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鱼鳞机及去鱼鳞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41994发布日期:2021-06-01 23:18阅读:55来源:国知局
去鱼鳞机及去鱼鳞加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去鱼鳞机及设置有该去鱼鳞机的去鱼鳞加工系统。



背景技术:

鱼类食品在进行腌制加工或宰杀出售前,需要对鱼进行一系列较为复杂的前处理,如对鱼进行放血,去除鱼鳞、鱼鳃、鱼肚、鱼肠等,其中,鱼鳞的去除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手工去鱼鳞,手工去鱼鳞虽然能够比较干净、彻底的除去鱼身上的鱼鳞,但是这种去除方式存在的缺点是效率低,难以满足大批量生产需求,且完全纯手工去鱼鳞对操作工人来说劳动强度较大;

第二种,机器去鱼鳞,现有的去鱼鳞机主要包括工作台及安装在工作台上的高压喷嘴单元及两组相对设置的输送带,两组输送带之间形成送鱼通道,高压喷嘴单元设置于送鱼通道的入口端处,当需要对鱼进行去鱼鳞处理时,将鱼送入送鱼通道内,使两组输送带带动鱼进行前移,在鱼被送入送鱼通道前,鱼会先经过高压喷嘴单元的喷射空间,进而使高压喷嘴单元喷出的高水压将鱼身体两侧的鱼鳞冲刷掉,从而达到去除鱼鳞的目的,而采用机器去鱼鳞能够有效解决手工去鱼鳞存在的加工效率低的问题,从而能够适应加工工厂的大批量生产的需求,并大幅度降低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

然而,现有的去鱼鳞机虽然能够达到高效率去除鱼身上鱼鳞的效果,但相比于手工去鱼鳞而言,现有的去鱼鳞机对鱼身上鱼鳞的除净率较低,尤其是鱼背和/或鱼腹处常常存在大量的鱼鳞。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对鱼身上鱼鳞的除净率高且加工效率高的去鱼鳞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设置有上述去鱼鳞机的去鱼鳞加工系统。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鱼鳞机,包括机架、两组相对设置的输送带和高压喷嘴单元,两组输送带安装在机架上,两组输送带之间形成送鱼通道,高压喷嘴单元安装在机架上,高压喷嘴单元位于送鱼通道的入口端处或出口端处,其中,去鱼鳞机还包括除鳞单元,除鳞单元包括驱动机构和两组除鳞机构,两组除鳞机构分别位于送鱼通道的两侧敞口处,两组除鳞机构的连线垂直于送鱼通道的送鱼方向,除鳞机构安装在机架上,除鳞机构包括除鳞轮和驱动组件,除鳞轮的轴线分别与连线、送鱼方向相垂直,驱动组件驱动除鳞轮在连线的延伸方向上朝向送鱼通道内移动,驱动机构驱动两组除鳞机构的除鳞轮转动。

由上可见,通过设置除鳞单元,使得去鱼鳞机通过高压喷嘴单元去除鱼身两侧的鱼鳞及鱼背、鱼腹上的部分鱼鳞后,除鳞单元能够对鱼背、鱼腹上的鱼鳞进行进一步刮除,从而提高去鱼鳞机对鱼上鱼鳞的除净率,保证鱼的宰杀质量。

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驱动组件包括连接座、滑杆和第一弹性件,连接座安装在机架上,滑杆沿连线的延伸方向延伸,滑杆沿自身的轴向与连接座可滑动地连接,除鳞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滑杆上,第一弹性件连接在连接座和滑杆之间,或第一弹性件连接在两组除鳞机构的驱动组件的滑杆之间,第一弹性件迫使滑杆朝向敞口移动。

由上可见,连接座用于实现驱动组件整体与机架之间的固定连接;滑杆则用于为除鳞轮、驱动机构提高安装空间,同时用于带动除鳞轮及驱动机构相对送鱼通道移动,以在送鱼通道运送鱼的过程中将使除鳞轮对鱼背及鱼腹上的鱼鳞刮除;第一弹性件用于迫使滑杆恒带动除鳞轮向送鱼通道内移动,进而保证除鳞轮能够紧贴送鱼通道内的鱼背或鱼腹。

