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茉莉红茶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6847708发布日期:2019-02-12 22:27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茶叶制备的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茉莉红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广西南宁市横县是著名的茉莉花之乡,茉莉花的种值面积及产量均占全国的80%左右,年产鲜茉莉花10万吨左右。在横县的茉莉花产业主要是以用鲜花窨制花茶为主,还有少量几个生产茉莉花浸膏和净油的厂家,产业结构较为简单。茶饮料是中国人最喜爱的一种饮品,在世界上也颇受亲睐。其中花茶以其茶液浓醇,香气果腹而备受欢迎,花茶中又以茉莉花茶及其饮料最为畅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茶文化提出更高的要求,制茶技术有了飞快的提高和进步。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酶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香气物质比鲜叶明显增加。所以红茶具有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特征。茉莉花茶是用茉莉花窨制的高档茶叶;我国的茉莉花,叶对生,单叶,叶片纸质,圆形、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两端圆或钝,基部有时微心形,在上面稍凹入或凹起,下面凸起,细脉在两面常明显,微凸起,除下面脉腋间常具簇毛外,其余无毛;裂片长圆形至近圆形,先端圆或钝;其花极香;由此用于制备所得花茶香味也是极香,即为香气较浓;而清香的茉莉花茶目前市场上还没见有。茉莉花茶,根据我国中医学及现代药理学对茶叶的保健功效研究认为:茶叶苦、甘,性凉,人心、肝、脾、肺、肾、五经。茶苦能泻下、祛燥湿、降火;甘能补益缓和;凉能清热泻火解表。茶叶含有大量有益于人体健康的化合物。如:儿茶素、维生素c、a、咖啡碱、黄烷醇、茶多酚等,而茉莉花茶也含有大量芳香油、香叶醇、橙花椒醇、丁香酯等20多种化合物。根据茶叶独特的吸附性质和茉莉花的吐香特性,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加工窨制而成的茉莉花茶,既保持了红茶浓郁爽口的天然茶味,又饱含茉莉花的鲜灵芳香。经检索到有关的专利文献,列举一些如下:1、中国专利<申请号>201310033839.0<发明名称>茉莉红茶的窨制方法<摘要>公开一种茉莉红茶的窨制方法,采摘的新茶叶用40-70℃的热水泡洗后,放到茶筐中摊凉至无水滴,经过缸中闷制5-20小时、揉捻、温热风吹干、将茶叶放入密闭容器中加茉莉花头香油窨制发酵、热风干燥、摊凉、包装等工序。2、中国专利<申请号>201610541285.9<发明名称>一种茉莉红茶及其制备方法<摘要>公开了一种茉莉红茶,按重量百分比包括:红茶50-55份,茉莉花30-35份,人参5-8份,茯苓5-10份,麦芽2-5份,甘草2-5份。3、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10238001.0<发明名称>一种茉莉红茶制茶工艺<摘要>涉及一种茉莉红茶制茶工艺,其特征在于:按如下工艺步骤进行,第一步:备料,其中具体还包括以下小步骤,a)选料.b)择花;第二步:制做工艺,其中具体还包括以下小步骤,a)将精选后的茶青薄薄铺在委凋区所选位置;b)进行揉捻;c)放入发酵室进行发酵;d)烘干;e)加温窨制;第三步:冷却;第四步:包装。4、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681127.4<发明名称>一种茉莉花红茶的制备工艺<摘要>公开了一种茉莉花红茶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采用冻干工艺将采摘的开放茉莉花制成茉莉干花;将茉莉干花与红茶茶坯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进行至少两次窨制,再将茉莉干花与红茶茶坯分离,制得茉莉花红茶。