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锅底料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4295发布日期:2021-01-26 15:30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火锅底料炒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锅底料炒料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火锅餐饮因方便快捷的大众化特色被消费者接收和喜爱,火锅底料味道的好坏是决定火锅成败的主要因素。在火锅底料生产加工过程中,涉及煎、炒、煮等烹调技法,需将各种食材、香料按比例搭配,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烹调,然后得到成品火锅底料。其中,四川、重庆等西南地区特色的麻辣火锅,其火锅底料以炒制为主要烹饪方法,主要是将辣椒与香辛料(花椒、八角、香叶、山奈、桂皮等)、调味料(葱、姜、蒜、盐等)等经过高温油炒制而成。
[0003]
目前生产上炒制火锅底料通常由人工进行翻炒和火候、时间的控制,火锅底料的质量受工作人员经验和操作熟练程度的影响较大,质量不稳定,生产效率低,不适宜大批量规模化生产。且在火锅底料炒制过程中为高温油炒制,会产生大量油烟,对生产环境造成污染,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锅底料炒料装置,可自动控制炒料温度、时间,自动翻炒,炒制的火锅底料质量稳定;且具有清除油烟的功能,减少油烟污染,改善生产环境。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
一种火锅底料炒料装置,包括安装架和锅体,所述安装架上设有机箱和第一旋转臂,所述锅体两侧与第一旋转臂连接;所述锅体为双层结构,外部设有导热介质入口和导热介质出口,所述导热介质入口和导热介质出口经管路与安装于所述机箱内的导热介质加热系统连接;所述机箱上设有第二旋转臂,所述第二旋转臂一端与机箱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搅拌桨,转动所述第二旋转臂可将搅拌桨伸入或提出锅体内;所述第二旋转臂上设有相连通的进烟口和出烟口,所述进烟口靠近搅拌桨且朝向锅体设置,第二旋转臂内设有抽风机与进烟口和出烟口连接;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第一旋转臂、导热介质加热系统、第二旋转臂、搅拌桨和抽风机电连接。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旋转臂与第一油缸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臂一端与安装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锅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油缸缸体端与安装架转动连接,活塞端与第一旋转臂转动连接,第一油缸驱动第一旋转臂转动,带动锅体翻转。
[0008]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旋转臂与第二油缸连接,所述第二油缸缸体端与安装架转动连接,活塞端与第二旋转臂转动连接;第二油缸驱动第二旋转臂转动,带动搅拌桨放下或提起。
[0009]
进一步地,导热介质加热系统包括相连接的储液箱、电加热器和增压油泵,所述储液箱内安装有液位检测器,所述电加热器出口设有第一温度检测器,所述电加热器、增压油泵、液位检测器和第一温度检测器均与控制器相连接。
[0010]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桨为多级搅拌桨,包括多级桨叶,每级所述桨叶与锅体内表面相切。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桨下部设有第二温度检测器,所述第二温度检测器与控制器相连接。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进烟口开口为斜面,其内设有倾斜的滤油网,下部设有集油槽。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旋转臂上设有照明装置,所述照明装置与控制器相连接。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下方设有多个万向轮。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
本实用新型的炒料装置,设置控制器与第一旋转臂、第二旋转臂和搅拌桨连接,自动控制搅拌桨转动、提升和锅体翻转,实现自动翻炒及卸料,翻炒频率可控,节省人工;锅体为双层结构,经导热介质进行加热,由控制器控制加热温度,保证炒制温度稳定可控,使得火锅底料的炒制条件稳定可复制,便于规模化生产操作,炒出的火锅底料质量稳定,且生产效率高。第二旋转臂上设进烟口、出烟口和抽风机,抽除炒料时产生的油烟,能有效防止油烟对生产场所的污染,改善生产环境。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搅拌桨的结构示意图。
[0022]
附图标记:
[0023]
