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392822发布日期:2018-12-25 19:29阅读:3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本草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本草茶,同于茶的饮用方式,一般由卫生部规定的食品分类中的“药食同源类”、“可用于保健品类”两类物品中的单种或多种物品组成,用这些植物的根、茎、叶或者果实制成的茶制品,其以采摘非茶树植物的芽叶为原料,按茶叶加工工艺加工而成的代用茶。

气血为维护机体正常功能之物质基础,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气血两亏是指气血均亏损不足的证候,多因久病消耗,气血两伤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血化障碍而日渐衰少,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血两虚,则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之濡养,各种机能失之推动及调节,故可出现不荣或不用的病证;若能够充分调和气血,且补齐养血,便能够使人们有效摆脱亚健康的生活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茶的原料来源广泛,配方合理,通过各中药协同,有效起到养气补血、调和调理的功效,且制作工艺简单,药包便于携带,充分适合广大人群进行饮用。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其中各原料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3-5份、枸杞8-10份、冬归4-8份、麦冬3-5份、龙眼干8-12份、熟地7-9份、川芎6-8份、香橼9-12份、陈皮5-8份和桑葚8-10份。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粉碎:称取红枣、枸杞、龙眼干、香橼、桑葚和熟地作为组分a,将组分a放入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

2)烘干: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颗粒,放入烘箱进行干燥,之后冷却至室温、过筛,得到药粉a;

3)煎煮:称取川芎、冬归、麦冬和陈皮作为组分b,将组分b放入原料重量三倍的蒸馏水中进行煎煮,过滤,取熬制液;

4)提纯:将步骤3)中获得的熬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40的清膏,再将清膏进行干燥,得到药粉b;

5)混合并包装:将步骤2中得到药粉a和步骤4中得到的药粉b与炒制后的红茶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装入茶包后封口,之后按常规方法制成饮品。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干燥温度为50-60℃,且烘干后颗粒的含水量不得超过2-6%。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筛网的规格为80-120目。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对放入蒸馏水中的组分b进行煎煮,直至其最后的水量为初始加入量的四分之一,煎煮的时间为2.5-3.5h,过滤后获得熬制液。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将熬制液在50-60℃下用真空减压法,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1.40的清膏。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对清膏采用的干燥方法为喷雾干燥法。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红茶的加入量为药粉a和药粉b总重量的4-6倍。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搅拌混合的时间为30-50min。

优选的,所述步骤5中的饮品为袋装泡茶、颗粒茶、浓缩液或罐装饮料酵素茶,其中的一种或几种。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药茶的原料来源广泛,配方合理,通过各中药协同,其中添加有冬归、熟地和麦冬等起安神养气功效的原料,同时添加有红枣、龙眼干和枸杞等起补血功效的原料;因此本中药茶能够有效起到养气补血、调和调理的功效。

由于作为草本植物类的原料相比于果实类的原料,若是直接将所有原料一同粉碎制得的药粉放入药包中,则在饮用时进行冲泡,在短时间的泡制过程中,较难冲泡出其中含有的药效物质,因而会令本草茶起到的补气养血效果大打折扣。

故在本发明本草茶的制备过程中,通过将川芎、冬归、麦冬和陈皮草本类的原料,首先加入蒸馏水中进行煎煮,然后将煎煮获得的熬制液再进行喷雾干燥获得药粉,而不是一同和红枣、枸杞、龙眼干、香橼、桑葚和熟地果实类的原料共同进行粉碎处理,直接获得共混的药粉;通过在制备步骤中,先提取出其中草本原料含有的有效物质,经喷雾干燥处理做成药粉后,再与果实类的原料破碎后得到的另一组药粉,与红茶进行共混,最终得到成品。

由于是纯中药原料制作,成品本草茶之中并无添加激素,经制备工艺中对部分原料进行提纯处理,使得购买者冲泡药包时,能够充分有效的将原料的药效物质冲泡入茶饮中,相比于一般的本草茶,不需要在购买后再仔细的进行煎煮,并且制成的药包便于携带,充分适合广大人群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饮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的制备流程工艺图。

