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清除废渣的石榴加工用榨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5487发布日期:2020-08-05 00:36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清除废渣的石榴加工用榨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榴加工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清除废渣的石榴加工用榨汁装置。



背景技术:

石榴是一种富含丰富营养的水果,在食用石榴时,可直接食用果肉,也可将石榴榨汁后饮用,而市场上的石榴饮品大多是通过石榴榨汁装置进行加工后所得的。

但是当今市场上现有的石榴榨汁装置往往不便于对装置内部的废渣进行清除,且一般的石榴榨汁装置工作效率较低,并且普通的石榴榨汁装置容易造成石榴汁液的浪费,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清除废渣的石榴加工用榨汁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清除废渣的石榴加工用榨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大多数石榴榨汁装置不便于对装置内部的废渣进行清除,且工作效率较低,并且容易造成石榴汁液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清除废渣的石榴加工用榨汁装置,包括箱体和竖杆,所述箱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料斗,且进料斗的内部上端卡合连接有过滤板,所述进料斗的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一挤压辊,且第一挤压辊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挤压辊,所述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的后端均通过齿轮盘相连接,且第一挤压辊上的齿轮盘后侧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相连接,所述进料斗的下端左右两侧均卡合连接有毛刷,且毛刷分别与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的下端外表面接触,所述竖杆贯穿设置在箱体的内部,且竖杆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粉碎刀片,所述箱体的左上角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且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皮带与左侧的竖杆上端相连接,所述竖杆的上端两两之间通过第二皮带相连接,所述箱体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出料斗,且出料斗的上端与箱体的下端之间卡合安装有控制板,所述出料斗的内部安装有控制盘,且控制盘通过控制轴与出料斗相连接,所述控制盘的下端安装有挤压块,且挤压块的下端焊接连接有连接杆,所述出料斗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出液管。

优选的,所述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的外表面均呈锯齿状结构,且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上的锯齿状结构交错设置,并且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的转动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粉碎刀片在竖杆上等间距分布,且竖杆设置有2个,且2个竖杆的顶端通过横截面形状呈交叉型的第二皮带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盘的中心与控制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且控制盘的顶端与出料斗的内表面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挤压块与控制盘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且挤压块在出料斗的下端内部为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出液管关于出料斗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出液管在出料斗上倾斜设置,并且出液管的顶端呈镂空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清除废渣的石榴加工用榨汁装置,便于对装置内部的废渣进行清除,且工作效率较高,并且可减少石榴汁液的浪费;

1、通过在进料斗的内部上设置有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可通过第一挤压辊和第二挤压辊的相互挤压,对石榴籽进行初步的挤压榨汁,然后再通过转动方向相反的2个竖杆带动粉碎刀片进行粉碎操作,使得榨汁的效率大大提高;

2、通过在箱体的下端设置有出料斗,且出料斗的内部设置有控制块和挤压块,可通过控制块和挤压块的作用,使得榨汁后的废渣有序排出,不会造成堵塞,且箱体、进料斗和出料斗等结构内部均设置为倾斜结构或弧形结构,可有效减少堆积死角,且便于废渣的快速流出;

3、通过在出料斗的内部安装有控制盘,且控制盘的中心与控制轴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使得控制盘在转动时,可对出料斗中的废渣进行挤压,使得废渣中的汁液完全被挤出,减少汁液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料斗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控制盘工作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进料斗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进料斗;3、过滤板;4、第一挤压辊;5、第二挤压辊;6、齿轮盘;7、第一电机;8、毛刷;9、竖杆;10、粉碎刀片;11、第一皮带;12、第二电机;13、第二皮带;14、控制板;15、出料斗;16、控制盘;17、控制轴;18、挤压块;19、连接杆;20、出液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清除废渣的石榴加工用榨汁装置,包括箱体1、进料斗2、过滤板3、第一挤压辊4、第二挤压辊5、齿轮盘6、第一电机7、毛刷8、竖杆9、粉碎刀片10、第一皮带11、第二电机12、第二皮带13、控制板14、出料斗15、控制盘16、控制轴17、挤压块18、连接杆19和出液管20,箱体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进料斗2,且进料斗2的内部上端卡合连接有过滤板3,进料斗2的内部贯穿连接有第一挤压辊4,且第一挤压辊4的右侧设置有第二挤压辊5,第一挤压辊4和第二挤压辊5的后端均通过齿轮盘6相连接,且第一挤压辊4上的齿轮盘6后侧与第一电机7的输出轴相连接,进料斗2的下端左右两侧均卡合连接有毛刷8,且毛刷8分别与第一挤压辊4和第二挤压辊5的下端外表面接触,竖杆9贯穿设置在箱体1的内部,且竖杆9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粉碎刀片10,箱体1的左上角内部安装有第二电机12,且第二电机12的输出端通过第一皮带11与左侧的竖杆9上端相连接,竖杆9的上端两两之间通过第二皮带13相连接,箱体1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出料斗15,且出料斗15的上端与箱体1的下端之间卡合安装有控制板14,出料斗15的内部安装有控制盘16,且控制盘16通过控制轴17与出料斗15相连接,控制盘16的下端安装有挤压块18,且挤压块18的下端焊接连接有连接杆19,出料斗15的下端固定安装有出液管20。

