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机械通风的新型马铃薯储藏模式

文档序号:29939012发布日期:2022-05-07 14:04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机械通风的新型马铃薯储藏模式

1.本发明属于农产品储藏保鲜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机械通风的新型马铃薯储藏模式。


背景技术:

2.马铃薯是小麦、水稻、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量不断上升。当年收获后的马铃薯很难在当年售空或用完,且种用薯也需安全储藏至第二年的种植期,故需要对马铃薯进行储藏。现阶段马铃薯的储藏方式以窖藏和冷库为主,储藏量小,能耗大,新兴的马铃薯通风储藏库由于技术手段不够成熟,储藏模式无针对性和缺乏科学性,导致储藏库储藏品质差,马铃薯失水率、发芽率严重且库损严重,且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经济损失比较大,无法满足种植户的储藏品质需求,因此急需一种新型的马铃薯储藏模式与新兴储藏手段结合,提高马铃薯的储藏品质,降低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机械通风的新型马铃薯储藏模式,适用于北方种植区储藏,在保证马铃薯储藏品质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库损,可以用于不同用途的马铃薯储藏,推动国内马铃薯产业的发展。
4.一种基于机械通风的新型马铃薯储藏模式,包括针对马铃薯储前预备期、入库愈伤期、储藏休眠期以及出库预备期的管理方法,并涉及一种新型的马铃薯储藏库储藏环境的调整方法和一种库顶冷凝水防控办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的库内储藏环境的调整方法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引入库外空气进行库内环境参数的调节;所述入库愈伤期的管理办法,是通过采用库内吹干的方式,引入库外空气,使马铃薯垛堆快速降温去湿,在表面快速形成愈伤组织;所述储藏休眠期的管理办法,是采用机械通风引入库外低温空气降低库内温度和利用库内加湿设备提升库内湿度的方法;所述出库预备期的储藏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根据不同用途的马铃薯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一般种用薯采取升温催芽措施而加工薯和商用薯则需抑芽处理;所述一种冷凝水的防控办法是利用热风机进行库顶冷凝水的防控。
5.所述储前预备期的具体管理方法为:马铃薯入库前需要对库内设施检修,对库内进行消毒清洗,此时期需要用水清洗库房墙体和地面,然后用药物进行库内消毒,完成后封库,待到入库时再打开。
6.所述入库愈伤期的具体管理方法为:收获后的马铃薯经挑选剔除伤病薯后,直接入库,同时进气窗和风机开启,将薯堆所在位置的通风管道的挡板打开,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引入库外干燥空气,对薯堆进行通风、降温和除去表皮湿气,使刚入库的马铃薯表皮温度降低,水分快速去除,直至马铃薯受伤处表皮形成愈伤组织为止,使马铃薯快速度过愈伤期;所述愈伤期是马铃薯收获后,会对自身的刮蹭以及机械损伤进行自我愈合疗伤,此阶段持续时间为8~14天,温度在15℃左右为适宜,当马铃薯形成愈伤组织后,即可视为愈伤期完
成。
7.所述储藏休眠期的具体管理方法为:马铃薯入库完成后,库门关闭,进气窗打开,轴流风机开启,运用正压吸入的方式将库外空气通过进气窗口吸入,在混气室内与库内空气混合,然后通过加湿帘加湿后,进入风道,经过通风管道吹入库内;当室外温度明显高于库内温度时,可关闭进气窗,直接开启库内制冷设备,通过风机推动库内空气流动,进行空气内循环,达到降温加湿的目的。
