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酱料用红外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8276发布日期:2019-07-27 10:17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酱料用红外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复合酱料用红外加热器。



背景技术:

工业炒锅通常应用在食品领域中,在食品领域中常用作搅拌加热的作用,现有技术中工业炒锅上配套的搅拌装置通常都仅仅只是达到大部分混合均匀的目的。在加热的工业炒锅中,加热装置通常是设置在锅体的底端,通常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由于现有技术中该锅体底端电加热的方式容易导致锅体上的温度相对较高,因而邻近锅体内壁位置处的物质温度会相对较高,使其水分流失更快,粘度增加,进而导致高粘度的食物粘附在锅体内表面上,导致加热不均匀以及后期不便于清理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工业炒锅的加热装置无法较好地实现工业炒锅内表面食物均匀加热,且容易使物品粘附在锅体内壁上导致不便于清洁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复合酱料用红外加热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复合酱料用红外加热器,包括旋转安装杆,设置在旋转安装杆上的红外线加热管,

所述旋转安装杆顶端还设置有红外反射盖;所述红外反射盖包括多个由内至外顺次增大设置的圆台体壳体,涂覆在圆台体壳体上的红外反射层,安装在圆台体壳体外侧将多个圆台体壳体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连接件;圆台体壳体呈上小下大的结构,且相邻两个圆台体壳体中,外侧的圆台体壳体的顶端直径小于内侧的圆台体壳体底端的直径;所述连接件均连接在圆台体壳体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更换了原有电阻加热的方法,采用红外线加热管对锅体内的物料进行加热,通过旋转安装杆的设置,有效将红外线加热管发出的红外线均匀分散在锅体内,再通过红外反射盖中圆台体壳体的形状设置,能进一步将红外线加热管发出的红外线均匀更加均匀地分散并反射到锅体中,使加热更加均匀;同时,通过红外反射盖还能有效避免红外线溢出锅体,提高红外线的利用率,减少能耗。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在较低的能耗条件下获得较好的加热效果,加热更加均匀;并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加热器,可以使锅体本身的温度与锅体内复合酱料之间的温差减小,避免了复合酱料粘附在锅体内壁上,达到便于清洁的目的。

为了进一步节省能耗,最内侧的圆台体壳体通过轴承安装在旋转安装杆上。通过该结构的设置,可以仅仅采用旋转安装杆带动红外线加热管旋转,而红外反射盖并不会随着旋转安装杆的旋转而转动,减少驱动旋转安装杆旋转的电机的能耗,节约成本。

为了达到混合加热更加均匀的目的,所述旋转安装杆的底端位置处还设置搅拌装置。该搅拌装置可以被旋转安装杆带动旋转,采用同一驱动电机驱动旋转安装杆旋转即可同时达到带动红外线加热管旋转和搅拌的目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所述红外反射层采用纳米级陶瓷材料构成。

进一步,所述红外线加热管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均匀围绕旋转安装杆一周设置。

进一步,所述圆台体壳体的锥角为30~150度。更进一步,所述圆台体壳体的锥角为80~12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达到了在较低的能耗条件下获得较好的加热效果,加热更加均匀。

2、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以使锅体本身的温度与锅体内复合酱料之间的温差减小,避免了复合酱料粘附在锅体内壁上,达到便于清洁的目的。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旋转安装杆,2—红外线加热管,3—搅拌装置,4—红外反射盖,5—轴承;

41—圆台体壳体,42—红外反射层,43—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复合酱料用红外加热器,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旋转安装杆1,设置在旋转安装杆1上的红外线加热管2。

所述旋转安装杆1顶端还设置有红外反射盖4;所述红外反射盖4包括多个由内至外顺次增大设置的圆台体壳体41,涂覆在圆台体壳体41上的红外反射层42,安装在圆台体壳体41外侧将多个圆台体壳体41连接为一个整体的连接件43;圆台体壳体41呈上小下大的结构,且相邻两个圆台体壳体41中,外侧的圆台体壳体41的顶端直径小于内侧的圆台体壳体41底端的直径;所述连接件43均连接在圆台体壳体41的顶端。

使用时,只需将最外侧的圆台体壳体41的底端放置在锅体的开口位置处,然后启动红外线加热管2进行加热,最后启动旋转安装杆1旋转即可。使用完后,只需同时关闭旋转安装杆1和红外线加热管2,然后经过连接件43收起多个圆台体壳体41即可,本实用新型中该连接件43可以是连接绳也可以选用链条,本实施例中优选为连接绳,且每块圆台体壳体41顶端的外侧还设置有固定环,该连接绳穿过固定环实现多个圆台体壳体41连接为一个整体。本实用新型中圆台体壳体41的设置,不仅仅便于红外反射盖4的收放,而且该结构的设置,还能有效便于加热后气体的排出,并且在气体排出的过程中不会影响红外反射盖4的反射红外线的作用,效果十分显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增加了轴承5,具体设置如下:

在红外反射盖4中,最内侧的圆台体壳体41的顶端通过轴承5安装在旋转安装杆1上,如图1所示。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能有效避免旋转安装杆1的旋转过程中带动红外反射盖4一起旋转,能极大地节约能耗,并且更加方便使用者观察,观察时,只需采用连接件43拉起圆台体壳体41即可,该操作不仅仅便于观看,而且可以使操作者的手远离锅口,避免蒸汽对操作者造成伤害。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还增加有搅拌装置3,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旋转安装杆1的底端位置处还设置搅拌装置3。本实用新型中该搅拌装置3可以采用现有结构,也可以采用自制的结构,本实施例中还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自制的搅拌装置3的结构,具体设置如下:

包括搅拌杆,设置在搅拌杆上的搅拌扇叶,所述搅拌杆包括主杆,一根以上一端端部固定在主杆上的上层侧杆,以及一根以上一端端部固定在主杆上的下层侧杆;

搅拌扇叶包括与加热锅体内下部表面弧度相同的下层小弧形片状结构,和与加热锅体内上部表面弧度相同的上层大弧形片状结构;

所述下层小弧形片状结构的中间部位铰接在下层侧杆的另一端端部,所述上层大弧形片状结构的中间部位铰接在上层侧杆的另一端端部;

主杆旋转一圈后,上层大弧形片状结构的接触表面与下层小弧形片状结构的接触表面组合后完全覆盖了加热锅体内的全部内表面积。

该主杆的顶端固定在旋转安装杆1的底端,通过该结构的设置,能有效达到全部混合均匀的目的,效果十分显著。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优化了红外反射层42的材料选择等,具体设置如下:

所述红外反射层42采用纳米级陶瓷材料构成。所述红外线加热管2的数量为两个以上,均匀围绕旋转安装杆1一周设置;本实施例中该红外线加热管2的数量设置为四个,均匀分布在旋转安装杆1一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圆台体壳体41的锥角为30~150度。该圆台体壳体41的锥角优选为80~120度。本实施例中该圆台体壳体41的锥角优选为90度。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