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霍山小黄茶加工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61280发布日期:2019-10-14 15:50阅读:4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霍山小黄茶加工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霍山小黄茶加工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霍山黄茶是安徽省霍山县特产,为轻发酵茶,具有黄叶黄汤,香气醇和,滋味甘醇的特点;并有降糖降脂,调理肠胃的功效。主要产品有霍山黄芽茶、霍山黄大茶。霍山黄芽茶为高档名优茶,取4月25日前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茶叶鲜叶制作而成,质优价高;霍山黄大茶为大宗茶,取5月份后的一芽三叶以上茶叶鲜叶制作而成,价格及档次都极低。介于霍山黄芽茶与霍山黄大茶之间的中档大众茶,制作方法各异,品质各异,无法批量生产,无法推向市场,只有茶农自制自饮。而这一时期茶叶鲜叶产量大、品质高,茶农弃采严重,造成资源大量浪费。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干茶黄褐,香气醇和,汤色黄亮,滋味甘醇的霍山小黄茶制作工艺,填补霍山黄茶中档大众茶生产空缺,充分利用茶叶鲜叶资源,增加霍山黄茶产品品种,提高茶农收入。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霍山小黄茶加工制作工艺,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干茶黄褐,香气醇和,汤色黄亮,滋味甘醇的霍山小黄茶加工制作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霍山小黄茶加工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采摘萎凋:选金鸡种茶树鲜叶分级采摘,采后及时把鲜叶放阴凉处摊晾,采摘的鲜叶在入库后放入萎凋槽进行萎凋处理;

s2:杀青闷叶:将萎凋处理后的鲜叶后放入桶径为60cm的滚筒杀青机进行初次杀青,鲜叶初次杀青出锅后放入竹篾簸箕中摊凉,厚度为5cm,待茶叶凉透后,叶片回软后再进行二次杀青,茶叶鲜叶经二次杀青出锅后堆入木桶摊平,上覆干棉布保温,进行闷叶,闷叶至叶片变黄回软后开始揉捻;

s3:揉捻闷黄:将经闷叶后的茶叶放入桶径35cm电动揉捻机,每次6kg进行揉捻,先空压揉捻4分钟后,再逐渐加压揉捻16分钟后减压,再空压揉捻4分钟,揉捻好的茶叶经解块后放入竹篾簸箕堆积,上覆八成干湿布,放入闷黄室进行闷黄,在工作电压为12kv,内置16烘盘,总面积为8.8平方米的提香机内经初闷初烘,复闷复烘,三闷三烘后使茶叶含水量降至15-20%,将三烘后茶叶摊凉后放入木桶或铁桶进行四闷。

s4:烘干提香:将闷黄后茶叶放入竹烘炕,每炕10kg,用木炭火烘干,使其含水量降至10%左右时摊凉4小时成毛茶,将毛茶放入竹烘炕用木炭火提香,使其含水量降至5%以下即为成品,趁热装入铁桶存放。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1茶树鲜叶分级采摘中,茶树鲜叶按照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或者一芽三叶分级采摘,各等级大小均匀,且不采雨水叶、露水叶和病虫叶。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1萎凋处理中,温度为25-30℃,时间2-3小时,处理后鲜叶含水量控制在60-70%。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中,初次杀青的温度为265℃-285℃,时间1.5-2分钟,二次杀青的温度为200℃-220℃,时间1.5-2分钟。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2闷叶中,堆积厚度15cm,时间1小时,且每20分钟翻堆一次。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3初闷中,堆积厚度为10cm,温度25℃-30℃,空气湿度80%-85%,每4小时抖开翻堆一次,闷黄时间18小时,后撒入工作电压为12kv,内置16烘盘,总面积为8.8平方米的提香机烘盘进行初烘;初烘厚度1cm,温度为70℃,时间为20分钟,茶叶经初烘后含水量控制在35-45%。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3二闷中,将初烘后茶叶放入竹簸箕摊凉后堆积进行二闷,堆积厚度15cm,温度25℃-30℃,空气湿度80%-85%,每6小时抖开翻堆一次,闷黄时间18小时,后撒入提香机烘盘进行二烘;二烘厚度1cm,温度70℃,时间20分钟,茶叶经二烘后含水量控制在25-35%。在所述步骤s3二闷中,将二烘后茶叶放入竹簸箕摊凉后堆积进行三闷,堆积厚度15cm,温度25℃-30℃,空气湿度80%-85%,每6小时抖开翻堆一次,闷黄时间24小时,后撒入提香机内进行三烘;三烘厚度1cm,温度70℃,时间10分钟,茶叶经三烘后含水量控制在15-20%。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3二闷中,将二烘后茶叶放入竹簸箕摊凉后堆积进行三闷,堆积厚度15cm,温度25℃-30℃,空气湿度80%-85%,每6小时抖开翻堆一次,闷黄时间24小时,后撒入提香机内进行三烘;三烘厚度1cm,温度70℃,时间10分钟,茶叶经三烘后含水量控制在15-20%。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3四闷中,将三烘后茶叶放入竹簸箕摊凉后装入木桶或铁桶进行四闷,温度25℃-30℃,空气湿度80%-85%,每12小时抖开翻堆一次,闷黄时间48小时后进行提香。

