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叶杀青理条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919228发布日期:2019-06-14 23:59阅读:9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叶杀青理条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杀青理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对茶叶进行杀青理条时,一般采用茶叶理条机对茶叶进行理条。现在茶叶理条机,茶农在使用时,首先通过手工向理条机上的各个理条槽内布置新叶,然后茶叶理条机对茶叶进行杀青理条,理条完毕之后,将理条槽内的茶叶从一侧倾倒而出,然后再通过手工向理条机上的各个理条槽内重新布置新叶。

现在使用理条机对茶叶进行杀青理条时,方法过于简单,布料不均匀,杀青理条效率和效果太差,不能满足现在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茶叶杀青理条的方法,其目的是能够实现向理条槽内均匀布料,提升茶叶杀青理条效率和效果。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茶叶杀青理条的方法,在理条槽内茶叶理条杀青时,将准备杀青的茶叶在理条槽上侧的布料机构进行均布,理条槽内茶叶理条杀青结束并移出复位后,启动布料机构将布料机构上均布好的茶叶直接投入各下方的理条槽内,然后理条槽再次进行理条杀青以及在布料机构内进行均布准备杀青的茶叶,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所有茶叶杀青理条完成。

优选地:每次理条槽内投入准备杀青的茶叶后,在理条槽内放入理条棒,然后在进行理条杀青,每次茶叶理条杀青完成后,先将理条棒从理条槽内移出,然后再将茶叶移出。

优选地:布料机构卸料时,调节布料机构上各个布料槽与理条槽上、下对应布置,然后将布料槽的布料槽底打开,使得布料槽内的茶叶落至理条槽内,布料槽的长度与理条槽的长度保持一致。

优选地:将理条棒收纳至布料槽底上,然后连同布料槽底一起移出茶叶的下落路径,布料机构内的茶叶完全移出后,理条棒随同布料槽底一起复位。

优选地:理条槽的一端设置有可以开启的卸料口,卸料时,将理条槽的另一端抬升并打开卸料口,使得理条槽内茶叶从卸料口完全移出。

优选地:将布料槽的槽口和槽底尺寸设置成可调式,向布料槽内均布茶叶时调节布料槽呈槽口大、槽底小状,布料槽卸载茶叶时调节布料槽呈槽口小、槽底大状。

优选地:茶叶杀青理条前先进行摊放凋萎处理。

优选地:茶叶杀青理条的温度为150℃~250℃。

优选地:茶叶杀青理条的时间为3~5min。

优选地:茶叶杀青理条后摊凉5~20min。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本发明方法,首先在理条槽内茶叶理条杀青时,将准备杀青的茶叶在理条槽上侧的布料机构进行均布,理条槽内茶叶理条杀青结束并移出复位后,启动布料机构将布料机构上均布好的茶叶直接投入各下方的理条槽内,然后理条槽再次进行理条杀青以及在布料机构内进行均布准备杀青的茶叶,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所有茶叶杀青理条完成,保证了向理条槽内均匀布置茶叶,提升了杀青理条的效率和效果。

每次理条槽内投入准备杀青的茶叶后,在理条槽内放入理条棒,然后在进行理条杀青,每次茶叶理条杀青完成后,先将理条棒从理条槽内移出,然后再将茶叶移出,通过理条棒的采用,能够提升理条杀青效果,在布料时,将理条棒从理条槽内移出,避免了理条棒干扰布料的问题。

布料机构卸料时,调节布料机构上各个布料槽与理条槽上、下对应布置,然后将布料槽的布料槽底打开,使得布料槽内的茶叶落至理条槽内,布料槽的长度与理条槽的长度保持一致,使得每条布料槽与理条槽对应,实现每条布料槽内的茶叶能够落入对应的理条槽内,实现均匀布料和同时布料的功能,避免布料不均和不同时布料带来的杀青理条程度不一的问题。

将理条棒收纳至布料槽底上,然后连同布料槽底一起移出茶叶的下落路径,布料机构内的茶叶完全移出后,理条棒随同布料槽底一起复位,使得理条棒与布料槽底同步运动,便于布料,同时实现方便。

