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预煮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45578发布日期:2020-12-11 15:15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预煮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酱腌菜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预煮系统。



背景技术:

酱腌菜使我国各族人民喜欢的调味食品之一,由于酱腌菜具有鲜甜脆嫩或咸鲜辛辣等独特香味,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深得群众青睐,成为人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调味副食品。在酱腌菜的加工过程中,预煮是一道重要工序,在预煮过程中,先对预煮水进行ph调节,再采用巴氏灭菌法对原料进行有效杀菌,即让原料在规定时间内浸泡于较低温度水中,可实现在不影响食品风味的情况下对原料进行灭菌。

授权公告号为cn204217834u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水果预煮机,其包括机体,机体内设置有预煮池,机体的下部设置有输送带,输送带出料端的上方设有喷淋水管,机体外壁上设有控制面板,通过以上结构可以进行大量的物料预煮,且出料便捷、预煮效果好。

在酱腌菜的加工过程中,经过巴氏灭菌后的物料需要进行冷却处理,且要求加热后的原料在半个小时内温度降低到30摄氏度以下才能保证酱腌菜的口感质量等,目前的预煮机目前的冷却方式是将其加热后的原料放置在冷凝水槽中进行冷却,冷却结束后出料,但是物料中通常会存在异物影响物料最后成品的质量,且需要人工将异物捞出,耗时耗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预煮系统,其具有物料自动捞取冷凝水槽中的异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多功能预煮系统,包括预煮机和冷凝水槽,所述预煮机包括第一出料口和输送物料至第一出料口的预煮输送带,所述冷凝水槽包括第二出料口和冷凝输送带,所述第一出料口位于冷凝水槽远离第二出料口的一端,所述冷凝水槽靠近第二出料口的一端设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和冷凝输送带之间形成的区域为物料通过口,所述冷凝水槽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网状的收集仓,所述收集仓位于第一滤网背离第二出料口的一侧,所述冷凝水槽上设置有驱动收集仓沿冷凝水槽深度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漂浮在水中的异物经过第一滤网留在冷凝水槽中,物料从物料通过口通过,实现过滤漂浮在冷凝水中的异物的效果,但是异物依旧留在冷凝水槽且大量堆积在第一滤网一侧中,需要人工捞取,在冷凝水槽内设置网状收集仓,通过启动第一驱动装置,使收集仓沿冷凝水槽深度方向升高,最终水从收集仓的网孔中流出去异物留在收集仓内,实现自动捞取异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水槽包括冷凝水槽侧壁,所述冷凝水槽侧壁上设置有输料仓,所述收集仓升高后与输料仓对接,所述收集仓靠近输料仓的一端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收集仓升高后和输料仓等高且贴合,输料仓起到接收从收集仓内清理出的异物的效果,实现清理异物的效果,有益于收集仓清理掉异物后进行下一次异物捞取。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仓内设置有活动板,所述收集仓上端沿收集仓长度方向设有导杆,所述活动板套设在导杆上,所述冷凝水槽上设有驱动活动板沿收集仓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杆起到对活动板移动方向进行限位的作用,启动第二驱动装置,使活动板将收集仓内的异物推向输料仓,实现清理收集仓上的异物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水槽内设置有位于第一滤网和第一出料口之间的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和冷凝输送带之间形成的区域为物料通过口,所述第二滤网滑动设置在冷凝水槽侧壁上,所述第二滤网沿冷凝水槽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收集仓位于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滤网滑动设置实现第二滤网向第一滤网方向移动时将漂浮在冷凝水中的异物推动到第一滤网一侧的效果,收集仓保证能够将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之间的异物捞取出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煮机靠近冷凝水槽的一端设有第一陡坡,所述第一陡坡上设有第一喷淋管,所述第一喷淋管与预煮输送带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陡坡实现将预煮机出来的物料进行沥水的效果,有效保证加热后的物料中的水不会流到冷凝水槽中,避免加热后的物料中的水对冷凝水的温度产生影响,第一喷淋管实现初步清洗并冷却加热后的物料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陡坡的下端设有第一集水槽,所述第一集水槽上设有第一出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集水槽实现收集陡坡上的水的效果,保证喷淋管流出的水不会回流到预煮机里,避免喷淋管流出的水对预煮机加热过程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滤网与第二出料口之间设有第二陡坡,所述第二陡坡上设有第二喷淋管,所述第二喷淋管与冷凝输送带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陡坡实现对从冷凝水槽中出来的物料进行沥水的效果,第二喷淋管起到对物料进行清洗和再一次冷却的作用,有益于提高物料的冷却效果和清洁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陡坡的下端设有第二集水槽,所述第二集水槽上设有第二出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集水槽起到收集陡坡上流出的水的作用,避免水回流对冷凝书产生影响,第二出水管起到排水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凝水槽侧壁上竖直设置有支撑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架上的第一气缸,所述收集仓与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第一气缸实现收集仓沿冷凝水槽深度方向移动的效果,操作方便,便于实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冷凝水槽上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连接有连接块,所处连接块朝向冷凝输送带的一端开设有长槽;当收集仓升高到和输料仓一样的高度时,所述活动板嵌入长槽内,且所述长槽的宽度大于活动板的厚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和第二气杠的活塞杆连接的连接块实现了带动活动板沿收集仓长度方向来回移动的效果,连接块上长槽的宽度大于活动板的厚度保证了收集仓下降时活动板与连接块快速分离,同时也有益于活动板和连接块快速连接或分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一滤网,实现了自动过滤冷凝水中异物的效果,避免了异物混合在物料中,通过设置可以沿冷凝水槽深度方向移动的收集仓,实现了自动捞取水中异物的效果,节约了人工成本;

