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桑叶红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及加工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8054801发布日期:2021-12-17 21:59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桑叶红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及加工设备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桑叶红茶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桑叶红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及加工设备。


背景技术:

2.鉴于药物治疗带来各种不良反应,食疗因为安全性更高逐渐受到关注,具有药用价值的药食同源植物现已进入广大亚健康人群的视野,而天然桑叶是国家卫生部公布的一种药食两用植物原料,《神农本草经》中将其称之为“神仙叶”。桑叶中的生物碱类、黄酮类和多糖类物质可抑制或延缓肠道内糖的分解,显著降低餐后血糖,故而桑叶得到大力的应用。
3.桑叶红茶是天然桑叶经过原料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提香等步骤加工而成,其中发酵工艺改善了天然桑叶性寒、苦涩和无法长期食用等缺点,故而得到广泛使用。但是,现有的桑叶红茶口感差、成本高、不便携带,并且存在需要热水冲泡方能服用的条件制约,因此桑叶红茶制成桑叶红茶固态饮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故而亟需桑叶红茶固态饮料制备方法及加工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红茶使用不便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桑叶红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及加工设备。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桑叶红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6.(1)冷冻干燥:首先将适量的桑叶红茶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进行干燥处理,制得桑叶红茶冻干物;
7.(2)机械粉碎:将步骤1中所述的桑叶红茶冻干物经由多功能粉碎机进行破碎,过100目筛,制得桑叶红茶粉;
8.(3)恒温浸提:向步骤2中所述的桑叶红茶粉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进行恒温浸提,重复两次,合并滤液,制得桑叶红茶浸提液;
9.(4)低温浓缩:将步骤3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浸提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进行适当减压蒸馏,制得桑叶红茶浓缩液;
10.(5)二次冷冻干燥:将步骤4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浓缩液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制得桑叶红茶提取物;
11.(6)调配混合:向步骤5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提取物中加入适量的不同用途食品添加剂进行复配,并将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筛后备用;
12.(7)湿法制粒:以85%的乙醇溶液作润湿剂,将步骤6中所述的混合物料揉捏成软硬度适中的团,制成软材,过20目筛进行造粒;
13.(8)干燥封装:将固体颗粒放入60℃鼓风干燥箱干燥1h,并采用自动计量包装,成品包装形式为袋装,10克/袋;
14.上述加工方法使用以下加工设备,所述加工设备包括加工箱,所述加工箱的底部固定有多个支架,所述加工箱的上端固定有多个加料桶,所述加工箱的顶部贯穿开设有多个与多个加料桶对应连通的加料口,所述加工箱的内顶部设有多个预碾机构,所述加工箱的底部固定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加工箱的底部并固定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顶部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搅拌轴的侧壁设有搅拌机构,所述加工箱的内壁固定有多个连接块,多个所述连接块的侧壁共同固定有筛网,所述筛网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板,所述加工箱的下部侧壁贯穿开设有两个出料口,两个所述出料口的内壁均相抵有塞块,所述转轴的周向侧壁固定有多个搅拌杆。
15.在上述制备桑叶红茶固体饮料使用的加工设备中,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开设于搅拌轴侧壁的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内顶部通过复位弹簧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侧壁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搅拌套,两个所述搅拌套的侧壁均固定有转筛,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有多个电磁铁。
16.在上述制备桑叶红茶固体饮料使用的加工设备中,所述预碾机构包括与加工箱顶部贯穿转动连接的转杆,所述转杆的上端固定有研磨块,所述转杆的下端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上端贯穿开设有多个落料孔,所述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
17.在上述制备桑叶红茶固体饮料使用的加工设备中,每个所述连接块的底部均通过振捣弹簧连接有振捣锤,所述搅拌套与振捣锤均具有磁性且相互吸引。
18.在上述的桑叶红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桑叶红茶的冷冻干燥的条件为冷冻温度

20℃、冷冻时间24h、真空度0.1mpa,为了更有效地提取桑叶红茶中的营养活性成分,步骤2中将桑叶红茶进行适当的粉碎,以增加其比表面积。
19.在上述的桑叶红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中,步骤3中料液比为1:2~5(其中1为桑叶红茶粉的质量)、浸提温度50~70℃、浸提时间为5~8h,步骤4中所述的蒸馏温度为50~70℃,真空度为0.95mpa,浓缩至浸膏状。
20.在上述的桑叶红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中,步骤5中所述的冷冻干燥参数设置和步骤1的相同,步骤6中所述的甜味剂为适合糖尿病人食用的木糖醇、果糖、甜菊糖苷、阿斯巴甜的其中一种以上,添加量为0.5~5%;酸味剂为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的其中一种及以上,添加量为0.5~3%;填充剂为β

