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01580发布日期:2020-12-25 08:02阅读:92来源:国知局
茶叶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茶叶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有些茶叶市场里可看见茶商用手工茶做招牌,招揽顾客,其实暗示给顾客这样的规律:手工茶一定胜过机制茶。但是,我们认为这个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可一概而论。首先,我国名茶中的特级品种往往是手工制作,但是我们在购买品饮过程中一直发现这样的问题:不同年份,同样的级别名茶质量不一样,每一年里同一级别的名茶昨天和今天炒出来的茶质量也不一样,所以买名茶的过程充满了无法把握的玄机,显得过于神秘。而机制茶在茶树的田间管理上、鲜叶的采摘抢收方面、茶青的萎凋时间和温度控制上、炒制的温度上、半成品的挑选等方面,都能保证品质的稳定,既能提高产量,又能降低劳动强度。

现有的炒制茶叶的机器往往只是通过机械运动,使得茶叶得到翻动,无法像人工制茶一样对茶叶进行揉捻,影响茶叶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茶叶生产装置,从而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茶叶生产装置,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上转动连接两个转环,所述旋转轴上设有两个扭簧,两个扭簧与两个转环一一对应连接,所述扭簧用于转环回转,每个转环上设有一个连接杆,每个连接杆的下端固定连接一个铲板,两个铲板对称设置;

所述转环外圈固定连接方形杆,所述方形杆上滑动连接移动件,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在移动件一端,所述移动件上设有方形孔,所述方形杆由方形孔内穿过并在端头固定连接挡块,所述挡块与移动件之间固定连接复位弹簧,所述旋转轴上固定连接圆环,所述圆环外圈面设置成波浪面,所述移动件滑动接触在圆环外圈。

优选地,所述移动件的横断面为圆形。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端头固定连接台阶柱,所述台阶柱的小端设外螺纹,所述旋转轴端头设有螺纹孔,所述台阶柱螺纹连接在旋转轴的螺纹孔内,所述转环转动连接在台阶柱上。

优选地,所述台阶柱的大端固定第一圆台,所述旋转轴上固定连接第二圆台,第一圆台上设有第一圆孔,第二圆台上设有第二圆孔,每个转环上设有一个第三圆孔,其中一个扭簧卡接在第一圆孔与其相邻的第三圆孔之间,另一个扭簧卡接在第二圆孔与其相邻的第三圆孔之间。

优选地,其中一个圆环固定连接在第一圆台外圈,另一个圆环固定连接在第二圆台外圈,所述圆环与旋转轴的柱体之间形成导向腔,所述扭簧位于导向腔内。

优选地,两个铲板相对的一侧均匀分布凸块,两个铲板上的凸块错位设置。

优选地,所述凸块呈半球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茶叶生产装置通过转环相对旋转轴转动,进而移动件以旋转轴为轴线在圆环外圈滑动,复位弹簧使得移动件贴合在圆环外圈,随着圆环外圆的波浪起伏,移动件能够沿方形杆的轴线往复滑动,进而使得两个铲板形成上下错位,对炒制的茶叶形成揉搓,在挤压的同时形成上下搓动,模拟人工制茶的揉搓动作,提高机制茶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炒制机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e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4中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茶叶生产装置,包括旋转轴4,旋转轴4上转动连接两个转环41,旋转轴4上设有两个扭簧42,两个扭簧42与两个转环41一一对应连接,扭簧42用于转环41回转,每个转环41上设有一个连接杆43,每个连接杆43的下端固定连接一个铲板44,两个铲板44对称设置,两个铲板44相对的一侧均匀分布凸块8,两个铲板44上的凸块8错位设置,凸块8呈半球形;