从检索到的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茉莉红茶制备或加工方法各有不同,制备的品质有差异;如何进一步提高茶叶品质是需要进行技术创新。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茉莉红茶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所制得茉莉花茶的香气清香、优雅,鲜灵度好,悠长、馥郁,气味芳香,滋味鲜爽、清醇,茶味醇香,口有余香。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的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茉莉红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红茶茶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晾青,采摘新鲜茶叶,将茶叶摊晾,摊叶厚度5~10cm,鼓风2~3h,直到鲜叶表面看不见水分,叶面柔软,失去光泽度为止;并双手翻抖鲜叶,上下重复抖动4~5次,翻抖后均匀铺平,静置5~6h;(2)萎凋,选取新鲜茶叶晒青后在空调房内萎凋6~20小时,或者风扇吹干,温度18~25℃,并放在发酵架上,静置1~2小时,叶面因失水成波浪状时,进行第一次手工浪菁,动作宜轻柔翻3~4遍,浪菁次数3~5次,再次浪菁手工柔翻次数倍增,一次需静置60~120分钟,最后一两次宜用浪菁机浪菁,历时约3~10分钟,最后一次浪菁静置3~5个小时后,叶缘变化,红茶红褐色,绿叶镶红边,能够使茶叶整体均匀,并初步发酵;(3)揉捻,用揉捻机,时间30~60分钟,室内温度控制在20~24℃;相对湿度控制在85%~90%,以茶萎凋叶细胞破坏率达到85%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局部揉捻叶泛红为度;(4)初烘:将揉捻时产生的结块打散,置于110~120℃的条件下初烘2~3min,然后摊晾自然冷却;(5)翻炒:将初烘所得的茶叶放入80~90℃瓦锅内,翻炒至2~3min;(6)复烘:将翻炒后的茶叶置于90~100℃的条件下复烘3~4min,然后置于竹制簸箕中自然冷却至室温,复烘后的茶叶含水率为40%~50%;(7)发酵,将复烘后的茶叶置于发酵室内,发酵室气温24~26℃,并向茶叶喷洒10%~20%茶叶物料总重量的食用酒精,混合均匀,茶叶发酵温度保持在32℃~36℃,发酵时间为8~10小时,茶叶的摊叶厚度为10~12cm;(8)茶坯:将发酵后的茶叶采用风选机风选出的茶叶制备成窨制花茶的茶胚。茶坯窨制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鲜花:茉莉花鲜花是晚上开放、吐香的,窨制鲜花一般是在当天下午2~5时以后采摘,鲜花采收后,装运时切勿紧压,用装有通气孔的竹箩筐装鲜花;(2)鲜花养护,将采收的新鲜茉莉鲜花蕾放置在20~35℃的室内,及时摊凉,厚度在5~10cm左右,养护时间为2~3小时;(3)筛花,当茉莉花鲜花开放率在60%左右时,即可进行筛花,即得茉莉花;筛花的主要目的是剔除青蕾、花蒂;同时通过机械振动,促进茉莉鲜花开放;(4)茶花拌和,即为红茶茶坯与筛花后的茉莉花拌和均匀,晚上八点左右,红茶茶坯与茉莉花的重量比为1:0.5,将需要窨制的茶坯和筛好的茉莉花鲜花按一层茶、一层花均匀在干净的水磨地板、光滑木板或竹排上撒铺,大约3~5层,堆成长方形茶堆,宽度1~1.2m,长度1~3m,每茶堆的重量为480~520kg,茶堆最上面一层用纯鲜花覆盖;(5)通花散热,头窨花茶窨制5~6小时,以后逐窨次缩短半个小时,连续窨制两次;通花散热就是把在窨的茶堆扒开摊凉,从堆高30~40cm,扒开薄摊堆高10cm左右,隔15分钟左右,再次翻拌,让茶堆充分散热,约1小时左右再堆温;再经5~6小时,茶堆温度又上升到40℃左右,花已成萎调状,嗅不到花的鲜香,即可起花;(6)烘焙,烘焙温度100~11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4~5%;茶叶烘后必须充分摊凉,但不可用强风吹,以免造成香气散失,摊凉后的茶叶温度越低越好,最高不要超过40℃,即得初品茉莉红茶;(7)提花,提花用朵大、洁白、香气浓烈的茉莉花鲜花,雨水花不能用;鲜花与半成品茉莉红茶拌和后堆窨,鲜花与半成品茉莉红茶的重量比为4~5∶50,窨花时间为6~8小时,堆温不高,不必进行通花散热,提花后茶叶水分含量为8~9%,筛除花蒂、花渣,即得半品茉莉红茶。