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42711发布日期:2020-01-10 14:18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熏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物烟熏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烟熏机。



背景技术:

烟熏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加工保藏方法,烟熏是将经过浸渍的原料置于烟熏室中,然后使熏材缓慢燃烧或不完全燃烧产生烟气,在一定的温度下使食品边干燥边吸收木材烟气,熏制一段时间使制品水分减少至所需含量,并使其具有特殊的烟熏风味并改善色泽,延长保藏期。烟熏仅适用于鱼类、肉类等动物性食品,并常辅以腌制、熟制结合使用。

目前市场上存在烟熏机,烟熏机能够对食材进行烟熏处理,但是这些烟熏机的体积比较大,而体积较小的便携式的烟熏机则比较少见,并且这些家用的烟熏机存在着难以拆卸的缺点,而烟熏机整体拆卸困难的话,不仅存放麻烦,占用体积较大,而且还不方便清洗,具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烟熏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烟熏机,包括:壳体、软管以及罩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下安装座、上安装座以及塞头,所述下安装座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安装口,所述上安装座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安装口内且位于所述下安装座的上方,所述下安装座上设置有隔片,所述上安装座内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网,所述塞头与所述上安装座可拆卸连接,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下安装座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罩体可拆卸连接。

较佳的,所述罩体上设置有进烟端口,所述软管以及所述塞头均可与所述进烟端口连接,并且当所述塞头封堵在所述进烟端口时,所述罩体形成封闭结构。

较佳的,所述下安装座内设置有风机,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出烟孔,所述出烟孔与所述下安装座连通,所述软管与所述出烟孔连接。

较佳的,所述隔片为下凹状结构,所述下安装座具有端口部,所述隔片放置在所述端口部上。

较佳的,所述隔片上设置有竖杆,所述竖杆的上端位于所述上安装座内。

较佳的,所述上安装座内设置有挡环,所述滤网设置在所述挡环上。

较佳的,所述隔片的边缘设置有若干呈环形排列的通孔。

较佳的,所述上安装座包括内管以及外管,所述内管固定在所述外管内,所述挡环设置在所述内管中,所述外管插接在所述安装口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整体为可拆卸结构,具有便于存放、便于清理的优点。

2、能够通过可拆卸的塞头实现壳体的封堵以及罩体的封堵,通过塞头塞住上安装座时,能保证壳体的密封,当塞头塞到罩体上时,能保证罩体的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烟熏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与罩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塞头与罩体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00、壳体;110、安装口;120、出烟孔;200、下安装座;210、隔片;211、竖杆;212、通孔;220、风机;230、端口部;300、上安装座;310、滤网;320、挡环;330、内管;340、外管;400、塞头;500、软管;600、罩体;610、进烟端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烟熏机,包括:壳体100、软管500以及罩体600、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下安装座200、上安装座300以及塞头400,所述下安装座200设置在所述壳体100内,所述壳体100上开设有安装口110,所述上安装座300可拆卸的设置在所述安装口110内且位于所述下安装座200的上方,所述下安装座200上设置有隔片210,所述上安装座300内设置有可拆卸的滤网310,所述塞头400与所述上安装座300可拆卸连接,所述软管500的一端与所述下安装座200连通,且另一端与所述罩体600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烟熏机包括用于产生烟的壳体100部分以及用于罩住食材的罩体600,罩体600通过软管500与壳体100连接,并且烟在壳体100内产生后,通过软管500引导至罩体600内,从而对罩体600内的食材进行烟熏。

壳体100具下安装座200、上安装座300以及塞头400,壳体100就是一个锥台状的结构,其具有一个上开口状的安装口110,下安装座200固定在壳体100内,并且上安装座300插接在安装口110内,上安装座300与下安装座200上下对应设置并且两者连通,上安装座300上设置有滤网310,下安装座200内设置有隔片210,用于产生烟的木炭或者木头点燃后放置在上安装座300内,产生的烟能够通过滤网310进入到下安装座200内,并且隔片210能够避免燃烧后的残渣掉到下安装座200的底部,塞头400则能够塞在上安装座300上,避免烟从上安装座300中溢出。