8.当储藏期库内温度降低,马铃薯呼吸强度减弱并趋于稳定,此时可间歇性的对库内进行通风处理,使温度和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一般种薯的休眠期湿度控制在95%左右,温度控制在2~4℃,加工薯保持在4~8℃,商品薯8~10℃;所述休眠期持续三个月左右,北方地区在11、12、1月至2月初。
9.所述出库预备期的具体管理方法为:当马铃薯休眠期结束但还未到出库时期的这段时间,需要根据马铃薯用途对库内薯堆进行处理,针对种用薯,需小幅度升高库内温度,达到对库内马铃薯的催芽的目的;针对商品薯和加工薯,需开启加湿帘旁边的抑芽剂通道,将抑芽剂投放入通道中,开启风机,借助机械通风的库内空气内循环将抑芽剂通过风道吹入库内。
10.所述机械通风包括:进气窗打开后,轴流风机开启,运用正压吸入的方式将库外空气通过进气窗口吸入,在混气室内与库内空气混合,然后通过加湿帘加湿后,进入风道,经过通风管道吹入库内,或直接开启库内制冷设备,通过风机推动库内空气流动,进行空气内循环,达到降温加湿的目的。
11.所述一种冷凝水的防控办法是通过热风机对库顶上方的空气进行适当加温,并促使上方空气的流动。
12.所述库内制冷设备为辅助制冷设备,当室外温度过高,库外空气不可被利用时可开启设备进行辅助库内制冷。
13.所述风道在马铃薯储藏库一侧,通过加湿帘与混气室联通并连接着通风管道;所述通风管道为半圆形,均布于库内底部,放入的马铃薯位于通风管道上方。
14.所述通风管道的挡板,位置位于风道和通风管道相连接处,用于隔断通风管道进风口,在愈伤时期可全部开启,进行大量的通风,当一部分薯堆不需要进行通风时,根据薯堆对通风的需求,进行相应薯堆位置的通风管挡板的关闭。
15.所述抑芽处理具体方法为开启加湿帘旁边的抑芽剂通道门,将抑芽剂投放入风道中,借助机械通风的库内空气内循环将抑芽剂通过风道吹入库内;抑芽剂一般选用氯苯胺灵(cipc),每千克马铃薯投放1.5~2.7克左右为适宜,在休眠期后期使用效果最佳。
16.工作原理:该马铃薯储藏模式根据收获后马铃薯的生理活动规律所设计,并结合新型的通风方式,以库外冷空气作为降温冷源,当需要通风降温时,可直接引入外部空气与库内温度混合,并将混合后空气通过机械通风的方式穿透加湿帘后吹入库内,改变库内储藏环境;通过增加热风机、通风管道挡板等部件,有针对性的解决马铃薯储藏的需求,提高马铃薯储藏品质,延长休眠期。
17.本发明具有如下应用意义:基于机械通风的马铃薯储藏模式,从马铃薯的生理活动期的特点出发,运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将库外环境冷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相比于现有的窖藏和冷库等储藏模式,新型储藏模式下的储藏库具有储藏量大的、能耗低的优势,且整个模
式流程简单,占用的人力物力少,并且对后期与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智能控制调节具有重要意义,此储藏模式还能有效降低马铃薯在储藏过程中因病害产生的腐烂率,延长储藏时间,提高储藏质量。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储藏库俯视剖视图。
19.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机械通风俯视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风道通风右视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热风机工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22.