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叶茶炒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34604发布日期:2021-01-15 11:35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桑叶茶炒青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桑叶茶炒青机。



背景技术:

炒青,是指在制作茶叶的过程中利用微火在锅中使茶叶萎凋的手法,通过人工的揉捻令茶叶水分快速蒸发,阻断了茶叶发酵的过程,并使茶汁的精华完全保留的工序,红茶内质色、香、味在做青阶段已基本形成,炒青是个转折工序,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则迅速制止一系列酶促氧化作用,巩固已形成的品质特征;启下是继续散失部分水分,便于揉烘等整形阶段的操作。

目前的桑叶茶炒青机主要采取滚筒式来加工,滚筒式炒青机一般由滚筒、加热装置、风扇、驱动装置等组成,而滚筒受热不均匀,加热温度不易控制,且加热能耗高,桑叶茶抛翻不均匀,桑叶茶与滚筒长时间接触时容易造成烧焦的现象,降低了桑叶茶的品质,同时热气抽出缓慢,容易将桑叶茶翻炒加热过度,难以控制,也没有给桑叶茶快速均匀降温的装置,这种方法炒青效率较低,影响桑叶茶生产进度,且容易损伤桑叶茶,致使桑叶茶失去酶的活性,由上可见,现有的桑叶茶炒青机存在加热不均匀、能耗高、加热温度不可控和无法快速降温的缺点,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桑叶茶炒青机,旨在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桑叶茶炒青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桑叶茶炒青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机体,所述底板和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机体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机体与进料口连通设置,所述机体上设置有加热组件和降温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二热风机和第一热风机,所述第二热风机和第一热风机相远离设置,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侧边设置有出料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热风机设置于机体的侧边底部,所述第二热风机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热风机设置于机体的顶部,所述第一热风机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机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机体固定连接,第一热风机和第二热风机对机体的内部进行加热,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温度的高低。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降温组件包括鼓风机,所述鼓风机设置于机体的顶部,所述鼓风机远离第一热风机设置,所述第一热风机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机体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远离温度传感器设置,所述湿度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机体的内壁上,桑茶叶的翻炒时间可通过湿度传感器控制,当达到所需湿度,即翻炒完毕,避免了桑茶叶的过度炒青,此时关闭热风机,开启鼓风机对机体内的桑茶叶进行降温处理,便于后续对桑茶叶的收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热风机的下方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与搅拌轴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密封轴承和电机,所述搅拌轴与密封轴承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固定连接于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密封轴承固定连接于机体的内部,所述电机与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电机控制搅拌叶旋转,对进来的桑茶叶进行翻炒。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出料组件包括滑动板,所述机体内开设有凹槽,所述滑动板滑动连接于机体的凹槽内,所述滑动板连接有转轴,所述滑动板与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转轴与机体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转轴连接有摇把,所述摇把与转轴固定连接,通过摇把控制滑动板的进出,使翻炒完毕的桑茶叶更易被收集出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动板下方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侧边设置有出料门,所述出料门与机体的外壁铰接,所述出料口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层,所述第二过滤层与机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层的下方设置有集渣箱,所述集渣箱的侧边设置有排渣门,所述排渣门与机体的外壁铰接,出来的桑茶叶经第二过滤层过滤,进入下方的集渣箱,通过打开排渣门进行滤渣的收集,通过打开出料门对炒好的桑茶叶进行收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湿度传感器的上方设置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与机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出风口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过滤层,所述第一过滤层设置于机体的内部,所述第一过滤层与机体的内壁固定连接,热风机吹入的热气可通过出风口散出,设置的第一过滤层避免了部分的桑茶叶从出风口溢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的内壁设置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与机体固定连接,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阀门,所述阀门与进料口固定连接,设置的隔热层避免了机体内热量的大量丧失,降低了能耗,同时设置的阀门可随时添加桑茶叶,且避免了内部的桑茶叶从进料口溢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支撑架与控制面板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第二热风机的输入端、第一热风机的输入端和鼓风机的输入端,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和湿度传感器的输出端。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热风机和第二热风机对加入的桑叶茶进行加热,设置的隔热层避免了热量的散失,通过温度传感器控制加热的温度,电机控制搅拌叶对进来的桑茶叶进行翻炒,且通过湿度传感器避免了桑茶叶的过度翻炒,通过鼓风机吹入外部空气或者冷风对桑茶叶进行降温,设置的滑动板、出料口和集渣箱实现了对桑茶叶的收集和处理,具备加热均匀、能耗低、加热温度可调控和可以快速降温的效果。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右视示意图。

