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煮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22095发布日期:2021-11-17 17:36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连续煮浆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连续煮浆机。


背景技术:

2.有些液态食品如豆浆需经加热至一定的程度,方能去除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煮熟及杀菌。习知煮热豆浆的方式有以蒸煮的方式,将冷豆浆及蒸汽通入一加热器的料腔,使冷豆浆及蒸汽进行混合而提升豆浆的温度至一预定温度。当豆浆的温度被加热提升至一定高温时,再继续加热时,所需使用的蒸汽量必须要精准。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连续煮浆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煮浆机,其于蒸汽分流至多个蒸煮加热器的状态下能精准地提供蒸汽量。
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煮浆机,包括:一储气装置,其供连通一蒸汽源,该储气装置包括一第一储气缸、一第二储气缸及一第三储气缸,该第一储气缸供连通该蒸汽源,该第二储气缸及该第三储气缸分别连通该第一储气缸,该第三储气缸的容积大于该第二储气缸的容积;一加热模组,其包括至少一第一蒸煮加热器及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连通该第二储气缸,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连通该第三储气缸;及复数比例阀,各该比例阀安装于该第三储气缸及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之间;其中,各该比例阀依据所侦测的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内的浆液的一浆液温度,以控制由该第三储气缸中流入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中的蒸汽量。
6.优选地,各该比例阀依据所侦测的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内的浆液的该浆液温度及一于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内的浆液量,以控制由该第三储气缸中流入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中的蒸汽量。
7.优选地,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设定一加热于内部的该浆液预定达到的第一加热温度,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的第一加热温度小于等于80度,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设定一加热于内部的该浆液预定达到的第二加热温度,该第二加热温定大于等于80度;该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的数量至少为三,该加热模组供该浆液朝一第一方向流动依序流入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及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该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的第二加热温度朝该第一方向渐高。
8.优选地,该第一储气缸的容积大于该第二储气缸的容积及该第三储气缸的容积。
9.优选地,该第一储气缸设置的高度低于该第二储气缸及该第三储气缸分别所设置的高度。
10.优选地,该储气装置另包括一第一输气管路、一第二输气管路及复数导气管路,该第一输气管路连通于该第一储气缸及该第二储气缸之间,该第二输气管路连通于该第一储气缸及该第三储气缸之间,各该导气管路连通于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及该第三储气缸
之间,各该导气管路的管径小于该第二输气管路的管径。
11.优选地,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相对二侧具有一顶端部及一底端部,该第三储气缸所排出的蒸汽是由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的顶端部朝该底端部往下流入。
12.优选地,另包括一进气模组,该进气模组包括一第一进气管路、一第一进气控制阀、一第二进气管路及一第二进气控制阀,该第一进气管路供连通于该蒸汽源及该第一储气缸之间,该第一进气控制阀设于该第一进气管路,该第二进气管路的二端分别连通于该第一进气管路,该第二进气管路的二端分别跨接于该第一进气控制阀的相对二侧,该第二进气控制阀设于该第二进气管路。
13.优选地,该进气模组的设置高度高于该储气装置的设置高度。
14.优选地,各该比例阀依据所侦测的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内的浆液的该浆液温度及一于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内的浆液量,以控制由该第三储气缸中流入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中的蒸汽量;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设定一加热于内部的该浆液预定达到的第一加热温度,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的第一加热温度小于等于80度,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设定一加热于内部的该浆液预定达到的第二加热温度,该第二加热温定大于等于80度;该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