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艾蒿粉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6502334发布日期:2021-09-04 03:10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野艾蒿粉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野艾蒿粉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野艾蒿(artemisia lavandulaefolia dc)入药作艾蒿(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的代用品,有散寒、祛湿、温经、止血等功效,应用于胆囊炎、肝硬化、口腔炎、发热、支气管炎等疾病。民间也有食用野艾蒿的风俗,一般长江中下游地区于三月下旬至四月中旬采摘野艾蒿,过四月后,其茎叶木质化,可见其采收期较短;另一方面,野艾蒿食用刺激性较大,长期或大量食用还可能对人体有毒副作用,目前野艾蒿还未进入国家卫健委的药食同源目录或保健食品目录。如何有效降低野艾蒿中刺激性成分、减少其毒副作用,提供安全、便于储存的野艾蒿食用产品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野艾蒿粉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野艾蒿粉食用方便、安全、无刺激性等。
4.本发明提出的野艾蒿粉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5.s1:采集;
6.s2:预处理:将s1采集的野艾蒿清洗干净并沥干水分,晾于通风无阳光的地方晾干表面水滴;
7.s3:杀青:将s2中预处理后的野艾蒿进行杀青处理;
8.s4:揉搓;
9.s5:绞碎;
10.s6:烘干、包装。
11.优选地,所述s1中采集的野艾蒿为长江中下游地区于清明节前后半月内采集5

10cm的嫩梢段。
12.优选地,所述s3中杀青的条件为:温度130

150℃、时间8

12min。
13.优选地,所述s3中杀青用装置包括:
14.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固定设置有具有一容纳空间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若干热风管,所述热风管下端开有若干出风孔,用于对物料进行杀青;
15.滑板,贯穿所述箱体并与所述箱体滑动连接,所述滑板上端开有两放料腔,两所述放料腔通过分隔块分隔,所述放料腔内还水平设置有用于放置物料的放料板。
16.优选地,位于所述分隔块内的放料板设置有限位块,且所述放料板的两端贯穿所述滑板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放料板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套设有用于复位的弹簧,所述放料板两端均设置有使其水平往复位移的驱动组件。
17.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传动块,所述传动块一端与所述放料板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块内腔两侧均设置有齿条,所述传动块内腔还设置有与所述齿条传动连接的传动齿
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18.优选地,两所述放料腔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箱体内腔的长度。
19.优选地,所述s6中烘干的条件为:温度80

90℃、时间6

8h。
20.本发明提出的上述方法制备的野艾蒿粉。
21.本发明提出的上述野艾蒿粉在食品中的应用。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23.(1)本发明通过对野艾蒿进行杀青、揉搓、绞碎和烘干处理,并严格控制其反应条件,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野艾蒿的刺激性成分,而且还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野艾蒿的营养成分。
24.(2)本发明的杀青装置包括滑板,且滑板通过分隔块分隔为两放料腔,当一放料腔中的野艾蒿杀青结束后,再将另一放料腔移动至箱体内进行杀青,采用该方式相比于现有的杀青装置来说,方便二次杀青,且本申请用于杀青的箱体相比于现有的采用传送带的杀青装置来说密封性更好,使其杀青的效率更高,此外,本申请的装置可以更加方便的采用分步杀青的方式对野艾蒿进行处理,以保证在有效降低野艾蒿的刺激性成分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野艾蒿的营养成分。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杀青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杀青用装置的局部a