图3为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后视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板、2-机体、3-进料口、4-阀门、5-隔热层、6-第一热风机、7-鼓风机、8-出风口、9-第一过滤层、10-温度传感器、11-湿度传感器、12-搅拌轴、13-搅拌叶、14-第二热风机、15-密封轴承、16-电机、17-第二过滤层、18-滑动板、19-摇把、20-转轴、21-出料门、22-排渣门、23-出料口、24-集渣箱、25-支撑架、26-控制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3,一种桑叶茶炒青机,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机体2,所述底板1和机体2固定连接,所述机体2上设置有进料口3,所述机体2与进料口3连通设置,所述机体2上设置有加热组件和降温组件,所述机体2内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侧边设置有出料组件。

进一步,所述机体2的内壁设置有隔热层5,所述隔热层5与机体2固定连接,所述进料口3上设置有阀门4,所述阀门4与进料口3固定连接,优选的,设置的隔热层5避免了机体2内热量的大量丧失,降低了能耗,同时设置的阀门4可随时添加桑茶叶,且避免了内部的桑茶叶从进料口3溢出。

进一步,所述搅拌组件包括搅拌轴12,所述搅拌轴12上设置有搅拌叶13,所述搅拌叶13与搅拌轴12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12上连接有密封轴承15和电机16,所述搅拌轴12与密封轴承15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12固定连接于电机16的输出轴,所述密封轴承15固定连接于机体2的内部,所述电机16与机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优选的,电机16控制搅拌叶13旋转,对进来的桑茶叶进行翻炒。

进一步,搅拌叶13上方和侧边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加热组件包括第二热风机14和第一热风机6,所述第二热风机14设置于机体2的侧边底部,所述第二热风机14与机体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热风机6设置于机体2的顶部,所述第一热风机6与机体2固定连接,所述机体2的内壁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0,所述温度传感器10与机体2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二热风机14设置于搅拌叶13的侧边底部,第一热风机6设置于搅拌叶13的正上方,第一热风机6和第二热风机14对搅拌叶13搅拌的桑茶叶进行加热,形成了热风的对流,从而更加充分的对桑茶叶进行加热,通过温度传感器10控制机体2内所需的加热温度。

进一步,降温组件包括鼓风机7,所述鼓风机7设置于机体2的顶部,所述鼓风机7远离第一热风机6设置,所述第一热风机6与机体2固定连接,所述机体2内设置有湿度传感器11,所述湿度传感器11远离温度传感器10设置,所述湿度传感器11固定连接于机体2的内壁上。

优选的,桑茶叶的翻炒时间可通过湿度传感器11控制,当达到所需湿度,即翻炒完毕,避免了桑茶叶的过度炒青,此时关闭第一热风机6和第二热风机14,开启鼓风机7吹入外部空气或者冷风,从而对机体2内的桑茶叶进行降温处理,便于后续对桑茶叶的收集。

同时,机体2内设置有出风口8,出风口8与机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出风口8的外侧设置有第一过滤层9,所述第一过滤层9设置于机体2的内部,所述第一过滤层9与机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第一热风机6和第二热风机14吹入的热气可通过出风口8散出,设置的第一过滤层9避免了部分的桑茶叶从出风口8溢出。

