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榨饮品熟化后原料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86470发布日期:2019-09-29 17:54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榨饮品熟化后原料灭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灭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现榨饮品熟化后原料灭菌装置,属于鲜榨饮品加工应用领域。



背景技术:

饮品在加工中常需要将制作的原料进行熟化,为了使熟化后的原料更加洁净,生产出的饮品符合卫生标准。常将熟化后的原料进行灭菌,将内部的细菌消灭,达到生产的需求。

申请号为201510421265.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饮品灭菌装置。包含有灭菌机构和预热机构,该专利中仅能对液体进行灭菌,不能适应固体原料的灭菌,固体原料灭菌时效率受到影响。

现有的饮品熟化后原料的灭菌装置在使用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现有的饮品熟化后原料的灭菌装置对原料灭菌时的效率低,不能对原料进行充分混合,原料灭菌不充分,只有延长灭菌的时间才能弥补灭菌的不足。且灭菌后,原料从灭菌装置的内部取出不方便,不能均匀快速的将灭菌后的原料进行搜集,原料容易洒落,既浪费材料,又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现榨饮品熟化后原料灭菌装置,可以解决现有的饮品熟化后原料的灭菌装置对原料灭菌时的效率低,不能对原料进行充分混合。原料灭菌不充分,只有延长灭菌的时间才能弥补灭菌的不足。且灭菌后,原料从灭菌装置的内部取出不方便,不能均匀快速的将灭菌后的原料进行搜集,原料容易洒落,既浪费材料,又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现榨饮品熟化后原料灭菌装置,包括工作台、装载板和灭菌箱,所述工作台的顶部一端安装有两组驱动电机,一侧驱动电机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轴,工作台的中部一侧焊接有承重板,承重板的顶部两侧均竖直焊接有侧板,两个侧板之间安装有灭菌箱,所述灭菌箱的中部转动安装有转动轴。

所述转动轴的外部均匀连接有若干个装载盒,若干个装载盒的底部之间以及装载盒的内壁均安装有灭菌板,装载盒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铲板。

所述灭菌箱的底部中端设置有出料口,顶部连接有进料管,所述灭菌箱的底部在出料口的两侧均竖直安装有液压柱,液压柱的底部连接有圆弧形底板,底板靠近出料口的端部通过第二电机连接有密封板,密封板安装在出料口的内部。

所述承重板的上部靠近工作台的一端安装有底座,底座的上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动槽,且所述底座的上部通过滑动槽活动安装有两组固定座,两个固定座相对立的一侧在远离工作台的一端均水平连接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靠近固定座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卡接轴,挡板的另一端顶部竖直连接有若干个减震弹簧;且两个所述挡板的上部之间安装有装载板,装载板设置在灭菌箱的下方。

靠近所述第二转轴一端的固定座侧面转动连接有受力板,受力板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杆转动连接在凸轮盘的端部一侧,凸轮盘的另一端中部连接在第三转轴的端部,且第三转轴转动安装在稳定块的内部,稳定块安装在工作台的上部,第三转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连接处的端部均安装有行星齿轮,且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的端部通过行星齿轮卡接。

优选的,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贯穿侧板,且侧板的外侧安装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通过皮带连接转动轴。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的另一侧两端均安装有放置台,且放置台的顶部与工作台的顶部平齐。

优选的,另一侧所述驱动电机一端水平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的底部与工作台连接。

优选的,所述装载盒的内部设置有内孔,内孔的一端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槽,两个安装槽之间贯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一端连接内置电机。

优选的,所述铲板的一端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杆,连接杆安装在安装槽的内部,且连接杆的端部与转动杆固定连接,铲板靠近装载盒的一端连接有缓冲垫,铲板的另一端呈弧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装载板底部一端沿宽度方向设置有卡接槽,卡接轴卡接在卡接槽的内部,装载板的底部另一端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凹槽,减震弹簧的顶部安装在凹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滑动槽的一端呈贯穿设置,且端部连接有限位螺栓。

优选的,该灭菌装置使用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将装载板安装在工作台的一侧,且装载板处在灭菌箱的正下方,装载板底部一端的卡接槽与卡接轴卡接,挡板另一端上部的减震弹簧顶端进入到装载板端部的凹槽中;待灭菌的原料从进料管进入到灭菌箱的内部,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若干个装载盒在灭菌箱的内部转动;装载盒一端的铲板将灭菌箱内部的原料铲入到装载盒的内部,内部多余的原料从铲板的边缘掉落,装载盒的内部装入原料后,内置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铲板转动将装载盒的一端进行封堵,原料在装载盒的内部和灭菌箱的内部均受到灭菌板的灭菌;装载盒随着转动轴在灭菌箱的内部转动;转动中原料在装载盒的内部移动,内部原料得到混合;且装载盒转动到另一侧的下方后,转动杆带动铲板转动,内部的原料重新落入到灭菌箱的内部与原有的原料混合,混合后铲板再次将原料铲入到装载盒的内部;

