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栀子黄色素的保护剂及高稳定性栀子黄色素的制备工艺和着色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9418发布日期:2019-03-15 23:39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色素保护剂和染色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性栀子黄色素的保护剂及高稳定性栀子黄色素的制备工艺和着色工艺。



背景技术:

天然色素是一种以自然植物、动物及微生物为原料提取制备的色素,相比于人工合成色素,其具有低副作用、可食用以及良好的着色功能,同时兼具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效,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然而天然色素稳定性较差,不耐高温、光照,容易被氧化,这些因素制约了其进一步应用。

栀子黄色素来源于茜草科植物栀子,是一类典型的天然色素,具有较好的着色性能,主要应用于方便面、果汁、果冻、冰棍等食品领域。栀子黄色素主要成分为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是一类水溶性胡萝卜素,具有抑癌、抗衰老以及提高视力等保健功效。然而藏红花素和藏红花酸含有较多烯烃双键,对环境中的金属离子、光照及自由基较为敏感,容易在生产及储存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被还原降解。由于栀子黄色素的不稳定,使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目前,为了提高栀子黄色素稳定性,有绿原酸组合保护剂(cn102835649a)及复合磷酸盐和植酸类物质组合保护剂(cn103598572a)两种方案,前者保护剂主要成分为绿原酸,绿原酸本身极不稳定,高温下容易氧化降解,不适用于油炸食品行业,因而存在一定局限性;后者主要成分为磷酸盐和植酸类物质,目前数据显示该保护剂可以提高栀子黄色素的耐光性,但在抗氧化及耐高温方面,缺乏相应数据支持。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栀子黄色素制备及其着色工艺,该工艺方法可以显著提高栀子黄在环境中的耐高温、光照及抗氧化能力,同时采用微波着色工艺可以使栀子黄色素在较短时间内对食品着色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栀子黄不稳定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稳定性栀子黄色素的保护剂及高稳定性栀子黄色素的制备工艺和着色工艺,所述保护剂由多种食品添加剂复配组成,将竹叶抗氧物及甘草提取物作为主要成分应用于栀子黄稳定性提升方面,且效果显著;本发明采用微波着色工艺,缩短了染色时间并取得了更好的着色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稳定性栀子黄色素的保护剂,所述保护剂由下述重量份数的组分混合制成: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3-0.75、

甘草提取物1-2和竹叶抗氧物2-5、

酸碱缓冲对:柠檬酸钠0.1-0.45和柠檬酸2-2.4、

氯化钾0.4-0.8或山梨酸钾2-4。

所述竹叶抗氧物的制备方法如下:竹叶采用球磨机粉碎,过800目筛;将粉碎后的竹叶粉末和体积分数为70-80%的乙醇溶液按料液比1:15-1:20混合;在50-60℃下微波处理10-15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将上清液在温度50-60℃、真空度0.08-0.095mpa的条件下进行旋转蒸发10-15min;将旋蒸过后的浓缩液通过聚酰胺柱分离,采用体积分数为70-80%的乙醇溶液对滤液进行洗脱;最后对洗脱液在干燥温度为-60~-70℃、真空度为0.092-0.100mpa的条件下进行冷冻干燥,获得竹叶抗氧物粉末。

利用所述的保护剂制备高稳定性栀子黄色素的工艺,步骤如下:以β-糊精或明胶或海藻酸钠为壁材,将其制备成过饱和溶液,按栀子黄色素:保护剂:壁材质量比为1:1:1的比例加入栀子黄色素及保护剂得到混合溶液,采用超声波处理混匀混合溶液,经喷雾干燥,获得高稳定性的栀子黄色素。

所述的超声波处理,超声功率为600-700w,超声时间为20-30min。

所述的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20-130℃,出风温度60-85℃。

所述的高稳定性栀子黄色素的着色工艺:将含有栀子黄色素的面饼进行微波处理,微波温度维持在160℃,时间维持在1min;将微波处理完毕的样品放置于摇床上混匀,待温度冷却至室温,样品干燥即可得到栀子黄着色的产品。