图中:1-称量组分a、2-粉碎、3-烘干、4-称量组分b、5-煎煮、6-提纯、7-混合并包装、8-制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其中各原料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3份、枸杞8份、冬归4份、麦冬3份、龙眼干8份、熟地7份、川芎6份、香橼9份、陈皮5份和桑葚8份。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粉碎:称取红枣、枸杞、龙眼干、香橼、桑葚和熟地作为组分a,将组分a放入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

2)烘干: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颗粒,放入烘箱进行干燥,之后冷却至室温、过筛,得到药粉a;

3)煎煮:称取川芎、冬归、麦冬和陈皮作为组分b,将组分b放入原料重量三倍的蒸馏水中进行煎煮,过滤,取熬制液;

4)提纯:将步骤3)中获得的熬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再将清膏进行干燥,得到药粉b;

5)混合并包装:将步骤2中得到药粉a和步骤4中得到的药粉b与炒制后的红茶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装入茶包后封口,之后按常规方法制成饮品。

步骤2中干燥温度为60℃,且烘干后颗粒的含水量不得超过6%。

步骤2中筛网的规格为80目。

步骤3中对放入蒸馏水中的组分b进行煎煮,直至其最后的水量为初始加入量的四分之一,煎煮的时间为3.5h,在过滤后获得熬制液。

步骤4中将熬制液在60℃下用真空减压法,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

步骤4中对清膏采用的干燥方法为喷雾干燥法。

步骤5中红茶的加入量为药粉a和药粉b总重量的4倍。

步骤5中搅拌混合的时间为30min。

步骤5中的饮品为袋装泡茶。

实施例2: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其中各原料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4份、枸杞9份、冬归4份、麦冬5份、龙眼干8份、熟地7份、川芎8份、香橼10份、陈皮5份和桑葚8份。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粉碎:称取红枣、枸杞、龙眼干、香橼、桑葚和熟地作为组分a,将组分a放入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

2)烘干: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颗粒,放入烘箱进行干燥,之后冷却至室温、过筛,得到药粉a;

3)煎煮:称取川芎、冬归、麦冬和陈皮作为组分b,将组分b放入原料重量三倍的蒸馏水中进行煎煮,过滤,取熬制液;

4)提纯:将步骤3)中获得的熬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的清膏,再将清膏进行干燥,得到药粉b;

5)混合并包装:将步骤2中得到药粉a和步骤4中得到的药粉b与炒制后的红茶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装入茶包后封口,之后按常规方法制成饮品。

步骤2中干燥温度为50℃,且烘干后颗粒的含水量不得超过3%。

步骤2中筛网的规格为100目。

步骤3中对放入蒸馏水中的组分b进行煎煮,直至其最后的水量为初始加入量的四分之一,煎煮的时间为2.5h,在过滤后获得熬制液。

步骤4中将熬制液在55℃下用真空减压法,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40的清膏。

步骤4中对清膏采用的干燥方法为喷雾干燥法。

步骤5中红茶的加入量为药粉a和药粉b总重量的5倍。

步骤5中搅拌混合的时间为35min。

步骤5中的饮品为罐装饮料酵素茶。

实施例3: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其中各原料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3份、枸杞9份、冬归4份、麦冬3份、龙眼干11份、熟地8份、川芎6份、香橼10份、陈皮5份和桑葚10份。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粉碎:称取红枣、枸杞、龙眼干、香橼、桑葚和熟地作为组分a,将组分a放入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

2)烘干: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颗粒,放入烘箱进行干燥,之后冷却至室温、过筛,得到药粉a;

3)煎煮:称取川芎、冬归、麦冬和陈皮作为组分b,将组分b放入原料重量三倍的蒸馏水中进行煎煮,过滤,取熬制液;

4)提纯:将步骤3)中获得的熬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再将清膏进行干燥,得到药粉b;