理条槽的一端设置有可以开启的卸料口,卸料时,将理条槽的另一端抬升并打开卸料口,使得理条槽内茶叶从卸料口完全移出,便于快捷的卸料,卸料彻底。

将布料槽的槽口和槽底尺寸设置成可调式,向布料槽内均布茶叶时调节布料槽呈槽口大、槽底小状,布料槽卸载茶叶时调节布料槽呈槽口小、槽底大状,使得布料槽在布料时,茶叶能够快速彻底的落入理条槽内,实现同步化均匀化布料。

茶叶杀青理条前先进行摊放凋萎处理,提升茶叶的杀青理条效果。茶叶杀青理条的温度为150℃~250℃,此温度范围内茶叶杀青理条效果最佳。茶叶杀青理条的时间为3~5min,此时间范围内茶叶杀青理条效果最佳。茶叶杀青理条后摊凉5~20min,使得茶叶均匀自然冷却,提升茶叶品质。

本发明方法步骤简明,便于实施,能够向理条槽内同时均匀布料,提升茶叶的杀青理条效果和效率,满足了现在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理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理条机中a2连杆和a2曲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理条机中布料槽和槽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理条机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理条机中a2横杆和a2竖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理条机中a1横杆和a1竖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理条机中推套的结构示意图。

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各附图标号对应关系如下:100-槽锅、110-理条槽、200-布料装置、210-布料槽、211-a1槽壁、212-a2槽壁、213-布料槽底、213a-收纳槽、214-a1转轴、215-a2转轴、216-布料支架、217-挡板、218-活动支架、300-调节机构、310-推杆、320-a1连杆、321-a1竖杆、321a-a1条形孔、322-a连接件、341-a2竖杆、341a-a2条形孔、342-b连接件、330-a1曲柄、340-a2连杆、350-a2曲柄、360-推套、361-限位件、362-耳轴、370-同步换向组件、371-换向杆、372-传动件、372a-b曲柄、372a1-b条形孔、373-b转轴、374-a1横杆、375-a2横杆、380-弹性件、390-b推动电缸、400-理条棒、410-升降组件、420-活动杆、430-吊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

实施例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茶叶杀青理条的方法,在理条槽内茶叶理条杀青时,将准备杀青的茶叶在理条槽上侧的布料机构进行均布,理条槽内茶叶理条杀青结束并移出复位后,启动布料机构将布料机构上均布好的茶叶直接投入各下方的理条槽内,然后理条槽再次进行理条杀青以及在布料机构内进行均布准备杀青的茶叶,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所有茶叶杀青理条完成。

本发明方法,首先在理条槽内茶叶理条杀青时,将准备杀青的茶叶在理条槽上侧的布料机构进行均布,理条槽内茶叶理条杀青结束并移出复位后,启动布料机构将布料机构上均布好的茶叶直接投入各下方的理条槽内,然后理条槽再次进行理条杀青以及在布料机构内进行均布准备杀青的茶叶,如此反复循环,直至所有茶叶杀青理条完成,保证了向理条槽内均匀布置茶叶,提升了杀青理条的效率和效果。

每次理条槽内投入准备杀青的茶叶后,在理条槽内放入理条棒,然后在进行理条杀青,每次茶叶理条杀青完成后,先将理条棒从理条槽内移出,然后再将茶叶移出。

在理条槽内放入理条棒,当理条槽对茶叶进行杀青理条时,理条棒在理条槽内随着理条槽左右运动,对茶叶进行揉捻,有效的提高了茶叶的杀青和理条效果,提升品质,每次茶叶理条杀青完成后,先将理条棒从理条槽内移出,然后再将茶叶移出,这样能够保证茶叶能够从理条槽内快速彻底的移出,避免理条棒阻碍茶叶移出,同时当对理条槽内添加新叶时,也避免了理条棒干扰布料的问题。