(8)成茶,将上述所得的半品茉莉红茶进行烘焙,烘焙温度为80~10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6~7%;于干燥环境中摊凉,装袋,密闭,即得茉莉红茶。优选地,所述步骤(10)风选机风选时风量为6~8m³/s。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所采取的制备方法简练、操作简单方便,所制得茉莉花茶外形色泽墨绿,香气清香持久,香气优雅,悠长、馥郁,花香十分明显,滋味鲜爽、清醇;还能有效提高茉莉花茶的鲜灵度,取得的鲜灵度浓厚纯正清高,能较大提高红茶品质。2、本发明在制备红茶茶坯时,揉捻后采用初烘、翻炒、复烘,能利于揉捻出来的水分快速脱水,打破红茶传统的制备方法,能较大保持茶的特性,提高茶的品质以及提高茶的口感;还能提高茶的香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茉莉红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红茶茶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晾青,采摘新鲜茶叶,将茶叶摊晾,摊叶厚度5cm,鼓风2h,直到鲜叶表面看不见水分,叶面柔软,失去光泽度为止;并双手翻抖鲜叶,上下重复抖动4次,翻抖后均匀铺平,静置5h;(2)萎凋,选取新鲜茶叶晒青后在空调房内萎凋6小时,或者风扇吹干,温度18℃,并放在发酵架上,静置1小时,叶面因失水成波浪状时,进行第一次手工浪菁,动作宜轻柔翻3遍,浪菁次数3次,再次浪菁手工柔翻次数倍增,一次需静置60分钟,最后一两次宜用浪菁机浪菁,历时约3分钟,最后一次浪菁静置3个小时后,叶缘变化,红茶红褐色,绿叶镶红边,能够使茶叶整体均匀,并初步发酵;(3)揉捻,用揉捻机,时间30分钟,室内温度控制在20℃;相对湿度控制在85%,以茶萎凋叶细胞破坏率达到85%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局部揉捻叶泛红为度;(4)初烘:将揉捻时产生的结块打散,置于110℃的条件下初烘2min,然后摊晾自然冷却;(5)翻炒:将初烘所得的茶叶放入80℃瓦锅内,翻炒至2min;(6)复烘:将翻炒后的茶叶置于90℃的条件下复烘3min,然后置于竹制簸箕中自然冷却至室温,复烘后的茶叶含水率为40%;(7)发酵,将复烘后的茶叶置于发酵室内,发酵室气温24℃,并向茶叶喷洒10%茶叶物料总重量的食用酒精,混合均匀,茶叶发酵温度保持在32℃℃,发酵时间为8小时,茶叶的摊叶厚度为10cm;(8)茶坯:将发酵后的茶叶采用风选机风选出的茶叶制备成窨制花茶的茶胚。茶坯窨制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鲜花:茉莉花鲜花是晚上开放、吐香的,窨制鲜花一般是在当天下午2时以后采摘,鲜花采收后,装运时切勿紧压,用装有通气孔的竹箩筐装鲜花;(2)鲜花养护,将采收的新鲜茉莉鲜花蕾放置在20℃的室内,及时摊凉,厚度在5cm左右,养护时间为2小时;(3)筛花,当茉莉花鲜花开放率在60%左右时,即可进行筛花,即得茉莉花;筛花的主要目的是剔除青蕾、花蒂;同时通过机械振动,促进茉莉鲜花开放;(4)茶花拌和,即为红茶茶坯与筛花后的茉莉花拌和均匀,晚上八点左右,红茶茶坯与茉莉花的重量比为1:0.5,将需要窨制的茶坯和筛好的茉莉花鲜花按一层茶、一层花均匀在干净的水磨地板、光滑木板或竹排上撒铺,大约3~5层,堆成长方形茶堆,宽度1m,长度1m,每茶堆的重量为480kg,茶堆最上面一层用纯鲜花覆盖;(5)通花散热,头窨花茶窨制5小时,以后逐窨次缩短半个小时,连续窨制两次;通花散热就是把在窨的茶堆扒开摊凉,从堆高30cm,扒开薄摊堆高10cm左右,隔15分钟左右,再次翻拌,让茶堆充分散热,约1小时左右再堆温;再经5小时,茶堆温度又上升到40℃左右,花已成萎调状,嗅不到花的鲜香,即可起花;(6)烘焙,烘焙温度10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4%;茶叶烘后必须充分摊凉,但不可用强风吹,以免造成香气散失,摊凉后的茶叶温度越低越好,最高不要超过40℃,即得初品茉莉红茶;(7)提花,提花用朵大、洁白、香气浓烈的茉莉花鲜花,雨水花不能用;鲜花与半成品茉莉红茶拌和后堆窨,鲜花与半成品茉莉红茶的重量比为4∶50,窨花时间为6小时,堆温不高,不必进行通花散热,提花后茶叶水分含量为8%,筛除花蒂、花渣,即得半品茉莉红茶。