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形方便面生产定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31061发布日期:2019-08-27 19:39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圆形方便面生产定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圆形方便面生产定型装置。



背景技术:

方便面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定型模具将切好的面条聚拢在一起,便于后续加工,现有的方便面生产装置在用传输带将切好的面条输送到另一传输带上的定型模具内时,由于传送时存在误差,导致面条不能全部落入定型模具中,使得面条会落在定型模具的上开口边沿,影响后续加工,通常这种情况需要人工进行搅动调整面条,使面条全部落入模具中,因此要增加人工,增加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方便面生产过程中面条不能全部落入定型模具中,需要人工进行搅动调整,增加生产成本的问题,发明一种圆形方便面生产定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定型模具,其中,所述定型模具固定在传输带上,所述传输带上方设有往复行走结构,所述往复行走结构活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下端固定有调整装置,所述调整装置包括外壳、第一搅动装置和第二搅动装置,所述外壳的内部顶端和底端上开设有第一上滑槽和第一下滑槽,所述第一上滑槽和第一下滑槽内滑动连接第一搅动装置,所述外壳的内部顶端和底端上固定有上凸块和下凸块,所述上凸块上开设有第二上滑槽,所述下凸块上开设有第二下滑槽,所述第二上滑槽和第二下滑槽与第一上滑槽和第一下滑槽相垂直,所述第二上滑槽和第二下滑槽内滑动连接第二搅动装置,所述第一搅动装置和第二搅动装置的两端分别连接有第一搅动杆和第二搅动杆,所述第一搅动杆和第二搅动杆的下端延伸到定型模具中。

优选地,所述往复行走结构包括往复电机、主动轮、从动轮、皮带和连接柱,所述往复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主动轮,所述皮带连接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连接柱固定连接在皮带的外表面上,所述连接柱的外侧端超出皮带的边沿,所述连接柱的外侧端开设有销孔,所述销孔内设有进行销阻的销杆。

优选地,所述定型模具成排固定在传输带上,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最外端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排所述定型模具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所述第一搅动杆与第二搅动杆的最底端在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搅动杆在定型模具内时第一搅动杆在定型模具内的长度为定型模具深度的二分之一。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和连接杆,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板通过连接孔与连接柱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板的下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在外壳的顶端面中心。

优选地,所述第一搅动装置包括第一滑板、第一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滑板的上下两端滑动连接在第一上滑槽与第一下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板为中间开有凹槽的长方形板,所述第一滑板上的凹槽上端和下端开设有若干第一轮齿,所述第一轮齿与第一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为半圆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的齿仅分布在第一齿轮边沿的二分之一区域,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轮的外侧面轴心所对应的外壳的侧壁外固定有搅动电机,所述搅动电机上的转轴延伸到外壳内并与第一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为L型,所述第一下滑槽内开设有连通贯穿外壳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的宽度小于第一下滑槽的宽度,所述第一滑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片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片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滑槽延伸到外壳外并与第一搅动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搅动装置包括第二滑板、第二齿轮、第二锥齿轮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滑板的上下两端滑动连接在第二上滑槽和第二下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板为中间开有凹槽的长方形板,所述第二滑板上的凹槽上端和下端开设有若干第二轮齿,所述第二轮齿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为半圆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上的齿仅分布在第二齿轮边沿的二分之一区域,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相啮合且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的轴心相交并垂直,所述第二齿轮的外侧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为L型,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外壳的内部底端上,所述第二连接片为L型,所述第二下滑槽内开设有连通贯穿下凸块和外壳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的宽度小于第二下滑槽的宽度,所述第二滑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片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二连接片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滑槽延伸到外壳外并与第二搅动杆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凸块和下凸块在第一上滑槽和第一下滑槽处分别开设有上断口和下断口,所述上断口和下断口的宽度相同且大于第一滑板的顶端面的宽度,所述第一滑板内上下第一轮齿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滑板的宽度,所述搅动电机相对的外壳的另一侧壁外固定有便于外壳重力均衡的配重块。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利用第一搅动装置和第二搅动装置带动第一搅动杆和第二搅动杆做往复运动,进而将落在定型模具的上开口边沿的面条拖动到定型模具中,同时利用往复行走结构便于第一搅动装置和第二搅动装置随着定型模具的移动而运动,进而逐排调整定型模具中的面条,代替了人工劳作,省时省力且减少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在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圆形方便面生产定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圆形方便面生产定型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A区域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区域放大图。

