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43950发布日期:2019-06-29 00:47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配料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凉茶制作系统,尤其涉及一种配料系统。



背景技术:

凉茶是传统中草药植物性饮料的通称。广东凉茶是中国传统凉茶文化的代表。凉茶是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人体内热的中草药煎水做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治疗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

2006年5月20日,凉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凉茶"既不凉、也不是茶"。它是广东、香港、澳门地区民间常用复方或单味土产草药煎熬而成的饮料,将药性寒凉和能消解内热的中草药煎水作饮料喝,以消除夏季人体内的暑气,或冬日干燥引起的喉咙疼痛等疾患。凉茶是人们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食用、总结出的一种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饮料。它有特定的术语指导人们日常饮用,既无剂量限制,也无需医生指导名录。

凉茶的制作工艺中,需要有前期混料的步骤,现有技术中采用人工混料的方式,这种方式效率低,而且卫生环境难以保证,不利于大量物料的混合和后续步骤的衔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一种配料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配料系统,包括混料罐,所述混料罐分别连接有,

清洗管路,所述清洗管路与所述混料罐顶部连接;

入料管路,所述入料管路与所述混料罐顶部连接;

出料管路,所述出料管路底端连接一衔接管路,所述衔接管路的自由端为可移动结构,所述衔接管路的自由端可移动的与循环管路、灌装管路以及排水管路按需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混料罐内设有旋转的搅拌页片,所述搅拌页片通过电机驱动旋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混料罐顶端设有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分别与清洗管路和入料管路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入料管路上安装有过滤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循环管路、灌装管路、排水管路上皆设有抽水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循环管路一端设有与衔接管连接的连接节点管,所述循环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混料罐的中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循环管路上设有加料装置和换热器。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配料系统,包括混料罐,所述混料罐分别连接有,清洗管路,所述清洗管路与所述混料罐顶部连接;入料管路,所述入料管路与所述混料罐顶部连接;出料管路,所述出料管路底端连接一衔接管路,所述衔接管路的自由端为可移动结构,所述衔接管路的自由端可移动的与循环管路、灌装管路以及排水管路按需连接。本发明提供一种凉茶配料系统,本系统除了具有混料的功能,还具备清洗罐体及排废水的功能,在高质量完成凉茶制作前序工作之余,还能随时保证整体系统的清洁性,安全卫生,实用高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部件连接结构示意图。

混料罐1,清洗管路2,入料管路3,过滤器4,循环管路5,加料装置6,灌装管路7,排水管路8,出料管路9,衔接管路91,换热器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配料系统,包括混料罐1,混料罐1分别连接有,清洗管路2,清洗管路2与混料罐1顶部连接;

入料管路3,入料管路3与混料罐1顶部连接;出料管路9,出料管路9底端连接一衔接管路91,衔接管路91的自由端为可移动结构,衔接管路91的自由端可移动的与循环管路5、灌装管路7以及排水管路8按需连接。

混料罐1内设有旋转的搅拌页片,搅拌页片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混料罐1顶端设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分别与清洗管路2和入料管路3连接。

入料管路3上安装有过滤器4。循环管路5、灌装管路7、排水管路8上皆设有抽水泵。循环管路5一端设有与衔接管91连接的连接节点管,循环管路5的另一端与所述混料罐1的中部连接。

循环管路5上设有加料装置6和换热器10。

实施例2

如实施例1中的装置,本装置中衔接管路可以替换为一种多通独立阀门控制结构,此结构与各管路连接,根据不同需要开关对应阀门,达到管路更换交通的目的。

实施例3

如实施例1中的装置,其中各个管路上设有控制阀。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