的数量至少为三,该加热模组供该浆液朝一第一方向流动依序流入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及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该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朝该第一方向的加热温度是渐高;该第一储气缸的容积大于该第二储气缸的容积及该第三储气缸的容积;该第一储气缸设置的高度低于该第二储气缸及该第三储气缸分别所设置的高度;该储气装置另包括一第一输气管路、一第二输气管路及复数导气管路,该第一输气管路连通于该第一储气缸及该第二储气缸之间,该第二输气管路连通于该第一储气缸及该第三储气缸之间,各该导气管路连通于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及该第三储气缸之间,各该导气管路的管径小于该第二输气管路的管径;该第一储气缸、该第二储气缸及该第三储气缸分别为一分汽缸,该第三储气缸的径向上设有复数间隔设置的组接部;各该导气管路呈u字形,包括一前管段、一中管段及一后管段,该中管段连接于该前管段及该后管段之间,该前管段一端连接于其中一该组接部,该后管段一端连接于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该前管段由该第一储气缸往上延伸,该后管段由其中一该第二储气缸往上延伸;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相对二侧具有一顶端部及一底端部,该第三储气缸所排出的蒸汽是由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的顶端部朝该底端部往下流入;该连续煮浆机另包括一蒸汽水出口,该蒸汽水出口供连通该第一储气缸及一外界;该连续煮浆机另包括一浆液输送管路,该复数第一蒸煮加热器及该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分别以该浆液输送管路相连接;该连续煮浆机另包括一压力反冲部,该压力反冲部与该浆液输送管路相互连通;该连续煮浆机另包括一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设于该浆液输送管路;该连续煮浆机另包括一清洁排出管路,该清洁排出管路连通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与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及一外界。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煮浆机,其于蒸汽分流至多个蒸煮加热器的状态下能精准地提供蒸汽量。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立体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局部立体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23.请参考图1至5,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连续煮浆机1包括一储气装置10、一加热模组20及复数比例阀30。
24.该储气装置10供连通一蒸汽源,该储气装置10包括一第一储气缸11、一第二储气缸12及一第三储气缸13,该第一储气缸11供连通该蒸汽源,该第二储气缸12及该第三储气缸13分别连通该第一储气缸11,该第三储气缸13的容积大于该第二储气缸12的容积;该加热模组20包括至少一第一蒸煮加热器 21及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22,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21连通该第二储气缸12,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连通该第三储气缸13;各该比例阀30安装于该第三储气缸13及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之间;其中,各该比例阀30依据所侦测的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内的浆液(如豆浆液)的一浆液温度,以控制由该第三储气缸13中流入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中的蒸汽量;据此,该蒸汽源的蒸汽可由该第一储气缸11分压(流)至该第三储气缸13及该第二储气缸 12,以稳定维持该储气装置10内部的压力,且可精准的提供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21及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的蒸汽量。具体地说,该第一储气缸11分流蒸汽至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21,该第二储气缸12要分流蒸汽至该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22(高压及欲将该浆液加热至高温,如75度以上)中与浆液混合,皆可精准的提供蒸汽量以加热于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21及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 22中的浆液至预定高温。