5)混合并包装:将步骤2中得到药粉a和步骤4中得到的药粉b与炒制后的红茶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装入茶包后封口,之后按常规方法制成饮品。

步骤2中干燥温度为55℃,且烘干后颗粒的含水量不得超过2%。

步骤2中筛网的规格为100目。

步骤3中对放入蒸馏水中的组分b进行煎煮,直至其最后的水量为初始加入量的四分之一,煎煮的时间为3h,在过滤后获得熬制液。

步骤4中将熬制液在60℃下用真空减压法,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0的清膏。

步骤4中对清膏采用的干燥方法为喷雾干燥法。

步骤5中红茶的加入量为药粉a和药粉b总重量的5倍。

步骤5中搅拌混合的时间为45min。

步骤5中的饮品为颗粒茶。

实施例4: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其中各原料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5份、枸杞9份、冬归7份、麦冬5份、龙眼干12份、熟地8份、川芎7份、香橼10份、陈皮7份和桑葚10份。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粉碎:称取红枣、枸杞、龙眼干、香橼、桑葚和熟地作为组分a,将组分a放入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

2)烘干: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颗粒,放入烘箱进行干燥,之后冷却至室温、过筛,得到药粉a;

3)煎煮:称取川芎、冬归、麦冬和陈皮作为组分b,将组分b放入原料重量三倍的蒸馏水中进行煎煮,过滤,取熬制液;

4)提纯:将步骤3)中获得的熬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再将清膏进行干燥,得到药粉b;

5)混合并包装:将步骤2中得到药粉a和步骤4中得到的药粉b与炒制后的红茶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装入茶包后封口,之后按常规方法制成饮品。

步骤2中干燥温度为55℃,且烘干后颗粒的含水量不得超过5%。

步骤2中筛网的规格为120目。

步骤3中对放入蒸馏水中的组分b进行煎煮,直至其最后的水量为初始加入量的四分之一,煎煮的时间为3.5h,在过滤后获得熬制液。

步骤4中将熬制液在54℃下用真空减压法,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

步骤4中对清膏采用的干燥方法为喷雾干燥法。

步骤5中红茶的加入量为药粉a和药粉b总重量的4倍。

步骤5中搅拌混合的时间为33min。

步骤5中的饮品为袋装泡茶和罐装饮料酵素茶。

实施例5: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其中各原料成分按重量份计:红枣5份、枸杞10份、冬归6份、麦冬4份、龙眼干12份、熟地9份、川芎7份、香橼11份、陈皮7份和桑葚9份。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效果的本草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粉碎:称取红枣、枸杞、龙眼干、香橼、桑葚和熟地作为组分a,将组分a放入中药粉碎机进行粉碎;

2)烘干:将步骤1中粉碎后的颗粒,放入烘箱进行干燥,之后冷却至室温、过筛,得到药粉a;

3)煎煮:称取川芎、冬归、麦冬和陈皮作为组分b,将组分b放入原料重量三倍的蒸馏水中进行煎煮,过滤,取熬制液;

4)提纯:将步骤3)中获得的熬制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的清膏,再将清膏进行干燥,得到药粉b;

5)混合并包装:将步骤2中得到药粉a和步骤4中得到的药粉b与炒制后的红茶加入搅拌机中进行混合,将得到的混合物装入茶包后封口,之后按常规方法制成饮品。

步骤2中干燥温度为52℃,且烘干后颗粒的含水量不得超过4%。

步骤2中筛网的规格为100目。

步骤3中对放入蒸馏水中的组分b进行煎煮,直至其最后的水量为初始加入量的四分之一,煎煮的时间为3h,在过滤后获得熬制液。

步骤4中将熬制液在50℃下用真空减压法,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0的清膏。

步骤4中对清膏采用的干燥方法为喷雾干燥法。

步骤5中红茶的加入量为药粉a和药粉b总重量的6倍。

步骤5中搅拌混合的时间为45min。

步骤5中的饮品为颗粒茶、浓缩液和罐装饮料酵素茶。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