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包改良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3984发布日期:2020-04-24 17:44阅读:11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面包改良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面包改良剂是指能改善面包加工性能的改良剂的统称。面包改良剂通常是一种配方,里面含有复配的营养成分或改性用组分,其常见的成分有:玉米淀粉、小麦粉、淀粉酶、维生素等,主要作用在于为酵母提供营养,协助酵母细胞生长、提高面包风味、增加面包体积等,这已经成为面包行业中人们的共识。

含有多种成分的面包改良剂,其成分之间往往有协同增效的作用。比如,有研究表明,抗坏血酸、葡萄糖氧化酶、硬脂酸甘油酯、戊聚糖酶复配的面包改良剂,可以显著提升面包粉粉质、拉伸指标以及面包的烘焙品质(于明等,面包专用粉复合改良剂研究,食品科学,2003,40(6):332-336);葡萄糖氧化酶、淀粉酶、抗坏血酸、谷朊粉复配的面包改良剂,可以显著增大面包体积、面团筋力(陈慧颖等,复合添加剂对面包品质的改良作用,粮油食品科技,2008,16(2):71-73);淀粉酶、大豆粉、黄原胶、单甘脂、丙二醇脂肪酸酯和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的面包改良剂,可以改善面包感官品质,并防止面包的老化(杜荣茂,复配型面包品质改良剂的实验研究,粮油食品科技,2005,13(3):24-26)。以上可知,面包改良剂在面包的加工工艺中,起着优化面包各方面性能的关键作用。

然而,并非所有的营养成分均能顺利地加入到面粉改良剂中,并在面包中发挥其功效。其主要原因在于,许多成分,尤其是植物提取物,与面包的原料,即小麦面粉的相容性较差,将其加入到小麦面粉中,会稀释小麦面筋蛋白,弱化其面经网络;或者其成分易凝结成团,无法有效分散在小麦面粉中形成均相,不仅无法达到其本身的功效,还有可能对面包本身的口感和外观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将一些特定具有高营养的植物提取物,作为面包改良剂成分,添加到小麦面粉中,使得面包具有提取物的功效,且不影响面包本身的口感和外观,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含有植物提取物成分的面包改良剂,将其添加到小麦面粉中,并且经发酵制备成的面包,口感松软,质地均匀,具有植物提取物的营养成分和味道。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包改良剂。

所述面包改良剂包括包括质量份数如下的成分:

绿茶提取物1-3份

角豆提取物1-3份

葡萄糖酸-δ-内酯100-200份

维生素0.1-1份

淀粉酶0.2-1份

木聚糖酶0.2-1份

过氢化氢酶0.5-2份

乳化剂10-30份。

进一步地,所述维生素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d和维生素e。

进一步地,所述乳化剂选自单甘油脂肪酸酯、双甘油脂肪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

进一步地,所述面包改良剂还包括酵母激活剂、抗氧化剂和固化剂。

进一步地,所述酵母激活剂选自硫酸钙、磷酸二氢钙或磷酸三钙。

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化剂选自茶多酚、异抗坏血酸钠或二丁基羟基甲苯。

进一步地,所述固化剂选自乙二胺四乙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钙或柠檬酸亚锡二钠。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所述面包改良剂在面包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淀粉酶、木聚糖酶和过氢化氢酶,这三种酶形成的复合酶,与葡萄糖酸-δ-内酯复配后具有协同作用,一方面,形成的复合酶能够更好地促进小麦面粉和葡萄糖酸-δ-内酯的相互作用,并且促进小麦面粉的吸水能力的增加,使得小麦面粉和葡萄糖酸-δ-内酯更为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葡萄糖酸-δ-内酯与面包改良剂中的绿茶提取物和角豆提取物极性相似,因此对绿茶提取物和角豆提取物有较好的增溶作用。由于葡萄糖酸-δ-内酯在面包改良剂中所占份数较多,因此是面包改良剂中的连续相,可以起到充当绿茶提取物和角豆提取物载体的作用,将其充分分散;而且由于复合酶的作用,葡萄糖酸-δ-内酯与小麦面粉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因此,绿茶提取物和角豆提取物以葡萄糖酸-δ-内酯为载体,从而与小麦面粉也具有良好的相容性,从而均匀的掺杂到小麦面粉中,最终发酵制备而成的面包,绿茶提取物和角豆提取物已经完全融入到面包中,使得面包具有二种提取物的味道和芳香。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所有原料,均来自市售的常规原料。除非特别提及,否则本发明中实施例所述材料和方法,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材料和方法。

