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茶叶萎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398041发布日期:2021-06-11 19:13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高效茶叶萎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茶叶萎凋装置。



背景技术:

萎凋又做“萎雕”,是制茶工序名称。将采下的鲜叶按一定厚度摊放,通过晾晒,使鲜叶呈现萎蔫状态。萎凋过程中,鲜叶发生一系列变化:水分减少,叶片由脆硬变得柔软,便于揉捻成条;叶中所含酶类物质的活性增强,促使淀粉、蛋白质、不溶性原果胶等鲜叶成分发生分解、转化,生成葡萄糖、氨基酸、可溶性果胶等有利于成茶品质的有效物质,多酚类物质也程度不同地氧化。正常而有效的萎凋,使鲜叶的青草气消退而产生清香,并有水果香或花香,成茶滋味醇而不苦涩。萎凋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等条件。传统的萎凋方法有日光萎凋(日晒)、室内自然萎凋(摊晾)以及兼用上述两种方法的复式萎凋,现在也采用人工控制的半机械化萎凋设备——萎凋槽。加温萎凋槽是按热空气对流传导的原理设计而成。即以热空气为干燥的介质,借通风机的压力,穿过槽上摊放的鲜叶,鲜叶受热,叶内水分汽化蒸发,逐渐萎软。

现有的萎凋工序均采用萎凋槽,不仅占地面积较大,且萎凋槽底部加热的方式,一个萎凋槽只能加热一组茶叶,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且进料及出料时工序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高效茶叶萎凋装置,解决现有的萎凋设备工作效率较低,且进出料较为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茶叶萎凋装置,包括箱体、载物板、加热箱及进料机构,所述箱体为一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箱体内部设置有若干第一滑槽,且第一滑槽设置有载物板;所述箱体一侧设置有加热箱及加热板,且加热箱通过轴流风机及导风管与箱体两端的进风箱相连接;所述箱体一端设置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固定架及固定架上的固定杆、链轮、链条及驱动电机,所述固定架上部设置有固定耳,且固定耳上设置有于驱动电机相连接的链轮,链轮通过链条一地步的另一链轮相连接;所述链条上设置有与第二滑槽,且载物板侧部第一滑条相匹配的第二滑槽。

进一步,所述箱体开口处的上下部位均设置有第三滑槽,且第三滑槽内设置有开合门。

进一步,所述开合门上下两端均通过第二滑条与第三滑槽滑动连接,且开合门上设置有把手。

进一步,所述箱体侧部设置有矩形开口,且矩形开口处设置有进风箱。

进一步,所述载物板为上部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载物板底部设置有若干通气孔,载物板上部设置有载物网。

进一步,所述链条的第二滑槽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感应探头相对应的感应器。

进一步,所述箱体及固定架底部均设置有支脚,且支脚至少设置有四只。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箱体内设置有若干第一滑槽,能够将载物板满载后推入箱体中进行加热萎凋,且在箱体后部及两端设置有加热组件,通过轴流风机将热气导入箱体的底部,从下至上进行加热萎凋,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2、在箱体的一端设置有进料机构,能够通过固定架及链条通过驱动电机的驱动下将第二滑槽组件进行升降,并通过感应器及控制器的作用下与第一滑槽相对接,便于载物板拉出移动至外界进行添料或收料,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操作人员使用。

3、载物板底部设置有若干通气孔,且载物板上部平铺设置有载物网,便于物料收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进料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箱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开合门、3-第二滑条、4-进风箱、5-固定架、6-固定杆、7-链条、8-驱动电机、9-链轮、10-载物板、11-固定耳、12-载物网、13-支脚、14-把手、15-第一滑条、17-第一滑槽、18-第三滑槽、19-导风管、20-轴流风机、21-加热板、22-加热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图1-图3示出了一种高效茶叶萎凋装置,包括箱体1、载物板10、加热箱22及进料机构,所述箱体1为一端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箱体1内部设置有若干第一滑槽17,且第一滑槽17设置有载物板10;所述箱体1一侧设置有加热箱22及加热板21,且加热箱22通过轴流风机20及导风管19与箱体1两端的进风箱4相连接;所述箱体1一端设置有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固定架5及固定架5上的固定杆6、链轮9、链条7及驱动电机8,所述固定架5上部设置有固定耳11,且固定耳11上设置有于驱动电机8相连接的链轮9,链轮9通过链条7一地步的另一链轮相连接;所述链条7上设置有与第二滑槽,且载物板10侧部第一滑条15相匹配的第二滑槽;上述方案中,在箱体内设置有若干第一滑槽,能够将载物板满载后推入箱体中进行加热萎凋,且在箱体后部及两端设置有加热组件,通过轴流风机将热气导入箱体的底部,从下至上进行加热萎凋,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实在现有的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箱体1行进一步描述,所述箱体1开口处的上下部位均设置有第三滑槽18,且第三滑槽18内设置有开合门2;开合门2上下两端均通过第二滑条3与第三滑槽18滑动连接,且开合门2上设置有把手14;开合门2采用侧滑双开方式,能够在工作时关闭,在出料时打开,提高防止内部的热气溢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实在现有的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箱体1进行进一步描述,所述箱体1侧部设置有矩形开口,且矩形开口处设置有进风箱4;进风箱4通过导风管19与轴流风机相20连接,能够将热气流通过进风箱4进入箱体1的矩形开口内,配合箱体1顶部的出气口从下至上进行干燥除湿。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实在现有的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载物板10进行进一步描述,所述载物板10为上部开口的矩形空腔体结构,且载物板10底部设置有若干通气孔,载物板10上部设置有载物网12;载物板10底部设置有若干通气孔,且载物板上部平铺设置有载物网12,便于物料收集,进一步提高设备的实用性,能够在茶叶萎凋一端时间后,将载物板10拖出,并将茶叶聚合并再次进行翻料平铺,提高聚合的效率。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实在现有的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链条7进行进一步描述,所述链条7的第二滑槽上设置有与第一滑槽17感应探头相对应的感应器;在箱体1的一端设置有进料机构,能够通过固定架5及链条7通过驱动电机8的驱动下将第二滑槽组件进行升降,并通过感应器及控制器的作用下与第一滑槽17相对接,便于载物板10拉出移动至外界进行添料或收料,提高工作效率,便于操作人员使用。链条7通过感应器进行限位控制,与第一滑槽17对接为常用技术。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实在现有的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箱体1进行进一步描述,所述箱体1及固定架5底部均设置有支脚13,且支脚13至少设置有四只。

在本说明书中所谈到的“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等,指的是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包括在本申请概括性描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多个地方出现同种表述不是一定指的是同一个实施例。进一步来说,结合任一实施例描述一个具体特征、结构或者特点时,所要主张的是结合其他实施例来实现这种特征、结构或者特点也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尽管这里参照本实用新型的多个解释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是,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很多其他的修改和实施方式,这些修改和实施方式将落在本申请公开的原则范围和精神之内。更具体地说,在本申请公开、附图和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对主题组合布局的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多种变型和改进。除了对组成部件和/或布局进行的变形和改进外,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其他的用途也将是明显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