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马铃薯鲜切保鲜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112872发布日期:2020-09-04 15:15阅读:7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马铃薯鲜切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马铃薯又称土豆、香芋、洋芋、洋番薯、地蛋、山药蛋等,是一种高蛋白质、高淀粉、低热量食物,具有极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多种食疗保健作用,鲜切马铃薯是指新鲜马铃薯经分级、清洗、整修、去皮、切分、保鲜、包装等处理。

马铃薯以其优质的蛋白质、丰富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而作为鲜切蔬菜深受消费者欢迎,鲜切马铃薯具有新鲜、使用方便、营养卫生的特点,但是由于鲜切果蔬仍有生命,经切分处理后,导致呼吸作用和代谢变化的急剧活化,表面迅速褐变,失去新鲜产品的特征,大大降低其商品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马铃薯鲜切保鲜方法。

要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马铃薯鲜切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马铃薯的储藏:将马铃薯置于冷库中,储藏保鲜;

s2、马铃薯的清洗:用流水冲洗的方式,将待加工马铃薯的表面附着物彻底冲洗掉;

s3,对加工机器消毒:对加工机器中与马铃薯直接接触的部位用消毒液消毒,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s4、对马铃薯去皮:采用去皮机将步骤s2中清洗好的马铃薯去皮,而后用清水冲洗去皮后的马铃薯,防止外皮附着残留,并洗掉表面淀粉;

s5、对马铃薯精切加工:采用切片机将去皮处理后的马铃薯切片,或采用切丝机将去皮处理后的马铃薯切丝;将精切加工后的马铃薯片或丝置于清水中,防止褐变;

s6、护色处理:将精切加工后的马铃薯片或丝置于护色液中浸泡8~12min;

s7、涂膜处理:将涂膜液在40℃~50℃的条件下保温,将护色处理后的马铃薯片或丝在涂膜液中浸泡8~12min,而后将马铃薯片或丝离心脱水;

s8、包装:将涂膜处理后的马铃薯片或丝装入pa/pe复合袋中,抽真空包装;

s9、储藏:将包装好的马铃薯片或丝置于保鲜箱中储藏,储藏温度为2~4℃。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消毒液是浓度为1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

进一步地,步骤s4中,清水冲洗时间为25s~35s。

进一步地,步骤s5中,所述马铃薯片或丝的厚度为3mm。

进一步地,步骤s6中,所述护色液含有水、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和氯化钙。

进一步地,所述护色液中,抗坏血酸的重量百分比为0.3%~0.5%,l-半胱氨酸的重量百分比为0.3%~0.5%,氯化钙的重量百分比为0.4%~0.6%。

进一步地,步骤s7中,所述涂膜液含有水、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氯化钙。

进一步地,所述涂膜液中,海藻酸钠的重量百分比为1%~2%,羧甲基纤维素的重量百分比为0.4%~0.6%,氯化钙的重量百分比为0.4%~0.6%。

进一步地,步骤s9中,所述保鲜箱中的相对湿度为85%。

本发明可以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1)对马铃薯精切加工后,创造性地结合了护色处理和涂膜处理工艺流程,能有效提高鲜切马铃薯的品质,延长货架期;

2)马铃薯鲜切保鲜的过程并未对马铃薯进行任何的蒸煮操作,保持着马铃薯片或丝的原始口感,保鲜期内的品质一如新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马铃薯鲜切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马铃薯的储藏:将马铃薯置于冷库中,储藏保鲜,长期保存的储藏温度设置为4℃~6℃,短期保存的储藏温度设置为8℃~10℃;

(二)、马铃薯的清洗:用流水冲洗的方式,将待加工马铃薯的表面附着物彻底冲洗掉;

(三)、对加工机器消毒:对加工机器中与马铃薯直接接触的部位用消毒液消毒,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消毒液是浓度为1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

(四)、对马铃薯去皮:采用去皮机将步骤s2中清洗好的马铃薯去皮,而后用清水冲洗去皮后的马铃薯,冲洗时间为30s,防止外皮附着残留,并洗掉表面淀粉;

(五)、对马铃薯精切加工:采用切片机将去皮处理后的马铃薯切片,或采用切丝机将去皮处理后的马铃薯切丝,马铃薯片或丝的厚度为3mm;将精切加工后的马铃薯片或丝置于清水中,防止褐变;

(六)、将马铃薯片或丝离心脱水;

(七)、包装:将涂膜处理后的马铃薯片或丝装入pa/pe复合袋中,抽真空包装;

(八)、储藏:将包装好的马铃薯片或丝置于保鲜箱中储藏,储藏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85%。

本实施例中马铃薯鲜切保鲜的过程并未对马铃薯进行任何的蒸煮操作,保持着马铃薯片或丝的原始口感。

实施例2

一种马铃薯鲜切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马铃薯的储藏:将马铃薯置于冷库中,储藏保鲜,长期保存的储藏温度设置为4℃~6℃,短期保存的储藏温度设置为8℃~10℃;

(二)、马铃薯的清洗:用流水冲洗的方式,将待加工马铃薯的表面附着物彻底冲洗掉;

(三)、对加工机器消毒:对加工机器中与马铃薯直接接触的部位用消毒液消毒,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消毒液是浓度为1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

(四)、对马铃薯去皮:采用去皮机将步骤s2中清洗好的马铃薯去皮,而后用清水冲洗去皮后的马铃薯,冲洗时间为30s,防止外皮附着残留,并洗掉表面淀粉;

