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酱卤肉用卤水熬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01396发布日期:2021-02-02 13:53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酱卤肉用卤水熬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卤水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酱卤肉用卤水熬制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酱卤肉制品是我国典型的民族传统熟肉制品,其主要特点是产品酥润,风味浓郁,但有的带有卤汁,不易包装和保藏,适于就地生产,就地供应。几乎在我国各地均有生产,但由于各地的消费习惯和加工过程中所用的配料、操作技术不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风味的多个品种,有的已成为地方名特产,如苏州酱汁肉、北京月盛斋酱牛肉、河南道口烧鸡等。
[0003]
申请号为202010687267.8公开了一种酱料加工用气压推动出料的熬制装置,包括罐体、支腿、密封盖、加热底座和电机;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竖直的空心轴,空心轴的下端向下延伸到罐体的底部,空心轴的下端固定安装有搅拌叶;通过隔板将连接箱内分隔为上方的出料腔和下方的气压腔;出料腔对应的空心轴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出料口,在出料腔的底部上连通有向上从密封盖穿出的取料管;所述密封盖的顶部上连通有活塞筒。
[0004]
现有中卤水通常是通过将卤锅放置到气灶等上进行熬制,而在熬制过程中,卤锅内部的卤料会堆积在一起,成分不能更好的与水进行融合,且在倒卤液时,卤水会随之流出,使用及其不方便;同时,卤水时通常需要加盖熬制,因为加盖熬制可以避免水分过度蒸发,提高成品含水量,盖上锅盖能让卤水的香味处在一个密封的空间里面,卤水香味更浓,目前传统桂林米粉卤水的熬制过程需要多次加料,而加料时需要先打开盖子再进行加料,打开盖子时不仅加速水分和香味的流失,还容易烫伤开盖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发明提供一种酱卤肉用卤水熬制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酱卤肉用卤水熬制装置,包括熬制罐12、设置在熬制罐12上部的进料口7、设置在熬制罐12顶端的盖体6和设置在熬制罐12内壁上的加热层11;所述盖体6上设置有手动放料装置1,手动放料装置1包括有抽板4;所述抽板4贯穿盖体6中部并与盖体6滑动连接,且抽板4上表面与盖体6上表面齐平设置;所述抽板4上表面设置有控制器3和提手2;所述抽板4下表面两侧连接有伸缩器13,伸缩器13下端连接有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之间设置有过滤盒18,过滤盒18设置为圆柱结构;所述过滤盒18表面均匀贯穿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滤孔19;所述过滤盒18顶部一侧开设有开口15,开口15顶部设置有盖板16;所述盖板16一侧与过滤盒18铰接,另一侧与过滤盒18之间设置有卡扣17;所述过滤盒18两端面连接有转轴20;所述转轴20穿过连接块14一侧并与连接块14转动连接;
[0007]
所述熬制罐12与加热层11之间形成一空腔24,空腔24是有熬制罐12的底部和加热层11的底部合围而成;所述空腔24内设有驱动马达29;所述加热层11的底部设有轴承33孔,轴承33孔内设有轴承33;所述轴承33中设有旋转本体34;所述旋转本体34穿过轴承33伸出加热层11后与驱动马达29传动连接;
[0008]
所述空腔24内还设有抽液泵32,所述旋转本体34内部中心设有空心腔;所述旋转
本体34外部设有与空心腔连通的第二过滤孔37,第二过滤孔37位于加热层11内;所述抽液泵32与旋转本体34之间设有第二出料管31,第二出料管31通过旋转连接头30与空心腔的中心连通;
[0009]
所述旋转本体34上下两端设有上轴颈38和下轴颈39;所述上轴颈38位于旋转本体34的顶部,且上轴颈38与旋转本体34之间形成安装转刀的台阶,转刀包括上转刀36和下转刀35,上转刀36为凹陷状形,下转刀35为凸起状,下轴颈39位于旋转本体34的底部,旋转连接头30设置在下轴颈39的底部并与空心腔连通。
[0010]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熬制罐12的顶部一侧设有向上的支持柱23,支持柱23自上而下设有第一齿轮22和第二齿轮25,旋转本体34外固定有齿轮,第一齿轮22与齿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26传动连接,第二齿轮25与驱动马达29的驱动齿轮通过第二皮带27传动连接。
[0011]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体6呈圆形结构。
[0012]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体6上设置有出气管5,所述出气管5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
[0013]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盖体6与出气管5接触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出气管5相通。
[0014]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抽液泵32通过第一出料管9连接有出料口10。
[0015]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上转刀36和下转刀35类似对称设置。
[0016]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空心腔延伸在旋转本体34、上轴颈38和下轴颈39内部。
[0017]
综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8]