(8)成茶,将上述所得的半品茉莉红茶进行烘焙,烘焙温度为8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6%;于干燥环境中摊凉,装袋,密闭,即得茉莉红茶。所述步骤(10)风选机风选时风量为6m³/s。实施例2:一种茉莉红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红茶茶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晾青,采摘新鲜茶叶,将茶叶摊晾,摊叶厚度8cm,鼓风2.5h,直到鲜叶表面看不见水分,叶面柔软,失去光泽度为止;并双手翻抖鲜叶,上下重复抖动5次,翻抖后均匀铺平,静置5.5h;(2)萎凋,选取新鲜茶叶晒青后在空调房内萎凋6~20小时,或者风扇吹干,温度22℃,并放在发酵架上,静置1.5小时,叶面因失水成波浪状时,进行第一次手工浪菁,动作宜轻柔翻3遍,浪菁次数3~5次,再次浪菁手工柔翻次数倍增,一次需静置90分钟,最后一两次宜用浪菁机浪菁,历时约8分钟,最后一次浪菁静置4个小时后,叶缘变化,红茶红褐色,绿叶镶红边,能够使茶叶整体均匀,并初步发酵;(3)揉捻,用揉捻机,时间45分钟,室内温度控制在22℃;相对湿度控制在88%,以茶萎凋叶细胞破坏率达到85%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局部揉捻叶泛红为度;(4)初烘:将揉捻时产生的结块打散,置于115℃的条件下初烘2.5min,然后摊晾自然冷却;(5)翻炒:将初烘所得的茶叶放入85℃瓦锅内,翻炒至2.5min;(6)复烘:将翻炒后的茶叶置于95℃的条件下复烘3.5min,然后置于竹制簸箕中自然冷却至室温,复烘后的茶叶含水率为45%;(7)发酵,将复烘后的茶叶置于发酵室内,发酵室气温25℃,并向茶叶喷洒15%茶叶物料总重量的食用酒精,混合均匀,茶叶发酵温度保持在34℃,发酵时间为9小时,茶叶的摊叶厚度为11cm;(8)茶坯:将发酵后的茶叶采用风选机风选出的茶叶制备成窨制花茶的茶胚。茶坯窨制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鲜花:茉莉花鲜花是晚上开放、吐香的,窨制鲜花一般是在当天下午4时以后采摘,鲜花采收后,装运时切勿紧压,用装有通气孔的竹箩筐装鲜花;(2)鲜花养护,将采收的新鲜茉莉鲜花蕾放置在28℃的室内,及时摊凉,厚度在7cm左右,养护时间为2.5小时;(3)筛花,当茉莉花鲜花开放率在60%左右时,即可进行筛花,即得茉莉花;筛花的主要目的是剔除青蕾、花蒂;同时通过机械振动,促进茉莉鲜花开放;(4)茶花拌和,即为红茶茶坯与筛花后的茉莉花拌和均匀,晚上八点左右,红茶茶坯与茉莉花的重量比为1:0.5,将需要窨制的茶坯和筛好的茉莉花鲜花按一层茶、一层花均匀在干净的水磨地板、光滑木板或竹排上撒铺,大约3~5层,堆成长方形茶堆,宽度1.1m,长度2m,每茶堆的重量为500kg,茶堆最上面一层用纯鲜花覆盖;(5)通花散热,头窨花茶窨制5.5小时,以后逐窨次缩短半个小时,连续窨制两次;通花散热就是把在窨的茶堆扒开摊凉,从堆高35cm,扒开薄摊堆高10cm左右,隔15分钟左右,再次翻拌,让茶堆充分散热,约1小时左右再堆温;再经5.5小时,茶堆温度又上升到40℃左右,花已成萎调状,嗅不到花的鲜香,即可起花;(6)烘焙,烘焙温度105℃,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4.5%;茶叶烘后必须充分摊凉,但不可用强风吹,以免造成香气散失,摊凉后的茶叶温度越低越好,最高不要超过40℃,即得初品茉莉红茶;(7)提花,提花用朵大、洁白、香气浓烈的茉莉花鲜花,雨水花不能用;鲜花与半成品茉莉红茶拌和后堆窨,鲜花与半成品茉莉红茶的重量比为4.5∶50,窨花时间为7小时,堆温不高,不必进行通花散热,提花后茶叶水分含量为8.5%,筛除花蒂、花渣,即得半品茉莉红茶。