其中,1、往复行走结构,101、主动轮,102、从动轮、103、皮带,104、连接柱,105、销孔,106、销杆,2、连接件,201、连接板,202、连接杆,3、调整装置,301、外壳,302、第一上滑槽,303、第一下滑槽,304、第一滑槽,305、上凸块,306、第二上滑槽,307、下凸块,308、第二下滑槽,309、第二滑槽,310、上断口,311、下断口,4、第一搅动装置,401、第一滑板,402、第一轮齿,403、第一齿轮,404、第一锥齿轮,405、第一连接片,5、第二搅动装置,501、第二滑板,502、第二轮齿,503、第二齿轮,504、第二锥齿轮,505、第二连接片,6、转轴,7、搅动电机,8、配重块,9、支撑杆,10、第一搅动杆,11、第二搅动杆,12、定型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是,“上方”、“下方”、“向上”、“向下”、“顶部”、“底部”等术语是用于描述附图,并不表示对由所述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制。

如图1-2所示的圆形方便面生产定型装置,包括定型模具12,其中定型模具12成排固定在传输带上,便于定型模具12能够随着传输带运动,同时能够一次承接多份面条,增加生产效率。传输带上方设有往复行走结构1,往复行走结构1通过支撑架固定在传输带上方,便于往复行走结构1能够带动调整装置3在特定周期内随着定型模具12一起运动。往复行走结构1包括往复电机、主动轮101、从动轮102、皮带103和连接柱104,往复电机的转轴固定连接主动轮101,为往复行走结构1的运行提供动力。皮带103连接主动轮101和从动轮,便于皮带103的转动。主动轮101位于皮带103行进方向的末端且顺时针运转,保证主动轮101和从动轮102带动皮带103转动,同时使得皮带103的下端运动方向与传输带运动方向一致。皮带103可以用链带代替,只要能够在主动轮101和从动轮102的带动下转动即可。连接柱104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皮带103的外表面上,使得连接柱104与皮带103形成一个整体,进而使得连接柱104能够随着皮带103的转动而转动。连接柱104的长度大于皮带103的宽度,且连接柱104的其中一端与皮带103的边沿相齐平,另一端超出皮带103的边沿,且超出皮带103的边沿的一端与往复电机不在同一侧,便于连接柱104能够更好的固定在皮带103上,同时使得连接柱104便于连接其他结构,还能不影响往复电机带动主动轮101运转。连接柱104的外侧端开设有销孔105,销孔105内设有进行销阻的销杆106,便于连接柱104在连接其他结构后能够从连接柱104的端部进行销阻,防止连接在连接柱104上的结构脱离。往复行走结构1活动连接有连接件2,连接件2的下端固定有调整装置3,便于连接调整装置3和往复行走结构1,使得调整装置3能够随着连接柱104的转动而转动且始终保持自然垂直的状态。皮带103转动的速度等于定型模具12在传输带上移动的速度,使得皮带103与定型模具12运行时速度保持一致,即定型模具12与皮带103下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同时使得调整装置3在皮带103的下端运动时能够与定型模具12保持相同的运动速率,便于调整定型模具12内的面条。主动轮101与从动轮102最外端之间的距离为相邻两排所述定型模具12之间的距离的三分之一,使得调整装置3在随着皮带103运行一圈后仍然运动到在下一排定型模具12的上方。连接件2包括连接板201和连接杆202,连接板201上开设有连接孔,连接板201通过销孔与连接柱104活动连接,便于连接件2和往复行走结构1之间的连接,同时使得连接件2在随着连接柱104运动时还能保持自然垂直的状态。连接板201的下端与连接杆202焊接连接,连接杆202的下端焊接连接在调整装置3的顶端面中心,使得连接件2受力均匀,防止因受力不均发生偏折,影响调整装置3对定型模具12内面条的调整。