本发明盖体上设置有手动放料装置,可根据不同卤料的熬制时间,向罐体内间隔加料,无需开盖就可完成加料,既保证每种卤料都可充分熬制,又避免开盖加料导致的水分及香味的流失,提高成品品质,同时还可有效避免开盖加料导致的人员烫伤;其中,过滤盒的设置,水沸腾可以对料包进行翻滚从而提高与熬制罐内部清水的混合效率,当卤水制完成后,可以取出手动放料装置,过滤盒随之被取出,料渣也被过滤盒带出,便于清理。
[0019]
本发明熬制罐与加热层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抽液泵和驱动马达,驱动马达带动熬制罐内的旋转本体及转刀转动以对卤水进行搅拌;抽液泵通过第二出料管与旋转本体内部连通,能够将熬制完成的卤水输出;不仅有效避免开盖导致的人员烫伤,而且通过旋转本体输出卤水,抽液泵设置在空腔内,结构设置巧妙,使得卤水熬制装置结构紧凑且简单,相比额外增加设置抽液泵和驱动马达的容纳空间,结构布置十分合理。
附图说明
[0020]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酱卤肉用卤水熬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酱卤肉用卤水熬制装置中手动放料装置1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发明的一种酱卤肉用卤水熬制装置俯视图;
[0024]
图4为本发明的一种酱卤肉用卤水熬制装置图1中a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中:1-手动放料装置;2-提手;3-控制器;4-抽板;5-出气管;6-盖体;7-进料口;9-第一出料管;10-出料口;11-加热层;12-熬制罐;13-伸缩器;14-连接块;15-开口;16-盖板;17-卡扣;18-过滤盒;19-第一过滤孔;20-转轴;22-第一齿轮;23-支持柱;24-空腔;25-第二齿轮;26-第一皮带;27-第二皮带;29-驱动马达;30-旋转连接头;31-第二出料管;32-抽液泵;33-轴承;34-旋转本体;35-下转刀;36-上转刀;37-第二过滤孔;38-上轴颈;39-下轴颈。
具体实施方式
[0026]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7]
下面将结合图1-4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酱卤肉用卤水熬制装置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8]
在实施例一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酱卤肉用卤水熬制装置,包括熬制罐12、设置在熬制罐12上部的进料口7、设置在熬制罐12顶端的盖体6和设置在熬制罐12内壁上的加热层11;所述盖体6呈圆形结构且盖体6上设置有出气管5,所述出气管5截面形状设置为l形;所述盖体6与出气管5接触的一侧贯穿设置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与出气管5相通。
[0029]
所述盖体6上设置有手动放料装置1,手动放料装置1包括有抽板4;所述抽板4贯穿盖体6中部并与盖体6滑动连接,且抽板4上表面与盖体6上表面齐平设置;所述抽板4上表面设置有控制器3和提手2;所述抽板4下表面两侧连接有伸缩器13,伸缩器13下端连接有连接块14;所述连接块14之间设置有过滤盒18,过滤盒18设置为圆柱结构。
[0030]
所述过滤盒18表面均匀贯穿设置有多个第一过滤孔19;所述过滤盒18顶部一侧开设有开口15,开口15顶部设置有盖板16;所述盖板16一侧与过滤盒18铰接,另一侧与过滤盒18之间设置有卡扣17;所述过滤盒18两端面连接有转轴20;所述转轴20穿过连接块14一侧并与连接块14转动连接;
[0031]
熬制卤水时,打开盖板16,将料包倒入过滤盒18内,盖上盖板16,并通过卡扣17进行固定,再往熬制罐12内倒入清水,盖上盖体6,通过伸缩器13,过滤盒18下降,过滤盒18会随之停留在熬制罐12内部并浸没在水中,过滤盒18上的第一过滤孔19可以使清水与料包相接触,而连接过滤盒18的连接块14,对过滤盒18进行固定,通过加热层11对清水进行加热,从而熬制卤水,在熬制过程中,水沸腾带动过滤盒18转动,料包也随之翻滚,从而提高与熬制罐12内部清水的混合效率。
[0032]
所述熬制罐12与加热层11之间形成一空腔24,空腔24是有熬制罐12的底部和加热层11的底部合围而成;所述空腔24内设有驱动马达29;所述加热层11的底部设有轴承33孔,轴承33孔内设有轴承33;所述轴承33中设有旋转本体34;所述旋转本体34穿过轴承33伸出加热层11后与驱动马达29传动连接。
[0033]
所述空腔24内还设有抽液泵32,所述抽液泵32通过第一出料管9连接有出料口10;所述旋转本体34内部中心设有空心腔;所述旋转本体34外部设有与空心腔连通的第二过滤
孔37,第二过滤孔37位于加热层11内;所述抽液泵32与旋转本体34之间设有第二出料管31,第二出料管31通过旋转连接头30与空心腔的中心连通;如此,抽液泵32通过第二出料管31与旋转本体34内部连通,能够将熬制完成的卤水输出;不仅有效避免开盖导致的人员烫伤,而且通过旋转本体34输出卤水,抽液泵32设置在空腔24内,结构设置巧妙,使得卤水熬制装置结构紧凑且简单,相比额外增加设置抽液泵32和驱动马达29的容纳空间,结构布置十分合理。
[0034]
所述旋转本体34上下两端设有上轴颈38和下轴颈39;所述上轴颈38位于旋转本体34的顶部,且上轴颈38与旋转本体34之间形成安装转刀的台阶,转刀包括上转刀36和下转刀35,上转刀36为凹陷状形,下转刀35为凸起状,上转刀36和下转刀35类似对称设置,切割效果好。下轴颈39位于旋转本体34的底部,空心腔延伸在旋转本体、上轴颈38和下轴颈39内部,旋转连接头30设置在下轴颈39的底部并与空心腔连通。
[0035]
为确保旋转连接头30不对驱动马达29产生干涉,所述熬制罐12的顶部一侧设有向上的支持柱23,支持柱23自上而下设有第一齿轮22和第二齿轮25,旋转本体34外固定有齿轮,第一齿轮22与齿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26传动连接,第二齿轮25与驱动马达29的驱动齿轮通过第二皮带27传动连接,当然第一齿轮22与齿轮之间、第二齿轮25与驱动马达29的驱动齿轮之间也可以直接啮合或通过齿轮啮合,这根据设置空间而定,如此,驱动马达29不直接与旋转本体34驱动连接,使得旋转连接头30能够与旋转本体34底部中心连接。
[003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