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的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02549发布日期:2019-06-25 23:00阅读:4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γ-氨基丁酸相关应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的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鼠李糖乳杆菌是人体肠道菌群之一,鼠李糖乳杆菌(l.rhamnosus),从属于乳杆菌属,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肠道黏着率高,定植能力强,并具有高效降胆固醇,促进细胞分裂,可起到调节肠道菌群、预防和治疗腹泻、排除毒素、预防龋齿、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抗癌等重要的生理保健功能,也是功能研究较多的乳杆菌,因此鼠李糖乳杆菌的应用价值极高。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acid,gaba),是一种天然存在的非蛋白质的氨基酸,是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中重要的抑制性神经传达物质,约30%的中枢神经突触部位以gaba为递质。其功能多样,涉及缓解精神抑郁,降血压,促进睡眠等多方面,作为批准用于的新食品原料,其在保健食品等特殊食品中的应用极有潜力。

现有产品,其γ-氨基丁酸都是外添加的合成产物,具有成本高、非天然等缺点,且不具有持续性,而现有研究尝试将产γ-氨基丁酸的菌种应用到食品中,但是大部分学者选择的为混合菌株,其菌种成本较高且存在发酵不稳定、在人体肠道中不能持续作用和菌株本身的能力不能全面利用的问题,该现状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解决了现有的γ-氨基丁酸添加进入食品之后不能持续作用的问题。

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的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应用,包括甜味剂、谷氨酸钠和鼠李糖乳杆菌种,所述甜味剂、谷氨酸钠和鼠李糖乳杆菌菌种为大豆、焦香麦芽、葡萄糖、酵母浸粉、谷氨酸钠混合物总质量的3~11%,0.1~0.8%和1.2~2.1%。

优选的,所述大豆含量1%-4%,焦香麦芽1%-2%,葡萄糖5%-10%,酵母浸粉0.1%-1%,谷氨酸钠1%-10%。

优选的,所述甜味剂可采用为蔗糖、甜菜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乳糖、果葡糖浆、糖醇类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阿斯巴甜和甜蜜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一种高产γ-氨基丁酸的鼠李糖乳杆菌应用,所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1%-4%的大豆和1%-2%的麦芽于纯化水中煮沸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使用800目筛子过滤,然后加入5%-10%的葡萄糖、0.1%-1%的酵母浸粉、1%-10%的谷氨酸钠等辅料,并于115℃灭菌20min。

s2: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接种1.5%-3.5%的鼠李糖乳杆菌菌液,于37℃发酵48小时。

s3:发酵终点为发酵液ph值小于4.0,若48小时ph值未达到4.0以下,继续发酵。

s4:发酵终点后,发酵液进行甜味剂调配、灌装、轧盖,并于2-8℃冷藏保存。

与现有技术相比:

(1)、该高产γ-氨基丁酸的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应用,通过在大豆麦芽浸提液内添加鼠李糖乳杆菌、甜味剂和谷氨酸钠相互配合,同时鼠李糖乳杆菌在恒温环境下进行发酵,使得鼠李糖乳杆菌产生大量的γ-氨基丁酸,从而解决了现有的γ-氨基丁酸不能长时间作用于人体肠道内部的问题,同时有效的降低了相关应用食品的成本。

(2)、该高产γ-氨基丁酸的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应用,鼠李糖乳杆菌发酵液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实现不同浓度γ-氨基丁酸的富集,制造出γ-氨基丁酸含量约20~96mg/100ml,每100ml的产品能满足人们1天的γ-氨基丁酸需求量,既补充了功能性鼠李糖乳杆菌又增加了发酵液中的功能性物质,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健康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株高产γ-氨基丁酸的鼠李糖乳杆菌及其应用,包括甜味剂、谷氨酸钠和鼠李糖乳杆菌种,甜味剂、谷氨酸钠和鼠李糖乳杆菌种为大豆、焦香麦芽、葡萄糖、酵母浸粉、谷氨酸钠混合物总质量的3~11%,0.1~0.8%和1.2~2.1%,大豆含量1%-4%,焦香麦芽1%-2%,葡萄糖5%-10%,酵母浸粉0.1%-1%,谷氨酸钠1%-10%。甜味剂可采用为蔗糖、甜菜糖、麦芽糖、葡萄糖、果糖、乳糖、果葡糖浆、糖醇类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阿斯巴甜和甜蜜素中的一种或多种。