布料机构卸料时,调节布料机构上各个布料槽与理条槽上、下对应布置,然后将布料槽的布料槽底打开,使得布料槽内的茶叶落至理条槽内,布料槽的长度与理条槽的长度保持一致。

每条布料槽与理条槽对应,实现每条布料槽内的茶叶能够落入对应的理条槽内,再将布料槽的布料槽底打开,实现对各理条槽同时进行布料,避免布料不均和不同时布料带来的杀青理条程度不一的问题。

将理条棒收纳至布料槽底上,然后连同布料槽底一起移出茶叶的下落路径,布料机构内的茶叶完全移出后,理条棒随同布料槽底一起复位。

使得理条棒与布料槽底同步运动,不但能够避免理条棒对茶叶进出理条槽的干涉影响问题,与布料槽底同步运动,便于实施,使得理条棒能够随着布料槽底一起进出茶叶的下落路径,便于控制,调节方便。

理条槽的一端设置有可以开启的卸料口,卸料时,将理条槽的另一端抬升并打开卸料口,使得理条槽内茶叶从卸料口完全移出。

在理条槽进行卸料时,只需要将理条槽远离卸料口一端抬起,茶叶即可从卸料口中滑出,卸料方便快捷,同时便于实现,控制调节方便。

将布料槽的槽口和槽底尺寸设置成可调式,向布料槽内均布茶叶时调节布料槽呈槽口大、槽底小状,布料槽卸载茶叶时调节布料槽呈槽口小、槽底大状。

通过将槽口和槽底设置成可调式的,便于茶叶进出出料槽,茶叶能够从布料槽内快速彻底的投入到理条槽中,避让残留或者茶叶前后不一的进入理条槽中带来的杀青程度不一的问题。

茶叶杀青理条前先进行摊放凋萎处理。

使得茶叶内的水分先流失一部分,同时使得茶叶软化,使得茶叶在杀青理条效果更佳,同时提升加工效率。

茶叶杀青理条的温度为150℃~250℃。

此温度范围内茶叶杀青理条效果最佳。

茶叶杀青理条的时间为3~5min。

此时间范围内茶叶杀青理条效果最佳。

茶叶杀青理条后摊凉5~20min。

使得茶叶均匀自然冷却,提升茶叶品质。

本发明方法步骤简明,便于实施,能够向理条槽内同时均匀布料,提升茶叶的杀青理条效果和效率,满足了现在的使用要求。

实施例2

参照图1-4,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杀青理条方法,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茶叶理条机,包括由各理条槽110组成的槽锅100,槽锅100的上方设置有布料装置200,布料装置200包括与各理条槽110分别对应布置的用于盛装物料的布料槽210,布料槽210与调节机构300相连接,调节机构300用于调节布料槽210向理条槽110内布料。

槽锅100用于对茶叶的杀青理条处理,通过布料装置200的设置,实现向槽锅100内各个理条槽110内布料的功能,通过布料槽210与各理条槽110对应布置,实现每条布料槽210能够向对应的理条槽槽110内布料,实现当理条槽110在对其内的茶叶进行杀青理条的过程中,可以向布料槽210布料,当理条槽110对其内的茶叶杀青理条完毕倒料之后,即可快速的向理条槽110内进行布料,极大的提升了加工效率,通过调节机构300的设置,实现调节各布料槽210同时向理条槽110内布料的功能,避免了现在人工依次向各理条槽110内布料时,造成前后布料时间差,导致杀青程度不一的问题。

布料槽210上具有布料槽底213,布料槽底213设置成启闭式结构,调节机构300用于调节各布料槽210的槽底启闭进行布料。

现在茶叶的布料方式,很多是呈抛物线式撒入理条槽110内,这类布料方式,茶叶是呈前后进入理条槽110内的,容易造成茶叶进入理条槽110内的时间不一,会造成茶叶杀青程度不一,而且这种方式在布料时茶叶容易散开,使得在对相应的理条槽110布料时,茶叶容易进入别的理条槽110内,使得各理条槽110内的茶叶量不同,会导致各理条槽110内的茶叶杀青程度和效果出现偏差,通过启闭式布料槽底213的设置,在进行布料时,只需将布料槽底213打开,布料槽210内的茶叶即可落入理条槽110内,使得各布料槽210内的茶叶能够同时进入对应的理条槽110内,布料快捷方便,而且能够使得各布料槽210内的茶叶能够同等量布入对应的理条槽110,实现均匀化布料,使得各理条槽110内的茶叶杀青理条效果相同,保证了茶叶杀青理条的效果。

