、6、6.5、7份,茭白粉的重量份还可以为4.5、5、5.5、6、6.5、7份,莲子粉的重量份还可以为6、7、8、9份,白萝卜粉的重量份还可以为2.4、2.8、3、3.2、3.5、3.8份,蛋清液的重量份还可以为4.5、5、5.5、6、6.5、7份,食品添加剂还可以为0.11、0.12、0.13、0.14份。
优选地,青枣粉是将青枣去皮去核后经超微粉碎得到。
优选地,食品添加剂由可溶性大豆多糖、结冷胶、蔗糖脂肪酸酯按重量比为5-8:4-6:2-4组成。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小米粉、粳米粉、糯米粉、荸荠粉、青枣粉、山楂粉、茭白粉、莲子粉、白萝卜粉、食品添加剂混合后研磨过筛,然后加入蛋清液与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物料a;
s2、将物料a挤压成型,然后热风干燥,冷却,得到果蔬味营养人造米。
优选地,s1中,研磨过60-80目筛。
优选地,s1中,搅拌温度为62-66℃。
优选地,s1中,物料a的含水量为24-28wt%。
优选地,s2中,挤压成型过程中,喂料转速为46-50rpm,水泵转速为50-55rpm,螺杆转速为120-125rpm。
优选地,s2中,挤压成型过程中,机筒温度从喂料端到出料端依次为1区72-78℃、2区82-88℃、3区92-98℃、4区102-106℃、5区115-125℃、6区温度为72-78℃。
优选地,机筒温度从喂料端到出料端依次为1区75℃、2区85℃、3区95℃、4区105℃、5区120℃、6区温度为75℃。
优选地,s2中,热风干燥条件如下:温度为62-66℃,湿度为52-56%,时间为1.5-2.2h。
本发明中通过优化配方及工艺,有效改善人造米的品质及营养结构,制得的人造米外观与普通大米较为接近,蒸出的米饭不仅具有小米、粳米和糯米的天然米香,同时还具有荸荠、青枣、茭白、莲子、白萝卜配合后的独特果蔬味,且米粒完整性较好,颜色均一,色泽好,食用时柔软适口,有嚼劲,其“色、香、味”俱全,大大提高消费者对人造米口感的可接受度,同时易引发人们的食欲。其中,荸荠具有清热、化痰、消积等功效,青枣具有抗癌、抗过敏、益智健脑、增强人体免疫力及食欲等功效,茭白具有解热毒、除烦渴、利二便等功效,莲子具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等功效,白萝卜具有清热化痰、下气宽中、解毒消食等功效,荸荠、青枣、茭白、莲子、白萝卜配合,有效提高本发明人造米营养价值,使本发明人造米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长期食用本发明人造米能有效增强人体体质;选用可溶性大豆多糖、结冷胶、蔗糖脂肪酸酯配合作为食品添加剂,其与蛋清液配合,不仅有效改善本发明人造米的营养结构,而且还对本发明人造米起到良好的抗老化作用,使本发明人造米更加均一及稳定,同时有效保护体系中的蛋白,减小淀粉分子间的粘连,维持水分平衡,有效改善人造米的韧性与弹性,蒸煮后不易粘连;通过优化制备工艺,使本发明人造米口感细腻,蒸煮后香气浓郁,食用时柔软适口,有嚼劲,易于消化吸收,同时有效减少营养损失,延长人造米的贮藏时间。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及其制备方法,制得的人造米营养价值高,蒸煮损失小,具有独特的果蔬味,易引发人们的食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米粉30份、粳米粉50份、糯米粉5份、荸荠粉4份、青枣粉8份、茭白粉4份、莲子粉5份、白萝卜粉2份、蛋清液4份、食品添加剂0.1份。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小米粉、粳米粉、糯米粉、荸荠粉、青枣粉、山楂粉、茭白粉、莲子粉、白萝卜粉、食品添加剂混合后研磨过筛,然后加入蛋清液与去离子水,搅拌,得到物料a;
s2、将物料a挤压成型,然后热风干燥,冷却,得到果蔬味营养人造米。
实施例2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米粉45份、粳米粉40份、糯米粉10份、荸荠粉8份、青枣粉4份、茭白粉8份、莲子粉10份、白萝卜粉4份、蛋清液8份、食品添加剂0.15份。
