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炒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8776发布日期:2019-07-24 08:52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炒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茶装置,具体为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炒茶装置,属于茶叶加工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和芽,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在制茶过程中,有一道工序为炒茶,炒茶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痿凋的手法,通过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传统的炒茶,都是通过人工来炒茶,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后来人们开发了机械炒茶,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但对于现有的炒茶装置,其一、均为开放式的设备,在炒茶过程中,由于是敞开的炒锅,热量会很快从锅上散开流失,则需要不断地向锅内供热,造成热量的浪费,其二、将茶叶倒入炒锅内时,不能将茶叶中混有的小石块等颗粒杂质进行清除,容易在炒茶过程中对茶叶造成损坏,影响茶叶的质量,其三、茶叶在锅内受热不均匀、炒茶质量得不到保证,其四、不能根据炒锅内的茶叶量,选择加热的温度,容易出现温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严重影响炒茶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炒茶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炒茶装置,包括底箱、炒锅、盖板、进料斗、筛网、导板、活动盖、连接轴承、电机、转轴、扇叶、加热圈、减震底座和支撑脚;所述底箱和炒锅构成该炒茶装置的主体结构,且所述炒锅通过焊接固定在底箱的上端,所述盖板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炒锅上方,所述进料斗设置在炒锅上方,且所述进料斗的底端穿过盖板安置在炒锅内,所述进料斗内设有筛网和导板,所述筛网倾斜安置在进料斗的进料口处,且所述筛网的尾端连接有导板,所述导板设置在筛网下方且穿过进料斗的底板,所述活动盖卡放在炒锅上方,且所述活动盖与盖板之间设有连接轴承,所述电机竖直安置在炒锅上方,且所述电机的转动端与转轴的一端进行连接,且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穿过盖板安置在炒锅内,且所述转轴上连接有扇叶,所述加热圈安装在炒锅的外壁上,且所述加热圈位于底箱的内部,所述减震底座安装在底箱的底部,所述支撑脚位于该炒茶装置的底端,且所述支撑脚呈倾斜状连接在减震底座的四角处。

优选的,为了能够将炒锅外壁上连接的加热圈所产生的热量进行隔绝,所述底箱的内壁涂有隔热层。

优选的,为了能够将茶叶中的杂质等颗粒进行筛滤并排出,所述筛网上开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圆孔,且筛网与进料斗的底板之间留有空隙。

优选的,为了避免炒锅内的热量散发出去,同时也便于将炒好的茶叶取出,所述活动盖与盖板对炒锅的开口进行密封,且活动盖通过连接轴承与盖板呈转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能够将炒锅内的茶叶进行翻动,所述扇叶呈螺旋状与转轴进行连接,且转轴通过电机带动扇叶在炒锅内呈转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所述加热圈设置有三个,且呈阶梯状分布在炒锅的外壁上,根据炒锅内的茶叶量,选择不同个数的加热圈对炒锅进行加热,避免出现加热温度过低或过高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茶叶加工的炒茶装置设计合理,底箱的内壁涂有隔热层,能够将炒锅外壁上连接的加热圈所产生的热量进行隔绝,避免人员不小心碰触到底箱造成烫伤,筛网上开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圆孔,且筛网与进料斗的底板之间留有空隙,能够将茶叶中的杂质等颗粒进行筛滤,并从筛网底部的空隙处排出,活动盖与盖板对炒锅的开口进行密封,且活动盖通过连接轴承与盖板呈转动连接,避免炒锅内的热量散发出去,提高炒茶的效率,同时也便于将炒好的茶叶取出,扇叶呈螺旋状与转轴进行连接,且转轴通过电机带动扇叶在炒锅内呈转动连接,能够将炒锅内的茶叶进行翻动,进而确保在炒茶过程中,茶叶受热均匀,加热圈设置有三个,且呈阶梯状分布在炒锅的外壁上,根据炒锅内的茶叶量,选择不同个数的加热圈对炒锅进行加热,避免出现加热温度过低或过高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进料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箱,2、炒锅,3、盖板,4、进料斗,5、筛网,6、导板,7、活动盖,8、连接轴承,9、电机,10、转轴,11、扇叶,12、加热圈,13、减震底座和14、支撑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一种用于茶叶加工的炒茶装置,包括底箱1、炒锅2、盖板3、进料斗4、筛网5、导板6、活动盖7、连接轴承8、电机9、转轴10、扇叶11、加热圈12、减震底座13和支撑脚14;所述底箱1和炒锅2构成该炒茶装置的主体结构,且所述炒锅2通过焊接固定在底箱1的上端,所述盖板3通过焊接固定安装在炒锅2上方,所述进料斗4设置在炒锅2上方,且所述进料斗4的底端穿过盖板3安置在炒锅2内,所述进料斗4内设有筛网5和导板6,所述筛网5倾斜安置在进料斗4的进料口处,且所述筛网5的尾端连接有导板6,所述导板6设置在筛网5下方且穿过进料斗4的底板,所述活动盖7卡放在炒锅2上方,且所述活动盖7与盖板3之间设有连接轴承8,所述电机9竖直安置在炒锅2上方,且所述电机9的转动端与转轴10的一端进行连接,且所述转轴10的另一端穿过盖板3安置在炒锅2内,且所述转轴10上连接有扇叶11,所述加热圈12安装在炒锅2的外壁上,且所述加热圈12位于底箱1的内部,所述减震底座13安装在底箱1的底部,所述支撑脚14位于该炒茶装置的底端,且所述支撑脚14呈倾斜状连接在减震底座13的四角处。

所述底箱1的内壁涂有隔热层,能够将炒锅2外壁上连接的加热圈12所产生的热量进行隔绝,避免人员不小心碰触到底箱1造成烫伤,所述筛网5上开有多个直径不同的圆孔,且筛网5与进料斗4的底板之间留有空隙,能够将茶叶中的杂质等颗粒进行筛滤,并从筛网5底部的空隙处排出,所述活动盖7与盖板3对炒锅2的开口进行密封,且活动盖7通过连接轴承8与盖板3呈转动连接,避免炒锅2内的热量散发出去,提高炒茶的效率,同时也便于将炒好的茶叶取出,所述扇叶11呈螺旋状与转轴10进行连接,且转轴10通过电机9带动扇叶11在炒锅2内呈转动连接,能够将炒锅2内的茶叶进行翻动,进而确保在炒茶过程中,茶叶受热均匀,所述加热圈12设置有三个,且呈阶梯状分布在炒锅2的外壁上,根据炒锅2内的茶叶量,选择不同个数的加热圈12对炒锅2进行加热,避免出现加热温度过低或过高的现象。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用于茶叶加工的炒茶装置时,通过进料斗4将茶叶倒入炒锅2内,同时茶叶中的杂质等颗粒经由筛网5进行筛滤,并从筛网5底部的空隙处排出,根据炒锅2内的茶叶量,选择开启适当个数的加热圈12对炒锅2进行加热,避免出现加热温度过低或过高的现象,同时启动电机9带动扇叶11在炒锅2内转动,将炒锅2内的茶叶进行翻动,进而确保在炒茶过程中,茶叶受热均匀,炒茶结束后,打开活动盖7将茶叶取出即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