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机构包括两个第一电机,两个第一电机分别安装在两组除鳞机构的驱动组件的滑杆上,一个第一电机驱动一个除鳞轮转动;或驱动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和第二电机,传动组件包括两个传动轮、挠性件、摆臂、张紧轮和第二弹性件,两个传动轮分别与两组除鳞机构的除鳞轮固定连接,一个传动轮与对应连接的一个除鳞轮呈共轴设置,挠性件套设在两个传动轮之间,摆臂的第一端与机架铰接,张紧轮可转动地安装在摆臂的第二端上,第二弹性件连接在机架和摆臂之间,第二弹性件驱动摆臂转动,使张紧轮压紧在挠性件上,第二电机驱动两个传动轮中的一个转动。

由上可见,驱动机构的结构可根据设计要求、设计空间及生产成本等条件进行相适应的改变,并使得驱动机构的结构能够灵活多变。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除鳞轮的周壁上设置有两片以上的刮刀,刮刀沿除鳞轮的轴向延伸,两片以上的刮刀沿除鳞轮的周向分布,刮刀的刀刃向除鳞轮的中部呈弧形内凹设置。

由上可见,除鳞轮可采用刮刀作为刮除鱼鳞的作业工具,而通过对刮刀的刀刃的结构设计,使得刮刀的刀刃能够更好的贴合于鱼腹或鱼背,从而更全面的刮除鱼背或鱼腹上的鱼鳞。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除鳞轮的周壁上布设有毛刷。

由上可见,除鳞轮可采用毛刷作为刮除鱼鳞的作业工具,其中,毛刷的硬度、毛刷的材质可根据不同鱼类进行相适应的更改。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除鳞轮的周壁具有弧底环形凹槽,毛刷位于弧底环形凹槽内;毛刷的刷毛沿除鳞轮的径向延伸;或在除鳞轮的轴截面上,刷毛沿弧底环形凹槽的弧底的径向延伸。

由上可见,通过对弧底环形凹槽的底部轮廓设计及毛刷的刷毛方向设计,能够使毛刷更好的贴合于鱼背或鱼腹,从而全面的刮除鱼背或鱼腹上的鱼鳞。

另一个优选的方案是,机架包括架体和箱体,箱体安装在架体上,输送带、高压喷嘴单元和除鳞单元均设置在箱体内,箱体在送鱼通道的入口端设置有第一开口,箱体在送鱼通道的出口端设置有第二开口。

由上可见,通过对机架的结构设计及输送带、高压喷嘴单元和除鳞单元的安装位置设置,使得被刮除的鱼鳞能够被箱体回收,以避免污染去鱼鳞机的周边环境,同时,箱体的设置能够避免高压喷嘴单元喷射的高压水流击伤操作工人。

进一步的方案是,箱体的底部朝向箱体外凸呈锥形设置,箱体的底部设置有排污口,排污口位于锥形底部的顶点处。

由上可见,将箱体的底部设置成外凸的锥形能够使被刮除的鱼鳞顺着箱体的锥形底部进行排放,以使得去鱼鳞机的清洗更加简单、方便。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除鳞单元的数量为两个至四个,两个以上的除鳞单元沿送鱼通道的延伸方向分布。

由上可见,设置两个以上的除鳞单元能够进一步提高对鱼背及鱼腹处鱼鳞的除净率,从而提高对鱼的宰杀质量。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去鱼鳞加工系统,包括上述的去鱼鳞机和水泵装置,水泵装置的排水端与高压喷嘴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由上可见,设置有上述去鱼鳞机的去鱼鳞加工系统能够提高对鱼身上鱼鳞的除净率,并能够提高去鱼鳞加工系统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去鱼鳞机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去鱼鳞机第一实施例的第一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去鱼鳞机第一实施例的喷射机构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去鱼鳞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第一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去鱼鳞机第一实施例的第二省略部分组件后的第二视角下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去鱼鳞机第二实施例的除鳞机构的结构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去鱼鳞机第三实施例的除鳞轮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去鱼鳞机第四实施例的除鳞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去鱼鳞机第五实施例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去鱼鳞机第一实施例:

