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对绿茶进行充分加湿的绿茶加工用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79548发布日期:2019-08-20 23:38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对绿茶进行充分加湿的绿茶加工用加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茶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对绿茶进行充分加湿的绿茶加工用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回潮工序,是绿茶生产中的一道重要的工序。在杀青工序后,绿茶已经失去了大量的水分,即使经过风选、冷却等工序后,茶青仍然是比较干燥的,而后续的揉捻工序有需要茶青具备一定的含水量才能完成,因此需要回潮来增加茶青的含水量,以满足揉捻工序的需求,绿茶在杀青后,茶青靠吸收空气的水分进行回潮,所以等待时间长且回潮不完全,一般的便于对绿茶进行充分加湿的绿茶加工用加湿装置直接对茶叶中加水,导致茶叶过潮,影响质量,加湿效果较差且加湿不够均匀,无法控制加湿温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对绿茶进行充分加湿的绿茶加工用加湿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对绿茶进行充分加湿的绿茶加工用加湿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便于对绿茶进行充分加湿的绿茶加工用加湿装置直接对茶叶中加水,导致茶叶过潮,影响质量,加湿效果较差且加湿不够均匀,无法控制加湿温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对绿茶进行充分加湿的绿茶加工用加湿装置,包括箱体、缓震块和风机,所述箱体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吊杆,且吊杆的外表面设置有滑筒,所述滑筒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下端安装有温度感应器,所述滑筒上连接有中央处理器,且中央处理器上连接有报警器,所述缓震块位于箱体的内表面,且缓震块的内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下端连接有网板,且网板的下端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表面设置有顶块,且转轴的右端设置有电机,所述转轴的下端设置有吊板,且吊板的左右两侧下端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吊板的下表面安装有封块,且封块的下端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上端等间距设置出气口,且水箱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元件,所述风机位于水箱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温度感应器通过连接杆在网板上为升降结构,且连接杆通过滑筒在吊杆上为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网板通过弹簧在缓震块的内部为伸缩结构,弹簧在缓震块的内部设置有2组。

优选的,所述转轴、顶块和网板构成连动结构,且顶块呈“凸”字型结构,并且顶块关于转轴等间距交错设置有5组。

优选的,所述吊板通过电动伸缩杆在箱体的内部为升降结构,且吊板通过封块和出气口与水箱的连接方式为卡槽连接。

优选的,所述风机焊接在水箱的左右两侧,且2组风机之间的中心连接线的高度高于出气口的上边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对绿茶进行充分加湿的绿茶加工用加湿装置,通过蒸汽的形式对茶叶加湿,防止茶叶过潮而影响质量,加湿效果较好且加湿比较均匀,能够及时控制加湿温度;

1.设置有温度感应器和报警器,通过滑筒在吊杆上滑动带动温度感应器左右移动对网板上的茶叶温度进行全面的检测,若温度超标,会通过中央处理器的作用向报警器发出指令,使其报警;

2.设置有电机和顶块,通过电机工作带动转轴转动,在多组顶块的作用下,反复的撞击上方的网板,使其抖动,将茶叶均匀散开,使其都能接受到蒸汽;

3.设置有电动伸缩杆和中央处理器,通过电动伸缩杆的作用带动中央处理器的上下升降,从而控制封块和出气口的闭合状态;

4.设置有风机,通过两组风机的作用同时对出气口的上端进行吹风,将蒸汽快速吹到装置的上端,使茶叶能够均匀加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轴和顶块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封块与水箱的卡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吊杆;3、滑筒;4、连接杆;5、温度感应器;6、中央处理器;7、报警器;8、缓震块;9、弹簧;10、网板;11、转轴;12、顶块;13、电机;14、吊板;15、电动伸缩杆;16、封块;17、水箱;18、出气口;19、加热元件;2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对绿茶进行充分加湿的绿茶加工用加湿装置,包括箱体1、吊杆2、滑筒3、连接杆4、温度感应器5、中央处理器6、报警器7、缓震块8、弹簧9、网板10、转轴11、顶块12、电机13、吊板14、电动伸缩杆15、封块16、水箱17、出气口18、加热元件19和风机20,箱体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吊杆2,且吊杆2的外表面设置有滑筒3,滑筒3的下端连接有连接杆4,且连接杆4的下端安装有温度感应器5,滑筒3上连接有中央处理器6,且中央处理器6上连接有报警器7,缓震块8位于箱体1的内表面,且缓震块8的内部设置有弹簧9,弹簧9的下端连接有网板10,且网板10的下端连接有转轴11,转轴11的外表面设置有顶块12,且转轴11的右端设置有电机13,转轴11的下端设置有吊板14,且吊板14的左右两侧下端均设置有电动伸缩杆15,吊板14的下表面安装有封块16,且封块16的下端设置有水箱17,水箱17的上端等间距设置出气口18,且水箱17的内部设置有加热元件19,风机20位于水箱17的左右两侧。

如图1中温度感应器5通过连接杆4在网板10上为升降结构,且连接杆4通过滑筒3在吊杆2上为滑动结构,通过连接杆4的伸缩作用带动温度感应器5接触网板10上表面的茶叶,方便感应茶叶的温度变化,再通过滑筒3在吊杆2上的滑动,方便感应的更加全面,如图1中网板10通过弹簧9在缓震块8的内部为伸缩结构,弹簧9在缓震块8的内部设置有2组,通过弹簧9的作用对网板10进行缓震。

如图2中转轴11、顶块12和网板10构成连动结构,且顶块12呈“凸”字型结构,并且顶块12关于转轴11等间距交错设置有5组,通过电机13工作带动转轴11转动,在多组顶块12的作用下,反复的撞击上方的网板10,使其抖动,将茶叶均匀散开,使其都能接受到蒸汽,如图1中吊板14通过电动伸缩杆15在箱体1的内部为升降结构,且吊板14通过封块16和出气口18与水箱17的连接方式为卡槽连接,通过电动伸缩杆15的作用带动中央处理器6的上下升降,从而控制封块16和出气口18的闭合状态。

如图1中风机20焊接在水箱17的左右两侧,且2组风机20之间的中心连接线的高度高于出气口18的上边缘,通过风机20对出气口18的上端进行吹风,将蒸汽快速的赶到装置的上方,使茶叶充分接触蒸汽。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对绿茶进行充分加湿的绿茶加工用加湿装置时,首先向网板10上加入一定量的茶叶,然后将加热元件19通电快速加热,对水箱17内部的水分进行加热并使其产生大量的蒸汽,然后蒸汽通过各组出气口18流出,接着两侧的风机20的开始鼓风,将蒸汽不断的向上吹,使蒸汽透过网板10与茶叶充分接触,然后电机13工作带动转轴11转动,从而带动多组顶块12开始转动,多组顶块12会不断的交替的挤压和撞击网板10,使网板10产生振动,且在弹簧9的作用下起到缓冲的作用,然后茶叶会随着网板10的抖动不断的翻转,从而能够均匀的接触蒸汽,然后温度感应器5CWDZ11通过连接杆4伸缩下降接触网板10的表面,接着滑筒3在吊杆2上滑动,开始检测温度并将温度信号传递给中央处理器6MSP430F417,若温度过高,中央处理器6会向报警器7发出指令使其报警,工作人员将加热元件19断电,并且中央处理器6会控制电动伸缩杆15伸缩带动吊板14下降,通过吊板14带动封块16与出气口18相互卡合,将水箱17封住,以上便完成该便于对绿茶进行充分加湿的绿茶加工用加湿装置的一系列操作,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