2、通过将收集仓中的异物清理到输料仓内,实现了自动清理异物的效果,实现了全自动过滤、捞取、清洗异物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多功能预煮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多功能预煮系统的剖视图;

图3是冷凝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收集仓和输料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预煮机;11、预煮输送带;12、第一出料口;2、第一陡坡;21、第一喷淋管;22、第一集水槽;23、第一出水管;3、冷凝水槽;31、冷凝水槽侧壁;32、冷凝输送带;33、第二出料口;34、第一滤网;35、第二滤网;4、第二陡坡;41、第二喷淋管;42、第二集水槽;43、第二出水管;5、收集仓;51、导杆;52、活动板;6、支撑架;7、第一气缸;8、输料仓;9、第二气缸;91、连接块;911、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多功能预煮系统,包括预煮输送带11、设置在预煮输送带11上的预煮机1、冷凝水槽3和设置在冷凝水槽3内的冷凝输送带32,预煮输送带11的末端为第一出料口12,冷凝水槽3位于第一出料口12的下端,冷凝水槽3远离第一出料口12的一端为第二出料口33,为了避免冷凝水中漂浮的异物跟着物料一起从第二出料口33出来从而使物料不干净,在冷凝水槽3靠近第二出料口33的位置处设置有垂直于冷凝输送带32的矩形的第一滤网34,第一滤网34的下端伸入至冷凝水槽3一半深度的位置,第一滤网34的长度与冷凝水槽3的宽度相同,第一滤网34和冷凝输送带32之间形成的区域为物料通过区,在物料冷凝水槽3中冷却结束后,物料跟着冷凝运输带32向第二出料口33运动,经过第一滤网34时,水中漂浮的异物被第一滤网34过滤,物料从物料通过区通过并最终从第二出料口33出去。

参照图1和图2,其中,异物被第一滤网34过滤后依旧留在冷凝水槽3中,人工捞取异物耗时耗力,在冷凝水槽3内设置有上端开口的矩形的网状的收集仓5,收集仓5用来收集冷凝水中的异物,异物大量漂浮在第一滤网34背离第二出料口33的一侧,收集仓5紧靠第一滤网34背离第二出料口33的一侧,且冷凝水槽3上设置有第一驱动装置,在第一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收集仓5沿冷凝水槽3深度方向移动,当捞取异物时,启动第一驱动装置,收集仓5从冷凝水槽31侧壁下端一直运动到冷凝水槽侧壁31上端,水从收集仓5的网孔漏出去,异物留在收集仓5内,为了避免收集仓5不能捞取到第一滤网34和第一出料口12之间的异物,在冷凝水槽3上设置有和第一滤网34平行的第二滤网35,第二滤网35在第一滤网34和第一出料口12之间的冷凝水槽3上移动,将第二滤网35从靠近第一出料口12的地方移动到靠近第一滤网34的位置,水中的异物一起运动到靠近第一滤网34的位置,再借助收集仓5就可以实现捞取异物的效果。

