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环形茶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47692发布日期:2019-02-12 22:27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环形茶叶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茶叶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双层环形茶叶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

如申请号201420162765.0的一种茶叶处理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处理机,其包括机架,在机架上设有内部形成通道的烘干筒,所述烘干筒与机架之间设有传动结构,在烘干筒的进端口的侧壁上形成与通道相通的热风进口,在烘干筒的出端口处设有冷却装置;本发明大大提高茶叶的烘干量,实现大容量连续处理,提高工作效率。

基于上述,本发明人发现,现有的茶叶处理装置不能兼顾体积与功能的协调,在满足功能上的需求时,往往很难保证较小的体积,占地面积较大。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双层环形茶叶处理装置,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环形茶叶处理装置,以解决现有的茶叶处理装置不能兼顾体积与功能的协调,在满足功能上的需求时,往往很难保证较小的体积,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双层环形茶叶处理装置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双层环形茶叶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内部传送带,支架,第一处理区,第二处理区,加热腔,风扇,外部传送带,喷雾器,小型揉捻机;所述壳体分为两层,且壳体顶端安装有内部传送带;所述壳体底端通过螺丝固定并安装有支架;所述壳体顶层安装有第一处理区;所述壳体底层安装有第二处理区;所述加热腔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处理区内部;所述风扇通过管道连接加热腔内部,且风扇安装在加热腔上面;所述加热腔底端连接有支架;所述壳体入口和出口处分别安装有外部传送带;所述壳体入口处安装有喷雾器;所述壳体出口处安装有小型揉捻机。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呈斜螺旋状,且壳体最低处为第二处理区末端,且壳体边缘为圆角;所述壳体末端侧边面板镂空。

进一步的,所述内部传送带为螺旋传送带,且传送带分成5段,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进出口各一段,第一处理区内部一段,除第二处理区进出口处断开外,其余各处相互衔接;所述内部传送带螺旋造型与壳体壳体内腔形状相一致,且内部传送带第一段表面为铺设有带凹槽的金属传送板;所述金属传送板凹槽底面为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的支脚围绕壳体整体呈辐射状排列,且支架的支脚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所述支架的支脚内部中空,且支脚底面有支脚管壁不相连,且支脚底面通过减震器与内部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处理区内部安装有镂空散热通风道。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处理区包括摇青滚筒和炒青滚筒;所述摇青滚筒和炒青滚筒沿内部传送带方向分布,且摇青滚筒和炒青滚筒直径等于壳体直径;所述摇青滚筒与炒青滚筒相互衔接;所述摇青滚筒筒壁为非金属材质;所述炒青滚筒筒壁为金属材质;所述炒青滚筒筒壁为网状镂空结构,镂空缝隙为0.1mm;所述炒青滚筒内壁为菱形镜面内壁;所述加热腔内部设有两层加热管;所述加热腔与第二处理区之间的连接管道沿螺旋形分布;所述风扇包括主扇和副扇;所述主扇叶片共有6片,且叶片为弧形面;所述主扇与副扇通过联动轴相连接,且主扇与副扇相互隔离,分别安装在两个腔室内,且隔离板为隔热板;所述主扇通过通风管道与加热腔相连通;所述副扇通过通风管道与第一处理区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区内壁镂空;第一处理区与副扇的连接管道沿螺旋形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外部传送带输送端与壳体入口衔接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外部传送带输出端与小型揉捻机出口衔接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小型揉捻机所在的水平平面高度小于壳体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喷雾器包括喷口和储水仓;所述喷雾器为弧形,且喷口均匀分布在弧形上,且喷口通过输水软管连接储水仓,且喷雾器内安装有水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壳体和内部传送带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茶叶处理装置不能兼顾体积与功能的协调,在满足功能上的需求时,往往很难保证较小的体积,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通过壳体斜螺旋状的设计,利用斜螺旋状的设计特点,方便在节省占地面积的同时,将茶叶处理所需的工具紧凑的集成在壳体上,并方便传送带的使用,使双层环形茶叶处理装置能够方便的与流水线连接,提高茶叶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同时壳体末端侧边面板镂空,方便背部元件进行散热;通过在壳体内部的内部传送带的设计,充分利用壳体斜螺旋状的设计特点,依托壳体斜螺旋型结合内部传送带将需要处理的茶叶分别通过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并在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内部进行合适的处理,同时壳体,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内部或周边的内部传送带分段,可以根据茶叶处理的需要,分别设置不同的传输速度。

