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延长“红阳”猕猴桃果实货架期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118542发布日期:2019-03-15 23:34阅读:97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延长“红阳”猕猴桃果实货架期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延长猕猴桃果实货架期的处理方法,属于猕猴桃的品质管理技术。



背景技术:

猕猴桃(actinidia)果实风味独特,口感鲜美,富含维生素c、膳食纤维和多种矿物营养,是备受消费者青睐的水果之一。软化是猕猴桃果实采后成熟与衰

老的典型特征,也是限制果实长期贮藏的关键因素。猕猴桃果实成熟过程中表现为硬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上升,淀粉降解,可溶性糖积累,有机酸含量下降以

及芳香物质上升等,但外观颜色并没有明显变化。猕猴桃属呼吸跃变型水果,刚采收时果实硬,口感酸,常温不耐贮藏,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呼吸强度变化会显著加快,呼吸作用所消耗的营养物质也会明显增加,果实容易变软、萎缩、腐烂,货架寿命大大缩短,尤其是“红阳”猕猴桃作为中华类猕猴桃的红心品种,亦是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红心猕猴桃品种,品质性状优良,但果实采收后自然后熟过程很快,常温非常不耐贮藏,容易导致烂果失去商品性;因此延长贮藏期、提高贮藏质量,是生产环节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草酸(c2h2o4)是生物体代谢的一种无毒、安全的有机酸,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食物保鲜剂,目前,草酸在果蔬藏保鲜中的应用和作用机制已逐渐受到关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红阳”猕猴桃采收后常温贮藏货架期短,软化迅速,提供一种延长猕猴桃果实货架期的处理方法,显著延长了猕猴桃的销售期和商品价值。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延长猕猴桃果实货架期的处理方法,将适时采收的猕猴桃果实进行草酸溶液浸泡处理,其中所述草酸溶液浓度为5-10mmol/l。实践表明应用草酸溶液浸泡“红阳”猕猴桃果实具有延长鲜果常温储存时间的作用,证明草酸延缓“红阳”猕猴桃果实的软化进程具有积极作用。当所述草酸溶液的浓度为5-10mmol/l。草酸溶液浓度的高低对处理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浓度过大会伤害果皮,造成烂果或褐斑生成,采摘后果实表面草酸残留超标等问题;浓度过小又不足以起到延缓果肉软化的目的,通过实验筛选出适宜的浓度范围为5-10mmol/l。

进一步地所述草酸溶液选用化学纯以上级别草酸配制。普通草酸含杂质太多,甚至含有砷、铅等有害物质,使用化学纯以上级别草酸避免杂质超标。

进一步地所述将选好的“红阳”猕猴桃果实浸没于草酸溶液中,浸果时间为10-15min。【浸泡时间时间过短,达不到效果,时间太长,果实难以后熟软化。

进一步地将“红阳”猕猴桃果实从溶液中取出,待果面自然干燥,无溶液残留后,移至20-25℃室内贮藏。

上述延长“红阳”猕猴桃果实货架期的处理方法,适合于充分成熟,可溶性固形物达到7.0以上,在猕猴桃果实采收后进行草酸处理,处理后待达到商品成熟度即可上市销售,处理后的猕猴桃果实软化缓慢,货架期显著延长,适合市场销售的需要。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采用此法处理“红阳”猕猴桃,方便快捷,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2)适合于大规模种植经营“红阳”猕猴桃的农户在销售过程中使用,可以降低损失。

3)“红阳”猕猴桃果实通过采后草酸处理,能有效延缓果实软化进程,延长货架期,且果实口感好,品质高,商品性佳。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果实贮藏期间处理猕猴桃果肉硬度变化比较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草酸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图。

图3为实施例2中草酸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硬度的影响图。

图4为实施例2中草酸处理对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实施具体实例: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所用的原料均为市售产品。

实施例1:

选用品种:猕猴桃品种:红阳。

1)将市售的化学纯草酸配制成5mmol/l的溶液,即配即用。

2)将充分成熟,可溶性固形物达到7.0以上的猕猴桃适时进行采收,疏去果柄,随机分成两组备用。

3)在盆中倒入配制的草酸溶液,将其中一组备用的猕猴桃果实浸没于草酸溶液中,浸果时间为10min;另一组猕猴桃采用0.5ul/l1-mcp密闭重熏24h,随后取出,第三组猕猴桃不做任何处理

4)将猕猴桃果实从溶液中取出,待果面自然干燥,无溶液残留后,移至20-25℃室内贮藏。

定期测定1-mcp处理、草酸处理和对照猕猴桃果实的硬度,可固品质指标,观察处理后猕猴桃的贮藏性。

果实贮藏期间处理猕猴桃果肉硬度变化比较:采用5mmol/l的草酸溶液,对猕猴桃进行采后浸果处理,如图1所示:未进行处理的猕猴桃自第4d开始,果实迅速软化,且至贮藏末期,部分猕猴桃果肉呈水渍现象;而经过草酸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在贮藏0-10d内,果实硬度维持在较高水平范围内(11.6-6.2kg/cm2),且货架期较未处理果实延长了6d,至贮藏末期,无病虫害现象发生;1-mcp处理的猕猴桃果实货架期有所延长,但效果不及草酸处理果实。

果实贮藏期间处理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比较:采用5mmol/l的草酸溶液,对猕猴桃进行采后浸果处理,如图2所示:未进行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积累,至第6d达17.9%,而经过草酸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波动积累趋势,0-4d缓慢积累,4-6d迅速增加,第6d后缓慢增长,至处理后第14d,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18.5%,较未处理果实高0.6%;1-mcp处理的猕猴桃果实较未进行处理及经草酸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有所下降,风味不佳。

实施例2:

选用品种:猕猴桃品种:红阳。

1)将市售的化学纯草酸配制成10mmol/l的溶液,即配即用。

2)将充分成熟,可溶性固形物达到7.0以上的猕猴桃适时进行采收,疏去果柄,随机分成两组备用。

3)在盆中倒入配制的草酸溶液,将其中一组备用的猕猴桃果实浸没于草酸溶液中,浸果时间为10min;另一组猕猴桃采用0.5ul/l1-mcp密闭重熏24h,随后取出,第三组猕猴桃不做任何处理

4)将猕猴桃果实从溶液中取出,待果面自然干燥,无溶液残留后,移至20-25℃室内贮藏。

定期测定1-mcp处理、草酸处理和对照猕猴桃果实的硬度,可固品质指标,观察处理后猕猴桃的贮藏性。

果实贮藏期间处理猕猴桃果肉硬度变化比较:采用10mmol/l的草酸溶液,对猕猴桃进行采后浸果处理,如图3所示:未进行处理的猕猴桃自第4d开始,果实迅速软化,且至贮藏末期,部分猕猴桃果肉呈水渍现象;而经过草酸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在贮藏期间,硬度呈缓慢下降趋势,且货架期较未处理果实大幅延长;1-mcp处理的猕猴桃果实货架期有所延长,但效果不及草酸处理果实。

果实贮藏期间处理猕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比较:采用10mmol/l的草酸溶液,对猕猴桃进行采后浸果处理,如图4所示:未进行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积累,至第6d达17.9%,而经过草酸处理的猕猴桃果实在贮藏过程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波动积累趋势,0-4d缓慢积累,4-6d迅速增加,第6d后缓慢增长,至处理后第12d,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到达峰值,为18.2%,稍高于未处理果实;1-mcp处理的猕猴桃果实较未进行处理及经草酸处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有所下降,风味不佳。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