参照图3和图4,为了清理掉收集仓5中捞取的异物以便收集仓5再一次收集异物,在冷凝水槽侧壁31的上端设置有输料仓8,输料仓8紧靠第一滤网34背离第二出料口33的一侧,输料仓8靠近冷凝水槽3的一端开口,收集仓5靠近设置有输料仓8的冷凝水槽侧壁31的一端开口,收集仓5上升到和输料仓8一样的高度时,收集仓5和输料仓8完全对接,收集仓5和冷凝水槽侧壁31垂直的侧面上端设置有导杆51,导杆51垂直于冷凝水槽侧壁31,收集仓5内设置有一个矩形的活动板52,活动板52套设在导杆51上沿导杆51的长度方向移动,沿收集仓5的长度方向向输料仓8推动活动板52,就可以把异物从收集仓5清理到输料仓8上,冷凝水槽3的另一个冷凝水槽侧壁31上设置有和该冷凝水槽侧壁31垂直的第二气缸9,第二气缸9的活塞杆上连接有矩形的连接块91,连接块91朝向冷凝水槽3的下端面开设有和冷凝水槽侧壁31平行的长槽911,长槽911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活动板52的厚度,连接块91从活动板52的上端将活动板52嵌入长槽911内,活动板卡接在长槽内911后,驱动第二气缸9就可以推动活动板52在收集仓5长度方向来回移动,实现异物的清理和活动板52的复位。

参照图3和图4,设置有第二气缸9的冷凝水槽侧壁31上竖直设有长条形的支撑架6,第一驱动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架6上的第一气缸7,第一气缸7的活塞杆和收集仓5远离输料仓8的一端连接,使用第一气缸7进行升降,方便收集仓5升降的操作。

参照图1和图2,为了避免从预煮机1出来的物料混合着预煮水进入冷凝水槽3使得冷凝水的温度升高,在预煮机1和第一出料口12之间设置有第一陡坡2,第一陡坡2和预煮输送带11间形成的角度为30°,物料经过第一陡坡时进行了沥水,从第一出料口12出来的物料带有的水分很少或几乎没有;为了降低从预煮机1出来的物料的干净以及实现冷却物料使物料不影响冷凝水的温度,在第一陡坡2上设置有一个圆柱形的第一喷淋管21,第一喷淋管21横架在预煮输送带11上,此时,第一喷淋管实现冷却和清洗物料的效果,第一陡坡2上设置有用来收集水的第一集水槽22,第一集水槽22的侧面设置有第一出水管23用来排水,避免水回流进预煮机1对预煮机1产生影响。

参照图2和图3,冷凝水槽3和第二出料口33之间设置有第二陡坡4,第二陡坡4和冷凝输送带32间的角度也为30°,实现物料沥水的效果,第二陡坡4上设置有一个圆柱形的第二喷淋管41,第二喷淋管41横架在冷凝输送带32上,同样的,第二喷淋管41实现冷却和清洗物料的效果,降低温度还较高的物料的温度,保证物料的口感等,第二陡坡4上设置有第二集水槽42,第二集水槽42的侧面设置有第二出水管43,实现了收集水和排水的效果,避免水回流进冷凝水槽3对冷凝水的温度产生影响。

具体工作过程:从预煮机1出来的物料被预煮输送带11送上第一陡坡2,开启第一喷淋管21,第一喷淋管21往物料上喷水,物料上的水由于陡坡的设置而流向第一集水槽22,水从第一出水管23排出,物料通过第一陡坡2从第一出料口12掉落到已经装满冷凝水的冷凝水槽3中,物料在冷凝水槽3中放置一段时间温度降到30℃以下后,启动冷凝输送带32,物料在冷凝输送带32的带动下通过第一滤网34,漂浮在冷凝水中的异物经过第一滤网34留在冷凝水槽3内,物料上第二陡坡4,开启第二喷淋管41,水流入第二集水槽42并从第二出水管43排出,物料从第二出料口33出去。

一般地,当收集仓5不使用时,活动板52位于收集仓5远离开口的一端,当冷凝水中漂浮有异物时,调节第一气缸7把收集仓5放置于第一滤网34的下侧,然后使第二滤网35从冷凝水槽3靠近第一出料口12的一端向第一滤网34端移动,水中漂浮的异物在第二滤网35和第一滤网34的共同作用下位于收集仓5的上端,调剂第一气缸7让收集仓5上升至和输料仓8等高的位置,在收集仓5上升的过程中水最终从网孔流出去,异物留在收集仓5内,此时收集仓5和输料仓8对接,同时活动板52的上端和连接块91上的长槽911卡接在一起,调节第二气缸9推动活动板52向输料仓8端移动,异物落入输料仓8,然后调节第二气缸9向远离输料仓8一端移动并最终位于收集仓5远离开口的一端,调节第一气缸7使收集仓5下降,活动板52与长槽911分离,收集仓5最终位于最低位置,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异物清理干净。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