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茶叶处理装置不能兼顾体积与功能的协调,在满足功能上的需求时,往往很难保证较小的体积,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通过摇青滚筒将茶叶翻滚摇均,通过炒青滚筒将茶叶炒熟;炒青滚筒筒壁为金属材质,并且内壁为菱形镜面,金属材料导热性良好,有利于吸收并传导加热腔内部热量,同时,利用主扇加速空气流通,使炒青滚筒内部迅速加热,提高炒制效率,菱形镜面有利于热反射,使炒青滚筒内部茶叶炒制加热均匀,不会产生某些区域加热不到位的现象;通过第一处理区内部的镂空散热通风道,保证茶叶在经过第二处理区的加热炒制处理后,能够迅速自然散热,保证茶叶处理的下一道工序能够顺利进行。

加热腔和风扇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茶叶处理装置不能兼顾体积与功能的协调,在满足功能上的需求时,往往很难保证较小的体积,占地面积较大的问题,加热腔内部设有两层加热管,两层加热管相互作用,提高加热炒制效率,并且摇青滚筒筒壁为非金属材质,减少摇青滚筒筒壁受到的热量,避免茶叶提前炒制,茶叶炒制完成后,通过内部传送带,进入第一处理区,通过将风扇与第一处理区相连接,且第一处理区顶端内壁镂空,可以利用副扇加速第一处理区内部散热速度,并且风扇的双层风扇,相互联动,相互隔离的设计,既能满足快速加热的需求,又能保证底层第一处理区的散热效率,一机两用。

外部传送带和小型揉捻机的设置,茶叶炒制并晾干冷却完成后,通过传送带将茶叶传送到小型揉捻机,对炒制的茶叶进行揉捻,同时,因为小型揉捻机输出口低于壳体水平面,外部传送带输出端与小型揉捻机出口衔接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以外部传送带输出端水平面低于壳体水平面,通过这样的安排设计,既符合茶叶处理的流程,又有利于降低流水线水平安装高度,进而降低生产线重心,使茶叶处理设置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二处理区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处理区内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一处理区和第二处理区内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风扇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壳体,2-传送带,3-支架,4-第一处理区,5-第二处理区,6-加热腔,7-风扇,8-外部传送带,9-喷雾器,10-小型揉捻机,201-金属传送板,501-摇青滚筒,502-炒青滚筒,701-主扇,702-副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7所示: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层环形茶叶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内部传送带2,支架3,第一处理区4,第二处理区5,加热腔6,风扇7,外部传送带8,喷雾器9,小型揉捻机10;所述壳体1分为两层,且壳体1顶端安装有内部传送带2;所述壳体1底端通过螺丝固定并安装有支架3;所述壳体1顶层安装有第一处理区4;所述壳体1底层安装有第二处理区5;所述加热腔6通过管道连接第二处理区5内部;所述风扇7通过管道连接加热腔6内部,且风扇7安装在加热腔6上面;所述加热腔6底端连接有支架3;所述壳体1入口和出口处分别安装有外部传送带8;所述壳体1入口处安装有喷雾器9;所述壳体1出口处安装有小型揉捻机10。

其中,所述壳体1呈斜螺旋状,且壳体1最低处为第二处理区5末端,且壳体1边缘为圆角;所述壳体1末端侧边面板镂空,通过壳体1斜螺旋状的设计,利用斜螺旋状的设计特点,方便在节省占地面积的同时,将茶叶处理所需的工具紧凑的集成在壳体1上,并方便传送带的使用,使双层环形茶叶处理装置能够方便的与流水线连接,提高茶叶处理的自动化水平,同时壳体1末端侧边面板镂空,方便背部元件进行散热。

其中,所述内部传送带2为螺旋传送带,且传送带分成5段,第一处理区4和第二处理区5进出口各一段,第一处理区4内部一段,除第二处理区5进出口处断开外,其余各处相互衔接;所述内部传送带2螺旋造型与壳体1壳体内腔形状相一致,且内部传送带2第一段表面为铺设有带凹槽的金属传送板201;所述金属传送板201凹槽底面为弧形,通过在壳体1内部的内部传送带2的设计,充分利用壳体1斜螺旋状的设计特点,依托壳体1斜螺旋型结合内部传送带2将需要处理的茶叶分别通过第一处理区4和第二处理区5,并在第一处理区4和第二处理区5内部进行合适的处理,同时壳体1,第一处理区4和第二处理区5内部或周边的内部传送带2分段,可以根据茶叶处理的需要,分别设置不同的传输速度。