环糊精、麦芽糊精、微晶纤维素、蔗糖酯、甘露醇的其中一种以上,添加量为1%~8%。
21.在上述的桑叶红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中,将步骤6中调配后的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以保证桑叶红茶降糖固体饮料的颗粒均一性和复溶效果,步骤7中所制得的软材应当手捏成团,指压即散为宜。
22.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23.1、本发明所述的植物降糖固体饮料采用资源丰富的药食同源植物天然桑叶的深加工产品桑叶红茶作为基材,改善了天然桑叶寒凉、苦涩和无法长期服用等缺点;
24.2、本发明所制备的桑叶红茶降糖固体饮料安全无毒副作用、口感良好、速溶性好、携带方便、直接冲饮即可,有效解决了桑叶红茶需要热水冲泡后方能服用的条件制约;
25.3、本发明采用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和低温减压蒸馏技术对桑叶红茶及其浸提液进行干燥和浓缩,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其营养活性成分的功效性;
26.4.本发明选用蒸馏水作为提取介质对桑叶红茶中的有效成分进行提取,不仅保证
了桑叶红茶降糖固体颗粒的水溶性,同时有效地避免了有机溶剂提取带来的溶剂残留问题;
27.5、本发明对桑叶红茶提取物进行适当的调配和超微粉碎,用以提高桑叶降糖固体饮料颗粒的感官品质、颗粒均一性和复溶效果;
28.6、本发明中,在同一设备中实现混合与细化处理,并且不需要重复转移材料进行多次细化处理,仅细化后的材料才能够得到收集,降低了人力劳动的强度,使得细化过程更加方便,实现对原料的初步细化处理,便于后续进行更好的超微粉碎处理,提高整体加工效率。
29.综上所述,本发明以桑叶红茶作为实验原料,经过冷冻干燥、机械粉碎、恒温浸提、减压浓缩、二次冷冻干燥、调配混合、超微粉碎、湿法制粒和干燥封装等步骤制备出口感良好、复溶性好、体积小、方便携带的桑叶红茶固体颗粒制剂。该植物固体饮料即冲即饮,温水冲饮即可,解决了桑叶红茶需要热水冲泡方能服用的条件制约,可以作为辅助降糖食疗制品用于糖尿病人的日常餐后血糖控制,降低服用降糖药物对患者身体带来的系列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桑叶红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及加工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图1中a方向的剖视图;
32.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桑叶红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及加工设备中从动齿轮的俯视图;
33.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桑叶红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及加工设备中搅拌套和转筛部分的分开展示图。
34.图中:1加工箱、2支架、3加料桶、4加料口、5电机、6转轴、7搅拌轴、8出料口、9塞块、10连接块、11筛网、12支撑板、13滑动槽、14复位弹簧、15滑块、16搅拌套、17转筛、18电磁铁、19主动齿轮、20转杆、21研磨块、22从动齿轮、23落料孔、24搅拌杆、25振捣弹簧、26振捣锤。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实施例仅处于说明性目的,而不是想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36.实施例1
37.参照图1

4,一种桑叶红茶固体饮料制备方法及加工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38.(1)冷冻干燥:首先将适量的桑叶红茶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在干燥温度

20℃和真空度0.1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24h,制得桑叶红茶冻干物。
39.(2)机械粉碎:将步骤1中所述的桑叶红茶冻干物经由多功能粉碎机进行破碎,过100目筛,制得桑叶红茶粉。
40.(3)恒温浸提:向步骤2中所述的桑叶红茶粉中加入质量体积2倍的蒸馏水于浸提温度50℃条件下恒温浸提8h,离心后取上层清液;重复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制得桑叶红茶浸提液。浸提过程中每隔2h搅动一次,以增加其浸提效果。
41.(4)低温浓缩:将步骤3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浸提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在旋蒸温度
50℃和真空度0.95mp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浓缩至浸膏状,制得桑叶红茶浓缩物;
42.(5)二次冷冻干燥:将步骤4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浓缩物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在干燥温度

