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提升蛙类免疫力的饲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9185发布日期:2020-12-08 15:00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
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提升蛙类免疫力的饲料。
背景技术
:提高鱼、虾、蟹、蛙类免疫力的常见措施有:注射疫苗,使养殖动物体内产生抗体,以增强其免疫力;泼洒生物制剂改良水质是最常见的增强免疫力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益生菌消除水体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成分,使养殖水体得到净化,从而使鱼、虾、蟹、蛙类在优良的水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以增强其免疫力;在人工饲料中添加微量元素,利用微量元素调节鱼、虾、蟹、蛙类体内免疫酶的活性,合使疫力得到增强;在人工饲料中添加vc等维生素含量,增强肌体的抗病能力;在人工饲料中添加β-葡聚糖、虾青素等促进免疫器官发育的免疫调节剂,使鱼、虾、蟹、蛙类的免疫能力得到提高;增加鱼、虾、蟹、蛙类的营养供给,确保肌体的营养平衡,以提高其免疫力;通过种植水草、改良底质、降低养殖密度、调整养殖模式和合理投喂等技术措施的应用,可改良鱼、虾、蟹、蛙类的生存环境,提高其抗应急能力和降低其发病率。上述技术措施主要是通过改良鱼、虾、蟹、蛙类养殖环境和调节其营养状况来达到提高免疫能力的目的,但当鱼、虾、蟹、蛙类出现体质状况欠佳的病症时,传统的免疫调节措施的抵御疾病效果将会受到影响。还有一些免疫增强剂长期使用后,水产容易产生抗药性,故本发明采用中草药为基础,通过提取等工艺加入多种生物添加剂,提供了一种用于提升蛙类免疫力的饲料。技术实现要素:基于
背景技术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提升蛙类免疫力的饲料。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提升蛙类免疫力的饲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膨化大豆8-15%、大豆粕15-25%、玉米粉6-12%、蚕蛹粉1-2%、皮糠3-5%、大豆油0.5-2%、甘油0.5-2%、鸡蛋参粉1.8-3.5%、二氢辣椒素0.15-0.25%、甘草甜素0.3-0.5%、混合维生素0.2-0.5%、复合矿物盐0.5-1%和高筋面粉余量。优选的,所述的鸡蛋参粉为桔梗科植物鸡蛋参的干燥地下块茎,洗净、晒干、磨粉后得到的鸡蛋参粉。优选的,所述的二氢辣椒素提取自天然植物辣椒。优选的,所述的甘草甜素提取自天然植物甘草。所述的混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p。所述的复合矿物盐包括铁、硼、锌、锰、铝、碘。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复合矿物盐每公斤中包括:铁25-35克、硼1-2克、锌8-15克、锰2-3克、铝0.1-0.2克、碘0.1-0.2克。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用于提升蛙类免疫力的饲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膨化大豆8-15%、大豆粕15-25%、玉米粉6-12%、蚕蛹粉1-2%、皮糠3-5%、大豆油0.5-2%、甘油0.5-2%、鸡蛋参粉1.8-3.5%、二氢辣椒素0.15-0.25%、甘草甜素0.3-0.5%、混合维生素0.2-0.5%、复合矿物盐0.5-1%和高筋面粉余量。其中鸡蛋参粉为桔梗科植物鸡蛋参的干燥地下块茎,洗净、晒干、磨粉后得到的鸡蛋参粉,具有补养气血、健脾、生津清热的功效,可显著提升蛙类免疫力,而加入少量的二氢辣椒素和甘草甜素,不但可以提升蛙类免疫力,而且有利于提升蛙类体重。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一种用于提升蛙类免疫力的饲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膨化大豆12%、大豆粕22%、玉米粉8%、蚕蛹粉1.5%、皮糠4.5%、大豆油1.5%、甘油1.5%、鸡蛋参粉2.8%、二氢辣椒素0.22%、甘草甜素0.45%、混合维生素0.3%、复合矿物盐0.7%和高筋面粉余量。所述的鸡蛋参粉为桔梗科植物鸡蛋参的干燥地下块茎,洗净、晒干、磨粉后得到的鸡蛋参粉。所述的二氢辣椒素提取自天然植物辣椒。所述的甘草甜素提取自天然植物甘草。所述的混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p。所述的复合矿物盐包括铁、硼、锌、锰、铝、碘。所述复合矿物盐每公斤中包括:铁32克、硼1.5克、锌12克、锰2.5克、铝0.15克、碘0.12克。实施例2:一种用于提升蛙类免疫力的饲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膨化大豆15%、大豆粕15%、玉米粉12%、蚕蛹粉1%、皮糠5%、大豆油0.5%、甘油2%、鸡蛋参粉3.5%、二氢辣椒素0.25%、甘草甜素0.3%、混合维生素0.5%、复合矿物盐1%和高筋面粉余量。所述的鸡蛋参粉为桔梗科植物鸡蛋参的干燥地下块茎,洗净、晒干、磨粉后得到的鸡蛋参粉。所述的二氢辣椒素提取自天然植物辣椒。所述的甘草甜素提取自天然植物甘草。所述的混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p。