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牛饲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动物饲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肉牛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不断优化生产环节,逐渐形成了草原繁殖成本低、中原育肥效果好的格局。近些年来本领域开始尝试将在草原繁殖形成的架子牛运输到中原育肥,在该过程运输中架子牛形成的应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造成架子牛患病、死亡的损失越来越。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5]
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麦芽330~430份、麸皮150~300份、花生120~210份、草粉110~180份、褐藻胶8~15份、植物油30~40份、酒糟30~40份、十字花科50~80份、蘑菇20~50份、芝麻5~10份、抗应激剂30~40份、玉米须30~40份、虾米10~20份、莎草50~70份、牛不食草5~7份。
[0006]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麦芽350~400份、麸皮180~300份、花生140~200份、草粉130~170份、褐藻胶8~13份、植物油35~40份、酒糟35~40份、十字花科52~83份、蘑菇20~42份、芝麻5~10份、抗应激剂30~40份、玉米须30~35份、虾米10~20份、莎草50~68份、牛不食草5~7份。
[0007]
优选的,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麦芽350份、麸皮180份、花生140份、草粉140份、褐藻胶8份、植物油35份、酒糟35份、十字花科52份、蘑菇20份、芝麻5份、抗应激剂32份、玉米须30份、虾米10份、莎草50份、牛不食草5份。
[0008]
优选的,所述抗应激剂,按重量份数计:蒙脱石20份、刺五加14份、苍术10份、黄芪10份、玄参8份、柴胡8份、鱼腥草5份、藿香8份、甘草10份、紫菀50份、碳酸氢钠7.2份和氯化钠3.6份。
[0009]
优选的,所述草粉由荨麻粉、苜蓿粉和马齿苋粉组成。
[0010]
优选的,所述植物油为菜籽油、棉籽油或米糠油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1]
优选的,所述十字花科为花茎甘蓝、汤菜、甘蓝、花椰菜、羽衣甘蓝及球茎甘蓝。
[0012]
优选的,所述花生与所述草粉的添加量为1:1。
[0013]
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4]
步骤1:将麦芽、麸皮、花生、草粉、褐藻胶、酒糟、十字花科、蘑菇和芝麻粉混合后粉碎与乳化后的植物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0015]
步骤2:将抗应激剂、玉米须、虾米、莎草和牛不食草与混合物a进行二次混合后并
进行干燥和冷却,研磨成50~80目的颗粒,得到育牛饲料。
[0016]
优选的,在步骤1中,植物油中添加油酸,在30~35℃下超声乳化1~2h,即得乳化后的大豆油。
[0017]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按照本发明的抗应激育牛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抗应激育牛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添加抗应激剂,能够有效的降低牛在环境转移时产生的应激反应,减少牛身体的损伤;同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酒糟能够有效降低牛对环境变化反应;同时褐藻胶、十字花科和芝麻能够有效保障牛的营养状况,提高存活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19]
本实施例提供的抗应激育牛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麦芽330~430份、麸皮150~300份、花生120~210份、草粉110~180份、褐藻胶8~15份、植物油30~40份、酒糟30~40份、十字花科50~80份、蘑菇20~50份、芝麻5~10份、抗应激剂30~40份、玉米须30~40份、虾米10~20份、莎草50~70份、牛不食草5~7份。
[0020]
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麦芽350~400份、麸皮180~300份、花生140~200份、草粉130~170份、褐藻胶8~13份、植物油35~40份、酒糟35~40份、十字花科52~83份、蘑菇20~42份、芝麻5~10份、抗应激剂30~40份、玉米须30~35份、虾米10~20份、莎草50~68份、牛不食草5~7份。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麦芽350份、麸皮180份、花生140份、草粉140份、褐藻胶8份、植物油35份、酒糟35份、十字花科52份、蘑菇20份、芝麻5份、抗应激剂32份、玉米须30份、虾米10份、莎草50份、牛不食草5份。
[0021]
抗应激剂,按重量份数计:蒙脱石20份、刺五加14份、苍术10份、黄芪10份、玄参8份、柴胡8份、鱼腥草5份、藿香8份、甘草10份、紫菀50份、碳酸氢钠7.2份和氯化钠3.6份。草粉由荨麻粉、苜蓿粉和马齿苋粉组成。植物油为菜籽油、棉籽油或米糠油中的一种或多种。十字花科为花茎甘蓝、汤菜、甘蓝、花椰菜、羽衣甘蓝及球茎甘蓝。花生与草粉的添加量为1:1。
