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42143发布日期:2020-10-09 18:11阅读:77来源:国知局
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粮食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杂粮进入人们的日常饮食中。作为高寒作物的杰出代表,燕麦的蛋白含量、脂肪含量在粮食作物中居于首位,此外还含有各类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第七类营养物质膳食纤维,其中特有的可溶性膳食纤维燕麦β-葡聚糖具有很强的功能特性,对于越来越多的三高人群及糖尿病患者来说具有很好的调理作用,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多样的功能特性,使裸燕麦产品受到了社会各阶层、不同年龄段人们的青睐,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喜爱。

为了便于燕麦的推广和销售,燕麦往往经过初步加工后再销售到世界各地。目前最简单的方式便是先“润麦”,再进行炒制的方式,这是因为润麦后燕麦膨胀,在后续炒制过程中更容易炒熟,且能够有效防止燕麦被炒糊,使燕麦的表面色泽美观。炒制之后燕麦能够充分发挥其特有的风味,最大限度保留其各类营养素及原有口感,炒制工艺不仅能够提升燕麦风味,同时也会增加制粉过程中燕麦出粉率,灭酶活,延长货架期等。现有的高寒作物多采用上述方式进行加工,在此以燕麦作为实例进行说明。目前采用的是人工将燕麦倒入水中进行浸泡,浸泡一定时间后再将燕麦捞出放至炒锅中进行炒制的方式,但上述方式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炒制效率低下,难以提高加工效率,影响了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燕麦加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包括润麦池、沥水提升装置、预热输送装置以及炒制装置;润麦池的上方设有进料斗;沥水提升装置设置于润麦池的一侧且向润麦池的外侧上方延伸,沥水提升装置的下端延伸至润麦池内;预热输送装置的一端与沥水提升装置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向斜上方延伸;炒制装置设置于预热输送装置的出口端,且炒制装置的出口端连接有收纳池。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沥水提升装置包括沥水架、沥水传送带以及若干个沥水斗;沥水架的下端位于润麦池内且向斜上方延伸;沥水传送带沿沥水架的斜面设置;若干个沥水斗均匀分布于沥水传送带的表面上,沥水斗的开口方向与沥水传送带的运动方向成锐角夹角。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预热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架、输送带以及加热丝;输送架的进口端设置于沥水传送带的出口端的下方,且向斜上方延伸;输送带沿输送架的上表面设置,且输送带的表面设有若干个向上凸起的凸条;加热丝沿输送带的走向设置于输送带上。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凸条的延伸方向与输送带的运动方向成锐角夹角设置。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沥水传送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α,输送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为β,α>β。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炒制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呈阶梯状排布的炒锅,炒锅的中心设有搅拌组件;炒锅的外周还设有向斜下方相邻的炒锅的中心处或收纳池的中心处延伸的出料斗。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炒锅设有三个,三个炒锅分别为第一炒锅、第二炒锅和第三炒锅,炒制装置还包括排烟道以及设置于排烟道的出口处的引风机,第一炒锅的炉膛、第一炒锅的炉膛以及第一炒锅的炉膛分别与排烟道连通。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搅拌组件包括支架、搅拌轴以及两个叶片;支架架设于炒锅上方;搅拌轴沿上下方向设置且与支架转动连接,搅拌轴的上端连接有电机,电机固设于支架上;两个叶片设置于搅拌轴的下端外周。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还包括振动筛,振动筛的出料口与润麦池的进料斗连通。