参照图1,去鱼鳞机100包括机架1、输送带2、高压喷嘴单元3、除鳞单元4和驱动单元,输送带2、高压喷嘴单元3、除鳞单元4和驱动单元均安装在机架1上。具体地,机架1包括架体11和箱体12,箱体12安装在架体11上,箱体12内具有容纳室121,输送带2、高压喷嘴单元3、除鳞单元4和驱动单元均位于容纳室121内,通过对机架1的结构设计,使得鱼的去鱼鳞作业全程在箱体12内进行,从而使得被刮除的鱼鳞能够被箱体12回收,以避免污染去鱼鳞机100的周边环境,同时,箱体12还能够避免高压喷嘴单元3喷射的高压水流击伤操作工人。

结合图2,箱体12内设置有安装架122,输送带2的数量为两组,两组输送带2呈对称设置,且两组输送带2均安装在安装架122上。具体地,每组输送带2包括第一辊轴21、第二辊轴22和传动带23,第一辊轴21与第二辊轴22相互平行,其中,第一辊轴21和第二辊轴22优选均沿去鱼鳞机100的高度方向z延伸。第一辊轴21和第二辊轴22分别绕自身轴线与安装架122可转动地连接,传动带23套设在第一辊轴21和第二辊轴22之间,以实现第一辊轴21、第二辊轴22和传动带23之间的联动。

此外,第二辊轴22上设置有齿轮221,齿轮221与第二辊轴22呈共轴设置,两组输送带2的第二辊轴22上的齿轮221相啮合,从而实现两组输送带2之间的联动。再者,两组输送带2的传动带23之间形成送鱼通道20,使得当将鱼递送至两组输送带2之间时,两组输送带2能够通过两根传动带23对鱼进行夹紧并通过传动带23的传动将鱼从送鱼通道20的入口端输送至送鱼通道20的出口端。

箱体12上设置有第一开口123和第二开口124,第一开口123和第二开口124分别与容纳室121连通,且第一开口123位于送鱼通道20的入口端,第二开口124位于送鱼通道20的出口端。驱动单元用于驱动两组输送带2中的一组中的第一辊轴21或第二辊轴22转动,从而使两组输送带2能够对递送至送鱼通道20内鱼进行输送,由于驱动单元对两组输送带2的驱动方式及驱动手段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故在此不作过多赘述。

结合图3,高压喷嘴单元3安装在箱体12或安装架122上,高压喷嘴单元3设置在送鱼通道20的入口端和箱体12的第一开口123之间,高压喷嘴单元3能够通过喷嘴312喷射处的高压水流对鱼身两侧的鱼鳞进行冲刷,进而通过高压水流将鱼身两侧的鱼鳞从鱼身上刮除。具体地,高压喷嘴单元3包括两组喷射机构31,两组喷射机构31两组输送带2的分布方向分布,且两组喷射机构31分别位于送鱼通道20的延长线的相对的两侧。每组喷射机构31包括连杆311和喷嘴312,连杆311沿第一辊轴21的延伸方向延伸,且连杆311与箱体12的底部或安装架122固定连接。喷嘴312安装在连杆311上并与外部水泵装置连接,使水泵装置能够向喷嘴312泵送高压水流。喷嘴312的喷射口朝向送鱼通道20的延长线设置,且喷嘴312能够相对连杆311进行转动,从而便于调节喷嘴312的喷射角度,以使得喷嘴312喷射出的高压水流能够更好的刮除鱼身上的鱼鳞。当然,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也可将高压喷嘴单元3设置于箱体21的第二开口124和送鱼通道20的出口端之间。

结合图4和图5,在送鱼方向x上,除鳞单元4设置在输送带2的第一辊轴21和第二辊轴22之间。除鳞单元4包括除鳞机构41和驱动机构42,其中,除鳞机构41的数量为两组,两组除鳞机构41分别位于送鱼通道20的两侧敞口处,且两组除鳞机构41的连线垂直于送鱼通道20的送鱼方向x,即在去鱼鳞机100的高度方向z上,输送带2位于两组除鳞机构41之间。两组除鳞机构41分别用于刮除鱼背、鱼腹上的鱼鳞,在本实施例中,两组除鳞机构41的连线平行于去鱼鳞机100的高度方向z。

