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44753发布日期:2020-04-10 22:32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益生菌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属于饮品添加食料的
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益生菌是近几年研究比较多的肠道微生态调整产品,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上各类微生物组成的复合活性益生菌,其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工农业、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领域。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大概有十几种,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益生菌的功效:预防或改善腹泻;缓解不耐乳糖症状;预防阴道感染;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肠道消化系统健康;降低血清胆固醇。益生菌是有生命活力的微生物,从生产(包括菌种的筛选、生产环境、包装等)、在货架待售、食用后经过胃酸、胆汁等极端环境到达肠道这层层考验均会消耗益生菌的活性,只有经过这些关卡并终在肠道定点生殖存活的益生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然而由于经过长期的损耗,现有的益生菌产品通常在到达人体中的益生菌产品的活菌数目降低,很难保证最终到达大肠的活菌量。益生菌的应用较为广泛,本案设计益生菌凝胶颗粒用于益生菌液体饮品添加,众所周知,液体饮品中含有大量地水,而益生菌在水中会被消耗活性,传统地发酵乳会直接添加益生菌粉,长期存储会使得益生菌失活,无法获得具备活性的益生菌。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传统益生菌液体饮品中益生菌活性得不到保障的问题,提出益生菌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益生菌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材,按照质量份数选择β-环状糊精25~30份、海藻酸钠5~10份、魔芋胶4~5份、食用油脂20~50份、益生菌培养液50~80份、益生菌保护剂5~10份、水1000~2500份;s2溶胶液制备,将β-环状糊精、海藻酸钠、魔芋胶与水充分混合溶解并杀菌,加热至50±3℃得到溶胶液;s3益生菌培养液制备,所述益生菌培养液中含谷物纤维7~12mg/ml、淀粉酶50~60u/ml、蛋白酶130~145u/ml,接种植物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及干酪乳杆菌,其中接菌量为:植物乳杆菌5~6×107cfu/ml、两歧双歧杆菌4~5×107cfu/ml、干酪乳杆菌3~4×108cfu/ml;s4益生菌粉凝剂制备,在益生菌培养液中添加益生菌保护剂,经过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益生菌粉凝剂;s5益生菌混合基料制备,将益生菌粉凝剂与食用油脂充分混合搅拌得到益生菌混合基料;s6益生菌溶胶制备,向所述溶胶液中添加所述益生菌混合基料充分搅拌得到益生菌溶胶;s7益生菌凝胶颗粒制备,将所述益生菌溶胶滴加入无菌水中,冷凝固化成球形,得到所述益生菌凝胶颗粒。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益生菌培养液接种前进行酶解,酶解调节条件为60±3℃、1~1.5h,酶解后de值控制在30~35%。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接种培养时间为12~24h,培养温度为37℃。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真空度为3~6pa、真空冷冻干燥4~6h。优选地,所述步骤s7中,无菌水的温度为16~1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1.