优选的,在所述步骤s4中,竹烘炕的口径为120cm,每炕10kg,木炭火烘干的温度为100℃,每2分钟翻动一次,烘干时间10分钟,木炭火提香温度120℃,每2分钟翻动一次,提香8分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干茶黄褐,香气醇和,汤色黄亮,滋味甘醇的霍山小黄茶制作工艺,

1、主要是利用鲜叶采摘提高茶叶标准,通过二次杀青、揉捻及多次闷黄来促进茶叶稳定发酵,利于茶叶内含物转变,使成品茶叶颜色褐黄,汤色杏黄明亮,香气醇和,滋味甘醇,该工艺因制作过程可控性强,可实现机械化批量生产;

2、本发明填补霍山黄茶中档大众茶生产空缺,充分利用现有茶叶鲜叶资源,增加霍山黄茶产品品种,有利于解决夏秋季茶叶生产;调动茶农采摘积极性,延长茶叶采摘期,提高茶农收入;

3、小黄茶具有霍山黄茶的特有功效,价格低于霍山黄芽茶,口味优于霍山黄大茶,品质优良,价格适中,是一款消费者易于接受的大众茶,市场前景广阔。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霍山小黄茶加工制作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采摘萎凋:谷雨前后至夏至前后,选金鸡种,霍山特有茶树品种,制作霍山黄茶最佳,茶树鲜叶按一芽一叶、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分级采摘,各等级大小均匀,不采雨水叶、露水叶、病虫叶,及时把采摘的鲜叶放阴凉处摊晾,防止烧叶。鲜叶入库后置萎凋槽进行萎凋处理,温度为25-30℃,时间2-3小时,处理后鲜叶含水量控制在60-70%。

s2:杀青闷叶:将萎凋处理后的茶叶鲜叶放入桶径60cm的滚筒杀青机进行初次杀青,温度265℃-285℃,时间1.5-2分钟,初杀叶放入竹篾簸箕中摊凉,厚度为5cm,待茶叶凉透,叶片回软后进行二次杀青,温度200℃-220℃,时间1.5-2分钟,二次杀青后茶叶含水量控制在50-60%。茶叶鲜叶经二次杀青出锅后堆入木桶摊平,上覆干棉布保温,进行闷叶,堆积厚度15cm,时间1小时,每20分钟翻堆一次,闷叶至叶片变黄回软后开始揉捻。

s3:揉捻闷黄:将经闷叶后的茶叶放入桶径为35cm电动揉捻机,进行揉捻,每次6kg,先无压力揉捻4分钟使茶叶条索成型;再逐渐加压至较重压力揉捻16分钟使茶叶细胞破碎,利于茶叶发酵和快速出汤;后减压为无压力揉捻4分钟,使茶叶收汁及定型。揉捻好的茶叶经解块后放入竹篾簸箕堆积,上覆八成干湿布,放入闷黄室进行闷黄。

a:初闷:堆积厚度为10cm,温度25℃-30℃,空气湿度80%-85%,每4小时抖开翻堆一次,闷黄时间18小时,后撒入工作电压为12kv,内置16烘盘,总面积为8.8平方米的提香机烘盘进行初烘;初烘厚度1cm,温度70℃,时间20分钟。茶叶经初烘后含水量控制在35-45%。

b:二闷:将初烘后茶叶放入竹簸箕摊凉后堆积进行二闷,堆积厚度15cm,温度25℃-30℃,空气湿度80%-85%,每6小时抖开翻堆一次,闷黄时间18小时,后撒入工作电压为12kv,内置16烘盘,总面积为8.8平方米的提香机烘盘进行二烘;二烘厚度1cm,温度70℃,时间20分钟。茶叶经二烘后含水量控制在25-35%。

c:三闷:将二烘后茶叶放入竹簸箕摊凉后堆积进行三闷,堆积厚度15cm,温度25℃-30℃,空气湿度80%-85%,每6小时抖开翻堆一次,闷黄时间24小时,后撒入工作电压为12kv,内置16烘盘,总面积为8.8平方米的提香机烘盘进行三烘;三烘厚度1cm,温度70℃,时间10分钟。茶叶经三烘后含水量控制在15-20%。

d:四闷:将三烘后茶叶放入竹簸箕摊凉后装入木桶或铁桶进行四闷,温度25℃-30℃,空气湿度80%-85%,每12小时抖开翻堆一次,闷黄时间48小时后进行提香。

s4:烘干提香:将闷黄后茶叶放入口径为120cm竹烘炕,每炕10kg,用木炭火烘干,温度100℃,每2分钟翻动一次,烘干时间10分钟,使其含水量降至10%左右时摊凉4小时成毛茶。将毛茶放入竹烘炕用木炭火提香,每炕10kg,温度120℃,每2分钟翻动一次,提香8分钟,使其含水率降至5%以下即为成品,趁热装入铁桶存放。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