布料槽210的布料槽底213水平滑动式安装在布料架216上,布料槽210呈间隔状排布,调节机构300调节布料槽底213处于两种状态,其一为,对布料槽210的槽底进行闭合的上料位,其二为,移至两布料槽210之间对布料槽210内物料的下落进行避让的布料位。

布料槽底213通过水平滑动式安装在布料支架216上,使得在调节布料槽底213启闭时,只需调节布料槽底213在布料支架216上滑动即可,实现方便,同时便于实现各布料槽底213的同时滑动,实现对各布料槽底213进行同时的启闭调节;滑动式的设置,较之其他启闭方式,不但实施容易,而且故障率低,便于调节,控制方便。

布料槽210的槽框包括两相对布置的a1槽壁211和a2槽壁212,a1、a2槽壁为与布料槽210的槽长方向一致的槽壁,a1槽壁211和/或a2槽壁212通过a转轴转动安装在布料架216上,a转轴与布料槽210的槽长方向保持一致,布料槽底213处于上料位时,布料槽210的槽框呈上口大、下口小的状态布置,布料槽底213处于布料位时,布料槽的槽框呈上口小、下口大的状态布置。

通过a1槽壁211和a2槽壁212可转动式的设置,使得在向布料槽210内添加茶叶时,a1槽壁211和a2槽壁212转动,布料槽210的槽框呈上口大、下口小的状态,便于向布料槽210内添加茶叶;当布料槽210向理条槽110内布料时,a1槽壁211和a2槽壁212转动,布料槽210的槽框呈上口小、下口大的状态布置,能够使得布料槽210内的茶叶快速落入理条槽110,避免了布料槽210的槽框呈下口小时,茶叶不易落料易堵塞的问题,避免了传统固定式布料槽210添加茶叶不变或者向理条槽110内布料不便的问题。

布料槽210的槽底下表面具有用于收纳理条棒400的收纳槽213a,理条棒400通过升降组件410升降式安装在布料装置200上。

通过收纳槽213a的设置,布料槽210在准备布料时,槽底从上料位向布料位运动之前,升降组件410将理条棒400提升到收纳槽213a中,然后调节槽底从从上料位运动到布料位,布料完毕之后,槽底从布料位运动到上料位,升降组件410放下理条棒400;避免了理条棒400阻碍布料的问题,便于布料槽210向理条槽110内快速布料。

a转轴包括a1转轴214和a2转轴215,各a1槽壁211通过a1转轴214转动安装在布料架216上,各a2槽壁212通过a2转轴215转动安装在布料架216上。

通过a1转轴214和a2转轴215的设置,使得调节a1转轴214和a2转轴215转动,即可调节布料槽210的槽框两种状态的切换,a1转轴214和a2转轴215分别朝着相反方向转动,能够分别带动各a1槽壁211和各a2槽壁212的朝相反方向转动,使得便于实现槽底处于上料位时,布料槽210的槽框呈上口大、下口小的状态布置,槽底处于布料位时,布料槽210的槽框呈上口小、下口大的状态布置。

布料架216上设置有活动支架218,活动支架218与布料架216沿理条槽110的槽宽方向滑动配合,布料槽底213间隔设置在活动支架218上。

通过活动支架218与布料架216之间构成滑动配合,在对布料槽底213进行调节时,只需驱动活动支架218在布料架216上滑动即可实现对各布料槽底213的同步的调节,结构稳定,调节便捷,便于实现。

活动支架218上设置有水平布置的两活动杆420,活动杆420的杆长与理条槽110的布置范围保持一致,两活动杆420均活动式安装在活动支架218上,活动杆420与升降组件410相连接,活动杆420上间隔设置有吊绳430,理条槽110内的理条棒400通过吊绳430吊挂在活动杆420上,调节活动杆420进行移动实现各理条棒400的升降调节。

