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发金花黑茶恒温恒湿发酵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1574发布日期:2020-09-08 13:42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发金花黑茶恒温恒湿发酵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酵房,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散发金花黑茶恒温恒湿发酵房。



背景技术: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初揉、渥堆、复揉、烘焙。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散发金花黑茶是由初步加工的黑毛茶进一步加工制得,在发酵过程中会形成特有的色、香、味,因此,散发金花黑茶的发酵过程尤为重要。

在散发金花黑茶发酵时,需要保持发酵房内恒温恒湿,同时需要保持发酵环境的空气流通,因此,在散发金花黑茶发酵过程中耗能较大,成本高,不利于企业发展,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较为节能、使用成本低的散发金花黑茶恒温恒湿发酵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散发金花黑茶恒温恒湿发酵房,包括发酵房,在发酵房内的一端上端设有与空调室外机连接的空调室内机,在另一端下端连通设有与空调室内机连接的回风管,在发酵房内沿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推拉门,各推拉门相互配合形成s型通道,在s型通道内间隔设有若干支架,各支架与推拉门之间均设有宽为60-100cm的间隙,在各支架上沿竖直方向堆叠有若干发酵盘;

在发酵房内设有与各支架相适应的加湿机构,空调室内机上的冷凝水排水管与加湿机构连接;在发酵房内设有温湿度传感器,在发酵房的一端设有房门,在房门外设有控制单元,所述空调室内机、温湿度传感器和加湿机构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

上述的一种散发金花黑茶恒温恒湿发酵房中,在发酵房内设有与回风管回风口处相适应的百叶窗,在百叶窗远离回风管的一端可拆卸设有防尘网。

上述的一种散发金花黑茶恒温恒湿发酵房中,在发酵房的内顶部间隔设有若干与各支架相对应的风扇,各风扇分别与控制单元连接。

上述的一种散发金花黑茶恒温恒湿发酵房中,所述发酵盘由网格板、设置在网格板上端面的手持环以及设置在手持环内的网格板上端面的垫网组成;所述手持环厚度为3-5cm。

上述的一种散发金花黑茶恒温恒湿发酵房中,所述加湿机构由与空调室内机冷凝水排水管导通连接的水箱、通过管道与水箱连接的超声波雾化器以及与超声波雾化器连接的加湿管路组成;所述超声波雾化器与控制单元连接。

上述的一种散发金花黑茶恒温恒湿发酵房中,所述加湿管路由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发酵房内两端的第一加湿管、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各第一加湿管导通连接的第一连接管、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各推拉门固定扇上的第二加湿管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各第二加湿管导通连接的第二连接管;各第一连接管和各第二连接管分别通过管路与超声波雾化器连接;各第一加湿管和各第二加湿管分别与相靠近的各发酵盘之间的间隙一一对应,在各第一加湿管和第二加湿管上沿水平方向间隔导通连接有若干水雾出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空调室内机设置在发酵房内的一端上端,与空调室内机连接的回风管设置在发酵房另一端下端,且各推拉门活动扇相配合形成s型通道,可方便空气内循环通过s型通道,对散发金花黑茶进行发酵,较为节能,降低成本;同时,通过设置各支架与推拉门之间均设有宽为60-100cm的间隙,可方便工作人员进出对茶叶进行观察。通过设置空调室内机上的冷凝水排水管与加湿机构连接,且在回风管的回风口处设有防尘网,可将空调室内机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液进行回收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进一步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c-c向剖视图。

