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甘薯百香果糕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248650发布日期:2019-03-30 08:57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果糕加工的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甘薯百香果果糕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果糕制作中,为了成型,必须添加淀粉或者卡拉胶等凝胶剂,但成型时带来的果糕的粘性,造成黏腻、影响口感;同时,卡拉胶作为凝胶剂时,物料ph值一般应调节至不低于4,需要更酸的口感则应使用其他胶体辅助。现有技术中,以糯米粉为百香果果糕载体的果糕,其外观缺乏晶莹透亮的品质,在口感上不具q弹性。以百香果为主要原料,复配甘薯泥和白砂糖加工果糕,所得的果糕产品之百香果和甘薯的风味浓郁、色泽自然鲜亮、营养丰富、口感酸爽,是一种独特的健康休闲食品,目前市面鲜有。但是由于百香果含酸量高、ph值较低,加工时,单独使用卡拉胶难以成型,需要另外添加凝胶剂;若按照传统方法使用糯米粉,则产品无法晶莹剔透,感官品质不佳。百香果综合加工利用方面,果浆通常被分离弃籽后加工饮料,果壳通常被单独加工成果脯食用,而果籽通常做为废弃物处理,综合利用百香果果汁、果籽和果壳加工果糕产品尚未见报道。去除果壳的涩味、提高果壳的出汁率,先将百香果去除外皮后再掏出果浆,而后将果壳肉进行破碎和采用纤维素酶进行酶解的工艺技术,也未见报道。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不添加糯米、卡拉胶和其他辅助凝胶剂;易成型;生产质量易控制;色泽自然、艳丽、色彩丰富,甘薯和百香果风味浓郁、晶莹剔透、口感酸爽、不黏腻、咀嚼有脆劲,并且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的甘薯百香果果糕的加工方法。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甘薯百香果果糕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百香果全果各部分的预处理①果壳汁的提取a、取新鲜百香果去除外果皮,掏出果浆得到果浆和去除外果皮的果壳肉;b、将去除外果皮的果壳肉破碎,再按质量比加入0.3~0.5%的纤维素酶,室温下进行果壳酶解,时间8~12h,酶解完成后过滤去渣,得果壳汁;②果汁的分离将上述果浆进行离心分离得果汁,以及带膜的果籽;③果籽沙的制备将带膜的果籽于沸水中加热15~20分钟至果籽所带之膜脱落、消失,过滤后得不带膜的果籽,再进行烘干、炒制、研磨,得果籽沙;(2)甘薯泥的制备取新鲜甘薯去皮后蒸煮至熟,而后打成泥状,得甘薯泥;(3)果糕原辅材料的调配和加工①果糕原辅材料的调配将加工果糕的原辅材料按下列质量比进行称重,充分搅拌备用,其中,蕉芋粉需另行加2倍水搅拌成浆备用,果籽沙另行称重备用;加工果糕的原辅材料按下列质量比:果汁40~60份、果壳汁15~25份,甘薯85~115份,白砂糖35~45份,蕉芋粉15~25份,果籽沙5~15份;②果糕的加工将备好的果汁、果壳汁、甘薯泥、白砂糖混合、搅拌,加热熬煮30~40分钟,再加入蕉芋粉浆搅拌熬煮3~5分钟加入果籽沙搅拌均匀,熄火,浇模成型,后在60~70℃下烘烤15~20小时,脱模、包装,完成果糕的加工制备。进一步地,步骤中(1)所述的百香果果壳破碎目数为50~100目。进一步地,步骤中(1)所述纤维素酶用少许37℃的温水活化、倒入破碎后的果壳肉中充分搅拌后于室温下进行果壳酶解。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果壳酶解过滤目数为200~300目。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果籽沙目数为15~30目。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果汁及果壳汁未及时使用需速冻后冻藏备用,速冻温度-30℃以下、冻藏温度-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1、百香果果壳去外皮,将去除果壳的涩味。