每组除鳞机构41包括除鳞轮411和驱动组件412,除鳞轮411的轴线分别与两组除鳞机构41的连线、送鱼方向x相垂直,驱动组件412用于驱动除鳞轮411在两组除鳞机构41的连线的延伸方向(即去鱼鳞机100的高度方向z)朝向送鱼通道20内移动,以使除鳞轮411能够紧贴送鱼通道20内的鱼。在本实施例中,除鳞轮411的周壁上布设有毛刷4112,其中,除鳞轮411的周壁具有弧底环形凹槽4111,所述毛刷4112位于所述弧底环形凹槽4111内,且毛刷4112的刷毛沿除鳞轮411的径向延伸。当然,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在除鳞轮411的轴截面上,毛刷4112的刷毛也可设置成沿弧底环形凹槽4111的弧底的径向延伸。驱动组件412包括连接座4121、滑杆4122和第一弹性件4124,连接座4121呈“凵”形设置,“凵”形连接座4121的底壁与箱体12的安装架122固定连接。滑杆4122沿去鱼鳞机100的高度方向z延伸,且滑杆4122可沿自身的轴向分别与“凵”形连接座4121的两相对设置侧壁可滑动地连接。滑杆4122上设置有限位杆4123,限位杆4123位于连接座4121的两相对设置侧壁之间,限位杆4123用于对滑杆4122起限位作用,避免滑杆4122从连接座4121上脱出。除鳞轮411绕自身的轴线可转动地安装在滑杆4122上,且除鳞轮411位于连接座4121和输送带2之间。第一弹性件4124优选为拉簧,第一弹性件4124连接在两组除鳞机构41的驱动组件412的滑杆4122之间,第一弹性件4124用于迫使滑杆4122恒朝向敞口移动,从而使滑杆4122能够带动除鳞轮411移动至送鱼通道20内。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弹性件4124连接在两组除鳞机构41的驱动组件412的滑杆4122之间时,可以取消其中一组驱动组件412的第一弹性件4124的设置。

驱动机构42用于驱动两组除鳞机构41的除鳞轮411转动,在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42包括两个第一电机421,两个第一电机421分别安装在两组除鳞机构41的驱动组件412的滑杆4122上,且一个第一电机421的电机轴与一个除鳞轮411共轴设置,从而驱动该除鳞轮411转动,以使除鳞轮411通过其上的毛刷4112刮除鱼背或鱼腹上的鱼鳞。

以下对去鱼鳞机100的工作原理进行简述:

当需要对鱼进行去鱼鳞加工时,将鱼从箱体12的第一开口123送入两组输送带2之间形成的送鱼通道20,在鱼被送抵送鱼通道20的入口前,外部水泵装置向高压喷嘴单元3泵送高压水流,使高压喷嘴单元3通过喷嘴312向鱼身两侧喷射高压水流,从而对鱼身两侧进行冲刷,以使高压水流刮除鱼身两侧的鱼鳞。

当鱼被送抵送鱼通道20的入口后,两组输送带2的传送带对鱼进行夹紧,并将鱼送往箱体12的第二开口124。在两组输送带2将鱼送往箱体12的第二开口124的过程中,当鱼经过除鳞单元4时,两组除鳞机构41的除鳞轮411会分别在所在除鳞机构41的驱动组件412的驱动下会恒压向鱼背或鱼腹,从而紧贴鱼背或鱼腹,同时,两组除鳞机构41的除鳞轮411会在驱动机构42的驱动下保持转动,以使除鳞轮411上的毛刷4112将鱼背或鱼腹上的鱼鳞刮除。

需要说明的是,除鳞单元4的数量为两个至四个,两个以上的除鳞单元4沿送鱼通道20的延伸方向分布,而通过设置两个以上的除鳞单元4能够进一步提高对鱼背及鱼腹处鱼鳞的除净率,从而提高对鱼的宰杀质量。