能在益生菌液体饮品中保持益生菌活性,尤为适用于长期保质饮品添加使用。2.通过特定益生菌培养及益生菌粉凝剂制备,有效降低在胃酸胆汁等极端环境下益生菌损耗,提高到达肠道时的活菌量。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益生菌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以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益生菌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材,按照质量份数选择β-环状糊精25~30份、海藻酸钠5~10份、魔芋胶4~5份、食用油脂20~50份、益生菌培养液50~80份、益生菌保护剂5~10份、水1000~2500份。溶胶液制备,将β-环状糊精、海藻酸钠、魔芋胶与水充分混合溶解并杀菌,加热至50±3℃得到溶胶液。益生菌培养液制备,所述益生菌培养液中含谷物纤维7~12mg/ml、淀粉酶50~60u/ml、蛋白酶130~145u/ml,接种植物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及干酪乳杆菌,其中接菌量为:植物乳杆菌5~6×107cfu/ml、两歧双歧杆菌4~5×107cfu/ml、干酪乳杆菌3~4×108cfu/ml。益生菌粉凝剂制备,在益生菌培养液中添加益生菌保护剂,经过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益生菌粉凝剂,益生菌粉凝剂的湿度在20~30%。真空度为3~6pa、真空冷冻干燥4~6h。益生菌混合基料制备,将益生菌粉凝剂与食用油脂充分混合搅拌得到益生菌混合基料。益生菌溶胶制备,向所述溶胶液中添加所述益生菌混合基料充分搅拌得到益生菌溶胶。益生菌凝胶颗粒制备,将所述益生菌溶胶滴加入无菌水中,冷凝固化成球形,得到所述益生菌凝胶颗粒。无菌水的温度为16~18℃。益生菌培养液接种前进行酶解,酶解调节条件为60±3℃、1~1.5h,酶解后de值控制在30~35%。接种培养时间为12~24h,培养温度为37℃。实施例一原料β-环状糊精25kg、海藻酸钠6kg、魔芋胶4kg、葵花籽油30kg、益生菌培养液50kg、菊粉3kg、海藻糖5kg份、水1200kg。其中,益生菌培养液中含谷物纤维10mg/ml、淀粉酶50u/ml、蛋白酶145u/ml,接种植物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接菌量为:植物乳杆菌6×107cfu/ml、两歧双歧杆菌5×107cfu/ml、干酪乳杆菌4×108cfu/ml。益生菌培养液接种前进行酶解,酶解调节条件为60℃、1h,酶解后de值控制在35%。接种培养时间为12h,培养温度为37℃。具体制备,将水加热至70℃,将β-环状糊精、海藻酸钠、魔芋胶加入水中搅拌均匀,搅拌时维持水温在50℃以上,并进行100℃杀菌15分钟,得到溶胶液维持50℃。在益生菌培养液中添加菊粉、海藻糖,经过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益生菌粉凝剂,真空度为3pa、真空冷冻干燥6h,益生菌粉凝剂的湿度控制在20%。将益生菌粉凝剂与葵花籽油充分混合搅拌得到益生菌混合基料。向溶胶液中添加益生菌混合基料充分搅拌得到益生菌溶胶。将益生菌溶胶滴加入18℃无菌水中,冷凝固化成球形,得到益生菌凝胶颗粒。实施例二原料β-环状糊精30kg、海藻酸钠7kg、魔芋胶4kg、菜籽油35kg、益生菌培养液55kg、菊粉3kg、海藻糖3kg份、水1000kg。其中,益生菌培养液中含谷物纤维10mg/ml、淀粉酶50u/ml、蛋白酶145u/ml,接种植物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接菌量为:植物乳杆菌5×107cfu/ml、两歧双歧杆菌4×107cfu/ml、干酪乳杆菌3×108cfu/ml。益生菌培养液接种前进行酶解,酶解调节条件为60℃、1h,酶解后de值控制在35%。接种培养时间为12h,培养温度为37℃。具体制备,将水加热至75℃,将β-环状糊精、海藻酸钠、魔芋胶加入水中搅拌均匀,搅拌时维持水温在50℃以上,并进行100℃杀菌15分钟,得到溶胶液维持50℃。在益生菌培养液中添加菊粉、海藻糖,经过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益生菌粉凝剂,真空度为3pa、真空冷冻干燥6h,益生菌粉凝剂的湿度控制在25%。将益生菌粉凝剂与葵花籽油充分混合搅拌得到益生菌混合基料。向溶胶液中添加益生菌混合基料充分搅拌得到益生菌溶胶。