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煮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18304发布日期:2021-11-03 16:0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连续煮浆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连续煮浆机。


背景技术:

2.有些液态食品如豆浆需经加热至一定的程度,方能去除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煮熟及杀菌。习知煮液态食品的方式都是以煮锅设备,只是在煮的过程中,液态食品容易有加热不均匀的问题,故必须在加热的过程中不断地搅拌,若搅拌不均匀更会有局部过热而烧焦的问题发生。所以习知的煮液态食品的过程工序繁多且有加热不均的问题,导致生产效率及生产品质差。
3.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颖且具有进步性的连续煮浆机,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煮浆机,可均匀混合蒸汽及浆液达到均匀加热。
5.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续煮浆机,包括:一加热模组,其包括复数蒸煮加热器及一导流管路,该导流管路连通该复数蒸煮加热器,该导流管路包括至少一呈弯曲状的回弯管,各该蒸煮加热器包括一进气口、一加热筒、一入浆部及一与该加热筒的内部连通的出浆部,各该蒸煮加热器的进气口供连通一蒸汽源,该加热筒设有一径向开设有与内部连通的入浆部,该出浆部供排出经被该蒸汽源的高温蒸汽加热的高温浆液;各该回弯管连接于任意二该蒸煮加热器之间,各该回弯管连通于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的入浆部及另一该蒸煮加热器的出浆部之间。
6.优选地,各该回弯管包括一前段、一中段及一后段,该中段呈弯曲状,该前段连通于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的出浆部及该中段之间,该后段连通于另一该蒸煮加热器的入浆部及该中段之间,该中段横向连接于该前段及该后段之间,该中段的一弯折顶点位于一第一水平假想面上,该中段与该第一水平假想面之间构成一第一夹角,该前段及该后段分别位于该第一水平假想面的相对二侧。
7.优选地,该前段及该后段至少其中一个是由该中段朝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的方向渐远离该第一水平假想面。
8.优选地,该导流管路另包括一末端导流管,该末端导流管呈弯曲状,该末端导流管连通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的出浆部及供连通于一排浆部之间,该末端导流管包括至少一末端回弯管,该末端回弯管包括一末前段、一末中段及一末后段,该末中段呈弯曲状,该末前段连通于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的出浆部及该末中段之间,该末后段连通于该末中段及供连通该排浆部之间,该末中段横向连接于该末前段及该末后段之间,该末中段的一弯折顶点位于一第二水平假想面上,该第一水平假想面及该第二水平假想面相互平行,该末中段与该第二水平假想面之间构成一第二夹角,该第一夹角与该第二夹角相异。
9.优选地,各该回弯管呈长形框状,各该蒸煮加热器的加热筒朝一轴向延伸,该前
段、该后段及该中段分别横向于该轴向延伸。
10.优选地,于一高度方向上定义一底侧及一顶侧,该加热模组包括至少三该蒸煮加热器,该导流管路包括复数该回弯管,该加热模组供连接于一进浆部及一排浆部之间,该复数蒸煮加热器由该进浆部渐往该排浆部的方向分别渐靠近该顶侧设置,该复数回弯管分别于该高度方向上排列设置,各该回弯管横向于该高度方向。
11.优选地,另包括一连通该蒸汽源的蒸汽储气装置及一蒸汽排出口,各该蒸煮加热器连通该蒸汽储气装置,该蒸汽排出口连通该蒸汽储气装置。
12.优选地,另包括一压力反冲部,该压力反冲部与该导流管路相互连通。
13.优选地,另包括一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设于该导流管路。
14.优选地,各该回弯管呈长形框状;该末端导流管包括复数该末端回弯管,该复数末端回弯管相互连通,各该末端回弯管呈长框形状;该前段及该后段至少其中一个是由该中段朝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的方向渐远离该第一水平假想面;各该蒸煮加热器的加热筒朝一轴向延伸,该前段、该后段及该中段分别横向于该轴向延伸;该前段的延伸长度及该后段的延伸长度分别大于该中段的延伸长度;该连续煮浆机于一高度方向上定义一底侧及一顶侧,该加热模组包括至少三该蒸煮加热器,该导流管路包括复数该回弯管,该加热模组供连接于一进浆部及一排浆部之间,该复数蒸煮加热器由该进浆部渐往该排浆部的方向分别渐靠近该顶侧设置,该复数回弯管分别于该高度方向上排列设置;各该蒸煮加热器设定一加热温度,该复数蒸煮加热器的加热温度供越靠近该排浆部温度越高;该连续煮浆机另包括一连通该蒸汽源的蒸汽储气装置及一蒸汽排出口,各该蒸煮加热器连通该蒸汽储气装置,该蒸汽排出口连通该蒸汽储气装置;该连续煮浆机另包括一压力反冲部,该压力反冲部与该导流管路相互连通;该连续煮浆机另包括一压力控制阀,该压力控制阀设于该导流管路;该复数回弯管及该复数末端回弯管是于该高度方向上间隔排列设置。