20℃和真空度0.1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24h,制得桑叶红茶提取物冻干粉;
43.(6)调配混合:向步骤5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提取物中加入4%果糖、3%柠檬酸、2.5%甘露醇、3%蔗糖酯和7.5%麦芽糊精进行复配,并将上述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筛后备用;
44.(7)湿法制粒:以85%的乙醇溶液作润湿剂,将步骤6中所述的混合物料揉捏成软硬度适中的团,制成软材,过20目筛进行造粒;
45.(8)干燥封装:将固体颗粒放入60℃鼓风干燥箱干燥1h,并采用自动计量包装,成品包装形式为袋装,10克/袋;
46.上述加工方法使用以下加工设备,加工设备包括加工箱1,加工箱1的底部固定有多个支架2,加工箱1的上端固定有多个加料桶3,加工箱1的顶部贯穿开设有多个与多个加料桶3对应连通的加料口4,加工箱1的内顶部设有多个预碾机构,加工箱1的底部固定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有转轴6,转轴6贯穿加工箱1的底部并固定有搅拌轴7,搅拌轴7的顶部固定有主动齿轮19,搅拌轴7的侧壁设有搅拌机构,加工箱1的内壁固定有多个连接块10,多个连接块10的侧壁共同固定有筛网11,筛网11的底部固定有支撑板12,加工箱1的下部侧壁贯穿开设有两个出料口8,两个出料口8的内壁均相抵有塞块9,转轴6的周向侧壁固定有多个搅拌杆24,搅拌杆24进行进一步搅拌混合。
47.搅拌机构包括开设于搅拌轴7侧壁的滑动槽13,滑动槽13的内顶部通过复位弹簧14连接有滑块15,滑块15的侧壁固定有两个对称设置的搅拌套16,两个搅拌套16的侧壁均固定有转筛17,搅拌套16和转筛17形成闭合区域,材料达到所需大小才能进入该区域,从而转移收集,支撑板12的底部固定有多个电磁铁18,电磁铁18能够对搅拌套16形成有效的磁力吸引,各个电磁铁18单独控制。
48.预碾机构包括与加工箱1顶部贯穿转动连接的转杆20,转杆20的上端固定有研磨块21,转杆20的下端固定有从动齿轮22,从动齿轮22的上端贯穿开设有多个落料孔23,主动齿轮19与从动齿轮22相啮合,通过主动齿轮19的转动,实现各个从动齿轮22的转动,从而实现研磨块21的转动,研磨块21与加料桶3内部存在大小逐渐变化的间隙,每个连接块10的底部均通过振捣弹簧25连接有振捣锤26,搅拌套16与振捣锤26均具有磁性且相互吸引。
49.本发明中,进行将步骤6的调配混合以及超微粉碎时,将各种所需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加入各个加料桶3中,将桑叶红茶提取物集中加入筛网11与支撑板12组成的搅拌区域内,启动电机5,使其带动转轴6转动,进而带动搅拌轴7转动;
50.搅拌轴7的转动将会带动主动齿轮19转动,进而使得与主动齿轮19啮合的各个从动齿轮22均转动,从动齿轮22的转动将带动转杆20转动,转杆20将会带动研磨块21转动,由于研磨块21与加料桶3的内壁件存在一定的间隙,且间隙自上而下不断减小,从而使得加料桶3内部的原料不断进入间隙中,而转动的研磨块21将会挤压进入间隙中的原料,从而实现对原料的有效研磨,实现对原料的初步细化处理,便于后续进行更好的超微粉碎处理,加料桶3内部可以加入添加剂也能够加入桑叶红茶提取物,均可适用和进行预处理;
51.初步研磨后的材料将会穿过加料口4和落料孔23进入到搅拌区域,而搅拌轴7的转动将会带动搅拌套16和转筛17转动,从而使得原料被带动而混合搅拌,实现各类材料的有
效混合,并且在搅拌套16靠近电磁铁18时,将会受到电磁铁18的吸引而向下移动,而在越过电磁铁18的位置后,又将在复位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复位,因此,搅拌套16在转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使其运动状态变得复杂多变,从而能够提升整体的搅拌效果,在搅拌时,各个电磁铁18间隔启动,即相邻两个电磁铁18仅有一个启动,故而保证搅拌套16能够实现上下运动;
52.在搅拌过程基本结束后,一圈设置的各个电磁铁18半圈启动,半圈关闭,并且时连续的半圈,此状态下,搅拌套16在转动一圈时,有半圈位于底部状态,半圈位于上部状态,在搅拌套16从上向下移动时,将会挤压其与支撑板12中间的原料,并且会在转动过程中,实现对该部分原料的挤压回转研磨,从而使得原料得到有效的细化处理,并且通过往复的位置调整,实现持续的研磨,而研磨后颗粒大小符合要求的材料将会在转筛17的转动下,越过转筛17进入到转筛17与搅拌套16组成的闭合区域后,将在离心力作用下越过转筛17与筛网11,从而掉落在加工箱1的底部,实现对超微细粉碎后的集中;
53.并且转轴6的转动将会带动搅拌杆24的转动,使得搅拌杆24能够对细化处理后的材料进行有效的再混合处理,使得原料得到充分的细化和混合,同时,在搅拌套16上下运动的过程中,受到磁力作用影响的振捣锤26也将配合振捣弹簧25做上下往复运动,从而实现对加工箱1底部材料的进一步捣碎,从而提高粉碎效果,进一步值得说明的是振捣锤26的顶部为永磁体,搅拌套16的下壁为永磁体,搅拌套16与振捣锤26互相靠近的一端为异性磁极,电磁铁18不规律的工作可进一步使得振捣锤16与搅拌套26的运动呈现不可预测的乱序,保证粉碎效果的更加彻底。
54.在同一设备中实现混合与细化处理,并且不需要重复转移材料进行多次细化处理,仅细化后的材料才能够得到收集,降低了人力劳动的强度,使得细化过程更加方便。值得说明的是本技术中的振捣弹簧25用于对振捣锤26进行限位,以避免其产生偏斜,此外还可加工箱1的侧壁设置竖直的滑槽,并使振捣锤26滑动连接在该槽内,以使其不产生偏斜而可正常工作。
55.实施例2
5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桑叶红茶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57.(1)冷冻干燥:首先将适量的桑叶红茶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在干燥温度