如图1-4所示的圆形方便面生产定型装置,调整装置3包括外壳301、第一搅动装置4和第二搅动装置5,第一搅动装置4和第二搅动装置5滑动连接在外壳301内,便于保护第一搅动装置4和第二搅动装置5,防止第一搅动装置4和第二搅动装置5落入灰尘影响运行。外壳301的内部顶端和底端上开设有第一上滑槽302和第一下滑槽303,第一上滑槽302和第一下滑槽303内滑动连接第一搅动装置4,便于第一搅动装置4在第一上滑槽302和第一下滑槽303之间滑动。第一搅动装置4包括第一滑板401、第一齿轮403、第一锥齿轮404和第一连接片405,第一滑板401的上下两端滑动连接在第一上滑槽302与第一下滑槽303内,第一滑板401为中间开有凹槽的长方形板,便于第一滑板401的移动,同时也便于连接其他结构。第一滑板401上的凹槽上端和下端开设有若干第一轮齿402,且第一轮齿402与第一齿轮403相啮合,另外第一齿轮403的轴心位于第一滑板401内上下第一轮齿402之间的中间位置,第一齿轮403为半圆齿轮,第一齿轮403上的齿仅分布在第一齿轮403边沿的二分之一区域,使得第一齿轮403能够带动第一滑板401做往复运动,进而从两个方向上搅动定型模具12内的面条,便于将定型模具12的上开口边沿的面条搅动进定型模具12内。第一齿轮403的外侧面轴心所对应的外壳301的侧壁外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搅动电机7,搅动电机7上的转轴6延伸到外壳301内并与第一齿轮403焊接连接形成一个整体,便于搅动电机7带动第一齿轮40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滑板401在第一上滑槽302和第一下滑槽303内做往复运动。搅动电机7相对的外壳301的另一侧壁外通过螺钉固定有便于外壳301重力均衡的配重块8,使得连接件2连接外壳301后受力均衡,防止偏折影响第一搅动装置4和第二搅动装置5的搅动效果。第一连接片405为L型,第一滑板401的两端均焊接连接有两个第一连接片405的其中一端,第一下滑槽303内开设有连通贯穿外壳301的第一滑槽304,第一连接片405的另一端贯穿第一滑槽304延伸到外壳301外并与第一搅动杆10焊接连接,便于第一连接片405连接在第一滑板401的两端,同时也便于第一连接片405连接第一搅动杆10,使得第一搅动杆10能够随着第一滑板401做往复运动,进而便于第一搅动杆10在定型模具12内左右搅动面条,使得定型模具12的上开口边沿的面条被拖动到定型模具12内。第一滑槽304的宽度小于第一下滑槽303的宽度,满足第一连接片405在第一滑槽304内滑动,同时不影响第一滑板401在第一下滑槽303内的滑动。

如图1-4所示的圆形方便面生产定型装置,外壳的内部顶端和底端上焊接固定有上凸块305和下凸块307,上凸块305上开设有第二上滑槽306,下凸块307上开设有第二下滑槽308,第二上滑槽306和第二下滑槽308与第一上滑槽302和第一下滑槽303相垂直,第二上滑槽306和第二下滑槽308内滑动连接第二搅动装置5,便于第二搅动装置5在第二上滑槽306和第二下滑槽308内滑动。上凸块305和下凸块307在第一上滑槽302和第一下滑槽303处分别开设有上断口310和下断口311,且上断口310和下断口311的宽度相同且大于第一滑板401的顶端面的宽度,避免第一搅动装置4运动时受到上凸块305和下凸块307的影响。第二搅动装置5包括第二滑板501、第二齿轮503、第二锥齿轮504和第二连接片505,第二滑板501的上下两端滑动连接在第二上滑槽306和第二下滑槽308内,且第一滑板401内上下第一轮齿402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滑板501的宽度,使得第一滑板401和第二滑板501能够同时运动且不相互影响。第二滑板501为中间开有凹槽的长方形板,第二滑板501上的凹槽上端和下端开设有若干第二轮齿502,且第二轮齿502与第二齿轮503相啮合,另外第二齿轮503的轴心位于第二滑板501内上下第二轮齿502之间的中间位置,第二齿轮503为半圆齿轮,第二齿轮503上的齿仅分布在第二齿轮503边沿的二分之一区域,使得第二齿轮503能够带动第二滑板501做往复运动,进而从前后方向上搅动定型模具12内的面条便于将定型模具12的上开口边沿的面条搅动进定型模具12内。第二齿轮503与第二锥齿轮504焊接连接,第一齿轮403与第一锥齿轮404焊接固定连接,第二锥齿轮504与第一锥齿轮404相啮合且第二锥齿轮504与第一锥齿轮404的轴心相交并垂直,使得第一锥齿轮404能够传动连接第二锥齿轮505,进而使得第二齿轮503带动第二滑板501做与第一滑板401运动方向相垂直的往复运动。第二齿轮503的外侧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为L型,支撑杆9的另一端焊接固定连接在外壳301的内部底端上,便于将第二齿轮503固定在特定位置转动,使得第二齿轮503能够保证第二滑板501在第二上滑槽306和第二下滑槽308内往复滑动。第二连接片505为L型,第二滑板501的两端均焊接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二连接片505的其中一端,第二下滑槽308内开设有连通贯穿下凸块307和外壳301的第二滑槽309,第二连接片505的另一端贯穿第二滑槽509延伸到外壳301外并与第二搅动杆11焊接固定连接,便于第二连接片505连接在第二滑板501的两端,同时也便于第二连接片505连接第二搅动杆11,使得第二搅动杆11能够随着第二滑板501做往复运动,进而便于第二搅动杆11在定型模具12内前后搅动面条,使得定型模具12的上开口边沿的面条被拖动到定型模具12内。第二滑槽309的宽度小于第二下滑槽308的宽度,满足第二连接片505在第二滑槽309内滑动,同时不影响第二滑板501在第二下滑槽308内的滑动。