a剖视图;
27.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中:1

工作台、2

滑板、3

出风孔、4

热风管、5

箱体、6

分隔块、7

放料板、8

限位块、9

放料腔、10

传动块、11

传动齿轮、12

齿条、13

伸缩杆、14

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30.参照图1

3,本发明提出的杀青用装置包括:
31.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端固定设置有具有一容纳空间的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若干热风管,所述热风管下端开有若干出风孔,用于对物料进行杀青;
32.滑板,贯穿所述箱体并与所述箱体滑动连接,所述滑板上端开有两放料腔,两所述放料腔通过分隔块分隔,所述放料腔内还水平设置有用于放置物料的放料板。
33.此外,位于所述分隔块内的放料板设置有限位块,且所述放料板的两端贯穿所述滑板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放料板的底部还设置有若干均匀分布的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套设有用于复位的弹簧,所述放料板两端均设置有使其水平往复位移的驱动组件。
34.具体地,驱动组件包括传动块,所述传动块一端与所述放料板固定连接,所述传动块内腔两侧均设置有齿条,所述传动块内腔还设置有与所述齿条传动连接的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两所述放料腔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箱体内腔的长度。
35.本发明的杀青装置包括滑板,且滑板通过分隔块分隔为两放料腔,当一放料腔中的野艾蒿杀青结束后,再将另一放料腔移动至箱体内进行杀青,采用该方式相比于现有的
杀青装置来说,方便二次杀青,且本申请用于杀青的箱体相比于现有的采用传送带的杀青装置来说密封性更好,使其杀青的效率更高,此外,本申请的装置可以更加方便的采用分步杀青的方式对野艾蒿进行处理,以保证在有效降低野艾蒿的刺激性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野艾蒿的有效成分。
36.实施例1
37.本发明提出的野艾蒿粉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38.s1:长江中下游地区于清明节前后半月内,采集野艾蒿的5cm左右嫩梢段。这一时期野艾蒿嫩茎刚刚长出地面,其嫩梢中刺激性物质含量少;
39.s2:预处理:将s1采集的野艾蒿清洗干净并沥干水分,晾于通风无阳光的地方晾干表面水滴;
40.s3:杀青:将s2中预处理后的野艾蒿进行杀青处理;杀青的条件为:温度140℃、时间10min。
41.s4:揉搓:用手轻轻揉搓,使野艾蒿茎叶液稍出,利于挥发刺激性物质的释放;;
42.s5:绞碎:绞碎近为细碎小段,便于在烘制时,水分和挥发刺激性物质的进一步释放;
43.s6:烘干、包装,其中烘干的条件为:温度85℃、时间7h,烘至完全干燥后绞碎呈粉状,密封包装。
44.实施例2
45.本发明提出的野艾蒿粉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46.s1:长江中下游地区于清明节前后半月内,采集野艾蒿的5cm左右嫩梢段。这一时期野艾蒿嫩茎刚刚长出地面,其嫩梢中刺激性物质含量少;
47.s2:预处理:将s1采集的野艾蒿清洗干净并沥干水分,晾于通风无阳光的地方晾干表面水滴;
48.s3:杀青:将s2中预处理后的野艾蒿进行杀青处理;杀青的条件为:温度130℃、时间8min。
49.s4:揉搓:用手轻轻揉搓,使野艾蒿茎叶液稍出,利于挥发刺激性物质的释放;
50.s5:绞碎:绞碎近为细碎小段,便于在烘制时,水分和挥发刺激性物质的进一步释放;
51.s6:烘干、包装,其中烘干的条件为:温度80℃、时间6h,烘至完全干燥后绞碎呈粉状,密封包装。
52.实施例3
53.本发明提出的野艾蒿粉的制备方法,方法步骤如下:
54.s1:长江中下游地区于清明节前后半月内,采集野艾蒿的5cm左右嫩梢段。这一时期野艾蒿嫩茎刚刚长出地面,其嫩梢中刺激性物质含量少;
55.s2:预处理:将s1采集的野艾蒿清洗干净并沥干水分,晾于通风无阳光的地方晾干表面水滴;
56.s3:杀青:将s2中预处理后的野艾蒿进行杀青处理;杀青的条件为:温度150℃、时间12min。
57.s4:揉搓:用手轻轻揉搓,使野艾蒿茎叶液稍出,利于挥发刺激性物质的释放;
58.s5:绞碎:绞碎近为细碎小段,便于在烘制时,水分和挥发刺激性物质的进一步释放;
59.s6:烘干、包装,其中烘干的条件为:温度90℃、时间8h,烘至完全干燥后绞碎呈粉状,密封包装。
60.对实施例1制备的野艾蒿粉进行性能测定,其中:
61.按照gb5009.3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5009.4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灰分的测定》、gb5009.5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gb 5009.6

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的测定》、gb/t5009.10

2003《植物类食品中粗纤维的测定》、2020版《中国药典》(一部)铁皮石斛多糖的检测方法和sn/t4952

2016《出口食品中总黄酮的测定》分别检测上述新鲜野艾蒿中水分、灰分、蛋白质、粗纤维、多糖和总黄酮等,野艾蒿的主要营养成分与已经作为食用野菜的齐头蒿(artemisia japonica thunb.)和荠菜(capsellabursa

pastoris(linn.)medic.)进行比较。结果可见(表1),野艾蒿的蛋白质含量分别是牡蒿和荠菜1.69和1.19倍、粗纤维含量分别是其1.82和1.21倍,与牡蒿的蛋白质、粗纤维含量差异显著(p<0.05);野艾蒿的总黄酮分别是牡蒿和荠菜1.34和1.35倍,且差异均显著(p<0.05);水分、灰分、脂肪和多糖介于荠菜与牡蒿之间。野艾蒿的总体营养价值好于牡蒿,其蛋白质、粗纤维、多糖和总黄酮的含量高于荠菜。
62.表1野艾蒿主要营养成分指检测结果(n=20,)
[0063][0064]
依据gb2762