本发明栀子黄复配保护剂含有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甘草提取物、竹叶抗氧物、柠檬酸钠-柠檬酸、氯化钾/山梨酸钾组分,甘草提取物和竹叶抗氧物通过其主要组分黄酮在反应体系起到抗氧化作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在护色体系中,可以螯合金属离子,抑制金属离子参与的氧化反应,可以起到对栀子黄色素主要成分藏红花素结构稳定的作用;柠檬酸钠-柠檬酸作为共轭缓冲可以为栀子黄提供稳定的ph环境,此外,还可以作为金属螯合剂;氯化钾和山梨酸酸钾可以提供钾离子,对栀子黄色素中藏红花素分子结构起到稳定的作用,钾离子也不会被乙二胺四乙酸二钠螯合,同时可以提高体系中黄酮的稳定性,提高黄酮的抗氧化能力,进而提高栀子黄稳定性。

通过糊精、海藻酸钠或明胶等壁材将栀子黄色素和保护剂进行包埋制备成的色素,其抗氧化能力、抗光照以及耐热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将制备的栀子黄色素采用微波处理方法应用于方便面着色,可使方便面达到较好的着色效果。通过微波着色的方法可以使栀子黄色素快速、均匀地分散在食品表面,达到理想的着色效果。

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首次将竹叶抗氧物和甘草提取物作为栀子黄保护剂的主要成分,围绕栀子黄的特性以及保护剂的主要成分,添加了其他试剂作为辅助,协同发挥各组分的功能;该配方体系所制备的栀子黄色素,抗氧化、耐高温以及耐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采用壁材将栀子黄和保护剂进行包埋,可以有效提高栀子黄的耐光性,同时起到缓慢释放的效果;

3)本发明所用的配方组分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60—2014)的食品添加剂,食用安全、放心;

4)微波着色处理方法,能量是由内向外扩散,相对于传统的油锅加热方法,可以使栀子黄色素更均匀地分散在面体周围,使面体色泽更加光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揭示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本发明公开的栀子黄色素保护剂由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甘草提取物、竹叶抗氧物、柠檬酸钠-柠檬酸、氯化钾、山梨酸钾组分复配组成。

其中,本发明中保护剂形式没有明确要求,可以为固体粉末,可以为液体混合物。当所述保护剂为粉末状态时,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甘草提取物、竹叶抗氧物、柠檬酸钠-柠檬酸、氯化钾、山梨酸钾组分固体粉末通过搅拌方式进行混匀即可。

当所述保护剂为液体混合物状态时,可以通过纯水或其他溶液对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甘草提取物、竹叶抗氧物、柠檬酸钠-柠檬酸、氯化钾、山梨酸钾组分固体成分按相应比例混合即可。

本发明对所述保护剂混合均匀时间没有明确限制,只要在使用前混匀即可。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保护剂制备方法如下:

配方所需的竹叶抗氧物是通过将竹叶采用球磨机粉碎后,过800目的筛,将粉碎后的竹叶粉末和70%乙醇按料液比1:15(w:v)的比例混合;采用微波技术,恒定温度50℃,处理15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将上清液进行旋转蒸发,于温度50℃、真空度0.08mpa下,旋蒸15min;将旋蒸后的浓缩液通过聚酰胺柱分离,采用70%乙醇对滤液进行洗脱;对洗脱液进行冷冻干燥,温度为-60℃,真空度为0.092mpa,最终获得竹叶抗氧物粉末。

保护剂配制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0.075g、甘草提取物:0.2g、竹叶抗氧物:0.5g,酸碱缓冲对:柠檬酸钠为0.45g,柠檬酸为2g、氯化钾0.04g、山梨酸钾:0.4g。

将栀子黄和保护剂加入到过饱和的β-糊精,按1:1:1的质量比(栀子黄:保护剂:壁材),采用超声波处理混匀混合溶液,超声功率为600w,超声时间为30min;溶液经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20℃,出风温度60℃,得到制备的栀子黄粉末。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30wt%h2o2溶液,h2o2终浓度为0.3wt%,最终用蒸馏水定容,样品阴暗密闭处理,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1。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置于光照箱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lux,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2。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用油浴处理,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2h,检测初始及2h后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3。

取制备栀子黄色素e60添加至面粉中,其占面粉质量的百分含量为0.2%,经过和面、熟化、复合压延、连续压延、切丝、蒸煮、切段等常规工艺,在油炸阶段,将面体在油中,按微波温度为190℃,维持2min,风冷干燥,对染色结果进行评价,见表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保护剂制备方法如下:

配方所需的竹叶抗氧物是通过将竹叶采用球磨机粉碎后,过800目的筛,将粉碎后的竹叶粉末和80%乙醇按料液比1:20(w:v)的比例混合,采用微波技术,恒定温度60℃,处理15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将上清液进行旋转蒸发,于温度60℃、真空度0.095mpa下,旋蒸10min;将旋蒸过后的浓缩液通过聚酰胺柱分离,采用80%乙醇对滤液进行洗脱;对洗脱液进行冷冻干燥,温度为-70℃,真空度为0.100mpa,最终获得竹叶抗氧物粉末。

保护剂配制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0.03g、甘草提取物:0.1g、竹叶抗氧物:0.2g,酸碱缓冲对:柠檬酸钠为0.36g,柠檬酸为2.09g、氯化钾:0.08g、山梨酸钾:0.2g。

将栀子黄和保护剂加入到过饱和的β-糊精,按1:1:1的质量比例(栀子黄:保护剂:壁材),采用超声波处理混匀混合溶液,超声功率为700w,超声时间为20min;溶液经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30℃,出风温度85℃,得到制备栀子黄粉末。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30wt%h2o2溶液,h2o2终浓度为0.3wt%,最终用蒸馏水定容,样品阴暗密闭处理,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1。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置于光照箱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lux,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2。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用油浴处理,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2h,检测初始及2h后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3。

取制备栀子黄色素e60添加至面粉中,其占面粉质量的百分含量为0.2%,经过和面、熟化、复合压延、连续压延、切丝、蒸煮、切段等常规工艺,在油炸阶段,将面体在油中,按微波温度为190℃,维持2min,风冷干燥,对染色结果进行评价,见表4。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保护剂制备方法如下:

配方所需的竹叶抗氧物是通过将竹叶采用球磨机粉碎后,过800目的筛,将粉碎后的竹叶粉末和75%乙醇按料液比1:16(w:v)的比例混合,通过采用微波技术,恒定温度55℃,处理12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将上清液进行旋转蒸发,于温度55℃、真空度0.09mpa下,旋蒸13min,将旋蒸过后的浓缩液通过聚酰胺柱分离,采用75%乙醇对滤液进行洗脱;对洗脱液进行冷冻干燥,温度为-65℃,真空度为0.095mpa,最终获得竹叶抗氧物粉末。

保护剂配制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0.06g、甘草提取物:0.15g、竹叶抗氧物:0.3g,酸碱缓冲对:柠檬酸钠为0.26g,柠檬酸为2.2g、氯化钾:0.06g、山梨酸钾:0.3g。

将栀子黄和保护剂加入到过饱和的β-糊精,按照1:1:1的质量比(栀子黄:保护剂:壁材),采用超声波处理混匀混合溶液,超声功率为650w,超声时间为25min;溶液经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25℃,出风温度70℃,得到制备栀子黄粉末。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30wt%h2o2溶液,其终浓度为0.3wt%,最终用蒸馏水定容,样品阴暗密闭处理,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1。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置于光照箱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lux,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2。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用油浴处理,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2h,检测初始及2h后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3。

取制备栀子黄色素e60添加至面粉中,其占面粉质量的百分含量为0.2%,经过和面、熟化、复合压延、连续压延、切丝、蒸煮、切段等常规工艺,在油炸阶段,将面体在油中,按微波温度为190℃,维持2min,风冷干燥,对染色结果进行评价,见表4。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保护剂制备方法如下:

配方所需的竹叶抗氧物是通过将竹叶采用球磨机粉碎后,过800目的筛,将粉碎后的竹叶粉末和75%乙醇按料液比1:16(w:v)的比例混合,通过采用微波技术,恒定温度55℃,处理12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将上清液进行旋转蒸发,于温度55℃、真空度0.09mpa下,旋蒸13min,将旋蒸过后的浓缩液通过聚酰胺柱分离,采用75%乙醇对滤液进行洗脱;对洗脱液进行冷冻干燥,温度为-65℃,真空度为0.095mpa,最终获得竹叶抗氧物粉末。

保护剂配制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0.075g、甘草提取物:0.1g、竹叶抗氧物:0.5g,酸碱缓冲对:柠檬酸钠为0.36g,柠檬酸为2.09g、氯化钾:0.04g、山梨酸钾:0.3g。