步骤二:灭菌结束后,启动液压柱运行,向下伸长,带动密封板脱离灭菌箱,灭菌箱内部的原料从出料口落入到装载板的上部,最后第二电机带动密封板向一侧转动,密封板上的原料落入到装载板的上方;原料在出料的过程中,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通过行星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进而带动凸轮盘转动;凸轮盘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受力板带动固定座和装载板在底座的上部循环往复运行;装载板上部的原料受到抖动,原料在装载板的上部展开;

步骤三:装载板上部的原料装载量达到上限,密封板将出料口进行封堵,装载板从挡板的上部拆除,更换空的装载板;装满拆卸后的装载板放在工作台的上端且处在第一转轴的下方;第一转轴转动时对装载板上部的原料进行平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通过在灭菌箱的下方安装承载板,且装载板底部一端通过卡接槽与卡接轴卡接,使得装载板一端可以在卡接轴的上部转动。减震弹簧在一端对装载板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使得装载板在受到灭菌后的原料加压后能向下移动,且移动中不易发生晃动,稳定性能好。减震弹簧能将装载板的一端抬起,装载板顶部落入的原料逐渐增加时,减震弹簧受到压缩,装载板的一端绕着卡接轴转动,上部的原料能向一端滑动,使得上部的原料能装载的更加均匀,不需要手工再次翻动。

2、通过在灭菌箱的内部安装转轴,且在转轴的外部连接若干个装载盒,使得待灭菌的原料从进料管进入到灭菌箱的内部,第一电机能带动转动轴转动,转动轴带动若干个装载盒在灭菌箱的内部转动。装载盒一端的铲板将灭菌箱内部的原料铲入到装载盒的内部,内置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进而带动铲板转动将装载盒的一端进行封堵,内部的原料不易洒落。原料在装载盒的内部和灭菌箱的内部均受到灭菌板的灭菌。且铲板能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原料灭菌更加均匀。且利用装载盒能将原料分隔开进行灭菌,灭菌中互不影响,灭菌的效率得到提高。装载盒转动中原料在装载盒的内部移动,内部原料得到充分的混合,灭菌更加均匀。且装载盒转动到另一侧的下方后,转动杆带动铲板转动,内部的原料重新落入到灭菌箱的内部与原有的原料混合,混合后铲板再次将原料铲入到装载盒的内部,使得原料在灭菌箱的内部能得到充分均匀的混合和灭菌。

3、通过在灭菌箱的底部设置出料口,使得灭菌结束后,液压柱向下伸长,能带动密封板脱离灭菌箱,灭菌箱内部的原料从出料口落入到装载板的上部,第二电机能带动密封板向一侧转动,密封板上的原料能全部落入到装载板的上方,不会发生残留,清理更加全面,内部原料排出简单快捷。

4、通过将承载板安装在固定座的一侧,且利用受力板将一端的固定座与凸轮盘来接,使得原料在出料的过程中,驱动电机带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转动,进而带动凸轮盘转动。凸轮盘转动的过程中能带动受力板在底座的一侧往复运动,进而带动固定座和装载板在底座的上部循环往复运行。使得装载板上部的原料能受到抖动,原料能在装载板的上部均匀展开,装载物料的量更多,不易发生洒落。固定座运行时,通过底部的卡板卡接在滑动槽的内部,受到滑动槽的限制,运行更加平稳,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5、通过在工作台的一端连接第一转轴,使得装载板上部的原料装载量达到上限时,装载板从挡板的上部拆除,装满拆卸后的装载板放在工作台的上端且处在第一转轴的下方。第一转轴转动时能对装载板上部的原料进行平整,使得原料不易发生倾斜倒塌,原料装载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灭菌箱的截面图。

图3为本发明装载板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装载盒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装载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铲板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装载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三转轴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装载板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置台;2、工作台;3、固定板;4、第一转轴;5、侧板;6、承重板;7、第一电机;8、灭菌箱;9、第二转轴;10、装载盒;11、灭菌板;12、进料管;13、转动轴;14、底板;15、液压柱;16、密封板;17、第二电机;18、驱动电机;19、装载板;20、内孔;21、铲板;22、安装槽;23、转动杆;24、凹槽;25、连接杆;26、缓冲垫;27、底座;28、受力板;29、固定座;30、第三转轴;31、行星齿轮;32、稳定块;33、固定杆;34、凸轮盘;35、限位螺栓;36、滑动槽;37、卡接轴;38、减震弹簧;39、挡板;40、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1所示,一种现榨饮品熟化后原料灭菌装置,包括工作台2、装载板19和灭菌箱8,工作台2的顶部一端安装有两组驱动电机18,一侧驱动电机18的一端安装有第二转轴9,工作台2的中部一侧焊接有承重板6,承重板6的顶部两侧均竖直焊接有侧板5,两个侧板5之间安装有灭菌箱8,灭菌箱8的中部转动安装有转动轴13;