图中:1、发酵房;1a、房门;1b、控制单元;2、空调室内机;3、回风管;3a、百叶窗;3b、防尘网;4、推拉门;5、支架;6、发酵盘;6a、网格板;6b、手持环;6c、垫网;7、加湿机构;7a、水箱;7b、超声波雾化器;7c、加湿管路;7d、第一加湿管;7e、第一连接管;7f、第二加湿管;7g、第二连接管;7h、水雾出口;8、温湿度传感器;9、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散发金花黑茶恒温恒湿发酵房,包括发酵房1,在发酵房1内的一端上端设有与空调室外机连接的空调室内机2,在另一端下端连通设有与空调室内机2连接的回风管3,优选的,在发酵房1内设有与回风管3回风口处相适应的百叶窗3a,在百叶窗3a远离回风管3的一端可拆卸设有防尘网3b,可对空气进行过滤,同时可方便对防尘网3b进行更换清洗。百叶窗采用活动页片的结构,在回风时自动打开,在不回风时自动关闭,该结构为现有技术,在图中未详细示出。在发酵房1内沿长度方向间隔均布有若干推拉门4,各推拉门4相互配合形成s型通道。通过控制活动扇与房体内壁的间隙,可控制空气流动速度,对散发金花黑茶进行发酵,可有效保证发酵房内各区域的温度、湿度一致,从而保证发酵的品质统一。在s型通道内间隔设有若干支架5,各支架5与推拉门4之间均设有宽为60-100cm的间隙,可方便工作人员进出对茶叶进行观察。在各支架5上沿竖直方向堆叠有若干发酵盘6,优选的,所述发酵盘6由网格板6a、设置在网格板6a上端面的手持环6b以及设置在手持环6b内的网格板6a上端面的垫网6c组成,将茶叶均匀、松散的平铺在垫网6c上,确保发酵效果;所述手持环6b厚度为3-5cm,不影响加湿机构7对茶叶的加湿。

在发酵房1内设有与各支架5相适应的加湿机构7,空调室内机2上的冷凝水排水管与加湿机构7连接,可将空调室内机2工作时产生的冷凝液进行回收利用,避免水资源浪费,进一步降低成本;在发酵房1内设有温湿度传感器8,在发酵房1的一端设有房门1a,在房门1a外设有控制单元1b,所述空调室内机2、温湿度传感器8和加湿机构7分别与控制单元1b连接。

具体的,所述加湿机构7由与空调室内机2冷凝水排水管导通连接的水箱7a、通过管道与水箱7a连接的超声波雾化器7b以及与超声波雾化器7b连接的加湿管路7c组成;所述超声波雾化器7b与控制单元1b连接,保持发酵房1内恒湿。

进一步的,所述加湿管路7c由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发酵房1内两端的第一加湿管7d、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各第一加湿管7d导通连接的第一连接管7e、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各推拉门4固定扇上的第二加湿管7f以及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各第二加湿管7f导通连接的第二连接管7g;各第一连接管7e和各第二连接管7g分别通过管路与超声波雾化器7b连接;各第一加湿管7d和各第二加湿管7f分别与相靠近的各发酵盘6之间的间隙一一对应,在各第一加湿管7d和第二加湿管7f上沿水平方向间隔导通连接有若干水雾出口7h,超声波雾化器产生的水雾经管路引导最终从水雾出口喷出,保证对各发酵盘6上的茶叶的加湿效果,确保茶叶发酵质量。

优选的,在发酵房1的内顶部间隔设有若干与各支架5相对应的风扇9,各风扇9分别与控制单元1b连接,可使空气产生扰流,有效保证空气中温湿度的一致,从而保证发酵盘上的茶叶发酵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采用的控制单元1b以及与控制单元1b连接的空调室内机2、超声波雾化器7b、温湿度传感器8和风扇9均为现有技术,各部件之间的连接,也均为现有技术,因此在此不再赘述其连接关系及原理。

使用时,将散发金花黑茶均匀、松散的平铺在各发酵盘6上,再将各发酵盘6堆叠在各支架5上,然后将各支架5移送至s型通道内,并使各支架5与推拉门4之间留有宽为60-100cm的间隙,方便工作人员进出观察,再然后启动空调室内机2,空气内循环通过s型通道,对散发金花黑茶进行发酵,同时启动加湿机构7和风扇9,进行加湿和使空气向下流动,对散发金花黑茶进行发酵。根据预设的温湿度,通过温湿度传感器的实时检测,使发酵房内的温湿度保持在某一范围内恒定。从而保证散发金花的品质。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