作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收纳池的底部还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导料管,导料管的下端连接有装袋包装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将燕麦放置在润麦池中进行一段时间的浸泡,实现润麦过程,再利用沥水提升装置将润麦池中的燕麦提升出来并进行初步沥水,然后利用预热输送装置将燕麦中残留的水分进行充分预热和蒸发,达到炒制所需要的含水量要求后,送入炒制装置,有效的降低了工人操作的劳动强度,实现了润麦和炒制过程的有效衔接,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的主视局部剖视的旋转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沥水传送带和沥水斗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ⅱ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ⅰ的局部放大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输送带的a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炒制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00、润麦池;110、进料斗;200、沥水提升装置;210、沥水架;220、沥水传送带;230、沥水斗;300、预热输送装置;310、输送架;320、输送带;321、凸条;400、炒制装置;410、搅拌组件;411、支架;412、搅拌轴;413、叶片;414、电机;420、出料斗;431、第一炒锅;432、第二炒锅;433、第三炒锅;440、排烟道;441、引风机;500、收纳池;510、导料管;600、装袋包装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6,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进行说明。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包括润麦池100、沥水提升装置200、预热输送装置300以及炒制装置400;润麦池100的上方设有进料斗110;沥水提升装置200设置于润麦池100的一侧且向润麦池100的外侧上方延伸,沥水提升装置200的下端延伸至润麦池100内;预热输送装置300的一端与沥水提升装置200的出口端相连,另一端向斜上方延伸;炒制装置400设置于预热输送装置300的出口端,且炒制装置400的出口端连接有收纳池500。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若干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将燕麦放置在润麦池100中进行一段时间的浸泡,实现润麦过程,再利用沥水提升装置200将润麦池100中的燕麦提升出来并进行初步沥水,然后利用预热输送装置300将燕麦中残留的水分进行充分预热和蒸发,达到炒制所需要的含水量要求后,送入炒制装置400,有效的降低了工人操作的劳动强度,实现了润麦和炒制过程的有效衔接,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设备可以用于多种高寒作物的加工处理,如青稞、小麦、豌豆等,为了说明方便,本实施例中以燕麦这种高寒作物为例进行说明,进料斗110用于将燕麦从运输车或其他设备中送入润麦池100中,燕麦在润麦池100中进行一定时长的吸水湿润后,通过沥水提升装置200将燕麦从润麦池100中运出,运出的同是能够将燕麦表面的水分进行初步沥除,并将燕麦送至预热输送装置300上。

预热输送装置300在进行燕麦的输送过程中,使燕麦上水分的进一步挥发,最终使燕麦的含水量达到炒制前所需的含量值,并将燕麦送入炒制装置400中进行炒麦,炒制完成后燕麦被送入收纳池500中,进行后续的包装和销售。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沥水提升装置200包括沥水架210、沥水传送带220以及若干个沥水斗230;沥水架210的下端位于润麦池100内且向斜上方延伸;沥水传送带220沿沥水架210的斜面设置;若干个沥水斗230均匀分布于沥水传送带220的表面上,沥水斗230的开口方向与沥水传送带220的运动方向成锐角夹角。本实施例中,沥水架210为沥水传送带220提供了有效的支撑,沥水传送带220带动沥水斗230运动,沥水斗230从润麦池100中将燕麦带出并运送至预热输送装置300,燕麦在随沥水斗230沿沥水传送带220运动的过程中随沥水斗230的翻转掉落至预热输送装置300上,实现燕麦的转移。沥水斗230的一侧面与沥水传送带220相连接,在沥水传送带220带动沥水斗230到达最顶端后沥水斗230翻转至沥水传送带220下方,将燕麦扣在预热输送装置300上。多个沥水斗230沿沥水传送带220均匀布设,能够持续的将燕麦从润麦池100中捞出,并转移至预热输送装置300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5,预热输送装置300包括输送架310、输送带320以及加热丝;输送架310的进口端位于沥水传送带220的出口端的下方;输送带320沿输送架310的上表面设置,且输送带320的表面设有若干个向上凸起的凸条321;加热丝沿输送带320的走向设置于输送带320上。输送架310为输送带320提供稳定的基础,输送带320上设置的凸条321能够对燕麦进行有效的阻挡,避免燕麦沿输送向斜上方移动过程中沿输送带320向下滚落,实现对燕麦输送的有效性。