转环41外圈固定连接方形杆61,方形杆61上滑动连接移动件62,移动件62的横断面为圆形,连接杆43固定连接在移动件62一端,移动件62上设有方形孔,方形杆61由方形孔内穿过并在端头固定连接挡块63,挡块63与移动件62之间固定连接复位弹簧64,旋转轴4上固定连接圆环65,圆环65外圈面设置成波浪面,移动件62滑动接触在圆环65外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旋转轴4端头固定连接台阶柱71,台阶柱71的小端设外螺纹,旋转轴4端头设有螺纹孔,台阶柱71螺纹连接在旋转轴4的螺纹孔内,转环4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台阶柱71上。连接杆43受档杆45阻挡后,转环41相对旋转轴4转动,进而移动件62以旋转轴4为轴线在圆环65外圈滑动,复位弹簧64使得移动件62贴合在圆环65外圈,随着圆环65外圆的波浪起伏,移动件62能够沿方形杆61的轴线往复滑动,进而使得两个铲板44形成上下错位,对炒制的茶叶形成揉搓,在挤压的同时形成上下搓动,模拟人工制茶的揉搓动作,提高机制茶的品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台阶柱71的大端固定第一圆台72,旋转轴4上固定连接第二圆台73,第一圆台72上设有第一圆孔721,第二圆台73上设有第二圆孔731,每个转环41上设有一个第三圆孔74,其中一个扭簧42卡接在第一圆孔721与其相邻的第三圆孔74之间,另一个扭簧42卡接在第二圆孔731与其相邻的第三圆孔74之间,其中一个圆环65固定连接在第一圆台72外圈,另一个圆环65固定连接在第二圆台73外圈,圆环65与旋转轴4的柱体之间形成导向腔,扭簧42位于导向腔内。圆环65形成套筒形态,将扭簧42置于其内,对其形成保护。

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炒制机上,该炒制机包括底板1,底板1上侧设有支撑板2,支撑板2上固定连接炒制锅21,炒制锅21底部固定连接加热装置22,加热装置22采用专利公告号为cn209498436u中公开的加热环、加热环控制器,且均为现有技术,其具体结构和安装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赘述,底板1上侧固定连接侧板3,本实用新型的旋转轴4转动连接在侧板3上,侧板3上固定连接两个档杆45,两个档杆45与两个连接杆43一一对应设置,档杆45上转动连接滚轮451,滚轮451对应接触连接杆43设置。滚轮451形成相对滚动,减小接触摩擦。侧板3上固定连接第一立板51和第二立板52,第一立板51与第二立板52平行设置,第一立板51上固定连接第二气缸53,第二气缸53的伸缩杆端头固定连接齿条54,第二立板52上设有方形孔,齿条54由方形孔内穿过并滑动连接,旋转轴4上固定连接齿轮55,齿轮55与齿条54相啮合。第二气缸53周期性伸缩,推动齿条54驱使齿轮55正反交替转动,铲板44在炒制锅21内来回拨动进行炒制,在旋转轴4带着两个铲板44向一侧转动时,其中一个挡板44被其对应的档杆45阻挡后,两个铲板44之间形成相对性的挤压。

侧板3上设有通槽31,档杆45靠近侧板3的一端固定连接螺纹杆32,螺纹杆32穿过通槽31并在端头螺纹连接螺母33,螺纹杆32能够在通槽31内滑动,档杆45为圆柱形,档杆45的直径大于通槽31的槽宽。螺纹杆32在通槽31内调整位置后便后重新用螺母33拧紧,从而调整档杆45在侧板3上的位置,档杆45的位置不同,对铲板44的阻挡位置不同,使得两个铲板44形成挤压的力度不同,不同的力度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茶叶,代替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提高机制茶的口感。

底板1上侧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气缸11,第一气缸11的伸缩杆与支撑板2固定连接,两个第一气缸11分别位于支撑板2底部两端。炒制的过程中,第一气缸11周期伸缩,炒制锅21上下运动,配合铲板44翻炒夹持的动作,茶叶提升后掉落使得茶叶散落到炒制锅内并周期循环,使得茶叶翻炒均匀。

工作时,连接杆43受档杆45阻挡后,转环41相对旋转轴4转动,进而移动件62以旋转轴4为轴线在圆环65外圈滑动,复位弹簧64使得移动件62贴合在圆环65外圈,随着圆环65外圆的波浪起伏,移动件62能够沿方形杆61的轴线往复滑动,进而使得两个铲板44形成上下错位,对炒制的茶叶形成揉搓,在挤压的同时形成上下搓动,模拟人工制茶的揉搓动作,提高机制茶的品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