转动轴13的外部均匀连接有若干个装载盒10,若干个装载盒10的底部之间以及装载盒10的内壁均安装有灭菌板11,装载盒10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铲板21;

灭菌箱8的底部中端设置有出料口,顶部连接有进料管12,灭菌箱8的底部在出料口的两侧均竖直安装有液压柱15,液压柱15的底部连接有圆弧形底板14,底板14靠近出料口的端部通过第二电机17连接有密封板16,密封板16安装在出料口的内部;

承重板6的上部靠近工作台2的一端安装有底座27,底座27的上部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动槽36,且底座27的上部通过滑动槽36活动安装有两组固定座29,两个固定座29相对立的一侧在远离工作台2的一端均水平连接有挡板39,两个挡板39靠近固定座29的端部之间连接有卡接轴37,挡板39的另一端顶部竖直连接有若干个减震弹簧38;且两个挡板39的上部之间安装有装载板19,装载板19设置在灭菌箱8的下方;

靠近第二转轴9一端的固定座29侧面转动连接有受力板28,受力板28的另一端通过固定杆33转动连接在凸轮盘34的端部一侧,凸轮盘34的另一端中部连接在第三转轴30的端部,且第三转轴30转动安装在稳定块32的内部,稳定块32安装在工作台2的上部,第三转轴3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和第三转轴30连接处的端部均安装有行星齿轮31,且第二转轴9和第三转轴30的端部通过行星齿轮31卡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转动轴13的一端贯穿侧板5,且侧板5的外侧安装有第一电机7,第一电机7通过皮带连接转动轴13,第一电机7在工作中通过皮带带动转动轴13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工作台2的另一侧两端均安装有放置台1,且放置台1的顶部与工作台2的顶部平齐,工作台2用于放置承载板19,工作时取放承载板19方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另一侧驱动电机18一端水平连接有第一转轴4,第一转轴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板3,固定板3的底部与工作台2连接,第一转轴4转动能对承载板19上部的原料进行平整,使其更加稳定,不易发生倾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装载盒10的内部设置有内孔20,内孔20的一端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安装槽22,两个安装槽22之间贯穿转动连接有转动杆23,转动杆23的一端连接内置电机,内孔20用于原料的装载,安装槽22方便与连接杆25连接,转动杆23能带动铲板21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铲板21的一端两侧均连接有连接杆25,连接杆25安装在安装槽22的内部,且连接杆25的端部与转动杆23固定连接,铲板21靠近装载盒10的一端连接有缓冲垫26,铲板21的另一端呈弧形设置,工作中转动杆23能带动连接杆25转动,方便铲板21对装载盒10的一端进行封堵。缓冲垫26既能起到缓冲的作用,又能在连接处起到密封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装载板19底部一端沿宽度方向设置有卡接槽40,卡接轴37卡接在卡接槽40的内部,装载板19的底部另一端两侧均设置有若干个凹槽24,减震弹簧38的顶部安装在凹槽24的内部,减震弹簧38在一端对装载板19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使得装载板19在受到原料的加压后能向下移动,且移动中不易发生晃动,稳定性能好。减震弹簧38能将装载板19的一端抬起,装载板19顶部落入的原料逐渐增加时,减震弹簧38受到压缩,装载板19的一端绕着卡接轴37转动,上部的原料能向一端滑动,使得上部的原料能装载的更加均匀,不需要手工再次翻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滑动槽36的一端呈贯穿设置,且端部连接有限位螺栓35,滑动槽36的一端受到限位螺栓35的限制,固定座29不会从滑动槽36的内部脱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该灭菌装置使用的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一:将装载板19安装在工作台2的一侧,且装载板19处在灭菌箱8的正下方,装载板19底部一端的卡接槽40与卡接轴37卡接,挡板39另一端上部的减震弹簧38顶端进入到装载板19端部的凹槽24中;待灭菌的原料从进料管12进入到灭菌箱8的内部,第一电机7带动转动轴13转动,转动轴13带动若干个装载盒10在灭菌箱8的内部转动;装载盒10一端的铲板21将灭菌箱8内部的原料铲入到装载盒10的内部,内部多余的原料从铲板21的边缘掉落,装载盒10的内部装入原料后,内置电机带动转动杆23转动,进而带动铲板21转动将装载盒10的一端进行封堵,原料在装载盒10的内部和灭菌箱8的内部均受到灭菌板11的灭菌;装载盒10随着转动轴13在灭菌箱8的内部转动;转动中原料在装载盒10的内部移动,内部原料得到混合;且装载盒10转动到另一侧的下方后,转动杆23带动铲板21转动,内部的原料重新落入到灭菌箱8的内部与原有的原料混合,混合后铲板21再次将原料铲入到装载盒10的内部;

