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薯粉加工用传送带式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23904发布日期:2020-03-20 06:02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薯粉加工用传送带式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薯粉加工用传送带式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红薯粉在生产出来后都需要定期进行干燥处理,干燥分为自然干燥和设备干燥,传统的红薯粉烘干工艺中,一般采用自然烘干,但是自然烘干对天气依赖较大,遇到连续的阴雨天则工厂就不能生产,若红薯粉不能定期干燥处理则会发霉变质。目前也有采用设备进干燥处理的,一般为烘干箱干燥,这种干燥速度快,但是红薯粉在装卸时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红薯粉加工用传送带式烘干装置,它能提高红薯粉烘干前后的装卸速度,加快生产速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红薯粉加工用传送带式烘干装置,它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内设置有放置架;所述放置架包括外箱,外箱内分层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两端挂载在滚筒上;所述滚筒的同一端均设置有连接轴穿过外箱延伸出来;所述烘干箱入口侧壁设置有可旋转的固定手轮;所述固定手轮的位置与各个连接轴相对应;所述固定手轮中心设置有用于与连接轴配合的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侧边设置有用于连接轴卡入的开口。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外箱上端和前面为敞口状态;所述外箱的侧面、背面、底面上均匀设置有透风孔。

所述连接轴的横截面为六边形;所述连接套的内腔为与连接轴配套的形状。

所述传送带由传送片相互铰接呈环形;所述传送片上分布有透风槽。

所述烘干箱下端设置有底隔板,顶端设置有顶隔板;所述底隔板与烘干箱底板之间形成底腔;所述顶隔板与烘干箱顶面之间形成顶腔;所述底腔内设置有加热管,所述烘干箱外壁设置有通风管将顶腔与底腔连通起来;所述通风管内设置有鼓风机。

所述烘干箱顶面设置有排气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放置架上分层设置传送带,红薯粉可以放在传送带上进行烘干,采用传送带后,使用者在将红薯粉晾在传送带上时,只需要一边旋转传送带,一边放置红薯粉即可实现摊开,大大提高了红薯粉的摊晾速度,同时在将红薯粉烘干卸下来时,也只需要反向旋转传送带即可快速的将红薯粉收集起来,相对于传统的放置架,本发明创造大大提高了红薯粉的装卸速度。

2、本实用新型的烘干箱侧边设置了固定手轮,当将放置架放入到烘干箱内后,固定手轮能够与连接轴配合,从而实现通过旋转固定手轮即可控制传送带的移动,即使放置架位于烘干箱内,也能通过固定手轮的旋转来实现快速将烘干后的红薯粉卸下来,从而提高了卸料速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局部a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连接套与连接轴的配合动作结构示意图;

图4为放置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放置架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传送带上的传送片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烘干箱;2、通风管;3、风机;4、底隔板;5、加热管;6、底腔;7、顶隔板;8、顶腔;9、排气孔;10、放置架;11、固定手轮;13、连接轴;14、连接套;15、手柄;16、传送带;17、外箱;18、滚筒;19、开口;20、限位块;21、拆卸手轮;161、传送片;162、透风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为:

一种红薯粉加工用传送带式烘干装置,它包括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1内设置有放置架10;所述放置架10包括外箱17,外箱17内分层设置有传送带16;所述传送带16两端挂载在滚筒18上;所述滚筒18的同一端均设置有连接轴13穿过外箱17延伸出来;所述烘干箱1入口侧壁设置有可旋转的固定手轮11;所述固定手轮11的位置与各个连接轴13相对应;所述固定手轮11中心设置有用于与连接轴13配合的连接套14;所述连接套14侧边设置有用于连接轴13卡入的开口19。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所述外箱17上端和前面为敞口状态;所述外箱17的侧面、背面、底面上均匀设置有透风孔,外箱17前面敞口用于使用者放置或者卸下红薯粉;上端敞口用于提高透气性;背面设置背板是为了防止红薯粉从传送带末端掉落;侧面板也是为了防止红薯粉从传送带侧边掉落;底面板可以收集因意外而掉落的红薯粉;在侧面、背面、底面上均设置透风孔可以使得热空气顺利进入放置架内,加快烘干速度;在外箱17底部还可以设置万向轮,使得放置架能移动,提高使用灵活性。

所述连接轴13的横截面为六边形;所述连接套14的内腔为与连接轴13配套的形状。当连接套14余连接轴13配合后,旋转固定手轮11时,就会驱动传送带16移动;连接轴13的横截面还可以为矩形或者八边形,或者三角形,当为六边形时配合更加稳定可靠。

所述传送带16由传送片161相互铰接呈环形;所述传送片161上分布有透风槽162。透风槽162为长条形,用于热空气穿过,但是透风槽162缝隙不会过大,防止红薯粉从缝隙中掉落出来。

传送带16上其中一块传送片161上可以固定安装限位块20,限位块20移动到外箱背面板位置时,背面板卡住限位块20,可以防止传送带移动距离过大导致的红薯粉卡住掉落。

所述烘干箱1下端设置有底隔板4,顶端设置有顶隔板7;所述底隔板4与烘干箱1底板之间形成底腔6;所述顶隔板7与烘干箱1顶面之间形成顶腔8;所述底腔6内设置有加热管5,所述烘干箱1外壁设置有通风管2将顶腔8与底腔6连通起来;所述通风管2内设置有风机3。加热管5可以为电加热管,或者采用热水循环式的加热管;风机3产生风力从下端吹入,使得热风从底腔6内升起,对红薯粉进行烘干,然后从顶腔8排出,通过通风管2将顶腔8与底腔6连通,形成热空气循环,提高热能利用。

所述烘干箱1顶面设置有排气孔9。排气孔9采用圆筒结构,圆筒内还可以固定填充干燥机,用于吸取烘干过程中产生的水汽。排气孔9用于排出烘干过程中产生的多余水汽。

本实用新型具体工作原理:

使用者通过手轮一边旋转传送带16,同时将红薯粉放在传送带16的一端,如此可以快速的使得红薯粉摊开在传送带上,同时又不需要使用者不停的围着放置架10移动行走操作,提高操作方便性。

放置架10既可以单独从烘干箱1内移出来进行操作,也可以直接放在烘干箱内操作,当放置架从烘干箱1内移出来操作时,将拆卸手轮21套在连接轴13上即可。

将放置架10放入到烘干箱1内后,连接轴13刚好卡入到连接套14内;通过旋转固定手轮11即可驱动传送带16旋转。当固定手轮11不受人工控制时,在重力作用下,手柄15自动下垂到底部,此时开口19刚好朝向烘干箱1门口正面,使得放置架10移入到烘干箱1内时,连接轴13刚好卡入到连接套14内。

关闭烘干箱1的箱门,进行烘干处理,烘干完毕后,打开箱门,将收集箱或者收集桶放在放置架10正面下方,反向旋转固定手轮11,使得传送带16反向移动,可以快速将烘干后的红薯粉掉落到收集装置中,不需要一定将放置架10从烘干箱1内取出来,操作迅速方便。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