实施例一

s1:将1%的大豆和1%的麦芽于纯化水中煮沸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使用800目筛子过滤,然后加入5%的葡萄糖、0.1%的酵母浸粉、1%的谷氨酸钠等辅料,并于115℃灭菌20min。

s2: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接种1.5%的鼠李糖乳杆菌菌液,于37℃发酵48小时。

s3:发酵终点为发酵液ph值小于4.0,若48小时ph值未达到4.0以下,继续发酵。

s4:发酵终点后,发酵液进行甜味剂调配、灌装、轧盖,并于2-8℃冷藏保存。

实施例二

s1:将2%的大豆和1%的麦芽于纯化水中煮沸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使用800目筛子过滤,然后加入6%的葡萄糖、0.3%的酵母浸粉、3%的谷氨酸钠等辅料,并于115℃灭菌20min。

s2: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接种1.8%的鼠李糖乳杆菌菌液,于37℃发酵48小时。

s3:发酵终点为发酵液ph值小于4.0,若48小时ph值未达到4.0以下,继续发酵。

s4:发酵终点后,发酵液进行甜味剂调配、灌装、轧盖,并于2-8℃冷藏保存。

实施例三

s1:将3%的大豆和1%的麦芽于纯化水中煮沸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使用800目筛子过滤,然后加入7%的葡萄糖、0.5%的酵母浸粉、5%的谷氨酸钠等辅料,并于115℃灭菌20min。

s2: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接种2.0%的鼠李糖乳杆菌菌液,于37℃发酵48小时。

s3:发酵终点为发酵液ph值小于4.0,若48小时ph值未达到4.0以下,继续发酵。

s4:发酵终点后,发酵液进行甜味剂调配、灌装、轧盖,并于2-8℃冷藏保存。

实施例四

s1:将4%的大豆和1%的麦芽于纯化水中煮沸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使用800目筛子过滤,然后加入8%的葡萄糖、0.7%的酵母浸粉、7%的谷氨酸钠等辅料,并于115℃灭菌20min。

s2: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接种2.5%的鼠李糖乳杆菌菌液,于37℃发酵48小时。

s3:发酵终点为发酵液ph值小于4.0,若48小时ph值未达到4.0以下,继续发酵。

s4:发酵终点后,发酵液进行甜味剂调配、灌装、轧盖,并于2-8℃冷藏保存。

实施例五

s1:将2%的大豆和1.5%的麦芽于纯化水中煮沸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使用800目筛子过滤,然后加入9%的葡萄糖、0.9%的酵母浸粉、9%的谷氨酸钠等辅料,并于115℃灭菌20min。

s2: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接种3.0%的鼠李糖乳杆菌菌液,于37℃发酵48小时。

s3:发酵终点为发酵液ph值小于4.0,若48小时ph值未达到4.0以下,继续发酵。

s4:发酵终点后,发酵液进行甜味剂调配、灌装、轧盖,并于2-8℃冷藏保存。

实施例六

s1:将2%的大豆和2%的麦芽于纯化水中煮沸2小时,冷却至室温后,使用800目筛子过滤,然后加入10%的葡萄糖、1%的酵母浸粉、10%的谷氨酸钠等辅料,并于115℃灭菌20min。

s2: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接种3.5%的鼠李糖乳杆菌菌液,于37℃发酵48小时。

s3:发酵终点为发酵液ph值小于4.0,若48小时ph值未达到4.0以下,继续发酵。

s4:发酵终点后,发酵液进行甜味剂调配、灌装、轧盖,并于2-8℃冷藏保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