25.各该比例阀30依据所侦测的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内的浆液的该浆液温度及一于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内的浆液量,以控制由该第三储气缸13中流入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中的蒸汽量,故控制蒸汽的输出蒸汽量的精准度高。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21设定一加热于内部的该浆液预定达到的第一加热温度,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21的第一加热温度小于等于80度,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设定一加热于内部的该浆液预定达到的第二加热温度,该第二加热温定大于等于80度;该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22的数量至少为三,该加热模组20供该浆液朝一第一方向l1流动依序流入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21 及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该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22的第二加热温度朝该第一方向l1渐高,具体地说,该复数第一蒸煮加热器21及该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22分别以一浆液输送管路2相连接,该浆液输送管路2内供运送由该复数第一蒸煮加热器21及该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22而流出混合的蒸汽及浆液。该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22的第二加热温度依序为90度、100度及105度,该至少一第一蒸煮加热器21的数量为二,该二第一蒸煮加热器21的第一加热温度朝该第一方向l1渐高,具体地说,该二第一蒸煮加热器21的第一加热温度依序为60度、75度,以精准的提供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的蒸汽量,便可渐进式地加热该浆液至预定高温。
26.该第一储气缸11的容积大于该第二储气缸12的容积及该第三储气缸13 的容积,
该第一储气缸11可储存较大量的蒸汽并分压至该第二储气缸12及该第三储气缸13中以维持内部的压力平衡。
27.该第一储气缸11设置的高度低于该第二储气缸12及该第三储气缸13分别所设置的高度,该第一储气缸11内的蒸汽利于分压流至该第二储气缸12及该第三储气缸13内。
28.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相对二侧具有一顶端部23及一底端部24,于本实施例中各该第一、二蒸煮加热器21、22是直立设置,该第三储气缸13所排出的蒸汽是由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的顶端部23朝该底端部24往下流入,以精准地控制流入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的蒸汽量。
29.该储气装置10另包括一第一输气管路14、一第二输气管路15及复数导气管路16,该第一输气管路14连通于该第一储气缸11及该第二储气缸12之间,该第二输气管路15连通于该第一储气缸11及该第三储气缸13之间,各该导气管路16连通于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及该第三储气缸13之间,各该导气管路16的管径小于该第二输气管路15的管径;该第一储气缸11、该第二储气缸12及该第三储气缸13分别为一分汽缸,该第三储气缸13的径向上设有复数间隔设置的组接部131;各该导气管路16呈u字形,包括一前管段161、一中管段162及一后管段163,该中管段162连接于该前管段161及该后管段 163之间,该前管段161一端连接于其中一该组接部131,该后管段163一端连接于其中一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该前管段161由该第一储气缸11往上延伸,该后管段163由其中一该第二储气缸12往上延伸,如此该第一储气缸11 可快速分压予该第二、三储气缸12、13并同时达到精准给予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21及第二蒸煮加热器22适当的蒸汽量。
30.该连续煮浆机1另包括一进气模组40,该进气模组40包括第一进气管路 41、一第一进气控制阀42、一第二进气管路43及一第二进气控制阀44,该第一进气管路41供连通于该蒸汽源及该第一储气缸11之间,该第一进气控制阀 42设于该第一进气管路41,该第二进气管路43的二端分别连通于该第一进气管路41,该第二进气管路43的二端分别跨接于该第一进气控制阀42的相对二侧,该第二进气控制阀44设于该第二进气管路43;该第一进气控制阀42可开启及关闭以供控制由该蒸汽源经该第一进气管路41流入该第一储气缸11中的蒸汽量,该第二进气控制阀44可开启及关闭以供控制由该蒸汽源的蒸汽经该第二进气管路43流入至该第一进气管路41,而当该第一进气控制阀42损坏时,该蒸汽源提供的蒸汽可由该第二进气管路43流入该第一储气缸11中;于其他状况亦可切换该蒸汽源由该第一进气管路41或该第二进气管路43流入该第一储气缸11中。
31.该进气模组40的设置高度高于该储气装置10的设置高度,利于控制该蒸汽源所提供的该蒸汽的流量。
32.该连续煮浆机1另包括一蒸汽水出口50,该蒸汽水出口50供连通该第一储气缸11及一外界,得以排出于该第一储气缸11中的蒸汽水。
33.该连续煮浆机1另包括一压力反冲部3,该压力反冲部3与该浆液输送管路2相互连通,于本实施例中,该压力反冲部3呈桶状设于该浆液输送管路2 的一末端及一排浆部(例如浆液储存桶)之间,以减缓高温浆液于该浆液输送管路2中的冲击压力。
34.该连续煮浆机1另包括一压力控制阀4,该压力控制阀4设于该浆液输送管路2,以控制及调节于该浆液输送管路2中的高温蒸汽及浆液的于该浆液输送管路2中的压力,以维持于稳定的压力。
35.该连续煮浆机1另包括一清洁排出管路5,该清洁排出管路5连通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21与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及一外界,如此以清洁液(如水但不限于此)通入各该第一蒸煮加热器21及各该第二蒸煮加热器22以进行清洗作业,该清洁液可经由该清洁排出管路5排出于外。
36.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连续煮浆机以该储气装置以维持内部的蒸汽压力且各该比例阀让于蒸汽分流至多个蒸煮加热器(该复数第二蒸煮加热器)的状态下能精准地提供蒸汽量。
37.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