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泌乳期奶牛的发酵饲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3253发布日期:2019-11-06 00:55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畜牧饲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泌乳期奶牛的发酵饲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牛奶已经普及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各种以牛奶为原料的食品更是种类繁多。因此国内对于牛奶的需求年年攀升,而奶牛的饲养成本一直牵制着奶牛养殖的规模和质量,如何在保持甚至降低饲养成本的同时,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和产奶量,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养殖户、养殖场一直关心的问题。红花籽粕是红花的种子经压榨或溶剂浸提制油后的副产品,是一种非常规蛋白质饲料,粗蛋白含量20~60%,亦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氨基酸和抗氧化物。有资料表表明,红花籽粕中含有较高的过瘤胃蛋白,对泌乳奶牛是很好的蛋白质来源。但由于红花籽粕中的种壳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影响了其作为饲料的质量,因此,目前还没有将红花籽粕用于泌乳期奶牛作为饲料的报道。近年来微生物发酵饲料逐渐在国内普及,在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和菌体繁殖,将饲料中的大分子物质和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产生更有利于动物采食和利用的富含高活性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的饲料或原料。解决了饲料资源缺乏、环境污染、抗生素的危害等诸多问题,产品效果得到养殖户的广泛认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泌乳期奶牛的发酵饲料,这种饲料能够促进奶牛的产奶量,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同时还能解决解决了饲料资源缺乏、环境污染、抗生素的危害等诸多问题,提高养殖奶牛的经济效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一种泌乳期奶牛发酵饲料,包括基料、发酵菌剂、发酵辅料和添加剂,所述基料按总重量百分比,红花籽粕8~25%、豆粕8~26%、玉米秸10~35%、玉米粉5~25%、甜叶菊5~2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基料按总重量百分比,红花籽粕20%、豆粕23%、玉米秸27%、玉米粉15%、甜叶菊13%。优选的,所述发酵菌剂包括嗜酸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优选的,所述发酵辅料按总重量百分比,尿素1.5%,硫酸铵0.7%,磷酸氢钙0.7%,硫酸镁0.6%。优选的,所述添加剂为木聚糖酶、纤维素酶中的一种或者两者的组合。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添加剂为总重量百分比为0.05~0.1%的木聚糖酶。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添加剂为总重量百分比为0.75%的木聚糖酶。一种制备所述用于泌乳期奶牛的发酵饲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ⅰ制备发酵底料:按重量百分比称取基料,混合后粉碎,与发酵辅料充分混合均匀;ⅱ制备菌种:取发酵菌剂嗜酸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分别培养,最终菌液浓度均≥1×106个/ml,将所得菌液按照体积比2:2:3混合。ⅲ发酵:将发酵底料和菌液按重量比2:1混合均匀,至发酵设备中,30~40℃发酵48~96小时。ⅳ制备饲料:取出发酵产物,烘干后粉碎,加入重量百分比的木聚糖酶,充分混合后制粒,即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1.本发明采用红花籽粕作为基料之一,红花籽粕含有丰富的过瘤胃蛋白,是奶牛良好的蛋白来源,能够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同时红花籽粕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抗氧化物以及残余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至于红花籽粕中的粗纤维,经过微生物发酵后能够降解六至七成,并且,最终在饲料中添加木聚糖酶,可以进一步水解饲料中的木聚糖,进一步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和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同时也起到的保护环境的作用。2.由于红花籽粕的壳含有少量的苦味物质,有可能引起动物进食时的不适,因此在饲料配方中添加了甜叶菊作为矫味,同时通过添加微生物进行发酵,也能增加饲料的香味,进一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3.本发明在采用微生物发酵工艺制备饲料,饲料中含有的有益菌能够提高奶牛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并且抑制病原菌在动物肠道内的繁殖和生长,能提高奶牛的抗病能力。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定。实施例1饲料制备:1.制备发酵底料:按重量称取基料,混合后粉碎,与发酵辅料充分混合均匀;2.制备菌种:取发酵菌剂嗜酸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分别培养,最终菌液浓度均≥1×106个/ml,将所得菌液按照体积比2:2:3混合。3.发酵:将发酵底料和菌液按重量比2:1混合均匀,至发酵设备中,37℃发酵72小时。4.制备饲料:取出发酵产物,烘干后粉碎,加入木聚糖酶,充分混合后制粒,即得。实施例2饲料制备:1.制备发酵底料:按重量称取基料,混合后粉碎,与发酵辅料充分混合均匀;2.制备菌种:取发酵菌剂嗜酸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分别培养,最终菌液浓度均≥1×106个/ml,将所得菌液按照体积比2:2:3混合。3.发酵:将发酵底料和菌液按重量比2:1混合均匀,至发酵设备中,40℃发酵48小时。4.制备饲料:取出发酵产物,烘干后粉碎,加入木聚糖酶,充分混合后制粒,即得。实施例3饲料制备:1.制备发酵底料:按重量称取基料,混合后粉碎,与发酵辅料充分混合均匀;2.制备菌种:取发酵菌剂嗜酸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分别培养,最终菌液浓度均≥1×106个/ml,将所得菌液按照体积比2:2:3混合。3.发酵:将发酵底料和菌液按重量比2:1混合均匀,至发酵设备中,30℃发酵96小时。4.制备饲料:取出发酵产物,烘干后粉碎,加入木聚糖酶,充分混合后制粒,即得。实施例4饲料制备:1.制备发酵底料:按重量称取基料,混合后粉碎,与发酵辅料充分混合均匀;2.制备菌种:取发酵菌剂嗜酸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分别培养,最终菌液浓度均≥1×106个/ml,将所得菌液按照体积比2:2:3混合。3.发酵:将发酵底料和菌液按重量比2:1混合均匀,至发酵设备中,37℃发酵72小时。4.制备饲料:取出发酵产物,烘干后粉碎,加入木聚糖酶,充分混合后制粒,即得。实施例5饲料制备:1.制备发酵底料:按重量称取基料,混合后粉碎,与发酵辅料充分混合均匀;2.制备菌种:取发酵菌剂嗜酸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酿酒酵母菌,分别培养,最终菌液浓度均≥1×106个/ml,将所得菌液按照体积比2:2:3混合。3.发酵:将发酵底料和菌液按重量比2:1混合均匀,至发酵设备中,37℃发酵72小时。4.制备饲料:取出发酵产物,烘干后粉碎,加入木聚糖酶、纤维素酶,充分混合后制粒,即得。实验例12019年3月20日至2019年5月20日,在行唐县东家奶牛养殖小区选取60头泌乳日龄相近的泌乳期奶牛,,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其中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试验组1用实施例1制得的饲料喂养,试验组2用实施例2制得的饲料喂养,各组喂食量相当,饲养条件相同,每头牛每天饲喂3次,挤奶3次,每天观察并记录每头奶牛的健康情况以及产奶量。试验结果:对照组的奶牛,在第27天和第46天分别有一头乳房产生水肿。饲养前期三组奶牛的产奶量相近,随着喂养时间的延续,试验组两组的产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奶牛。计算喂养60天的平均产奶量,结果见下表表1奶牛平均产奶量对照表组别对照组试验组1试验组2平均产奶量(kg/d·头)26.5734.8132.33由以上试验结果可知,本发明提供的发酵饲料可以增强奶牛的抗病能力和产奶量。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