将栀子黄和保护剂加入到过饱和的β-糊精,按1:1:1的质量比(栀子黄:保护剂:壁材),采用超声波处理混匀混合溶液,超声功率为650w,超声时间为25min;溶液经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25℃,出风温度70℃,得到制备栀子黄粉末。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30wt%h2o2溶液,其终浓度为0.3wt%,最终用蒸馏水定容,样品阴暗密闭处理,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1。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置于光照箱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lux,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2。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用油浴处理,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2h,检测初始及2h后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3。

取制备栀子黄色素e60添加至面粉中,其占面粉质量的百分含量为0.2%,经过和面、熟化、复合压延、连续压延、切丝、蒸煮、切段等常规工艺,在油炸阶段,将面体在油中,按微波温度为190℃,维持2min,风冷干燥,对染色结果进行评价,见表4。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保护剂制备方法如下:

配方所需的竹叶抗氧物是通过将竹叶采用球磨机粉碎后,过800目的筛,将粉碎后的竹叶粉末和70%乙醇按料液比1:15(w:v)的比例混合,通过采用微波技术,恒定温度50℃,处理15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将上清液进行旋转蒸发,于温度50℃、真空度0.08mpa下,旋蒸15min,将旋蒸过后的浓缩液通过聚酰胺柱分离,采用70%乙醇对滤液进行洗脱;对洗脱液进行冷冻干燥,温度为-60℃,真空度为0.092mpa,最终获得竹叶抗氧物粉末。

保护剂配制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0.06g、甘草提取物:0.2g、竹叶抗氧物:0.2g,酸碱缓冲对:柠檬酸钠为0.19g,柠檬酸为2.32g、氯化钾:0.08g、山梨酸钾:0.3g。

将栀子黄和保护剂加入到过饱和的β-糊精,按1:1:1的质量比(栀子黄:保护剂:壁材),采用超声波处理混匀混合溶液,超声功率为600w,超声时间为30min;溶液经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20℃,出风温度60℃,得到制备的栀子黄粉末。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30wt%h2o2溶液,其终浓度为0.3wt%,最终用蒸馏水定容,样品阴暗密闭处理,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1。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置于光照箱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lux,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2。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用油浴处理,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2h,检测初始及2h后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3。

取制备栀子黄色素e60添加至面粉中,其占面粉质量的百分含量为0.2%,经过和面、熟化、复合压延、连续压延、切丝、蒸煮、切段等常规工艺,在油炸阶段,将面体在油中,按微波温度为190℃,维持2min,风冷干燥,对染色结果进行评价,见表4。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保护剂制备方法如下:

配方所需的竹叶抗氧物是通过将竹叶采用球磨机粉碎后,过800目的筛,将粉碎后的竹叶粉末和80%乙醇按料液比1:20(w:v)的比例混合,通过采用微波技术,恒定温度60℃,处理15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将上清液进行旋转蒸发,于温度60℃、真空度0.095mpa下,旋蒸10min,将旋蒸过后的浓缩液通过聚酰胺柱分离,采用80%乙醇对滤液进行洗脱;对洗脱液进行冷冻干燥,温度为-70℃,真空度为0.100mpa,最终获得竹叶抗氧物粉末。

保护剂配制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0.03g、甘草提取物:0.15g、竹叶抗氧物:0.3g,柠檬酸钠为0.135g,柠檬酸为2.4g、氯化钾:0.04g、山梨酸钾:0.2g。

将栀子黄和保护剂加入到过饱和的β-糊精,按1:1:1的质量比(栀子黄:保护剂:壁材),采用超声波处理混匀混合溶液,超声功率为600w,超声时间为30min;溶液经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20℃,出风温度60℃,得到制备的栀子黄粉末。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30wt%h2o2溶液,其终浓度为0.3wt%,最终用蒸馏水定容,样品阴暗密闭处理,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1。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置于光照箱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lux,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2。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用油浴处理,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2h,检测初始及2h后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3。

取制备栀子黄色素e60添加至面粉中,其占面粉质量的百分含量为0.2%,经过和面、熟化、复合压延、连续压延、切丝、蒸煮、切段等常规工艺,在油炸阶段,将面体在油中,按微波温度为190℃,维持2min,风冷干燥,对染色结果进行评价,见表4。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保护剂制备方法如下:

配方所需的竹叶抗氧物是通过将竹叶采用球磨机粉碎后,过800目的筛,将粉碎后的竹叶粉末和70%乙醇按料液比1:15(w:v)的比例混合;采用微波技术,恒定温度50℃,处理15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将上清液进行旋转蒸发,于温度50℃、真空度0.08mpa下,旋蒸15min;将旋蒸后的浓缩液通过聚酰胺柱分离,采用70%乙醇对滤液进行洗脱;对洗脱液进行冷冻干燥,温度为-60℃,真空度为0.092mpa,最终获得竹叶抗氧物粉末。

保护剂配制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0.075g、甘草提取物:0.2g、竹叶抗氧物:0.5g,酸碱缓冲对:柠檬酸钠为0.45g、柠檬酸为2g,氯化钾0.04g。

将栀子黄和保护剂加入到过饱和的β-糊精,按1:1:1的质量比(栀子黄:保护剂:壁材),采用超声波处理混匀混合溶液,超声功率为600w,超声时间为30min;溶液经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20℃,出风温度60℃,得到制备的栀子黄粉末。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30wt%h2o2溶液,h2o2终浓度为0.3wt%,最终用蒸馏水定容,样品阴暗密闭处理,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1。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置于光照箱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lux,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2。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用油浴处理,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2h,检测初始及2h后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3。

取制备栀子黄色素e60添加至面粉中,其占面粉质量的百分含量为0.2%,经过和面、熟化、复合压延、连续压延、切丝、蒸煮、切段等常规工艺,在油炸阶段,将面体在油中,按微波温度为190℃,维持2min,风冷干燥,对染色结果进行评价,见表4。

对比例1(保护剂不含edta-2na)

本对比例的保护剂制备方法如下:

配方所需的竹叶抗氧物是通过将竹叶采用球磨机粉碎后,过800目的筛,将粉碎后的竹叶粉末和70%乙醇按料液比1:15(w:v)的比例混合;采用微波技术,恒定温度50℃,处理15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将上清液进行旋转蒸发,于温度50℃、真空度0.08mpa下,旋蒸15min;将旋蒸后的浓缩液通过聚酰胺柱分离,采用70%乙醇对滤液进行洗脱;对洗脱液进行冷冻干燥,温度为-60℃,真空度为0.092mpa,最终获得竹叶抗氧物粉末。

保护剂配制原料:甘草提取物:0.2g、竹叶抗氧物:0.5g,酸碱缓冲对:柠檬酸钠为0.45g,柠檬酸为2g、氯化钾0.04g、山梨酸钾:0.4g。

将栀子黄和保护剂加入到过饱和的β-糊精,按1:1:1的质量比(栀子黄:保护剂:壁材),采用超声波处理混匀混合溶液,超声功率为600w,超声时间为30min;溶液经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20℃,出风温度60℃,得到制备的栀子黄粉末。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30wt%h2o2溶液,h2o2终浓度为0.3wt%,最终用蒸馏水定容,样品阴暗密闭处理,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1。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置于光照箱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lux,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2。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用油浴处理,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2h,检测初始及2h后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3。

取制备栀子黄色素e60添加至面粉中,其占面粉质量的百分含量为0.2%,经过和面、熟化、复合压延、连续压延、切丝、蒸煮、切段等常规工艺,在油炸阶段,将面体在油中,按微波温度为190℃,维持2min,风冷干燥,对染色结果进行评价,见表4。

对比例2(保护剂不含甘草提取物和竹叶抗氧物)

本对比例的保护剂制备方法如下:

配方所需的竹叶抗氧物是通过将竹叶采用球磨机粉碎后,过800目的筛,将粉碎后的竹叶粉末和70%乙醇按料液比1:15(w:v)的比例混合;采用微波技术,恒定温度50℃,处理15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将上清液进行旋转蒸发,于温度50℃、真空度0.08mpa下,旋蒸15min;将旋蒸后的浓缩液通过聚酰胺柱分离,采用70%乙醇对滤液进行洗脱;对洗脱液进行冷冻干燥,温度为-60℃,真空度为0.092mpa,最终获得竹叶抗氧物粉末。

保护剂配制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0.075g,酸碱缓冲对:柠檬酸钠为0.45g,柠檬酸为2g、氯化钾0.04g、山梨酸钾:0.4g。