[0022]
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3]
步骤1:将麦芽、麸皮、花生、草粉、褐藻胶、酒糟、十字花科、蘑菇和芝麻粉混合后粉碎与乳化后的植物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0024]
步骤2:将抗应激剂、玉米须、虾米、莎草和牛不食草与混合物a进行二次混合后并进行干燥和冷却,研磨成50~80目的颗粒,得到育牛饲料。
[0025]
在步骤1中,植物油中添加油酸,在30~35℃下超声乳化1~2h,即得乳化后的大豆油。
[0026]
实施例1:
[0027]
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麦芽330份、麸皮150份、花生120份、草粉110份、褐藻胶8份、植物油30份、酒糟30份、十字花科50份、蘑菇20份、芝麻5份、抗应激剂30份、玉米须30份、虾米10份、莎草50份、牛不食草5份。
[0028]
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9]
步骤1:将麦芽、麸皮、花生、草粉、褐藻胶、酒糟、十字花科、蘑菇和芝麻粉混合后粉
碎与乳化后的植物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0030]
步骤2:将抗应激剂、玉米须、虾米、莎草和牛不食草与混合物a进行二次混合后并进行干燥和冷却,研磨成50~80目的颗粒,得到育牛饲料。
[0031]
实施例2:
[0032]
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麦芽350份、麸皮180份、花生180份、草粉150份、褐藻胶12份、植物油32份、酒糟32份、十字花科55份、蘑菇25份、芝麻7份、抗应激剂32份、玉米须32份、虾米12份、莎草55份、牛不食草6份。
[0033]
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4]
步骤1:将麦芽、麸皮、花生、草粉、褐藻胶、酒糟、十字花科、蘑菇和芝麻粉混合后粉碎与乳化后的植物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0035]
步骤2:将抗应激剂、玉米须、虾米、莎草和牛不食草与混合物a进行二次混合后并进行干燥和冷却,研磨成50~80目的颗粒,得到育牛饲料。
[0036]
实施例3:
[0037]
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麦芽350份、麸皮180份、花生140份、草粉140份、褐藻胶8份、植物油35份、酒糟35份、十字花科52份、蘑菇20份、芝麻5份、抗应激剂32份、玉米须30份、虾米10份、莎草50份、牛不食草5份。
[0038]
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9]
步骤1:将麦芽、麸皮、花生、草粉、褐藻胶、酒糟、十字花科、蘑菇和芝麻粉混合后粉碎与乳化后的植物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0040]
步骤2:将抗应激剂、玉米须、虾米、莎草和牛不食草与混合物a进行二次混合后并进行干燥和冷却,研磨成50~80目的颗粒,得到育牛饲料。
[0041]
实施例4:
[0042]
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麦芽420份、麸皮280份、花生200份、草粉170份、褐藻胶14份、植物油38份、酒糟38份、十字花科78份、蘑菇45份、芝麻8份、抗应激剂38份、玉米须38份、虾米18份、莎草68份、牛不食草6份。
[0043]
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4]
步骤1:将麦芽、麸皮、花生、草粉、褐藻胶、酒糟、十字花科、蘑菇和芝麻粉混合后粉碎与乳化后的植物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0045]
步骤2:将抗应激剂、玉米须、虾米、莎草和牛不食草与混合物a进行二次混合后并进行干燥和冷却,研磨成50~80目的颗粒,得到育牛饲料。
[0046]
实施例5:
[0047]
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麦芽430份、麸皮300份、花生210份、草粉180份、褐藻胶15份、植物油40份、酒糟40份、十字花科80份、蘑菇50份、芝麻10份、抗应激剂40份、玉米须40份、虾米20份、莎草70份、牛不食草7份。
[0048]
一种抗应激育牛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49]
步骤1:将麦芽、麸皮、花生、草粉、褐藻胶、酒糟、十字花科、蘑菇和芝麻粉混合后粉碎与乳化后的植物油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a;
[0050]
步骤2:将抗应激剂、玉米须、虾米、莎草和牛不食草与混合物a进行二次混合后并进行干燥和冷却,研磨成50~80目的颗粒,得到育牛饲料。
[0051]
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本实施例的抗应激育牛饲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实施例提供的抗应激育牛饲料及其制备方法,由实施例1~实施例5可知,实施例3制备的抗应激育牛饲料降低牛抗应激性效果最佳,添加抗应激剂,能够有效的降低牛在环境转移时产生的应激反应,减少牛身体的损伤;同时通过在饲料中添加酒糟能够有效降低牛对环境变化反应;同时褐藻胶、十字花科和芝麻能够有效保障牛的营养状况,提高存活率。
[005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