进一步的,输送带320的表面可以设置为具有一定摩擦性能的摩擦面,也便于增大输送带320与燕麦之间的摩擦性,提高燕麦输送的有效性。

加热丝的设置能够对上方燕麦进行初步预热,便于缩短输送带320的输送长度,减少空间占用,同时也便于缩短后续燕麦炒制所需的时间,便于提高加工处理效率。

进一步的,入口端还可以设置用于收集燕麦的集料斗,便于使沥水斗230中的燕麦有效的收集到集料斗中,避免燕麦直接散落在输送带320上造成的飞溅,保证了燕麦转移过程的稳定有序。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5,凸条321的延伸方向与输送带320的运动方向成锐角夹角设置。凸条321为v字形结构,v字的开口朝向输送带320的移动方向,能够对燕麦进行一定的承托作用,结合输送带320表面的摩擦效果,能够有效的输送燕麦,避免燕麦从输送带320表面滑落,提高输送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2,沥水传送带22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α,输送带32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β,α>β。沥水传送带220用于从润麦池100中将燕麦提升上去,输送带320用于实现燕麦的晾干和预热,所以燕麦在输送带320的上留存的时间应大于燕麦在沥水传送带220上留存的时间。本实施例中,将沥水传送带220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设置的较大,便于减少沥水提升装置200的占地面积,另外沥水传送带220设置为较陡的形式还便于进行水分的沥除,提高沥水效率。

输送带320与水平面夹角较小,能够延长燕麦在输送带320留滞的距离,进而延长燕麦的晾干时间,保证后续输送至炒制装置400时,燕麦的含水量符合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炒制装置400包括至少三个呈阶梯状排布的炒锅,炒锅的中心设有搅拌组件410;炒锅的外周还设有向斜下方相邻的炒锅的中心处或收纳池500的中心处延伸的出料斗420。炒锅设有三个,三个炒锅分别为第一炒锅431、第二炒锅432和第三炒锅433,炒制装置400还包括排烟道440以及设置于排烟道440的出口处的引风机441,第一炒锅431的炉膛、第一炒锅431的炉膛以及第一炒锅431的炉膛分别与排烟道440连通。出料斗420延伸至下一个炒锅的中心位置,能够实现后续炒制过程中燕麦的有效分散,保证炒制的均匀性。三个炒锅的炉膛分别与排烟道440连通,实现炉膛内烟气的统一排出。引风机441的设置能够有效提高排烟道440的排烟效率,提高炉膛内的燃烧效率,降低环境污染。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3和图6,搅拌组件410包括支架411、搅拌轴412以及两个叶片413;支架411架设于炒锅上方;搅拌轴412沿上下方向设置且与支架411转动连接,搅拌轴412的上端连接有电机414,电机414固设于支架411上;两个叶片413设置于搅拌轴412的下端外周。第一炒锅431用于将燕麦进行初步炒制,炒制一定时间后,较为干爽的燕麦密度变小上浮至表面,并通过出料斗420输送至第二炒锅432的中心位置。将出料斗420的出口端延伸至第二炒锅432的中心处,便于将燕麦进行均匀炒匀,提高燕麦的炒制效率。第二炒锅432中炒制过程中上浮的燕麦继续经出料斗420进入第三炒锅433,达到炒制要求。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高寒作物加工处理设备还包括振动筛,振动筛的出料口与润麦池100的进料斗110连通。本实施例中,振动筛用于将燕麦中的小颗粒杂质进行滤除,提高燕麦的纯度,保证产品的质量。振动筛中筛分完的燕麦直接通过进料斗110送入润麦池100中,实现润麦前杂质的清除。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收纳池500的底部还连接有向下延伸的导料管510,导料管510的下端连接有装袋包装机600。为了便于收纳池500中的燕麦的后续包装,在收纳池500的下部设置了导料管510,通过导料管510将燕麦输送到下方的装袋包装机600处,进行后续的装袋包装,有效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简化了后续操作步骤。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