步骤二:灭菌结束后,启动液压柱15运行,向下伸长,带动密封板16脱离灭菌箱8,灭菌箱8内部的原料从出料口落入到装载板19的上部,最后第二电机17带动密封板16向一侧转动,密封板16上的原料落入到装载板19的上方;原料在出料的过程中,驱动电机18带动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9转动,第二转轴9通过行星齿轮31带动第三转轴30转动,第三转轴30进而带动凸轮盘34转动;凸轮盘34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受力板28带动固定座29和装载板19在底座27的上部循环往复运行;装载板19上部的原料受到抖动,原料在装载板19的上部展开;

步骤三:装载板19上部的原料装载量达到上限,密封板16将出料口进行封堵,装载板19从挡板39的上部拆除,更换空的装载板19;装满拆卸后的装载板19放在工作台2的上端且处在第一转轴4的下方;第一转轴4转动时对装载板19上部的原料进行平整。

本发明在使用时,将装载板19安装在工作台2的一侧,装载板19安装在灭菌箱8的正下方。装载板19底部一端的卡接槽40与卡接轴37卡接,使得装载板19一端可以在卡接轴37的上部转动。挡板39另一端上部的减震弹簧38顶端进入到装载板19端部的凹槽24中。减震弹簧38在一端对装载板19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使得装载板19在受到灭菌后的原料加压后能向下移动,且移动中不易发生晃动,稳定性能好。减震弹簧38能将装载板19的一端抬起,装载板19顶部落入的原料逐渐增加时,减震弹簧38受到压缩,装载板19的一端绕着卡接轴37转动,上部的原料能向一端滑动,使得上部的原料能装载的更加均匀,不需要手工再次翻动。

待灭菌的原料从进料管12进入到灭菌箱8的内部,第一电机7带动转动轴13转动,转动轴13带动若干个装载盒10在灭菌箱8的内部转动。装载盒10一端的铲板21将灭菌箱8内部的原料铲入到装载盒10的内部,内部多余的原料从铲板21的边缘掉落,方便后续的铲板21进行铲动。装载盒10的内部装入适量的原料后,内置电机带动转动杆23转动,进而带动铲板21转动将装载盒10的一端进行封堵,内部的原料不易洒落。原料在装载盒10的内部和灭菌箱8的内部均受到灭菌板11的灭菌。且铲板11能对原料进行搅拌混合,原料灭菌更加均匀。且利用装载盒10能将原料分隔开进行灭菌,灭菌中互不影响,灭菌的效率得到提高。装载盒10随着转动轴13在灭菌箱8的内部转动。转动中原料在装载盒10的内部移动,内部原料得到充分的混合。且装载盒10转动到另一侧的下方后,转动杆23带动铲板21转动,内部的原料重新落入到灭菌箱8的内部与原有的原料混合,混合后铲板21再次将原料铲入到装载盒10的内部,使得原料在灭菌箱8的内部能得到充分均匀的混合和灭菌。

灭菌结束后,启动液压柱15运行,向下伸长,带动密封板16脱离灭菌箱8,灭菌箱8内部的原料从出料口落入到装载板19的上部,最后第二电机17带动密封板16向一侧转动,密封板16上的原料能全部落入到装载板19的上方,不会发生残留,清理更加全面。

原料在出料的过程中,驱动电机18带动第一转轴4和第二转轴9转动,第二转轴9通过行星齿轮31带动第三转轴30转动,第三转轴30进而带动凸轮盘34转动。凸轮盘34转动的过程中通过受力板28带动固定座29和装载板19在底座27的上部循环往复运行,受到拉力时受力板28的中部可以转动,保证凸轮盘34和底座27可以正常的工作。使得装载板19上部的原料能受到抖动,原料能在装载板19的上部均匀展开,装载物料的量更多,不易发生洒落。固定座34运行时,通过底部的卡板卡接在滑动槽36的内部,受到滑动槽36的限制,运行更加平稳,方向不会发生改变。且滑动槽36的一端受到限位螺栓35的限制,固定座34不会从滑动槽36的内部脱离。

装载板19上部的原料装载量达到上限时,利用密封板16将出料口进行封堵,装载板19从挡板39的上部拆除,更换空的装载板19。装满拆卸后的装载板19放在工作台2的上端且处在第一转轴4的下方。第一转轴4转动时能对装载板19上部的原料进行平整,使得原料不易发生倾斜倒塌,原料装载更加稳定。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