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续煮浆机,可均匀混合蒸汽及浆液达到均匀加热。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前示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俯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侧视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侧视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蒸煮加热器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仅以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可能的实施态样,然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欲保护的范畴,合先叙明。
25.请参考图1至7,其显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连续煮浆机1包括一加热模组10、一蒸汽储气装置30、一压力反冲部40及一压力控制阀50。
26.该加热模组10包括复数蒸煮加热器11及一导流管路12,该导流管路12 连通该复数蒸煮加热器11,该导流管路12包括至少一呈弯曲状的回弯管121,各该蒸煮加热器11包括一进气口21、一加热筒22、一入浆部23及一与该加热筒22的内部连通的出浆部24,该加热筒22为一蒸汽加热筒,各该蒸煮加热器11的进气口21供连通一蒸汽源,该加热筒22设有一蒸煮加热室241且径向开设有与该蒸煮加热室241连通的入浆部23,该入浆部23及该出浆部24分别为一通孔,该蒸煮加热室241内设有一蒸汽加热机构25(如图7),该蒸器加热机构25设有一螺旋肋251、一具有孔洞且供该蒸汽源进入的注气管252及一活塞机构253,供浆液(如豆浆液但不限于此)与该蒸汽源均匀混合,并以该活塞机构253弹抵封闭或受气压打开该进气口21,该出浆部24供排出经该蒸煮加热室241被该蒸汽源的高温蒸汽加热的高温浆液;各该回弯管121连接于任意二该蒸煮加热器11之间(于本实施例中是相邻的二该蒸煮加热器11之间),各该回弯管121连通于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11的入浆部23及另一该蒸煮加热器 11的出浆部24之间;如此,使浆液与高温蒸汽通过于弯曲处回流受冲击而得以相互均匀混合而被均匀加热。
27.各该回弯管121包括一前段122、一中段123及一后段124,该中段123 呈弯曲状(于本实施例中呈u形状达到一回流效果但不限于此,亦可为连续弯折返曲状),该前段122及该后段124分别略呈l形状,各该回弯管121呈长形框状,于本实施例中各该回弯管121呈长方框形但不限于此,亦可呈其他长形环状。该前段122连通于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11的出浆部24及该中段123之间,该后段124连通于另一该蒸煮加热器11的入浆部23及该中段123之间,该中段123横向连接于该前段122及该后段124之间,该中段123的一弯折顶点125位于一第一水平假想面s1上(如图2及图4所示),该中段123与该第一水平假想面s1之间构成一第一夹角θ1,该前段122及该后段124分别位于该第一水平假想面s1的相对二侧;较佳地,该前段122及该后段124至少其中一个是由该中段123朝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11的方向渐远离该第一水平假想面s1,于本实施例中该前段122及该后段124皆由该中段123朝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11的方向渐远离该第一水平假想面s1。具体地说,该前段122与该后段124位于不同的高度上,且该前段122、后段124及中段123皆倾斜设置,浆液与高温蒸汽由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11的出浆部24排出至该前段122至中段123至该后段124至另一该蒸煮加热器11的入浆部23,整个流动的过程往高处不断地爬升,且因各该回弯管121的长度长,让浆液与高温蒸汽流动至下一该蒸煮加热器11时,可均匀混合。再者,可以小尺寸的体积提供浆液与高温蒸汽于该导流管路12中具有长流动距离。