所述的复合矿物盐包括铁、硼、锌、锰、铝、碘。所述复合矿物盐每公斤中包括:铁35克、硼1克、锌15克、锰2克、铝0.2克、碘0.1克。实施例3:一种用于提升蛙类免疫力的饲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膨化大豆8%、大豆粕25%、玉米粉6%、蚕蛹粉2%、皮糠3%、大豆油2%、甘油0.5%、鸡蛋参粉3.5%、二氢辣椒素0.15%、甘草甜素0.5%、混合维生素0.2%、复合矿物盐1%和高筋面粉余量。所述的鸡蛋参粉为桔梗科植物鸡蛋参的干燥地下块茎,洗净、晒干、磨粉后得到的鸡蛋参粉。所述的二氢辣椒素提取自天然植物辣椒。所述的甘草甜素提取自天然植物甘草。所述的混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p。所述的复合矿物盐包括铁、硼、锌、锰、铝、碘。所述复合矿物盐每公斤中包括:铁25克、硼2克、锌8克、锰3克、铝0.1克、碘0.2克。实施例4:一种用于提升蛙类免疫力的饲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膨化大豆11%、大豆粕25%、玉米粉8%、蚕蛹粉2%、皮糠4%、大豆油2%、甘油0.8%、鸡蛋参粉3.5%、二氢辣椒素0.22%、甘草甜素0.5%、混合维生素0.35%、复合矿物盐1%和高筋面粉余量。所述的鸡蛋参粉为桔梗科植物鸡蛋参的干燥地下块茎,洗净、晒干、磨粉后得到的鸡蛋参粉。所述的二氢辣椒素提取自天然植物辣椒。所述的甘草甜素提取自天然植物甘草。所述的混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p。所述的复合矿物盐包括铁、硼、锌、锰、铝、碘。所述复合矿物盐每公斤中包括:铁35克、硼1.5克、锌15克、锰2.5克、铝0.2克、碘0.1克。实施例5:一种用于提升蛙类免疫力的饲料,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膨化大豆8%、大豆粕22%、玉米粉6%、蚕蛹粉1.8%、皮糠3%、大豆油0.9%、甘油0.5%、鸡蛋参粉3.5%、二氢辣椒素0.15%、甘草甜素0.5%、混合维生素0.2%、复合矿物盐1%和高筋面粉余量。所述的鸡蛋参粉为桔梗科植物鸡蛋参的干燥地下块茎,洗净、晒干、磨粉后得到的鸡蛋参粉。所述的二氢辣椒素提取自天然植物辣椒。所述的甘草甜素提取自天然植物甘草。所述的混合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维生素p。所述的复合矿物盐包括铁、硼、锌、锰、铝、碘。所述复合矿物盐每公斤中包括:铁28克、硼1.5克、锌12克、锰2.5克、铝0.2克、碘0.2克。对比例1将实施例1中的甘草甜素去除,其余配比不变。对比例2将实施例1中的二氢辣椒素去除,其余配比不变。对比例3将实施例1中的甘草甜素去除,在饲料中加入10%的甘草,其余配比不变。对比例4将实施例1中的甘草甜素和二氢辣椒素同时去除,其余配比不变。以下为具有的免疫力对比实验:实验方法:将本发明制备的用于提升蛙类免疫力的饲料,各种原料分别粉碎过60目筛,准确称重后逐级充分混匀,以褐藻酸钠作为粘合剂,加适量水用小型绞肉机挤压制成颗粒饲料,在40℃条件下烘干至水分含量10%以下,分袋包装,于4℃冰箱中保存备用。健康牛蛙1500尾,实验牛蛙初始体重为80-100g,随机为实施例1-5组、对比例1-4和对照组合计10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有3个平行,每个平行组养殖牛蛙50尾。实施例1-5和对比例1-4连续4天投喂免疫饲料,3天投喂基础饲料,7天一个循环,直至实验结束。对照组在整个实验阶段一直投喂基础饲料(去除饲料中的鸡蛋参粉、二氢辣椒素、甘草甜素、混合维生素和复合矿物盐)。每日投喂饲料4次,日投饵量约为10-15克/尾,投喂1h后吸去剩余饲料,并根据残饵的多少调节投饵量。免疫饲料养殖21天后,进行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spotsyndromevirus,wssv)人工注射感染实验。感染前1天停止投喂饲料,次日每尾牛蛙注射50μlwssv粗提液(浓度为0.16g/ml),以pbs溶液为阴性对照组。攻毒后各组继续投喂相应饲料,每天及时捡出死牛蛙,记录死亡数量,14d后结束感染实验。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日平均累计死亡率结果见表1。表1:实施例、对比例和对照例的免疫力对比实验数据;3d4d5d7d8d10d12d实施例10002±22±24±24±2实施例2002±22±22±24±24±2实施例3002±22±24±24±24±2实施例40002±22±24±24±2实施例5002±22±22±24±24±2对比例1002±26±28±212±416±4对比例2002±24±26±28±210±0对比例3004±28±212±218±226±4对比例402±24±212±416±228±242±6对照例02±28±426±446±672±6100±0实验结果显示在感染4d内,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累积死亡率为差异不显著(p>0.05);从第5d始对比例和对照例组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照组累积死亡率较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至12天对照组的累积死亡率为100%,实施例1-5组的累积死亡率≤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技术领域
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