如图1中粉碎刀片10在竖杆9上等间距分布,且竖杆9设置有2个,且2个竖杆9的顶端通过横截面形状呈交叉型的第二皮带13相连接,可使得2个竖杆9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提高2个竖杆9上粉碎刀片10粉碎效率,控制盘16的中心与控制轴17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且控制盘16的顶端与出料斗15的内表面相接触,可使得控制盘16转动时,顶端与出料斗15的内表面紧密贴合;

如图2中第一挤压辊4和第二挤压辊5的外表面均呈锯齿状结构,且第一挤压辊4和第二挤压辊5上的锯齿状结构交错设置,并且第一挤压辊4和第二挤压辊5的转动方向相反,可通过转动方向相反的第一挤压辊4和第二挤压辊5,可有效对石榴籽进行挤压,且可加快进料斗2的进料速度;

如图4中挤压块18与控制盘16的连接方式为铰接,且挤压块18在出料斗15的下端内部为滑动结构,可通过挤压块18的向下挤压运动,便于出料斗15中废渣的排出,防止出料斗15的堵塞,出液管20关于出料斗15的竖直中轴线对称设置,且出液管20在出料斗15上倾斜设置,并且出液管20的顶端呈镂空状结构。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清除废渣的石榴加工用榨汁装置时,首先将待榨汁的石榴籽从进料斗2的上端上料,由于在进料斗2的内部安装有过滤板3,且过滤板3的孔径尺寸大于石榴籽的尺寸,因此,在过滤板3的作用下,可对石榴籽进行过滤,防止石榴籽中掺杂的石榴皮进入箱体1,而影响石榴籽的榨汁,然后将型号均为y90s-2的第一电机7和第二电机12与电源连接,使得第一电机7带动齿轮盘6转动,并在2个相互啮合的齿轮盘6作用下,带动第一挤压辊4和第二挤压辊5,使得第一挤压辊4和第二挤压辊5的转动方向相反,且第一挤压辊4为顺时针转动,因此使得第一挤压辊4和第二挤压辊5转动时,既可对石榴籽进行挤压处理,又可加快进料斗2中石榴籽的进料速度;

经过挤压粉碎的石榴籽将进入箱体1的内部,在第二电机12和第一皮带11以及第二皮带13的作用下,可使得2个竖杆9的转动方向相反,从而使得竖杆9上的粉碎刀片10粉碎效率更好,提高石榴籽的榨汁效率;

经过粉碎后的石榴废渣和石榴汁液将流进箱体1的底端,此时将控制板14抽出,使得石榴废渣和石榴汁液进入出料斗15的内部,此时控制盘16处于出料斗15的下端位置,且挤压块18与出料斗15的下端卡合连接,因此不会使得石榴废渣和石榴汁液通过出料斗15的下端流出,而通过出料斗15两端的出液管20流出,而出液管20的上端呈镂空状结构,可对石榴废渣进行过滤,从而通过出液管20对石榴汁液进行收集;

静置一段时间,待石榴汁液收集完全,然后,在控制盘16的后端安装有驱动装置,在驱动装置的作用下,可带动控制轴17转动,从而带动控制轴17上焊接的控制盘16转动,使得控制盘16在转动的同时对出料斗15的内表面进行挤压,从而将石榴废渣中的石榴汁液挤压出来,减少石榴汁液的浪费,且通过挤压块18的间歇性上下运动,可使得挤压块18对出料斗15下端的石榴废渣进行挤压,加快出料斗15下端石榴废渣的排出,防止造成出料斗15的堵塞,这就是该便于清除废渣的石榴加工用榨汁装置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