参加图1~图3,搅拌轴12的侧边设置有出料组件,出料组件包括滑动板18,所述机体2内开设有凹槽,所述滑动板18滑动连接于机体2的凹槽内,所述滑动板18连接有转轴20,所述滑动板18与转轴20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0与机体2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转轴20连接有摇把19,所述摇把19与转轴20固定连接,滑动板18下方设置有出料口23,所述出料口23侧边设置有出料门21,所述出料门21与机体2的外壁铰接,所述出料口23下方设置有第二过滤层17,所述第二过滤层17与机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过滤层17的下方设置有集渣箱24,所述集渣箱24的侧边设置有排渣门22,所述排渣门22与机体2的外壁铰接。

优选的,通过摇把19控制滑动板18的进出,使翻炒过的桑茶叶进入出料口23,桑茶叶经第二过滤层17过滤,进入下方的集渣箱24,通过打开排渣门22进行滤渣的收集,同时可通过打开出料门21对炒好的桑茶叶进行收集。

优选的,底板1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架25,所述支撑架25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25上设置有控制面板26,所述支撑架25与控制面板26固定连接,所述控制面板26的输出端分别电性连接第二热风机14的输入端、第一热风机6的输入端和鼓风机7的输入端,所述控制面板26的输入端分别电性连接温度传感器10的输出端和湿度传感器11的输出端。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16为伺服电机,可以保证搅拌叶13匀速的对进来的桑茶叶进行翻炒,避免了翻炒过程中的损伤。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图4,一种桑叶茶炒青机,包括机体2,还包括滑动板18、转轴20、摇把19、第二过滤层17、出料门21和排渣门22,所述机体2内开设有凹槽,所述滑动板18滑动连接于机体2的凹槽内,所述滑动板18连接有转轴20,所述滑动板18与转轴20固定连接,所述转轴20与机体2的外侧壁螺纹连接,所述转轴20连接有摇把19,所述摇把19与转轴20固定连接,滑动板18上方设置有第二过滤层17,所述第二过滤层17与机体2的内部固定连接,第二过滤层17上方侧边设置有出料门21,所述出料门21与机体2的外壁铰接,排渣门设置于机体2外部侧边,所述排渣门22与机体2的外壁铰接。

在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我们将第二过滤层17设置于滑动板18的上方,第二过滤层17上方侧边设置有出料门21,通过摇把19控制滑动板18移开,上方的第二过滤层17进行过滤,打开出料门21即可收集完好的桑茶叶,这样可对机体2内部的桑茶叶进行完整的收集,同时打开排渣门22即可收集过滤后的桑茶叶滤渣。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通过控制面板26控制第一热风机6和第二热风机14启动,对机体2内进行加热,通过温度传感器10控制所需的温度,启动电机16控制搅拌叶13旋转,此时打开阀门4通过进料口3对机体2内加入桑茶叶,翻炒当达到所需湿度,即翻炒完毕,可通过湿度传感器11传递信号给控制面板26,控制面板26控制关闭第一热风机6和第二热风机14,开启鼓风机7吹入外部空气或者冷风,从而对机体2内的桑茶叶进行降温处理,通过摇把19控制滑动板18的进出,使翻炒过的桑茶叶进入出料口23,桑茶叶经第二过滤层17过滤,进入下方的集渣箱24,通过打开排渣门22进行滤渣的收集,同时可通过打开出料门21对炒好的桑茶叶进行收集。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中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通晓的部件,通过第一热风机6和第二热风机14对加入的桑叶茶进行加热,设置的隔热层5避免了热量的散失,通过温度传感器10控制加热的温度,电机16控制搅拌叶13对进来的桑茶叶进行翻炒,且通过湿度传感器11避免了桑茶叶的过度翻炒,通过鼓风机7对桑茶叶进行降温,设置的滑动板18、出料口23和集渣箱17实现了对桑茶叶的收集和处理为本申请的创新点,其有效解决了现有的桑叶茶炒青机存在加热不均匀、能耗高、加热温度不可控和无法快速降温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