综上可见,本实用新型通过对去鱼鳞机的结构设计,使得去鱼鳞机能够先通过高压喷嘴单元去除鱼身两侧的鱼鳞及鱼背、鱼腹上的部分鱼鳞,再通过除鳞单元能够对鱼背、鱼腹上的鱼鳞进行进一步刮除,从而提高去鱼鳞机对鱼上鱼鳞的除净率,保证鱼的宰杀质量。

去鱼鳞机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去鱼鳞机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组件的第一弹性件的安装位置。具体地,结合图6,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524优选为压缩弹簧,每一个除鳞机构5的驱动组件52的第一弹性件524均设置在“凵”形连接座521的远离输送带的侧壁和滑杆522的限位杆523之间,且第一弹性件524套装在滑杆522上,使得第一弹性件524能够可靠地迫使滑杆522朝向送鱼通道移动,从而使得滑杆522能够带动除鳞轮51向送鱼通道内移动并紧贴鱼背或鱼腹。

本实施例的第一弹性件524的安装位置设计使第一弹性件524仅独立迫使所在的驱动组件52的滑杆522移动,让每个驱动组件52的滑杆522的滑动更加自由、独立,避免两个驱动组件52的滑杆522相互干扰,并使得除鳞轮51能够更好的贴合于鱼背或鱼腹。

去鱼鳞机第三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除鳞轮的结构。具体地,结合图7,在本实施例中,除鳞轮6的周壁上取消毛刷的设置,并在除鳞轮6的周壁上设置两片以上的刮刀61,刮刀61沿除鳞轮6的轴向延伸,且两片以上的刮刀61沿除鳞轮6的周向分布。其中,刮刀61的刀刃向除鳞轮6的中部呈弧形内凹设置。通过在除鳞轮6的周壁上设置刮刀61替代毛刷,使得除鳞轮6能够更彻底地刮除鱼背或鱼腹上的鱼鳞。

去鱼鳞机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驱动机构的结构。具体地,结合图8,驱动机构包括传动组件71和第二电机,传动组件71包括两个传动轮711、挠性件712、摆臂713、张紧轮714和第二弹性件715。两个传动轮711分别与两组除鳞机构的除鳞轮70固定连接,一个传动轮711与对应连接的一个除鳞轮70呈共轴设置,挠性件712套设在两个传动轮711之间。摆臂713的第一端与机架700铰接,张紧轮714可转动地安装在摆臂713的第二端上。第二弹性件715连接在机架700和摆臂713之间,第二弹性件715驱动摆臂713转动,使张紧轮714压紧在挠性件712上,第二电机驱动两个传动轮711中的一个转动。摆臂713、张紧轮714及第二弹性件715的设置用于使挠性件712保持良好的预紧力,从而使得两个传动轮711和挠性件712之间能够进行可靠的联动。其中,传动轮711可为链轮或带轮,挠性件712可相应为链条或传动带。可见,驱动机构7的结构可根据设计要求、设计空间及生产成本等条件进行相适应的改变,并使得驱动机构的结构能够灵活多变。

去鱼鳞机第五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上述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箱体的结构。具体地,结合图9,箱体8的底部81朝向箱体8外凸呈锥形设置,箱体8的底部81设置有排污口82,排污口82位于锥形底部81的顶点处,将箱体8的底部81设置成外凸的锥形能够使被刮除的鱼鳞顺着箱体8的锥形底部81进行聚集,并使得鱼鳞能够顺着排污口82排出箱体8,通过对箱体8的结构设计,使得去鱼鳞机的清洗更加简单、方便。

去鱼鳞加工系统:

去鱼鳞加工系统包括去鱼鳞机、水泵装置和第二输送带,其中,去鱼鳞机为上述去鱼鳞机第一实施例至第五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去鱼鳞机。水泵装置用于与去鱼鳞机的高压喷嘴单元的喷嘴连接,以向各个喷嘴泵送高压水流。第二输送带设置于箱体的第二开口处,使得当去鱼鳞机完成对鱼的去鱼鳞作业后,第二输送带能够接受两组输送带送出的鱼,并该鱼输送至后级加工设备、后级生产线或回收装置,而设置有上述去鱼鳞机的去鱼鳞加工系统能够提高对鱼身上鱼鳞的除净率,并能够提高去鱼鳞加工系统的整体效率。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变化和更改,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