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连续自动加料出料茶叶翻炒机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961412发布日期:2020-08-25 18:45阅读:335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连续自动加料出料茶叶翻炒机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茶叶加工装置,具体是全自动连续自动加料出料茶叶翻炒机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炒干是通过高温蒸发鲜茶叶中的水分,使得茶叶变软,便于理条、整形或揉捻,同时将鲜茶叶中的青涩味散发出去,同时亦可破坏和钝化鲜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现有的茶叶翻炒机绝大多数为滚筒式,通过电加热方式对该炒干机的滚筒进行加热,从而实现的茶叶的炒干。

现有的茶叶翻炒机存在以下问题,在翻炒过程中,需要人工监护,每次翻炒完成后,需要人工手工开启翻炒机的翻炒筒出口,排出茶叶,再次翻炒时,需要人工不断的向进料斗添加茶叶,造成工作效率低,而且人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全自动连续自动加料出料茶叶翻炒机及其使用方法,通过进料控制单元实现对进入翻炒筒内的茶叶的进入量的控制,翻炒筒内的加热丝实现对茶叶的加热,通过翻炒板转动实现对茶叶的翻炒,通过控制遮挡板转动,实现对翻炒筒内翻炒后的茶叶的收集。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全自动连续自动加料出料茶叶翻炒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支撑底座,支撑底座上端设有支撑架,翻炒筒向下倾斜放置在支撑架上,翻炒筒内壁设有电加热丝,翻炒筒内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穿过翻炒筒,第一转轴与第一转动电机的输出端紧固连接,第一转轴上设有轴向分布的翻炒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炒筒上端设有贯通连接的进料管,进料管内设有连接管,连接管上方设有圆形进料斗,连接管与圆形进料斗之间设有进料控制单元。

所述翻炒筒下端设有密封盘,密封盘上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下方放置有收集盒。

所述密封盘外侧贴合有遮挡板,遮挡板上开有漏料口,遮挡板上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一端紧固连接有第三转动电机的输出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底座上端设有第一支撑座,第一转动电机紧固安装在第一支撑座上。

所述支撑底座上端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支撑座,第二支撑座之间通过第三支撑座紧固连接,第三转动电机紧固安装在第三支撑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与连接管之间通过圆环隔热板紧固连接。

所述翻炒筒上端设有轴向分布的漏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控制单元包括分量盘和遮挡盘,分量盘上端与圆形进料斗下端紧固连接,分量盘上端下端与连接管紧固连接,分量盘呈扇形,分量盘下端贴合有与分量盘同轴心并且绕着轴心转动的遮挡盘,遮挡盘上设有扇形孔,分量盘轴心处设有转动轴,转动轴与分量盘转动连接,转动轴下端与遮挡盘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遮挡盘周侧设有第一外齿轮,位于第一外齿轮外侧的连接管开有矩形槽,矩形槽贯穿连接管,矩形槽内设有第二外齿轮,第二外齿轮与第一外齿轮啮合连接,第二外齿轮上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上端与第二转动电机输出端紧固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圆形进料斗下端外侧设有支撑块,第二转动电机紧固安装在支撑块上。

进一步地,所述分量盘的扇形缺口处设有与分量盘紧固连接的弧形挡板,弧形挡板与遮挡盘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分量盘设为内部中空状,分量盘开有开口,分量盘内设有滑动连接的弧形挡盘,弧形挡盘穿过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分量盘外侧设有弧形槽,同时弧形挡盘外侧设有调节键,其中调节键穿过弧形槽。

进一步地,所述翻炒筒下部设有轴向分布的漏渣孔,漏渣孔外侧设有环形收渣盒,环形收渣盒下端开口漏渣出口,漏渣出口设有环形延伸块,环形延伸块上设有矩形孔,矩形孔贯穿环形延伸块,矩形孔内卡合有挡块。

