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鱼糜调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6361发布日期:2021-07-06 21:3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鱼糜调味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鱼糜调味装置。


背景技术:

2.鱼糜是一种新型的水产调理食品原料。将鱼糜斩拌后,加食盐、副原料等进行擂溃,成粘稠的鱼肉糊再成型后加热,变成具有弹性的凝胶体,此类制品包括鱼丸、鱼糕、鱼香肠、鱼卷等。由于鱼糜制品调理简便,细嫩味美,又耐储藏,颇适合城市消费,这类制品即能大规模工厂化制造,又能家庭式手工生产。即可提高低值鱼的经济价值,又能为人民所接受,因而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水产制品。
3.鱼糜在制作成成品时,需要根据需要进行调味,现有的鱼糜调味通常是人工手动添加搅动,搅动过程费时费力,而且与调味料混合不均匀。
4.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鱼糜调味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鱼糜调味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鱼糜调味通常是人工手动添加搅动,搅动过程费时费力,而且与调味料混合不均匀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鱼糜调味装置,包括搅拌箱,所述搅拌箱的左下部固接连通有第一绞龙筒,所述第一绞龙筒的左下部固接连通有排料管,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右侧固接连通有落料斗,所述搅拌箱的底部均匀固接有支撑脚,所述搅拌箱的内腔下部贯穿转动连接有伸入第一绞龙筒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左下部圆周壁上均匀固接有可与第一绞龙筒内腔壁贴合转动的绞龙叶片,所述转动杆位于搅拌箱内腔的圆周壁上均匀固接有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箱的右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输出端与转动杆右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的第一电机,所述搅拌箱的顶部安装有输料至落料斗的输送带组件,所述搅拌箱的左上部固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可驱动输送带组件运转的第二电机,所述支撑架的顶部横向安装有第二绞龙筒,所述第二绞龙筒的右端面上固接有位于输送带组件上方的细孔盖,所述第二绞龙筒的顶部左侧固接连通有进料斗,所述第二绞龙筒的内腔水平转动设置有绞龙,所述第二绞龙筒的左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输出端与绞龙通过联轴器连接的第三电机,所述第二绞龙筒的右上部固定安装有调味料撒料组件。
7.优选的,所述调味料撒料组件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置有顶板,所述底座和顶板之间均匀安装有弹簧,所述顶板的右侧壁上固接有储料罐,所述储料罐的底部出口处安装有阀门,所述顶板上安装有震动电机。
8.优选的,所述储料罐的前侧壁上竖直设置有透明玻璃嵌片,所述储料罐上设置有位于透明玻璃嵌片侧边的刻度尺。
9.优选的,所述搅拌箱的内腔底部向左下方倾斜。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鱼糜生产中的调味,调味过程机械操作,无需人力劳力参与,从起到省时省力,提高效率的作用;通过旋转的绞龙,可将鱼糜进行挤压输送,这样有利于提升鱼糜的韧性,从而提升烹饪的口感;通过输送带组件和调味料撒料组件,可在鱼糜在输送过程中,在其表面上均匀撒上调味料,有利于提高鱼糜和调味料融合的效率和均匀性。
11.当然,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调味料撒料组件结构示意图。
15.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0016]1‑
搅拌箱,2

第一绞龙筒,3

排料管,4

落料斗,5

支撑脚,6

转动杆,7

绞龙叶片,8

搅拌叶片,9

第一电机,10

输送带组件,11

支撑架,12

第二电机,13

第二绞龙筒,14

细孔盖,15

进料斗,16

绞龙,17

第三电机,18

调味料撒料组件,181

底座,182

顶板,183

弹簧,184

储料罐,185

阀门,186

震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8]
请参阅图1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鱼糜调味装置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鱼糜调味装置,包括搅拌箱1,搅拌箱1的左下部固接连通有第一绞龙筒2,第一绞龙筒2的左下部固接连通有排料管3,搅拌箱1的顶部右侧固接连通有落料斗4,搅拌箱1的底部均匀固接有支撑脚5,搅拌箱1的内腔下部贯穿转动连接有伸入第一绞龙筒2的转动杆6,转动杆6的左下部圆周壁上均匀固接有可与第一绞龙筒2内腔壁贴合转动的绞龙叶片7,转动杆6位于搅拌箱1内腔的圆周壁上均匀固接有搅拌叶片8,搅拌箱1的右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输出端与转动杆6右端通过联轴器连接的第一电机9,搅拌箱1的顶部安装有输料至落料斗4的输送带组件10,搅拌箱1的左上部固接有支撑架11,支撑架11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可驱动输送带组件10运转的第二电机12,支撑架11的顶部横向安装有第二绞龙筒13,第二绞龙筒13的右端面上固接有位于输送带组件10上方的细孔盖14,第二绞龙筒13的顶部左侧固接连通有进料斗15,第二绞龙筒13的内腔水平转动设置有绞龙16,第二绞龙筒13的左侧壁上固定安装有输出端与绞龙16通过联轴器连接的第三电机17,第二绞龙筒13的右上部固定安装有调味料撒料组件18。
[0019]
进一步的,调味料撒料组件18包括底座181,底座181的上方设置有顶板182,底座
181和顶板182之间均匀安装有弹簧183,顶板182的右侧壁上固接有储料罐184,储料罐184的底部出口处安装有阀门185,顶板182上安装有震动电机186,将调味料放置进储料罐184中,启动震动电机186,可带动储料罐184整体震动,此时,工作人员可根据调料的落料量适度开启阀门185,使得调味料均匀下落至输送带组件10上。
[0020]
进一步的,储料罐184的前侧壁上竖直设置有透明玻璃嵌片,储料罐184上设置有位于透明玻璃嵌片侧边的刻度尺;通过透明玻璃嵌片和刻度尺,方便工作人员了解储料罐184中调料的量。
[0021]
进一步的,搅拌箱1的内腔底部向左下方倾斜,方便鱼糜的出料。
[0022]
其中,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2、第三电机17和震动电机186均通过控制开关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0023]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有搅拌功能的鱼糜调味装置,使用时,开启第一电机9、第二电机12、第三电机17和震动电机186,第一电机9开启后,可带动转动杆6转动,从而带动绞龙叶片7呈向搅拌箱1内腔输送物料的状态,还可带动各组搅拌叶片8转动;第二电机12的启动,可带动输送带组件10运转;第三电机17的启动可带动绞龙16转动;震动电机186的震动,可实现储料罐184的震动,使得调料在落料时,不会发生堵塞;然后,往进料斗15通入鱼糜,鱼糜进入第二绞龙筒13内腔后,受到绞龙16的挤压输送,从细孔盖14被挤出,落至运转的输送带组件10上进行输送,输送过程中,调味料撒料组件18将下撒调味料,均匀撒在输送带组件10上输送的鱼糜上表面,随鱼糜进入搅拌箱1的内腔,鱼糜进入搅拌箱1内腔后,将被转动的搅拌叶片8进行搅拌,使得鱼糜和调味料均匀搅拌在一起,搅拌过程,绞龙叶片绞龙叶片7呈向搅拌箱1内腔输送的状态,使得鱼糜不会从第一绞龙筒2排出;当鱼糜混合好后,可反转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此时,绞龙叶片7可将搅拌箱1中的鱼糜绞出。
[0024]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25]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