将益生菌溶胶滴加入17℃无菌水中,冷凝固化成球形,得到益生菌凝胶颗粒。实施例三原料β-环状糊精30kg、海藻酸钠9kg、魔芋胶5kg、花生油40kg、益生菌培养液80kg、菊粉8kg份、水2000kg。其中,益生菌培养液中含谷物纤维7mg/ml、淀粉酶55u/ml、蛋白酶135u/ml,接种植物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接菌量为:植物乳杆菌6×107cfu/ml、两歧双歧杆菌4×107cfu/ml、干酪乳杆菌3×108cfu/ml。益生菌培养液接种前进行酶解,酶解调节条件为60℃、1h,酶解后de值控制在35%。接种培养时间为12h,培养温度为37℃。具体制备,将水加热至80℃,将β-环状糊精、海藻酸钠、魔芋胶加入水中搅拌均匀,搅拌时维持水温在50℃以上,并进行100℃杀菌15分钟,得到溶胶液维持50℃。在益生菌培养液中添加菊粉,经过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益生菌粉凝剂,真空度为3pa、真空冷冻干燥6h,益生菌粉凝剂的湿度控制在30%。将益生菌粉凝剂与葵花籽油充分混合搅拌得到益生菌混合基料。向溶胶液中添加益生菌混合基料充分搅拌得到益生菌溶胶。将益生菌溶胶滴加入18℃无菌水中,冷凝固化成球形,得到益生菌凝胶颗粒。实施例四原料β-环状糊精25kg、海藻酸钠7kg、魔芋胶5kg、葵花籽油50kg、益生菌培养液75kg、菊粉2kg、海藻糖7kg份、水2200kg。其中,益生菌培养液中含谷物纤维10mg/ml、淀粉酶50u/ml、蛋白酶150u/ml,接种植物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及干酪乳杆菌,接菌量为:植物乳杆菌6×107cfu/ml、两歧双歧杆菌5×107cfu/ml、干酪乳杆菌3×108cfu/ml。益生菌培养液接种前进行酶解,酶解调节条件为60℃、1h,酶解后de值控制在30%。接种培养时间为12h,培养温度为37℃。具体制备,将水加热至75℃,将β-环状糊精、海藻酸钠、魔芋胶加入水中搅拌均匀,搅拌时维持水温在50℃以上,并进行100℃杀菌15分钟,得到溶胶液维持50℃。在益生菌培养液中添加菊粉、海藻糖,经过真空冷冻干燥得到益生菌粉凝剂,真空度为6pa、真空冷冻干燥6h,益生菌粉凝剂的湿度控制在25%。将益生菌粉凝剂与葵花籽油充分混合搅拌得到益生菌混合基料。向溶胶液中添加益生菌混合基料充分搅拌得到益生菌溶胶。将益生菌溶胶滴加入18℃无菌水中,冷凝固化成球形,得到益生菌凝胶颗粒。益生菌含量检测。将益生菌凝胶颗粒粉碎后,依照《gb4789.35》的方法检测益生菌的含量。经检测,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制得益生菌凝胶颗粒中活性益生菌的含量分别为:实施例一:2×109cfu/g;实施例二:2×109cfu/g;实施例三:2.5×109cfu/g;实施例四:2×109cfu/g。将本案中益生菌凝胶颗粒及市购益生菌粉在酸奶、椰奶、牛奶中常温保存实验。将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制得的益生菌凝胶颗粒、及市购益生菌粉添加入市购各饮品样品中,添加量均20g/l,25℃下贮藏60天后,依照《gb4789.35》的方法检测乳制品中的益生菌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酸奶椰奶牛奶实施例一1.5×109cfu/g1.2×109cfu/g15×109cfu/g实施例二1.4×109cfu/g1.3×109cfu/g1.5×109cfu/g实施例三1.7×109cfu/g1.5×109cfu/g17×109cfu/g实施例四1.5×109cfu/g1.3×109cfu/g1.5×109cfu/g市购益生菌粉1×103cfu/g1×103cfu/g1×103cfu/g。通过以上描述可以发现,本发明益生菌凝胶颗粒的制备方法,能在益生菌液体饮品中保持益生菌活性,尤为适用于长期保质饮品添加使用。通过特定益生菌培养及益生菌粉凝剂制备,有效降低在胃酸胆汁等极端环境下益生菌损耗,提高到达肠道时的活菌量。以上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充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描述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在结构、方法或功能等方面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