全自动连续自动加料出料茶叶翻炒机及其使用方法的使用方法,控制所述扇形孔位于分量盘扇形缺口下端时的转速或者调节弧形挡盘位置,调节一次性进入翻炒筒内的茶叶量,开启第一转动电机和电加热丝,对翻炒筒内的茶叶进行翻炒,当茶叶翻炒完成后,转动遮挡板,实现对出料口开启,使翻炒筒翻炒完成后的茶叶落入收集盒,当翻炒筒翻炒后的茶叶完全落入收集盒内,转动遮挡板,对出料口进行闭合,出料口闭合完全时,此时扇形孔位于分量盘扇形缺口下端,对翻炒筒内进行下一次灌装茶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进料控制单元实现对进入翻炒筒内的茶叶的进入量的控制,翻炒筒内的加热丝实现对茶叶的加热,通过翻炒板转动实现对茶叶的翻炒,通过控制遮挡板转动,实现对翻炒筒内翻炒后的茶叶的收集;

2、本发明在翻炒筒下部设有漏渣孔,实现在茶叶的翻炒过程对茶叶的碎渣进行排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全自动连续自动加料出料茶叶翻炒机及其使用方法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进料控制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进料控制单元不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开孔”、“上”、“下”、“厚度”、“顶”、“中”、“长度”、“内”、“四周”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全自动连续自动加料出料茶叶翻炒机及其使用方法,包括支撑底座1,支撑底座1上端设有支撑架11,翻炒筒2向下倾斜放置在支撑架11上,翻炒筒2内壁设有电加热丝,通过开启电加热丝,对翻炒筒2中的茶叶进行加热。

如图3所示,翻炒筒2内设有第一转轴21,第一转轴21穿过翻炒筒2,第一转轴21与第一转动电机22的输出端紧固连接,第一转轴21上设有轴向分布的翻炒板23;开启第一转动电机22,第一转动电机22的输出端带动第一转轴21转动,第一转轴21转动带动翻炒板23转动,翻炒板23对翻炒筒2内的茶叶进行翻炒。

支撑底座1上端设有第一支撑座12,第一转动电机22紧固安装在第一支撑座12上。

翻炒筒2上端设有贯通连接的进料管3,进料管3内设有连接管31,进料管3与连接管31之间通过圆环隔热板32紧固连接,如图2所示;防止翻炒筒2筒壁传递给进料管3的热量,进一步传递至连接管31上。

连接管31上方设有圆形进料斗4,圆形进料斗4内装有需要翻炒的茶叶,连接管31与圆形进料斗4之间设有进料控制单元5,进料控制单元5控制圆形进料斗4中的需要翻炒的茶叶进入至连接管31内,进一步下落至翻炒筒2内。

进料控制单元5包括分量盘51和遮挡盘52,如图4和图5所示,分量盘51上端与圆形进料斗4下端紧固连接,分量盘51上端下端与连接管31紧固连接,分量盘51呈扇形,分量盘51下端贴合有与分量盘51同轴心并且绕着轴心转动的遮挡盘52,遮挡盘52上设有扇形孔521;遮挡盘52绕着轴心转动,当扇形孔521位于分量盘51扇形缺口下端时,圆形进料斗4内的茶叶通过扇形孔521进入至连接管31内。

分量盘51轴心处设有转动轴53,转动轴53与分量盘51转动连接,转动轴53下端与遮挡盘52紧固连接;实现遮挡盘52与分量盘51同轴心并且可绕着轴心转动。

遮挡盘52周侧设有第一外齿轮522,位于第一外齿轮522外侧的连接管31开有矩形槽311,矩形槽311贯穿连接管31,矩形槽311内设有第二外齿轮54,第二外齿轮54与第一外齿轮522啮合连接,第二外齿轮54上设有第二转轴55,第二转轴55上端与第二转动电机56输出端紧固连接。