将栀子黄和保护剂加入到过饱和的β-糊精,按1:1:1的质量比(栀子黄:保护剂:壁材),采用超声波处理混匀混合溶液,超声功率为600w,超声时间为30min;溶液经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20℃,出风温度60℃,得到制备的栀子黄粉末。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30wt%h2o2溶液,h2o2终浓度为0.3wt%,最终用蒸馏水定容,样品阴暗密闭处理,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1。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置于光照箱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lux,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2。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用油浴处理,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2h,检测初始及2h后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3。

取制备栀子黄色素e60添加至面粉中,其占面粉质量的百分含量为0.2%,经过和面、熟化、复合压延、连续压延、切丝、蒸煮、切段等常规工艺,在油炸阶段,将面体在油中,按微波温度为190℃,维持2min,风冷干燥,对染色结果进行评价,见表4。

对比例3(保护剂不含氯化钾/山梨酸钾)

本实施例的保护剂制备方法如下:

配方所需的竹叶抗氧物是通过将竹叶采用球磨机粉碎后,过800目的筛,将粉碎后的竹叶粉末和70%乙醇按料液比1:15(w:v)的比例混合;采用微波技术,恒定温度50℃,处理15min,冷却至室温,离心取上清液;将上清液进行旋转蒸发,于温度50℃、真空度0.08mpa下,旋蒸15min;将旋蒸后的浓缩液通过聚酰胺柱分离,采用70%乙醇对滤液进行洗脱;对洗脱液进行冷冻干燥,温度为-60℃,真空度为0.092mpa,最终获得竹叶抗氧物粉末。

保护剂配制原料: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0.075g、甘草提取物:0.2g、竹叶抗氧物:0.5g,酸碱缓冲对:柠檬酸钠为0.45g,柠檬酸为2g。

将栀子黄和保护剂加入到过饱和的β-糊精,按1:1:1的质量比(栀子黄:保护剂:壁材),采用超声波处理混匀混合溶液,超声功率为600w,超声时间为30min;溶液经喷雾干燥,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20℃,出风温度60℃,得到制备的栀子黄粉末。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加入30wt%h2o2溶液,h2o2终浓度为0.3wt%,最终用蒸馏水定容,样品阴暗密闭处理,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1。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置于光照箱光照处理,光照强度为10000lux,检测初始及一周内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2。

取制备的栀子黄色素0.1g于50ml容量瓶中,最终用蒸馏水定容;将样品用油浴处理,处理温度160℃,处理时间2h,检测初始及2h后溶液在440nm的吸光度值,计算其紫外吸光度所占百分比,结果见表3。

取制备栀子黄色素e60添加至面粉中,其占面粉质量的百分含量为0.2%,经过和面、熟化、复合压延、连续压延、切丝、蒸煮、切段等常规工艺,在油炸阶段,将面体在油中,按微波温度为190℃,维持2min,风冷干燥,对染色结果进行评价,见表4。

表1栀子黄色素抗氧化测试

表2栀子黄色素耐光测试

表3栀子黄耐热测试

表4方便面着色评价

注:方便面主要根据油炸后面饼的外观形状、颜色、气味进行评价,满分5分。

可见,该护色剂可显著提高栀子黄色素抗氧化能力,在0.3wt%的过氧化氢浓度下,7日后的色素损失率仅为25%;可以显著提高栀子黄色素耐高温能力,在120℃的高温条件下处理2h,色素损失率为4.4%;显著提升色素的耐光照能力,10000lux光照处理7日,色素损失率为14%。所制备的栀子黄色素可通过微波处理方法对一些食品进行着色,处理后的产品光泽均匀鲜亮、稳定。

从抗氧化测试、耐光测试以及耐热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实施例1在耐热、抗氧化及耐光方面的性能都明显优于对比例,这充分说明护色剂中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甘草提取物、竹叶抗氧物及钾源对栀子黄的稳定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甘草提取物和竹叶抗氧物通过提供黄酮类化合物起到主要抗氧化的作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则可以螯合环境中的金属离子,抑制金属离子参与的氧化反应,可以起到对栀子黄色素主要成分藏红花素结构以及黄酮化合物稳定的作用;钾源则可以提供钾离子,钾离子对以类胡萝卜素为骨架的藏红花素起到稳定作用,同时又不会被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所螯合。护色剂中每个组分在栀子黄稳定过程中都发挥着作用,相互协同补充,不可或缺。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以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