通过吊绳430将理条棒400吊挂在活动杆420上的方式,首先能够使得理条棒400呈悬吊状,使得槽锅100在对茶叶进行杀青理条时,理条棒400能够摆动,实现对槽锅100内的茶叶进行间歇按压,能够有效的提升茶叶杀青和理条的效果,然后在需要将理条棒400收纳在收纳槽213a中时,只需要驱动活动杆420移动,即可将吊绳430向上提升,实现将理条棒400提升到收纳槽213a中。

两活动杆420相连接,活动杆420沿铅垂方向或水平方向滑动安装在活动支架218上。

活动杆420采用沿铅垂方向滑动安装在活动支架218上的布置方式,在收纳理条棒400时,活动杆420向上移动,带动吊绳430向上提升,实现将理条棒400提升到收纳槽213a中;活动杆420采用沿水平方向滑动安装在活动支架218上的布置方式,升降组件410包括导轮,导轮布置在布料槽底213两端,吊绳430一端连接理条棒400,另一端连接在活动杆420上,吊绳430的身段穿搭在导轮上,活动杆420在水平方向沿着其身长方向运动时,吊绳430随着活动杆420水平移动,并通过导轮将理条棒400向上提升,即可将理条棒400收纳在收纳槽213a中。

a1槽壁211、a2槽壁212之间的另外两侧槽壁为柔性材料或松紧布构成。

通过柔性材料或松紧布构成另外两侧槽壁,当a1槽壁211、a2槽壁212活动转动变换时,另外两侧槽壁能够始终封堵a1槽壁211、a2槽壁212的两端,使得布料槽210能够盛放茶叶,避免茶叶从两端漏出,便于实现。

a1、a2槽壁的外侧分别设置有挡板217,a1、a2槽壁的端部与挡板217之间为间隙配合。

通过挡板217的设置,实现将各a1槽壁211、a2槽壁212的两端进行统一分封堵,使得布料槽210能够盛放茶叶,避免茶叶从两端漏出,同时通过a1、a2槽壁的端部与挡板217之间为间隙配合的设置,在a1槽壁211、a2槽壁212活动转动变换时,挡板始终能够封挡在a1槽壁211、a2槽壁212的两端,便于实现,实施方便。

活动杆420与a推动电缸相连接。

通过a推动电缸提供动力,驱使活动杆420移动。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向布料装置200上的各布料槽210内均匀布置新叶,当槽锅100对上一批茶叶杀青理条完毕之后,理条机内的倒料驱动组件驱使槽锅100转动,使得槽锅100呈倾斜状将茶叶倒出,倒料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杆和导辊组,导辊组包括导向托杆和导轮,导向托杆安装在槽锅100一侧,导轮转动安装在支撑杆上,支撑杆远离导轮一端转动连接曲柄,曲柄连接转轴,槽锅100另一侧通过铰接轴安装在移动架上,当槽锅100进行倒料时,首先转轴驱使曲柄转动,曲柄带动支撑杆向上运动,支撑杆通过导辊组将槽锅支起,使得槽锅转动,实现槽锅倾斜倒料。转轴通过联动组件连接升降机构,升降机构驱使布料装置升降,使得槽锅400在转动倒料时,布料装置升起,对转动的槽锅进行避让。

槽锅100将茶叶倒出之后,复位,然后布料装置200下降到槽锅100上侧,布料装置200开始布料,首先a推动电缸驱使活动杆420移动,使得吊绳430带动理条棒400升起,实现将理条棒400收纳在收纳槽213a内,然后调节机构300带动布料槽底213移动到布料位上,此时布料槽的槽框呈上口小、下口大的状态布置,茶叶落入到理条槽110内,实现布料,布料完毕之后,调节机构300带动布料槽底213移动到上料位,然后a推动电缸驱使活动杆420移动,使得吊绳430带动理条棒400下降,使得理条棒400重新落入到槽锅100内,然后茶叶进行杀青理条处理,此时布料槽底213移动到上料位,布料槽210的槽框呈上口大、下口小的状态,再对各布料槽210内均匀布置新叶,重复上述步骤,即可进行连续化的布料、杀青理条、倒料循环工作。