1、安装架;11、万向轮;2、锅体;21、导热介质入口;22、导热介质出口;3、机箱;4、第一旋转臂;40、第一油缸;5、第二旋转臂;50、第二油缸;51、进烟口;52、出烟口;53、照明装置;6、控制器;7、搅拌桨;71、桨叶;72、第二温度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5]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火锅底料炒料装置,该装置包括安装架1和锅体2。
[0026]
其中,安装架1上设有机箱3和第一旋转臂4,第一旋转臂4包括两个,设于安装架1的两侧;锅体2安装于安装架1上,锅体2的两侧分别与一个第一旋转臂4连接,第一旋转臂4转动带动锅体2翻转。
[0027]
锅体2为双层结构,中间为夹层空腔;锅体2的外层上设有导热介质入口21和导热介质出口22与夹层空腔连通。其中,导热介质入口21设于锅体2的底部,导热介质出口22设于锅体2外侧上部,导热油由导热介质入口21进入锅体2的夹层内,对锅体2内物料进行加
热,再由导热介质出口22排出。导热介质入口21和导热介质出口22均经管路与导热介质加热系统连接,形成导热油循环回路;导热介质加热系统设置于机箱3内。导热介质入口21和导热介质出口22处均设有调速阀。
[0028]
机箱3位于锅体2后部的安装架1上,机箱3上设有第二旋转臂5,第二旋转臂5呈类似于
“┓”
型结构,一端与机箱3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相垂直的搅拌桨7,转动第二旋转臂5可实现将搅拌桨7伸入或提出锅体2内。炒料时第二旋转臂5放下,搅拌桨7伸入锅体2内进行搅拌翻料;炒料完成后第二旋转臂5旋转抬起,搅拌桨7提起,便于第一旋转臂4运行控制锅体2翻转倾斜进行卸料。
[0029]
第二旋转臂5上设有相连通的进烟口51和出烟口52。进烟口51靠近搅拌桨7设置于第二旋转臂5上,其开口朝向锅体2方向。第二旋转臂5内设有抽风机,抽风机与进烟口51和出烟口52连接;抽风机运行将油烟由进烟口51抽入,从出烟口52排出。出烟口52设于第二旋转臂5靠近机箱3的一端,与排烟管道连接。
[0030]
优选,进烟口51的开口为斜面,进烟口51的入口内设有倾斜的滤油网;进烟口51的下部,也即斜面的下部设有集油槽。滤油网可有效截停、过滤油烟,使油水沿滤油网流入集油槽内,便于废油集中处理。
[0031]
控制器6安装于机箱1一侧上部,控制器与第一旋转臂4、导热介质加热系统、调速阀、第二旋转臂5、搅拌桨7和抽风机等电性连接。由控制器6控制锅体2的翻转;锅体2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长;导热油的流动速度;搅拌桨7的放下、提起及旋转搅拌;抽风机的运行等。
[0032]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旋转臂4是与第一油缸40相连接的。第一旋转臂4的一端与安装架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锅体2固定连接。第一油缸40的缸体端与安装架1转动连接,第一油缸40的活塞端与第一旋转臂4转动连接。第一油缸40运行可驱动第一旋转臂4转动,使第一旋转臂4由水平位置到竖直立起,从而带动锅体2翻转由水平位置,到倾斜,到竖直立起,实现自动卸料。
[0033]
第二旋转臂5是与第二油缸50相连接的。第二油缸50的缸体端与下部安装架1转动连接,第二油缸50的活塞端与第二旋转臂5背侧转动连接。第二油缸50运行可驱动第二旋转臂5转动,实现将搅拌桨7放下伸入锅体2内或由锅体2内提起。
[0034]
第一油缸40和第二油缸50均与控制器6连接,由控制器6控制第一油缸40和第二油缸50的运行。
[0035]
导热介质加热系统设于机箱3内,包括储液箱、电加热器和增压油泵等。其中,锅体2、增压油泵和电加热器经管路连接成循环回路;储液箱与锅体2并联设置,即储液箱、增压油泵和电加热器也经管路连接成循环回路。储液箱上设有连通外部的补液口,储液箱内安装有液位监测器;电加热器的出口设有第一温度监测器,可检测经加热器加热后的导热油温度。电加热器、增压油泵、液位检测器和第一温度检测器等均与控制器6相连接,由控制器6控制导热介质加热系统的运行和调节。
[0036]
如图4所示,搅拌桨7为多级搅拌桨,包括多级桨叶71,每级桨叶71均与锅体2的内表面相切。搅拌桨7转动,可使每一级桨叶71对应刮过锅体2内的一圈,多级桨叶71切刮范围相连接覆盖锅体2内表面。即搅拌桨7转动可对整个锅体2内表面进行切刮,翻炒效率高,可有效防止粘锅糊锅的问题,翻炒均匀。
[0037]
搅拌桨7下部设有第二温度检测器72,第二温度检测器72与控制器6相连接,可将
检测的锅体2内物料温度实时传输至控制器6,便于控制器6收集炒料数据及控制导热介质加热系统等的运行。
[0038]
第二旋转臂5上还设有照明装置53,照明装置53为耐高温、高湿的防爆灯具。照明装置53与控制器6相连接,由控制器6控制照明装置53的开启或关闭。
[0039]
安装架1下方设有多个万向轮11,该炒料装置便于移动更换位置。
[0040]
在上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4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42]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43]
此外,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