在实际使用时,首先打开塞头400,将燃烧的木头或者木炭塞到上安装座300的滤网310上,再盖上塞头400,烟能够到下安装座200内,然后通过软管500进入到罩体600内,最终对罩体600内的食材进行烟熏。

优选的,上述的设计,能够使塞头400、上安装座300以及隔片210形成可拆卸结构,便于实际的清理,在清理时,首先拔出上安装座300,拿出滤网310,接着取出隔片210,从而进行清理,并且,罩体600与壳体100之间也是通过软管500形成的可拆卸连接,在存放时还可以将罩体600与软管500分离,然后罩体600罩在壳体100上;这样就能够形成整体的可拆卸结构,并且便于清洗以及存放。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罩体600上设置有进烟端口610,所述软管500以及所述塞头400均可与所述进烟端口610连接,并且当所述塞头400封堵在所述进烟端口610时,所述罩体600形成封闭结构。

优选的,之所以在罩体600上设置进烟端口610,主要是为了连接软管500或者塞头400,进烟端口610连接软管500时,烟能够进入到罩体600内,此时罩体600内已经存在大量的烟,接着拔出软管500,并将塞头400从上安装座300中拔出,接着将塞头400塞入到进烟端口610,此时进烟端口610被塞头400封堵住,烟就无法离开罩体600,此时就能够使罩体600内充满烟,持续式的对食材进行烟熏;总的来说,这种设计能够通过可拆卸的塞头400实现壳体100的封堵以及罩体600的封堵,通过塞头400塞住上安装座300时,能保证壳体100的密封,当塞头400塞到罩体600上时,能保证罩体600的密封。

优选的,实际的塞头400,包括一个盖体以及轴体,轴体能够穿设到进烟端口610内,然后封住罩体600。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下安装座200内设置有风机220,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出烟孔120,所述出烟孔120与所述下安装座200连通,所述软管500与所述出烟孔120连接。

优选的,下安装座200内设置有风机220,风机220设置在隔片210的下方,并且风机220用于将烟排到出烟孔120内,从而实现烟熏效果。

优选的,隔片210设置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护风机220,避免燃烧的木块或者木炭掉落到风机220的叶片上,从而起到保护目的。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隔片210为下凹状结构,所述下安装座200具有端口部230,所述隔片210放置在所述端口部230上。

优选的,隔片210为下凹状的凹面结构,这样就可以容纳掉落下来的杂物,并且隔片210并不是固定在下安装座200内的,而是架设在端口部230上,从位置上来说,隔片210实际上位于上安装座300与下安装座200之间,从而被定位在端口部230上,在拆掉上安装座300后,就能够很方便的将隔片210拆卸下来。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隔片210上设置有竖杆211,所述竖杆211的上端位于所述上安装座300内。

优选的,竖杆211实际上起到了握把的作用,在拆掉下安装座200后,使用者可以捏住竖杆211,从而将隔片210从下安装座200上顺着安装口110取出。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上安装座300内设置有挡环320,所述滤网310设置在所述挡环320上。

优选的,滤网310也是可拆卸的设置在上安装座300内的,具体来说,滤网310的外径大于挡环320的内径,所以滤网310能够架设在挡环320上,并且在拆卸时也很方便,直接拆掉上安装座300,然后将滤网310倒出即可,倒出后清洗完毕,再放到挡环320上。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隔片210的边缘设置有若干呈环形排列的通孔212。

优选的,通孔212能够起到供烟流动的作用,由于隔片210是为了防止杂物掉落到风机220上的,所以烟是无法透过隔片210的,但是设置了通孔212后,烟能够沿着通孔212进入到隔片210的下方,并通过风机220排出。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上安装座300包括内管330以及外管340,所述内管330固定在所述外管340内,所述挡环320设置在所述内管330中,所述外管340插接在所述安装口110上。

优选的,上安装座300为双管式结构,外管340用来固定在安装口110上,从而便于安装拆卸,而内管330设置滤网310则是用来放置燃烧的木块或者木炭,并且这种设计能够使内管330中掉落的杂质直接落到隔片210上,同时,又能够让烟顺着通孔212进入到隔片210下方。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