开启第二转动电机56,第二转动电机56的输出端带动第二转轴55转动,第二转轴55带动第二外齿轮54转动,第二外齿轮54带动第一外齿轮522转动,进一步带动遮挡盘52绕着轴心转动,当遮挡盘52转速越快,扇形孔521位于分量盘51扇形缺口的时间越短,通过扇形孔521下落的茶叶量越少,所以通过控制第二转动电机56的转速,进一步控制扇形孔521位于分量盘51扇形缺口的时间,从而控制进入连接管31内的茶叶量。

圆形进料斗4下端外侧设有支撑块41,第二转动电机56紧固安装在支撑块41上。

在分量盘51的扇形缺口处设有与分量盘51紧固连接的弧形挡板511,弧形挡板511与遮挡盘52贴合,通过弧形挡板511遮挡,避免了圆形进料斗4下端的茶叶卡合在第一外齿轮522与第二外齿轮54啮合处。

为了更进一步控制进入连接管31内的茶叶量,上述分量盘51设为内部中空状,分量盘51开有开口512,分量盘51内设有滑动连接的弧形挡盘513,弧形挡盘513穿过开口512;滑动弧形挡盘513,调节分量盘51扇形缺口大小,当遮挡盘52转速一定时,分量盘51扇形缺口越大,从扇形孔521下落的茶叶量越大。

上述的分量盘51外侧设有弧形槽514,同时弧形挡盘513外侧设有调节键515,其中调节键515穿过弧形槽514;通过外力拨动调节键515,调节弧形挡盘513位置,进一步调节分量盘51扇形缺口大小。

如图6所示,在翻炒筒2下端设有密封盘6,密封盘6上设有出料口61,翻炒筒2内的茶叶由于重力因素,从出料口61落出,在出料口61下方放置有收集盒7,收集盒7收集从出料口61落出的翻炒后的茶叶。

如图7所示,密封盘6外侧贴合有遮挡板62,遮挡板62上开有漏料口621,遮挡板62上设有第三转轴622,第三转轴622一端紧固连接有第三转动电机623的输出端;开启第三转动电机623,第三转动电机623输出端带动第三转轴622转动,第三转轴622转动带动遮挡板62转动,当漏料口621位于出料口61一侧时,翻炒筒2内的茶叶从出料口61落至收集盒7内。

支撑底座1上端设有对称分布的第二支撑座13,第二支撑座13之间通过第三支撑座14紧固连接,第三转动电机623紧固安装在第三支撑座14上。

为了除去茶叶中碎渣,在翻炒筒2下部设有轴向分布的漏渣孔24,漏渣孔24外侧设有环形收渣盒25;翻炒板23对翻炒筒2内的茶叶进行翻炒的同时,茶叶中的碎渣从漏渣孔24进入至环形收渣盒25内。

环形收渣盒25下端开口漏渣出口251,漏渣出口251设有环形延伸块252,环形延伸块252上设有矩形孔253,矩形孔253贯穿环形延伸块252,矩形孔253内卡合有挡块254;外力抽出挡块254,环形收渣盒25内的碎渣从漏渣出口251向外排出。

翻炒筒2上端设有轴向分布的漏气孔26,翻炒茶叶过程中,产生的烟雾自从漏气孔26排出。

使用方法:根据实际需求,控制扇形孔521位于分量盘51扇形缺口下端时的转速或者调节弧形挡盘513位置,调节一次性进入翻炒筒2内的茶叶量,开启第一转动电机22和电加热丝,对翻炒筒2内的茶叶进行翻炒,当茶叶翻炒完成后,转动遮挡板62,实现对出料口61开启,使翻炒筒2翻炒完成后的茶叶落入收集盒7,当翻炒筒2翻炒后的茶叶完全落入收集盒7内,转动遮挡板62,对出料口61进行闭合,出料口61闭合完全时,此时扇形孔521位于分量盘51扇形缺口下端,对翻炒筒2内进行下一次灌装茶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