(五)、对马铃薯精切加工:采用切片机将去皮处理后的马铃薯切片,或采用切丝机将去皮处理后的马铃薯切丝,马铃薯片或丝的厚度为3mm;将精切加工后的马铃薯片或丝置于清水中,防止褐变;

(六)、护色处理:将精切加工后的马铃薯片或丝置于护色液中浸泡10min,护色液含有水、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和氯化钙,抗坏血酸的重量百分比为0.4%,l-半胱氨酸的重量百分比为0.4%,氯化钙的重量百分比为0.5%;此种成分的护色液对马铃薯片或丝的褐变抑制效果好,处理后的马铃薯片或丝色泽一致性较佳,观感佳;

(七)、将马铃薯片或丝离心脱水;

(八)、包装:将涂膜处理后的马铃薯片或丝装入pa/pe复合袋中,抽真空包装;

(九)、储藏:将包装好的马铃薯片或丝置于保鲜箱中储藏,储藏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85%。

本实施例中马铃薯鲜切保鲜的过程并未对马铃薯进行任何的蒸煮操作,保持着马铃薯片或丝的原始口感。

实施例3

一种马铃薯鲜切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马铃薯的储藏:将马铃薯置于冷库中,储藏保鲜,长期保存的储藏温度设置为4℃~6℃,短期保存的储藏温度设置为8℃~10℃;

(二)、马铃薯的清洗:用流水冲洗的方式,将待加工马铃薯的表面附着物彻底冲洗掉;

(三)、对加工机器消毒:对加工机器中与马铃薯直接接触的部位用消毒液消毒,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消毒液是浓度为1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

(四)、对马铃薯去皮:采用去皮机将步骤s2中清洗好的马铃薯去皮,而后用清水冲洗去皮后的马铃薯,冲洗时间为30s,防止外皮附着残留,并洗掉表面淀粉;

(五)、对马铃薯精切加工:采用切片机将去皮处理后的马铃薯切片,或采用切丝机将去皮处理后的马铃薯切丝,马铃薯片或丝的厚度为3mm;将精切加工后的马铃薯片或丝置于清水中,防止褐变;

(六)、涂膜处理:将涂膜液在45℃的条件下保温,将护色处理后的马铃薯片或丝在涂膜液中浸泡10min,而后将马铃薯片或丝离心脱水;涂膜液含有水、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氯化钙,海藻酸钠的重量百分比为1.5%,羧甲基纤维素的重量百分比为0.5%,氯化钙的重量百分比为0.5%;采用此种成分的涂膜液,成膜性好,在马铃薯片或丝的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减缓水分的流失,降低二氧化碳的释放,阻止微生物的入侵;

(七)、包装:将涂膜处理后的马铃薯片或丝装入pa/pe复合袋中,抽真空包装;

(八)、储藏:将包装好的马铃薯片或丝置于保鲜箱中储藏,储藏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85%。

本实施例中马铃薯鲜切保鲜的过程并未对马铃薯进行任何的蒸煮操作,保持着马铃薯片或丝的原始口感。

实施例4

一种马铃薯鲜切保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一)、马铃薯的储藏:将马铃薯置于冷库中,储藏保鲜,长期保存的储藏温度设置为4℃~6℃,短期保存的储藏温度设置为8℃~10℃;

(二)、马铃薯的清洗:用流水冲洗的方式,将待加工马铃薯的表面附着物彻底冲洗掉;

(三)、对加工机器消毒:对加工机器中与马铃薯直接接触的部位用消毒液消毒,而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消毒液是浓度为10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

(四)、对马铃薯去皮:采用去皮机将步骤s2中清洗好的马铃薯去皮,而后用清水冲洗去皮后的马铃薯,冲洗时间为30s,防止外皮附着残留,并洗掉表面淀粉;

(五)、对马铃薯精切加工:采用切片机将去皮处理后的马铃薯切片,或采用切丝机将去皮处理后的马铃薯切丝,马铃薯片或丝的厚度为3mm;将精切加工后的马铃薯片或丝置于清水中,防止褐变;

(六)、护色处理:将精切加工后的马铃薯片或丝置于护色液中浸泡10min,护色液含有水、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和氯化钙,抗坏血酸的重量百分比为0.4%,l-半胱氨酸的重量百分比为0.4%,氯化钙的重量百分比为0.5%;

(七)、涂膜处理:将涂膜液在45℃的条件下保温,将护色处理后的马铃薯片或丝在涂膜液中浸泡10min,而后将马铃薯片或丝离心脱水;涂膜液含有水、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和氯化钙,海藻酸钠的重量百分比为1.5%,羧甲基纤维素的重量百分比为0.5%,氯化钙的重量百分比为0.5%;

(八)、包装:将涂膜处理后的马铃薯片或丝装入pa/pe复合袋中,抽真空包装;

(九)、储藏:将包装好的马铃薯片或丝置于保鲜箱中储藏,储藏温度为4℃,相对湿度为85%。

采用上述的护色液进行护色处理,并结合上述的涂膜液进行涂抹处理,使得储藏的马铃薯片或丝的保鲜期可长达15天;本实施例中马铃薯鲜切保鲜的过程并未对马铃薯进行任何的蒸煮操作,保持着马铃薯片或丝的原始口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思路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