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健苦麦粑的加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44950发布日期:2019-06-11 21:37阅读:8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苦麦粑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保健苦麦粑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无现有技术,该技术属于自家祖传的技术,不外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绿色环保消费,苦荞麦由于富含芦丁,具有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对小孩智力开发有帮助等功效,其食用和保健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得一些苦麦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很好。苦荞耙由于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和对小孩的智力开发有帮助,加之相对便宜(8-10元/公斤),因此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也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喜欢食之,尤其是城市老年人和小孩,非常喜欢,因此目前该苦荞耙在贵州省毕节市供不应求。地方上很多人看到了制作苦荞耙能够发家致富,并且看到苦荞耙的制作方式也不难,就自己模仿做,但由于掌握不了制作的关键技术,做不出色彩好、口感好的苦荞耙,在市场上得不到人们的认可,无法销售,做了几次亏本就放弃了。基于此原因,目前在贵州毕节市的城镇上苦荞耙的销售供不应求,一公斤苦荞耙8-10元,两人一天制作及销售120-150公斤,净收入500-650元,且早上到集市,中午全部销售完毕,城市老顾客几乎每天购买,有时由于来晚了买不到,为了当天吃到苦荞耙,就自己驾车到家里购买。因此该苦荞粑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及价值,如果有配套的厂房和相应的设施设备,进行工厂化生产,真空包装,在国内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综上所述,目前该技术自家祖传已有近40年的时间,自家制作无技术问题,但其他人制作苦荞耙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控制不好水温、水量、小苏打量、发酵时间等导致做出的苦荞耙僵硬、颜色发黄或发白、口感很差、难吃,无法销售。

(2)苦荞耙上锅后,不知道微蒸就就直接强蒸,加上没有控制好整个蒸的时间,导致做出的苦荞耙开裂且僵硬或不熟,无法销售。

(3)不能控制好蔗糖量,导致做出的苦荞耙太甜或太苦,人们不接受,无法销售。

(4)不知道在开始发酵时不需要添加小苏打和蔗糖,导致苦荞面的发酵效果不好,得不到色彩好、口感好的苦荞耙,无法销售。

上述技术问题对自家来说已经过几十年的探索,技术已非常完善,时机成熟,准备较大规模生产来满足市场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目前,业内无现有技术,该技术属于自家祖传的技术,不外传。但仍有一些仿制制作苦荞粑的技术,制作步骤和方式如下:

步骤一,苦荞籽粒打粉过筛;

步骤二,苦荞粉,加小苏打,加蔗糖和水;

步骤三,搅拌发酵;

步骤四,上蒸锅密封强蒸;出锅冷却;获得苦麦粑。

目前,在毕节的这些仿制技术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没有按照既定的苦荞粉量、水量及不管控制湿度、不控制水温和发酵时间等进行发酵,而是凭经验来添加苦荞粉量、添加水量、发酵时间,且发酵是从不考虑加水的水温。这种制作苦荞粑的最终结果是有时制作的苦荞粑较好,而有时很差,苦荞粑的特性、色彩、口感等无法得到保障,无法得到稳定的、高质量的苦荞粑,从而无法保证市场上得到良好的销售。

2、在发酵时添加了小苏打和蔗糖,且没有控制量,添加多少全凭感觉,由于又未控制发酵水温,导致无法控制发酵时间,而全凭感觉来判断是否发酵好,这样一来,发酵出来的苦荞面有时发酵过了,偏黄,制作出来的苦荞粑偏黄,涩味,难吃,无法销售;或者发酵出来的苦荞面还未到时间就开始上蒸锅蒸,这样得到的苦荞粑僵硬、色彩暗淡、开裂、难吃,无法销售。

3、苦荞粉发酵后,上蒸锅由于没有进行微蒸而直接进行强蒸,导致获得的苦荞粑全部开裂、干燥、难吃,无法销售。

针对目前市场上的这些仿制技术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保健苦麦粑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保健苦麦粑的加工方法,所述保健苦麦粑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苦荞籽粒打粉过筛;

步骤二,取苦荞粉120-140份;40-45℃温度水300-320份。水温影响发酵时间和发酵质量;苦荞的份数和水的份数影响发酵质量,从而影响苦荞粑的特性、色彩、口感等;

步骤三,苦荞粉加入水中;空气湿度40-45%,发酵温度20-25℃下,发酵7-12小时。空气湿度主要影响发酵的特性,从而影响苦荞粑的疏松性。发酵温度在20-25℃,发酵时间在7-12小时为宜,发酵温度过高或过低均、发酵时间过长或过短均对苦荞粑的制作影响很大。温度过高或发酵时间过长,发酵出来的材料偏黄,做出的苦荞粑过于疏松、偏黄、带酸涩味,很难吃,无法销售。温度过低或发酵时间过短,做出的苦荞粑过于僵硬、颜色暗淡、带苦味,很难吃,无法销售;

步骤四,加小苏打0.5-1份;加蔗糖25-30份,20-25℃水30-40份,充分搅拌混匀。小苏打影响苦荞粑的弹性、色彩和口感,小苏打过多苦荞粑虽然具有弹性,但制作的苦荞粑偏黄,带苦涩味,很难吃,无法销售;蔗糖量的非常关键,一方面它影响苦荞粑的口感;更重要的是它影响了苦荞粑的保健功效,蔗糖过多,苦荞粑过甜,很难吃,同时蔗糖过多的苦荞粑保健作用较弱,而不添加少许蔗糖,制作出来的苦荞粑太苦而无法下咽,从而无法销售。本处的水主要影响苦荞粑的特性、疏松性和色彩等。

步骤五,上蒸锅薇蒸3-8分钟,接着密封强蒸18-120分钟;出锅冷却;获得苦麦粑。蒸锅薇蒸3-8分钟主要是先让发酵的苦荞材料有一个适宜过程,在不加盖子的条件下微蒸3-8分钟,接着密封强蒸18-120分钟后才会得到理想的苦荞粑。如果不进行微蒸或者微蒸时间过短,那么在强蒸后获得的苦荞粑全部开裂,口感很差,无法销售。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由所述保健苦麦粑的加工方法得到的保健苦麦粑呈浅绿色、疏松、富有弹性、苦中带有微甜,有着浓郁的荞麦特有的香味,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本发明技术与目前市场上仿制制作苦荞粑的技术效果差异见表1: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本发明通过优化苦荞粉量、小苏打量、蔗糖量和添加步骤、水量、水温、空气湿度、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薇蒸时间、强蒸时间等各环节等方式获得苦荞粑的商品性、营养和保健品质等。本发明所制作的苦荞粑呈浅绿色、疏松、富有弹性、苦中带有微甜,有着浓郁的荞麦特有的香味,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作用。其操作简单,投资少、见效快,易于实现工厂化生产。同时本发明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百度引擎搜索等均未有相关研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健苦麦粑的加工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保健苦麦粑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苦荞籽粒打粉过筛;

s102:按照重量份数取苦荞粉120-140份;40-45℃温度水按照重量份数300-320份;

s103:苦荞粉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充分混匀);空气湿度40-45%,发酵温度20-25℃下,发酵7-12小时;

s104:加小苏打按照重量份数0.5-1份;加蔗糖按照重量份数25-30份,20-25℃水按照重量份数30-40份,充分搅拌混匀;

s105:上蒸锅薇蒸3-8分钟,接着密封强蒸18-120分钟;出锅冷却;获得苦麦粑。

上述步骤的份是按照重量份数计算的。

表1本发明技术与目前市场上制作苦荞粑的技术效果差异比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