百香果果壳含有涩味,在加工利用时会影响产品口感,若榨汁后再去除涩味,不仅产品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去涩同时也带走部分果香,降低添加百香果壳的意义,而百香果壳涩味主要集中在外果皮上,通过简单的去除外果皮,便可达到百香果去涩的目的。2、百香果壳在掏出果浆之前先去外皮,改变传统先掏浆后去外皮的工艺,可以保持百香果完整饱满的果型,便于固定于削皮机上去外皮,从而提高去皮工效、降低果壳肉的损耗率。3、果壳肉酶解处理,其益处在于:百香果壳肉富含纤维素,如果不进行酶解直接破碎果壳,不利于果壳汁的析出,降低了果壳汁得率。添加纤维素酶进行酶解,能够降解纤维素,提高出汁率,从而增加百香果的风味、节约百香果汁和果壳肉的用量、降低产品成本。4、采用甘薯、蕉芋粉和果籽沙适量复配,其益处在于:(1)果糕制作中,为了成型,必须添加淀粉或者卡拉胶等凝胶剂。如添加糯米粉等一般淀粉,成型时将带来果糕的粘性、造成黏腻、影响口感,且产品外观缺乏晶莹透亮的品质,在质地上不具q弹性;如添加卡拉胶,物料ph值一般应调节至不低于4,需要更酸的口感则应使用其他胶体辅助,本产品因主要原料为百香果汁和百香果壳汁,它们富含果酸,和其他辅材料调配后ph值达3.0~3.6,不适合使用卡拉胶,本发明适量使用甘薯、蕉芋粉,可获得晶莹透亮、q弹、不黏腻的产品,具有怡人的独特风味和鲜亮自然的色泽,并且保持百香果酸爽口感和避免使用其他辅助凝胶物质。(2)将百香果果籽沙应用于果糕的加工,使之在原辅材料组分中起承载作用,有效地强化了产品的q弹和不黏腻性,同时赋予产品脆劲,缩短烘烤时间,提高产品得率,并且使产品风味更佳、色泽更加丰富多彩。5、百香果籽无滋气味、在加工中通常被废弃,本发明综合利用果籽,将其通过简单的加热工艺溶解其外膜(即果胶等物质),再烘干后翻炒,粉粹,获得香气四溢的果籽沙,应用于果糕的加工,达到了上述4的有益效果。6、果籽粉碎至沙状,且在蕉芋粉之后加入,沙状保障了果籽的脆性,若粉碎成粉状则无法达到咀嚼有脆劲的效果,破坏果糕口感;在蕉芋粉之后加入,在于不将果籽沙融入液体中,以免破坏果籽沙脆性,加入蕉芋粉后浆料凝成胶状,不具有液态汁液,本发明的蕉芋粉适度用量又保障了所凝结的胶状不至于过硬,妨碍果籽沙分散;果籽沙加入拌匀后即倒模烘烤,最大可能地保持了果籽沙脆性。本发明的甘薯百香果糕,百香果壳、果籽等原材料预处理工艺独到、配方中创新地将甘薯、蕉芋粉和百香果果籽适量复配,获得了一种工艺简单、配方独特、品质优秀的天然健康休闲食品。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发明进一步阐述。一种甘薯百香果糕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百香果全果各部分的预处理①果壳汁的提取a、取新鲜百香果去除外果皮,掏出果浆得到果浆和去除外果皮的果壳肉;百香果果壳含有涩味,在利用时会影响产品口感,若榨汁后再去除涩味,不仅产品工艺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去涩同时也带走部分果香,降低添加百香果壳的意义,而百香果壳涩味主要集中在外果皮上,通过简单的去除外果皮,便可达到百香果去涩的目的;另外,百香果壳在掏出果浆之前先去外皮,改变传统先掏浆后去外皮的工艺,可以保持百香果完整饱满的果型,便于固定于削皮机上去外皮,从而提高去皮工效、降低果壳肉的损耗率。b、将去除外果皮的果壳肉破碎,破碎目数为80-150目,再按质量比称取0.3~0.5%的纤维素酶,用少许37℃的温水活化、倒入破碎后的果壳肉中充分搅拌后于室温下进行果壳酶解。搅拌后室温下进行果壳酶解,时间8~12h,酶解完成后过滤去渣,过滤目数为100-300目,得果壳汁;②果汁的分离将上述果浆进行离心分离得果汁,以及带膜的果籽;③果籽沙的制备将带膜的果籽于沸水中加热15~20分钟至果籽所带之膜脱落、消失,过滤后得不带膜的果籽,再进行烘干、炒制、研磨,得果籽沙;在百香果的深加工中,果籽通常是被废弃的,因为果籽食用无味,新鲜果籽香味不明显。百香果籽翻炒后具有百香果气味,粉粹的颗粒有脆劲,在果糕中添加百香果籽后能进一步改善果糕q弹性,减少黏腻感,赋予产品脆劲从而提升果糕咀嚼感,在色泽上果糕黄金带黑(如所用甘薯为红心甘薯)或者紫红中带黑(如所用甘薯为紫心甘薯),提升产品视觉效果。