实施例1:

一种面包改良剂,包括质量份数如下的成分:

绿茶提取物1份

角豆提取物1份

葡萄糖酸-δ-内酯100份

维生素c0.03份

维生素d0.03份

维生素e0.04份

淀粉酶0.2份

木聚糖酶0.2份

过氢化氢酶0.5份

单甘油脂肪酸酯10份

硫酸钙0.5份

茶多酚0.5份

乙二胺四乙酸钠0.1份。

所述面包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在反应釜中,加入上述质量份数的葡萄糖酸-δ-内酯,然后将其余质量份数的成分依次加入其中,在50℃下搅拌1h,最后釜底出料,冷却后得到面包改良剂。

实施例2:

一种面包改良剂,包括质量份数如下的成分:

绿茶提取物3份

角豆提取物3份

葡萄糖酸-δ-内酯200份

维生素c0.5份

维生素d0.3份

维生素e0.2份

淀粉酶1份

木聚糖酶1份

过氢化氢酶2份

双甘油脂肪酸酯30份

磷酸二氢钙0.5份

异抗坏血酸钠0.5份

乙二胺四乙酸钠钙0.1份。

所述面包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在反应釜中,加入上述质量份数的葡萄糖酸-δ-内酯,然后将其余质量份数的成分依次加入其中,在50℃下搅拌1h,最后釜底出料,冷却后得到面包改良剂。

实施例3:

一种面包改良剂,包括质量份数如下的成分:

绿茶提取物2份

角豆提取物2份

葡萄糖酸-δ-内酯150份

维生素c0.1份

维生素d0.1份

维生素e0.3份

淀粉酶0.5份

木聚糖酶0.5份

过氢化氢酶1份

聚甘油脂肪酸酯20份

磷酸三钙0.5份

二丁基羟基甲苯0.5份

柠檬酸亚锡二钠0.1份。

所述面包改良剂的制备方法如下:在反应釜中,加入上述质量份数的葡萄糖酸-δ-内酯,然后将其余质量份数的成分依次加入其中,在50℃下搅拌1h,最后釜底出料,冷却后得到面包改良剂。

对比实施例1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配方中不含木聚糖酶和过氢化氢酶,仅含有淀粉酶0.9份。

对比实施例2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配方中不含淀粉酶和过氢化氢酶,仅含有木聚糖酶0.9份。

对比实施例3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配方中不含淀粉酶和木聚糖酶,仅含有过氢化氢酶0.9份。

对比实施例4

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葡萄糖酸-δ-内酯的含量为70份。

实施例7

测试实施例1-3和对比实施例1-4所得面包改良剂加入到小麦面粉中,进行发酵过后得到面包,面包的相关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面包的制备方法如下所述:

分别取本发明实施例1-3、对比实施例1-4的面包改良剂3g作为样品,上述7个样品分别加入到7组100g的小麦面粉中,然后分别向每组小麦面粉中加入40g水,将小麦面粉与面包改良剂糅合均匀,形成面团,然后在面包模具中成型,并通过相同条件下的发酵和烘烤,得到最终的产品面包。每组面团所制得的面包数量为50个。

请20个受试者,对上述不同组的面团制得的面包进行感官上的测试并评价,所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实施例1-3、对比实施例1-4的面团所制得的面包的感官测试

从表1中可以看到,相比于对比实施例1-4,由于实施例1-3中含有三种酶复配的复合酶,因此与葡萄糖酸-δ-内酯复配后具有协同作用,能有效加强绿茶和角豆提取物在小麦面粉中的相容性,进而制备而成的面包保留强烈且均匀的绿茶和角豆提取物的气味,从而使得面包具有良好的外观和口感。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若干推演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