本发明结构稳定,布局合理,调节方便,能够实现向理条槽内同时均匀布料,提升茶叶的杀青理条效果和效率,满足了现在的使用要求。

实施例3

参照图2-7,根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茶叶杀青理条方法和实施例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出了一种用于调节茶叶理条机上布料槽投加茶叶鲜叶的调节机构,包括水平移动的推杆310和推套360,推杆310的中部与各布料槽底213相连接,推杆310的另一端安装有推套360,推套360滑动安装在推杆310上,推套360滑动行程的两端分别设置由于防止推套360和推杆310分离的限位件363,推套360上还设置有弹性件380,弹性件380和推杆310分置于推套360的两端;各a1转轴214分别通过a1曲柄330与a1连杆320相连接,各a2转轴215分别通过a2曲柄350与a2连杆340相连接,a1、a2连杆均水平布置,推套360通过同步换向组件370与a1、a2连杆相连接,a1、a2连杆的移动方向相反。

通过推杆310与各布料槽底213相连接的设置,推杆310运动时能够驱动各布料槽底213滑动,即可实现调节布料槽底213启闭;通过推套360、限位件361和弹性件380的设置,弹性件380使得推杆310处于在推套360内两限位件361之间的位置,使得推杆310运动时,推杆310首先驱动布料槽底213滑动,然后推杆310继续运动,与推套360一端的限位件361接触并抵靠,实现推动推套360运动,推套360通过同步换向组件370与a1、a2连杆相连接,实现驱动a1转轴214和a2转轴215朝着不同方向转动;通过上述设置,实现了推杆在运动时,首先驱动布料槽底213滑动,使得布料槽底213先开启,然后再驱动推套360运动,推套通过同步换向组件370驱使布料槽210上a1、a2槽壁转动,使得布料槽210呈呈上口大、下口小的状态,便于布料。

同步换向组件370包括倾斜布置的换向杆371和传动件372,换向杆371的中部通过b转轴373转动安装在布料支架216上,b转轴373平行于a转轴布置,换向杆371的两端分别设置a1横杆374和a2横杆375,a1、a2横杆均与b转轴373平行布置,a1连杆320的端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a1竖杆321,a2连杆340的端部设置有竖向布置的a2竖杆341,a1竖杆321的端部设置有沿其身长方向布置的a1条形孔321a,a2竖杆341的端部设置有沿其身长方向布置的a2条形孔341a,a1横杆374与a1条形321a孔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a2横杆375与a2条形孔341a构成滑动导向配合连接,推套360通过传动件372推动b转轴373转动。

推套360通过传动件372推动b转轴373转动,带动换向杆371转动,换向杆371通过a1横杆374、a2横杆375与a1条形孔321a、a2条形孔341a的滑动导向配合,驱使a1竖杆321、a2竖杆341驱动,实现驱使a1连杆320、a2连杆340朝着相反方向运动,使得a1转轴214和a2转轴215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得布料槽底213关闭时,布料槽210的槽框呈上口大、下口小的状态布置,便于投加新鲜的茶叶到布料槽210内,布料槽底213开启时,布料槽210的槽框呈上口小、下口大的状态布置,便于布料槽210内的茶叶同时快捷的落入到理条槽110内。

a1横杆374与b转轴373之间的间距为a,a2横杆375与b转轴373之间的间距为b,a、b之间保持一致。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a1转轴214和a2转轴215的转动角度相同,使得各布料槽210的a1槽壁211和a2槽壁212转动角度也相同,使得布料槽210的结构更加合理,传动稳定,便于布料

传动件372包括b转轴373上设置的b曲柄372a,b曲柄372a上设置有沿其身长方向布置的b条形孔372a1,推套360上设置有耳轴362,耳轴362与b条形孔372a1构成滑动导向配合。