28.各该蒸煮加热器11的加热筒22朝一轴向a延伸,于本实施例中各该蒸煮加热器11呈直立状,该前段122、该后段124及该中段123分别横向于该轴向 a延伸,该前段122的延伸长度及该后段124的延伸长度分别大于该中段123 的延伸长度,浆液与高温蒸汽有充足的流动距离得以混合并均匀加热。
29.该连续煮浆机1于一高度方向h1上定义一底侧60及一顶侧70,该高度方向h1是垂直于一地面,该加热筒22的一顶端部221朝向该顶侧70,该加热筒 22的一底端部222朝向该底侧60,该出浆部24设于该加热筒22的底端部222,该进气口21设于该加热筒22的顶端部221,该入浆部23设于该进气口21及该出浆部24之间;该加热模组10包括至少三该蒸煮加热器11,该导流管路 12包括复数该回弯管121,该加热模组10供连接于一进浆部2(如提供尚欲进行加热的豆浆的浆液)及一排浆部3之间,具体地说,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11 的入浆口
23供连通该进浆部2,该复数蒸煮加热器11由该进浆部2渐往该排浆部3的方向分别渐靠近该顶侧70设置,也就是该复数蒸煮加热器11的设置位置朝该排浆部3的方向渐高,使浆液及高温蒸汽是逐渐往高处爬升流动,以达加热均匀;该复数回弯管121分别于该高度方向h1上排列设置,各该回弯管121横向于该高度方向h1,如此于该复数回弯管121中可平稳地流动不易产生气泡。各该蒸煮加热器11设定一加热温度,该复数蒸煮加热器11的加热温度供越靠近该排浆部3温度越高,具体地说,该浆液可连续通过具不同加热温度的蒸煮加热器11,以达到分段式加热,让浆液可均匀地被加热至预定的温度。
30.该导流管路12另包括一末端导流管14,该末端导流管14呈弯曲状,该末端导流管14连通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11的出浆部24及供连通于该排浆部3(例如浆液储存桶)之间,该末端导流管14包括至少一末端回弯管141,于本实施例中,该末端导流管14呈螺旋管状,该末端导流管14包括复数该末端回弯管 141,该复数末端回弯管141相互连通,各该末端回弯管141呈长框形状,该末端回弯管141包括一末前段142、一末中段143及一末后段144,该末中段 143呈弯曲状,该末前段142略呈l形状,其中一该末前段142连通于其中一该蒸煮加热器11的出浆部24及该末中段143之间,该末后段144连通于该末中段143及供连通该排浆部3之间,该末中段143横向连接于该末前段142及该末后段144之间,该末中段143的一弯折顶点146位于一第二水平假想面s2 上,该第一水平假想面s1及该第二水平假想面s2相互平行,该末中段143与该第二水平假想面s2之间构成一第二夹角θ2,该第一夹角θ1与该第二夹角θ2相异,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夹角θ2小于该第一夹角θ1,让该复数回弯管 121及该复数末端回弯管141可延高处延伸设置,具体地说,该复数回弯管121 及该复数末端回弯管141是于该高度方向h1上间隔排列设置,使整体尺寸小且提升浆液与高温蒸汽于该导流管路12中的流动距离,以达到均匀混合加热的效果。
31.该连续煮浆机1另包括一蒸汽排出口31。该蒸汽储气装置30连通该蒸汽源。各该蒸煮加热器11连通该蒸汽储气装置30,该蒸汽排出口31连通该蒸汽储气装置30,得以排出蒸汽水。
32.该压力反冲部40与该导流管路12相互连通,于本实施例中该压力反冲部 40呈桶状设于该末端导流管14的一末端145及该排浆部3之间,以减缓高温浆液于该导流管路12中的冲击压力,达到稳定高温浆液的压力。
33.该压力控制阀50设于该导流管路12,以控制及调节于该导流管路12中的高温蒸汽及浆液的于该导流管路12中的压力,以维持于稳定的压力。
34.该连续煮浆机1另包括一清洁排出管路80,该清洁排出管路80连通各该蒸煮加热器11及一外界,如此以清洁液(如水但不限于此)通入各该蒸煮加热器11以进行清洗作业,该清洁液可经由该清洁排出管路80排出于外。
35.在使用时,豆浆从高度最低的蒸煮加热器11的入浆部23通入于蒸煮加热器11与由该进气口21进入的高温蒸汽混合,再由该蒸煮加热器11的出浆部 24排出流经一该回弯管121以使高温蒸汽及该浆液均匀混合,再由相邻的第二低的该蒸煮加热器11的入浆部23流入与另一温度的高温蒸汽混合而接着连续经过不同的蒸煮加热器11及不同的回弯管121(不限制数量),最后经该末端导流管14供排出至该排浆部3,以达到连续升温加热及均匀混合该高温蒸汽及浆液达到均匀加热的效果。
36.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连续煮浆机,以加热模组的各该蒸煮加热器及回弯管的设计,
以达到对浆液及高温蒸汽均匀混合的效果。
37.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