如图1-2所示的圆形方便面生产定型装置,第一搅动杆10与第二搅动杆11的最底端在同一平面上,且第一搅动杆10在定型模具12内平稳运动时时第一搅动杆10在定型模具12内的长度为定型模具12深度的二分之一,且主动轮101与从动轮102的直径相同且大于定型模具12的深度的二分之一,使得第一搅动杆10和第二搅动杆11既能够搅动定型模具12内的面条,同时在从定型模具12内撤离时不会对定型模具12造成损坏,以及撤离后连接柱104在皮带103上端逆向运行时第一搅动杆和第二搅动杆的底端远离定型模具12的上开口。两根第一搅动杆10之间的距离为定型模具12的直径的三分之一,第一搅动杆10的运动运动距离为定型模具12的直径的四分之三,两根第二搅动杆11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搅动杆11运动的距离与第一搅动杆10相同,在保证第一搅动杆10和第二搅动杆11能够合理搅动面条,使得定型模具12的上开口面条能够拖入定型模具12内,同时也使得第一搅动杆10和第二搅动杆11不碰触到定型模具12造成损坏,影响对定型模具12内面条的搅动。

具体实施原理:当方便面的原材料面条传送到定型模具12内时,定型模具12随着传输带继续移动,同时传输带上方的往复行走结构1保持运行状态,主动轮101顺时针运转带动皮带103和从动轮102顺时针运转,使得皮带103的下端与传输带运动方向一致,进而使得调整装置3随着皮带103做往复运动,当皮带103上的连接柱104自从动轮的最顶端运动的从动轮102的最底端时,第一搅动杆10和第二搅动杆11刚好落入定型模具12的中间位置,皮带103和传输带继续运动,此时定型模具12和调整装置3上下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而调整装置3中的搅动电机7保持运行状态,搅动电机7通过转轴6带动第一齿轮403转动,随着第一齿轮403与第一滑板401上的第一轮齿402相啮合,进而带动第一滑板401在第一上滑槽302和第一下滑槽303内滑动,当第一齿轮403上的齿从位于上方的第一轮齿402的左端运动到右端时,第一滑板401完成向右运动,与此同时第一齿轮403与位于下方的第一轮齿402相啮合,当第一齿轮403从位于下方的第一轮齿402的右端运动到左端时,第一滑板401完成向左方向的运动,随着第一齿轮403的转动第一滑板401做往复运动,进而第一滑板401带动第一连接板405在第一滑槽304内做往复运动,进而带动第一搅动杆10在定型模具12内左右搅动面条,使位于定型模具12的上开口的面条被拖入定型模具12内,同时第一齿轮403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404转动,第一锥齿轮404带动第二锥齿轮504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503转动,同理第二齿轮503带动第二滑板501在第二上滑槽306和第二下滑槽308内往复滑动,进而第二搅动杆11在定型模具12内左右搅动面条,第一搅动杆10和第二搅动杆11同时运行能够充分有效地将位于上开口的面条拖入定型模具12内,当连接柱104随着皮带103运行到主动轮101的最下端后,随着皮带103的继续运动,调整装置3被向上抬升,直到完全从定型模具12内脱离,当连接柱104运行到主动轮101的最上端时,调整装置3达到最大高度,并随着皮带103的转动逆向运动到从动轮102的最上端,完成一个运动周期,继续运动第一搅动杆10和第二搅动杆11会落入下一排定型模具12内进行对面条的调整。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利用第一搅动装置和第二搅动装置带动第一搅动杆和第二搅动杆做往复运动,进而将落在定型模具上开口边沿的面条拖动到定型模具中,同时利用往复行走结构便于第一搅动装置和第二搅动装置随着定型模具的移动而运动,进而逐排调整定型模具中的面条,代替了人工劳作,省时省力且减少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在食品加工装置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