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粉圆成型机。
背景技术:
粉圆是一种外观晶莹剔透,内在营养价值高的休闲食品。它不但烹煮容易,运输方便,保质时间长,而且口感滑润,香q有弹性,和任何一种点心食品或饮料搭配都有它特色的美观和口感。
目前,粉圆加工大多数是依靠劳动者手工完成,存在不卫生和生产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粉圆成型机,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粉圆成型机,包括:
进料装置;
连通于所述进料装置出口处的挤出装置;
设置于所述挤出装置远离所述进料装置一侧的粉箱;
设置于所述挤出装置出口下方的成型装置,其用于将粉圆对搓成型;以及
设置于所述成型装置下方的输送装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进料装置包括:
料斗;
设置于所述料斗下方的螺杆推送机构,其包括平行且对称设置的螺杆;
固设于所述螺杆远离所述进料装置出料口一端的齿轮,相邻所述螺杆连接的所述齿轮互相咬合。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进料装置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螺杆推送机构上方且靠近所述进料装置出口处的辅助送料辊。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挤出装置包括:
预成型件,其内部为一梯形体空间,所述预成型件的出口面积比入口小;
连接于所述预成型件出口的定型件,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水平设置的圆形通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成型装置包括:
设置于所述挤出装置出口处下方的分隔板;
设置于所述分隔板下方的搓圆机构,其包括:
对称贴合设置的滚筒,其外表面沿径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凹槽,相邻的所述弧形凹槽之间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分离齿;
部分固设于所述滚筒内侧的第一轴杆,其上远离所述滚筒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母螺接有第一轴承;
套设于第一轴杆外侧的第一连接杆,其上设置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轴承的移动从而限制滚筒的轴向移动;
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回弹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轴承抵接的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远离所述第一轴承一侧的弹簧;以及
凸轮杆,其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杆一端抵接的偏心轮。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所述成型装置进一步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滚筒外侧的粉刷。
作为进一步改进的,两个所述偏心轮的圆心与所述凸轮杆的轴心的连线互成18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对搓成型的成型装置对从挤出装置挤出的条状粉圆进行再次加工,通过凸轮杆和滚筒等零件之间配合,最终将条状粉圆搓成一粒粒球状粉圆。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极大的提高了粉圆成型的生产效率且生产过程更加卫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螺杆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搓圆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滚筒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预成型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料装置11.料斗12.螺杆推送机构121.螺杆13.齿轮
14.辅助送料辊2.挤出装置21.预成型件22.定型件
221.圆形通孔3.粉箱4.成型装置41.分隔板
42.搓圆机构421.滚筒4211.弧形凹槽4212.分离齿
422.第一轴杆4221.第一轴承423.第一连接杆
4231.第一槽孔424.回弹装置4241.第二轴承4242.弹簧
425.凸轮杆4251.偏心轮43.粉刷5.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7所示,一种粉圆成型机,包括:进料装置1;连通于所述进料装置1出口处的挤出装置2;设置于所述挤出装置2远离所述进料装置1一侧的粉箱3;设置于所述挤出装置2出口下方的成型装置4,其用于将粉圆对搓成型;以及设置于所述成型装置4下方的输送装置5。采用对搓成型的成型装置4对从挤出装置2挤出的条状粉圆进行再次加工,通过凸轮杆425和滚筒421等零件之间配合,最终将条状粉圆搓成一粒粒球状粉圆。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且生产过程更加卫生。
参照图1至图2所示,所述进料装置1包括:料斗11;设置于所述料斗11下方的螺杆推送机构12,其包括平行且对称设置的螺杆121;固设于所述螺杆121远离所述进料装置1出料口一端的齿轮13,相邻所述螺杆121连接的所述齿轮13互相咬合。所述齿轮13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带动螺杆121对倒入的材料进行搅拌成粉圆泥,并将粉圆泥往挤出装置2推送。
参照图2所示,所述进料装置1进一步包括设置于所述螺杆推送机构12上方且靠近所述进料装置1出口处的辅助送料辊14,协助将螺杆推送机构12里的粉圆泥推向挤出装置2,最终挤出条状粉圆。
参照图1和图7所示,所述挤出装置2包括:预成型件21,其内部为一梯形体空间,所述预成型件21的出口面积比入口小;连接于所述预成型件21出口的定型件22,其上间隔设置有若干个水平设置的圆形通孔221,即,从圆形通孔221挤出的粉圆为条状。
参照图3所示,所述成型装置4包括:设置于所述挤出装置2出口处下方的若干个分隔板41,分隔板41的设置使得从圆形通孔221挤出的条状粉圆可以一一对应进入分隔板41形成的分隔空间,使得相邻的条状粉圆不会在生产过程中相互干扰,从而影响粉圆成型;设置于所述分隔板41下方的搓圆机构42。所述搓圆机构42包括:对称贴合设置的滚筒421,其外表面沿径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弧形凹槽4211,相邻的所述弧形凹槽4211之间沿轴向间隔设置有分离齿4212,其中,相邻的滚筒421上的弧形凹槽4211随着滚筒421的转动分别一一对应,保证对搓成型的粉圆为完整的球状,分离齿4212的设置协助前后成型的粉圆之间的分离;部分固设于所述滚筒421内侧的第一轴杆422,其上远离所述滚筒421的一端通过第一螺母螺接有第一轴承4221;套设于第一轴杆422外侧的第一连接杆423,其上设置有第一槽孔4231,所述第一槽孔4231用于限制所述第一轴承4221的移动从而限制滚筒421的轴向移动;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杆423的回弹装置424,包括:与所述第一轴承4221抵接的第二轴承4241;设置于所述第二轴承4241远离所述第一轴承4221一侧的弹簧4242,回弹装置424的设置使得第一轴杆422的其中一端面紧密贴合在偏心轮4251上;以及凸轮杆425,其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分别与所述第一轴杆422一端抵接的偏心轮4251,使得第一轴杆422之间实现相互运动,即,凸轮杆425的设置使得滚筒421实现相互轴向移动。两个所述偏心轮4251的圆心与所述凸轮杆425的轴心的连线互成180°,使得两个滚筒421的最大相互移动距离达到最大,从而提升粉圆成型效果。其中,动力装置驱动凸轮杆425带动滚筒421相互轴向移动,并同时通过齿轮结构带动滚筒421的转动,实现滚筒421移动和转动的同时进行。
参照图3所示,所述成型装置4进一步包括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滚筒421外侧的粉刷43。所述粉刷43的设置用于将粘结在滚筒421上的粉圆清扫出,防止粉圆粘结在滚筒421上从而影响下一次的粉圆成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粉圆成型机的工作原理为:将粉圆泥倒入进料装置1,通过螺杆推送机构12对粉圆泥进行搅拌并推送至挤出装置2,挤出的粉圆为条状,条状粉圆进入成型装置4,成型装置4里的搓圆机构42对条状粉圆进行对搓成型。动力装置带动两个滚筒421进行相向转动(一个逆时针转动,另一个顺时针转动),弧形凹槽4211的设置使得两个滚筒421将条状粉圆碾压成型为球状粉圆;同时,动力装置驱动凸轮杆425转动,从而带动两个第一轴杆422进行相互轴向移动,即,使得两个滚筒421进行相互轴向移动,而分离齿4212的设置协助前后成型的粉圆之间的分离。粉箱3的设置实现了粉圆的表面尽量与粉料接触,从而使得粉料粘结在粉圆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