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野艾蒿粉中的pb、cd、hg、as、cr和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见表2(参照新鲜蔬菜标准)。可见检测的野艾蒿粉样品中,未见上述有害物超标现象,说明制备野艾蒿粉不富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0065]
表2野艾蒿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n=20,)
[0066][0067]
参照gb 15193.13

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90天经口毒性试验》开展实验。一般90天经口毒性试验大鼠每日摄食量按照体重8%折算,高剂量野艾蒿粉掺入饲料比按照10%计,则实验大鼠高剂量组野艾蒿粉摄食量为8.00g/kg
·
bw。以4.00g/kg
·
bw和2.00g/kg
·
bw为中低剂量和低剂量,野艾蒿粉掺入饲料比分别为5%和2.5%。
[0068]
wistar大鼠100只,雌雄各半,鼠龄4周。在温度22~24℃、相对湿度50%~70%、光照周期12h:12h。自由进食,饮自来水,适应饲养4d后开始实验。动物按性别随机分为高、中、低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喂饲不加野艾蒿粉的同批基础饲料,连续给予喂养90d至试验末期。另设卫星对照组和卫星高剂量组,每组10只(雌雄各5只),用于停止给予野艾蒿粉后28d(恢复期)采血测定血液学、血生化等指标。数据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t检验比较各处理组间数据差异。
[0069]
每天观察动物的临床表现,每周记录动物体重、摄食量等情况。动物整个试验过程各组大鼠毛发光亮,对外反应和粪便等临床表现正常,没有出现病理状态和死亡。
[0070]
实验结束(90d)、恢复期结束(118d)对各实验组大鼠体重增加、总摄食量及总食物利用率进行比较,其中总食物利用率=体重增重量(g)/总摄食量(g)*100%。结果见表3,实验组和卫星组同性别各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说明野艾蒿粉对大鼠的进食、生长等无明显的影响。
[0071]
表3野艾蒿粉90天经口试验对大鼠体重的影响(实验组n=10;卫星组n=5,)
[0072][0073]
实验结束(90d)各实验组、恢复期结束卫星组(118d)进行采血,分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浓度及其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比例等血液生理指标。结果(表4)可见,同性别各剂量组与相应对照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说明野艾蒿粉低、中、高剂量连续喂养90d对大鼠血液生理指标未造成明显影响。
[0074]
表4野艾蒿粉90天经口试验对大鼠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实验组n=10;卫星组n=5,)
[0075][0076][0077]
注:wbc:白细胞;rbc:红细胞;hg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plt:血小板;neut:
[0078]
中性粒细胞;eo:嗜酸性粒细胞;baso:嗜碱性粒细胞;ly:淋巴细胞;mo:单核细胞
[0079]
实验结束(90d)各实验组、恢复期结束(118d)卫星组进行采血,分析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5)可见,同性别实验组各剂量组和卫星组高剂量组与相应组对照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说明野艾蒿粉低、中、高剂量连续喂养90d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未造成影响。
[0080]
表5野艾蒿粉90天经口试验对大鼠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实验组n=10;卫星组n=5,)
[0081][0082][0083]
注: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p:碱性磷酸酶;bun:尿素氮;cr:肌酐;glu:血糖;tp:总蛋白;alb:白蛋白;cho:胆固醇;tg:甘油三酯;
[0084]
实验结束(90d)各实验组、恢复期结束卫星组(118d)进行大体检查。对实验组和卫星组的各主要器官进行称重,分析主要器官的脏器系数(器官重量/体重*100%)结果见表6,同性别实验组各剂量组和卫星组高剂量组与相应对照没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各个脏器进行解剖观察,高剂量组大鼠的心、肝、脾、脑、胃、肾、肺等与对照组比较,其外观颜色正常,未见增生、水肿、萎缩、渗液等异常病理变化。说明野艾蒿粉低、中、高剂量连续喂养90d对大鼠脏器器官未造成影响。
[0085]
表6野艾蒿粉90天经口试验对大鼠主要脏器系数的影响(实验组n=10;卫星组n=5,)
[0086][0087][0088]
由上可知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野艾蒿粉在食用时可直接添加到其他食材中,且该野艾蒿粉的最大食用量为50kg体重的人,每天最大食用量建议不超过100g/d(参照大鼠的低剂量组摄食量)。
[008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