其中,所述支架3的支脚围绕壳体1整体呈辐射状排列,且支架3的支脚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所述支架3的支脚内部中空,且支脚底面有支脚管壁不相连,且支脚底面通过减震器与内部相连接,通过辐射状钢结构支架的设计,有效的在节省使用材料的同时,保证结构整体的强度。

其中,所述第一处理区4内部安装有镂空散热通风道,通过第一处理区4内部的镂空散热通风道,保证茶叶在经过第二处理区5的加热炒制处理后,能够迅速自然散热,保证茶叶处理的下一道工序能够顺利进行。

其中,所述第二处理区5包括摇青滚筒501和炒青滚筒502;所述摇青滚筒501和炒青滚筒502沿内部传送带2方向分布,且摇青滚筒501和炒青滚筒502直径等于壳体1直径;所述摇青滚筒501与炒青滚筒502相互衔接;所述摇青滚筒501筒壁为非金属材质;所述炒青滚筒502筒壁为金属材质;所述炒青滚筒502筒壁为网状镂空结构,镂空缝隙为0.1mm;所述炒青滚筒502内壁为菱形镜面内壁;所述加热腔6内部设有两层加热管;所述加热腔6与第二处理区5之间的连接管道沿螺旋形分布;所述风扇7包括主扇701和副扇702;所述主扇701叶片共有6片,且叶片为弧形面;所述主扇701与副扇702通过联动轴相连接,且主扇701与副扇702相互隔离,分别安装在两个腔室内,且隔离板为隔热板;所述主扇701通过通风管道与加热腔6相连通;所述副扇702通过通风管道与第一处理区4相连通;所述第一处理区4内壁镂空;第一处理区4与副扇702的连接管道沿螺旋形分布,通过摇青滚筒501将茶叶翻滚摇均,通过炒青滚筒502将茶叶炒熟;炒青滚筒502筒壁为金属材质,并且内壁为菱形镜面,金属材料导热性良好,有利于吸收并传导加热腔6内部热量,同时,利用主扇701加速空气流通,使炒青滚筒502内部迅速加热,提高炒制效率,菱形镜面有利于热反射,使炒青滚筒502内部茶叶炒制加热均匀,不会产生某些区域加热不到位的现象,同时加热腔6内部设有两层加热管,两层加热管相互作用,提高加热炒制效率,并且摇青滚筒501筒壁为非金属材质,减少摇青滚筒501筒壁受到的热量,避免茶叶提前炒制,茶叶炒制完成后,通过内部传送带2,进入第一处理区4,通过将风扇7与第一处理区4相连接,且第一处理区4顶端内壁镂空,可以利用副扇702加速第一处理区4内部散热速度,并且风扇7的双层风扇,相互联动,相互隔离的设计,既能满足快速加热的需求,又能保证底层第一处理区4的散热效率,一机两用。

其中,所述外部传送带8输送端与壳体1入口衔接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外部传送带8输出端与小型揉捻机10出口衔接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小型揉捻机10所在的水平平面高度小于壳体1高度,在茶叶炒制并晾干冷却完成后,通过传送带将茶叶传送到小型揉捻机10,对炒制的茶叶进行揉捻,同时,因为小型揉捻机10输出口低于壳体1水平面,外部传送带8输出端与小型揉捻机10出口衔接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以外部传送带8输出端水平面低于壳体1水平面,通过这样的安排设计,既符合茶叶处理的流程,又有利于降低流水线水平安装高度,进而降低生产线重心,使茶叶处理设置更加稳定。

其中,所述喷雾器9包括喷口和储水仓;所述喷雾器9为弧形,且喷口均匀分布在弧形上,且喷口通过输水软管连接储水仓,且喷雾器9内安装有水泵,在茶叶炒制前进行加湿润化。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发明中,使用时,通过外部传送带8将茶叶输送到壳体1内部,依托斜螺旋型结合传送带将需要处理的茶叶分别通过第一处理区4和第二处理区5,并在第二处理区5内部通过摇青滚筒501将茶叶翻滚摇均,通过炒青滚筒502,结合主扇701和加热腔6内部两层加热管相互作用将茶叶炒熟,茶叶在经过第二处理区5的加热炒制处理后,通过第一处理区4内部的镂空散热通风道,结合副扇702,使茶叶迅速散热,同时壳体1,第一处理区4和第二处理区5内部或周边的内部传送带2分段,可以根据茶叶处理的需要,分别设置不同的传输速度,在茶叶炒制并晾干冷却完成后,通过传送带将茶叶传送到小型揉捻机10,对炒制的茶叶进行揉捻。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发明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