其中,青枣粉是将青枣去皮去核后经超微粉碎得到;
食品添加剂由可溶性大豆多糖、结冷胶、蔗糖脂肪酸酯按重量比为5:4:2组成。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小米粉、粳米粉、糯米粉、荸荠粉、青枣粉、山楂粉、茭白粉、莲子粉、白萝卜粉、食品添加剂混合后研磨过60目筛,然后加入蛋清液与去离子水,在62℃搅拌,得到物料a;
s2、将物料a挤压成型,然后热风干燥,冷却,得到果蔬味营养人造米;其中,挤压成型过程中,喂料转速为46rpm,水泵转速为50rpm,螺杆转速为120rpm,机筒温度从喂料端到出料端依次为1区72℃、2区82℃、3区92℃、4区102℃、5区115℃、6区温度为72℃;热风干燥条件如下:温度为66℃,湿度为56%,时间为1.5h。
实施例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米粉38份、粳米粉45份、糯米粉8份、荸荠粉6份、青枣粉6份、茭白粉6份、莲子粉8份、白萝卜粉3份、蛋清液6份、食品添加剂0.12份。
其中,青枣粉是将青枣去皮去核后经超微粉碎得到;
食品添加剂由可溶性大豆多糖、结冷胶、蔗糖脂肪酸酯按重量比为7:5:3组成。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小米粉、粳米粉、糯米粉、荸荠粉、青枣粉、山楂粉、茭白粉、莲子粉、白萝卜粉、食品添加剂混合后研磨过70目筛,然后加入蛋清液与去离子水,在65℃搅拌,得到物料a;
s2、将物料a挤压成型,然后热风干燥,冷却,得到果蔬味营养人造米;其中,挤压成型过程中,喂料转速为48rpm,水泵转速为52rpm,螺杆转速为122rpm,机筒温度从喂料端到出料端依次为1区75℃、2区85℃、3区95℃、4区105℃、5区120℃、6区温度为75℃;热风干燥条件如下:温度为65℃,湿度为55%,时间为2h。
实施例4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米粉35份、粳米粉42份、糯米粉6.5份、荸荠粉5份、青枣粉5份、茭白粉7份、莲子粉9份、白萝卜粉2.5份、蛋清液5份、食品添加剂0.11份。
其中,青枣粉是将青枣去皮去核后经超微粉碎得到;
食品添加剂由可溶性大豆多糖、结冷胶、蔗糖脂肪酸酯按重量比为8:6:4组成。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小米粉、粳米粉、糯米粉、荸荠粉、青枣粉、山楂粉、茭白粉、莲子粉、白萝卜粉、食品添加剂混合后研磨过80目筛,然后加入蛋清液与去离子水,在66℃搅拌,得到物料a;
s2、将物料a挤压成型,然后热风干燥,冷却,得到果蔬味营养人造米;其中,挤压成型过程中,喂料转速为50rpm,水泵转速为55rpm,螺杆转速为125rpm,机筒温度从喂料端到出料端依次为1区78℃、2区88℃、3区98℃、4区106℃、5区125℃、6区温度为78℃;热风干燥条件如下:温度为62℃,湿度为52%,时间为2.2h。
实施例5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小米粉42份、粳米粉48份、糯米粉8.5份、荸荠粉7份、青枣粉7份、茭白粉5份、莲子粉6.5份、白萝卜粉3.5份、蛋清液5份、食品添加剂0.14份。
其中,青枣粉是将青枣去皮去核后经超微粉碎得到;
食品添加剂由可溶性大豆多糖、结冷胶、蔗糖脂肪酸酯按重量比为7:4:3组成。
本发明还提出的一种果蔬味营养人造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小米粉、粳米粉、糯米粉、荸荠粉、青枣粉、山楂粉、茭白粉、莲子粉、白萝卜粉、食品添加剂混合后研磨过80目筛,然后加入蛋清液与去离子水,在64℃搅拌,得到物料a;
s2、将物料a挤压成型,然后热风干燥,冷却,得到果蔬味营养人造米;其中,挤压成型过程中,喂料转速为48rpm,水泵转速为54rpm,螺杆转速为124rpm,机筒温度从喂料端到出料端依次为1区76℃、2区85℃、3区96℃、4区105℃、5区124℃、6区温度为75℃;热风干燥条件如下:温度为65℃,湿度为55%,时间为1.8h。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