果汁及果壳汁未及时使用需速冻后冻藏备用,速冻温度-30℃以下、冻藏温度-18℃。(2)甘薯泥的制备取新鲜甘薯去皮后蒸煮至熟,而后打成泥状,得甘薯泥;(3)果糕原辅材料的调配和加工①果糕原辅材料的调配将加工果糕的原辅材料按下列质量比进行称重,充分搅拌备用,其中,蕉芋粉需另行加2倍水搅拌成浆备用,果籽沙另行称重备用;加工果糕的原辅材料按下列质量比:果汁40~60份、果壳汁15~25份,甘薯85~115份,白砂糖35~45份,蕉芋粉15~25份,果籽沙5~15份;②果糕的加工将备好的果汁、果壳汁、甘薯泥、白砂糖混合、搅拌,加热熬煮30~40分钟,再加入蕉芋粉浆搅拌熬煮3~5分钟加入果籽沙搅拌均匀,熄火,浇模成型,后在60~70℃下烘烤15~20小时,脱模、包装,完成果糕的加工制备。果壳经过去果壳外皮后,涩味已经去除;蕉芋粉必须在其他原辅材料调配、熬煮后加入并充分搅拌,避免糊化和焦锅,并且起凝固果糕的作用;果籽沙必须在起锅前加入并充分搅拌后即刻起锅,从而避免被液体浸泡过久而失去颗粒脆性和香气。蕉芋粉、甘薯浆和果籽沙的配比需要适量以保障果糕易成型、产得率高,又兼具q弹与高保水性,如果甘薯浆用量过多,则果糕后期需要较长烘烤时间才能稳定成型,同时果糕水分含量降低,产品产得率低;如果蕉芋粉用量过多,则易造成果糕水分含量过高,更接近果冻质感;如果果籽沙用量过多,则导致产品质地过硬、色泽过于暗淡。若不加入蕉芋粉,则产品不易成型、黏腻;若不加入甘薯泥或用量过少,则产品不易成型且不具甘薯和百香果复配后特有的怡人风味和色泽;若不加入果籽沙或用量过少,则产品成型差,q感弱,无脆性,烘烤时间更长,才能保证果糕的稳固成型。由于果壳外皮去除时,先掏果浆再去除外皮和先去除外皮再掏果浆在果壳肉得率上有区别,因此,申请人进行了对比试验,对此工艺程序进行比较。表1不同果壳去外皮工艺程序对果壳肉得率的影响效果表由表1可见,先掏果浆再去除外皮和先去除外皮再掏果浆的不同工艺程序,在果壳肉得率上有明显区别,先去除外皮再掏果浆,果壳肉得率明显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先去除外皮再掏果浆的百香果,呈饱满状态,易于固定在削皮机上或手工削皮,便于均匀用力、光滑削皮,获得高果壳肉得率。如果先掏果浆,则果壳呈不饱满状态,不便于固定在削皮机上或手工削皮、造成用力不均,去除外皮时易带走更多果壳肉,因而果壳肉得率低。由于果壳酶解过程中,纤维素酶用量对酶解效果即果壳出汁率影响重大,因此,申请人设计了单因素试验,以获得本发明的合适酶用量范围。表2不同酶用量对果壳出汁率的影响效果表纤维素酶用量(%)00.10.20.30.40.50.6出汁率(%)40485260626565由表2可见,纤维素酶用量对果壳出汁率影响大,合适的范围为0.3~0.5%。由于本加工过程中,原辅材料的配比和烘烤等因素交互影响,因此,申请人设计了正交试验,对以下四个主要因素——果籽沙用量比、甘薯用量比、蕉芋粉用量比和烘烤时间,各自选取三个适当水平,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以获得本发明的加工主要工艺参数。以加工(果汁+果壳)的总量60g计,白砂糖用量40g,其余原辅材料用量按所试验设计进行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及相应正交试验方案设计如下:表3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表4正交试验表通过上述正交试验,获得最佳参数组合为:果籽沙10g、甘薯泥100g、蕉芋粉20g、烘烤时间15h。按此最佳参数组合获得的产品,与无添加果籽沙、无添加甘薯泥、无添加蕉芋粉而加工的产品进行比较,结果如下:表5正交试验所获最佳参数组效果表*①无添加甘薯组,用等量蕉芋粉替代;*②无添加蕉芋粉组,用等量甘薯替代。由表5可知:按正交试验所获最佳参数组加工的百香果果糕,产品感官远比其他组的效果好,并且烘烤时间大大缩短,产品得率明显提高、从而较显著地降低了加工成本。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为准。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