通过b曲柄372a和耳轴362的设置,推杆310推动推套360运动,推套360通过耳轴362与b条形孔372a1的滑动导向配合,驱使b曲柄372a转动,实现驱使b转轴373转动。

a1、a2连杆分置于布料槽210的两外侧,换向杆371位于a1、a2连杆之间的中间位置处。

通过上述设置,使得a1、a2连杆和换向杆371布局合理,运动稳定,保证传动稳定进行

推杆310为b推动电缸390的活塞杆构成。

通过b推动电缸390提供动力,推动电缸便于布置,控制方便。

a1竖杆321位于a1连杆320的上方,a2竖杆341位于a2连杆340的下方,a1竖杆321的下端通过a1连接件322与a1连杆320相连接,a2竖杆341的上端通过a2连接件342与a2连杆340相连接,a1、a2连接件均沿理条槽110的槽长方向水平布置。

通过a1连接件322和a2连接件342的设置,使得本发明布局更加合理,结构更加稳定,动力传递均衡稳定。

弹性件380为弹簧构成。

弹簧便于安装,实施容易,能够提供稳定持续的弹性力。

推套360为管状件构成,限位件363为管状件内壁上设置的凸台构成。

管状件便于实施,与推动电感的活塞杆配合方便,通过凸台构成限位件363,能够对推杆310的进行稳定的限位。

b曲柄372a在换向杆371的两端分别设置,推套360上设置两个与其构成滑动配合的耳轴362。

通过两组b曲柄372a、耳轴362配合的设置,布局合理,结构稳定,使得推套360和b转轴373之间动力传递均衡稳定。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向布料装置200上的各布料槽210内均匀布置新叶,当槽锅100对上一批茶叶杀青理条完毕之后,理条机内的倒料驱动组件驱使槽锅100转动,使得槽锅100呈倾斜状将茶叶倒出,倒料驱动组件包括支撑杆和导辊组,导辊组包括导向托杆和导轮,导向托杆安装在槽锅100一侧,导轮转动安装在支撑杆上,支撑杆远离导轮一端转动连接曲柄,曲柄连接转轴,槽锅100另一侧通过铰接轴安装在移动架上,当槽锅100进行倒料时,首先转轴驱使曲柄转动,曲柄带动支撑杆向上运动,支撑杆通过导辊组将槽锅支起,使得槽锅转动,实现槽锅倾斜倒料。转轴通过联动组件连接升降机构,升降机构驱使布料装置升降,使得槽锅400在转动倒料时,布料装置升起,对转动的槽锅进行避让。

槽锅100在倾斜转动时,布料装置200向上升起对槽锅100进行避让,槽锅100倒料之后复位,然后布料装置200下降到槽锅100上侧,布料装置200开始布料,首先将理条棒400抬升到收纳槽213a内,然后推杆310带动布料槽底213移动到布料位上,推杆310继续运动,推动推套360运动,推套360通过耳轴362驱使b曲柄372转动,b曲柄372带动b转轴373转动,b转轴373带动换向杆371转动,换向杆371带动a1、a2横杆运动,a1、a2横杆带动a1、a2竖杆运动,a1、a2竖杆带动a1、a2连杆向相反方向运动,a1、a2连杆带动a1、a2曲柄转动,a1、a2曲柄带动a1、a2横杆转轴转动,实现驱使a1、a2槽壁转动,布料槽的槽框呈上口小、下口大的状态布置,茶叶落入到理条槽110内,布料完毕之后,推杆310带动布料槽底213运动到上料位,理条棒400重新落入理条槽110内,推套360驱使驱使a1、a2槽壁转动,布料槽的槽框呈上口大、下口小的状态,这时,槽锅100配合理条棒400对茶叶进行杀青理条,同时向布料槽210内投加新鲜的茶叶,即可进行连续化的布料、杀青理条、倒料循环工作。

本发明结构稳定,布局合理,能够实现通过单一动力对布料槽底和布料槽进行调节,降低能耗,控制调节方便,满足了现在的使用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中未具体描述和解释说明的结构、装置以及操作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和限定,均按照本领域的常规手段进行实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