(8)成茶,将上述所得的半品茉莉红茶进行烘焙,烘焙温度为9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6.5%;于干燥环境中摊凉,装袋,密闭,即得茉莉红茶。所述步骤(10)风选机风选时风量为7m³/s。实施例3:一种茉莉红茶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红茶茶坯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晾青,采摘新鲜茶叶,将茶叶摊晾,摊叶厚度10cm,鼓风3h,直到鲜叶表面看不见水分,叶面柔软,失去光泽度为止;并双手翻抖鲜叶,上下重复抖动5次,翻抖后均匀铺平,静置6h;(2)萎凋,选取新鲜茶叶晒青后在空调房内萎凋20小时,或者风扇吹干,温度25℃,并放在发酵架上,静置2小时,叶面因失水成波浪状时,进行第一次手工浪菁,动作宜轻柔翻4遍,浪菁次数5次,再次浪菁手工柔翻次数倍增,一次需静置120分钟,最后一两次宜用浪菁机浪菁,历时约10分钟,最后一次浪菁静置5个小时后,叶缘变化,红茶红褐色,绿叶镶红边,能够使茶叶整体均匀,并初步发酵;(3)揉捻,用揉捻机,时间60分钟,室内温度控制在24℃;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茶萎凋叶细胞破坏率达到85%以上,叶片90%以上成条,条索紧卷,茶汁充分外溢,粘附于叶表面,局部揉捻叶泛红为度;(4)初烘:将揉捻时产生的结块打散,置于120℃的条件下初烘3min,然后摊晾自然冷却;(5)翻炒:将初烘所得的茶叶放入90℃瓦锅内,翻炒至3min;(6)复烘:将翻炒后的茶叶置于100℃的条件下复烘4min,然后置于竹制簸箕中自然冷却至室温,复烘后的茶叶含水率为50%;(7)发酵,将复烘后的茶叶置于发酵室内,发酵室气温26℃,并向茶叶喷洒20%茶叶物料总重量的食用酒精,混合均匀,茶叶发酵温度保持在36℃,发酵时间为10小时,茶叶的摊叶厚度为12cm;(8)茶坯:将发酵后的茶叶采用风选机风选出的茶叶制备成窨制花茶的茶胚。茶坯窨制包括以下步骤:(1)采摘鲜花:茉莉花鲜花是晚上开放、吐香的,窨制鲜花一般是在当天下午5时以后采摘,鲜花采收后,装运时切勿紧压,用装有通气孔的竹箩筐装鲜花;(2)鲜花养护,将采收的新鲜茉莉鲜花蕾放置在35℃的室内,及时摊凉,厚度在10cm左右,养护时间为3小时;(3)筛花,当茉莉花鲜花开放率在60%左右时,即可进行筛花,即得茉莉花;筛花的主要目的是剔除青蕾、花蒂;同时通过机械振动,促进茉莉鲜花开放;(4)茶花拌和,即为红茶茶坯与筛花后的茉莉花拌和均匀,晚上八点左右,红茶茶坯与茉莉花的重量比为1:0.5,将需要窨制的茶坯和筛好的茉莉花鲜花按一层茶、一层花均匀在干净的水磨地板、光滑木板或竹排上撒铺,大约3~5层,堆成长方形茶堆,宽度1.2m,长度3m,每茶堆的重量为520kg,茶堆最上面一层用纯鲜花覆盖;(5)通花散热,头窨花茶窨制5~6小时,以后逐窨次缩短半个小时,连续窨制两次;通花散热就是把在窨的茶堆扒开摊凉,从堆高40cm,扒开薄摊堆高10cm左右,隔15分钟左右,再次翻拌,让茶堆充分散热,约1小时左右再堆温;再经6小时,茶堆温度又上升到40℃左右,花已成萎调状,嗅不到花的鲜香,即可起花;(6)烘焙,烘焙温度100~11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5%;茶叶烘后必须充分摊凉,但不可用强风吹,以免造成香气散失,摊凉后的茶叶温度越低越好,最高不要超过40℃,即得初品茉莉红茶;(7)提花,提花用朵大、洁白、香气浓烈的茉莉花鲜花,雨水花不能用;鲜花与半成品茉莉红茶拌和后堆窨,鲜花与半成品茉莉红茶的重量比为5∶50,窨花时间为8小时,堆温不高,不必进行通花散热,提花后茶叶水分含量为9%,筛除花蒂、花渣,即得半品茉莉红茶。(8)成茶,将上述所得的半品茉莉红茶进行烘焙,烘焙温度为100℃,烘焙至茶叶的水分含量为7%;于干燥环境中摊凉,装袋,密闭,即得茉莉红茶。所述步骤(10)风选机风选时风量为8m³/s。本发明所制得茉莉红茶进行如下检查,检查结果如表1:表1,本发明茉莉红茶的检查结果:序号项目检查结果备注1香气鲜灵纯正清香、优雅或香气新鲜悦鼻2条索紧结完整3色泽乌黑油润4汤色红艳明亮5滋味鲜爽甜醇6叶底细嫩、匀齐明亮从表1中可知,本发明所制得茉莉红茶具有高级花茶的特性,也说明本发明对于现有技术改进取得良好的效果。以上为本发明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