该新型马铃薯储藏模式在山东省德州乐陵市山东思代尔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进行初步试验,按照时间顺序实施方案如下:该马铃薯储藏模式中设施分布与库内空气循环方向如图1~图4所示:一种基于机械通风的新型马铃薯储藏模式,包括针对马铃薯储前预备期、入库愈伤期、储藏休眠期以及出库预备期的管理方法,并涉及一种新型的马铃薯储藏库储藏环境的调整方法和一种库顶冷凝水防控办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的库内储藏环境的调整方法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引入库外空气进行库内环境参数的调节;所述入库愈伤期的管理办法,是通过采用库内吹干的方式,引入库外空气,使马铃薯垛堆快速降温去湿,在表面快速形成愈伤组织;所述储藏休眠期的管理办法,是采用机械通风引入库外低温空气降低库内温度和利用库内加湿设备提升库内湿度的方法;所述出库预备期的储藏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是根据不同用途的马铃薯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一般种用薯采取升温催芽措施而加工薯和商用薯则需抑芽处理;所述一种冷凝水的防控办法是利用热风机进行库顶冷凝水的防控。
23.所述储前预备期为马铃薯入库前对库内设施检修,对库房墙壁及底部进行消毒清洗的阶段;所述入库愈伤期为马铃薯收获后进行非破坏性表皮损伤进行自我愈合阶段,当马铃薯表皮形成愈伤组织后,即可视为愈伤期完成;所述储藏休眠期为马铃薯呼吸强度基本趋于稳定且呼吸强度极低的时期,持续时间为85天左右;所述出库预备期为马铃薯在休眠期过后还未出库前的阶段,这段时间休眠期基本结束,马铃薯生命活动开始逐渐活跃。
24.所述机械通风的方式,具体过程是进气窗3打开后,轴流风机4开启,运用正压吸入的方式将库外空气通过进气窗3吸入,在混气室2内与库内空气混合,随后通过加湿帘6,通过加湿帘6时,湿润的加湿帘6会增加穿过的空气的湿度,当混合空气被加湿后,进入风道8,后经过通风管道10吹入库内,若库外温度高于库内则可关闭进气窗,直接开启库内制冷设备5,通过轴流风机4推动库内空气流动,进行空气内循环,达到降温加湿的目的。
25.所述马铃薯储前预备期的管理办法是需要用水清洗库房墙体和地面,然后用药物进行库内消毒,完成后封库,待到入库时再打开。
26.所述入库愈伤期的管理办法采用的库内吹干的方式,是将收获后的马铃薯经挑选剔除伤病薯后,直接入库,同时进气窗3和轴流风机4开启,将薯堆所在位置的通风管道挡板9打开,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对薯堆进行通风吹干,使刚入库的马铃薯表皮温度降低,水分快速去除,直至马铃薯受伤处表皮形成愈伤组织为止,加速马铃薯的降温去湿,使马铃薯快
速度过愈伤期。
27.所述储藏休眠期的管理办法,是采用机械通风的方式,将外部空气引入库内,与库内部分空气混合对库内空气进行降温,一部分库内热空气从出气窗11排出库外,同时采用加湿帘6加湿的方式,调节库内湿度;库外温度过高不可利用时,可关闭进气窗3并直接开启库内制冷设备5,同时开启轴流风机4,利用轴流风机4推动库内空气内循环。
28.所述出库预备期的根据不同用途的马铃薯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若为种用马铃薯,则在马铃薯出库前10天左右,利用库外温度条件通过机械通风的方式对库内温度进行小幅度提高,库温调整至8~15℃为宜,若库内为加工薯或者商品薯,则需要在休眠期结束前一段时间内通过抑芽剂通道7投放抑芽剂对马铃薯进行抑芽处理。
29.所述一种冷凝水的防控办法是通过热风机14对库顶上方的空气进行适当加温,并促使上方空气的流动。
30.所述库内制冷设备5为辅助制冷设备,当室外温度过高,库外空气不可被利用时可开启设备进行辅助库内制冷。
31.所述风道8在马铃薯储藏库一侧,通过加湿帘6与混气室联通并连接通风管道10;所述通风管道10为半圆形,均布于储藏区12库内底部,放入的马铃薯位于通风管道10上方。
32.所述通风管道挡板9,位置位于风道8和通风管道10相连接处,用于隔断通风管道10进风口,在愈伤时期可全部开启,进行大量的通风,当一部分薯堆不需要进行通风时,根据薯堆对通风的需求,关闭相应薯堆位置的通风管挡板9。
33.所述抑芽处理具体方法为开启加湿帘6旁边的抑芽剂通道7门,将抑芽剂投放入风道中,借助机械通风的库内空气内循环将抑芽剂通过风道8吹入库内;抑芽剂一般选用氯苯胺灵cipc,每千克马铃薯投放1.5~2.7克左右为适宜,在休眠期后期使用效果最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