20℃和真空度0.1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24h,制得桑叶红茶冻干物。
58.(2)机械粉碎:将步骤1中所述的桑叶红茶冻干物经由多功能粉碎机进行破碎,过100目筛,制得桑叶红茶粉。
59.(3)恒温浸提:向步骤2中所述的桑叶红茶粉中加入质量体积3倍的蒸馏水于浸提温度60℃条件下恒温浸提7h,离心后取上层清液;重复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制得桑叶红茶浸提液。浸提过程中每隔2h搅动一次,以增加其浸提效果。
60.(4)低温浓缩:将步骤3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浸提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在旋蒸温度60℃和真空度0.95mp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浓缩至浸膏状,制得桑叶红茶浓缩物;
61.(5)二次冷冻干燥:将步骤4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浓缩物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在干燥温度

20℃和真空度0.1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24h,制得桑叶红茶提取物冻干粉;
62.(6)调配混合:向步骤5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提取物中加入0.5%甜菊糖苷、1.5%果糖、1.5%柠檬酸、2%苹果酸、2%微晶纤维素、1.5%蔗糖酯和5%β

环糊精进行复配,并将
上述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筛后备用;
63.(7)湿法制粒:以85%的乙醇溶液作润湿剂,将步骤6中所述的混合物料揉捏成软硬度适中的团,制成软材,过20目筛进行造粒;
64.(8)干燥封装:将固体颗粒放入60℃鼓风干燥箱干燥1h,并采用自动计量包装,成品包装形式为袋装,10克/袋。
65.实施例3
6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桑叶红茶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67.(1)冷冻干燥:首先将适量的桑叶红茶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在干燥温度

20℃和真空度0.1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24h,制得桑叶红茶冻干物。
68.(2)机械粉碎:将步骤1中所述的桑叶红茶冻干物经由多功能粉碎机进行破碎,过100目筛,制得桑叶红茶粉。
69.(3)恒温浸提:向步骤2中所述的桑叶红茶粉中加入质量体积4倍的蒸馏水于浸提温度65℃条件下恒温浸提6h,离心后取上层清液;重复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制得桑叶红茶浸提液。浸提过程中每隔2h搅动一次,以增加其浸提效果。
70.(4)低温浓缩:将步骤3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浸提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在旋蒸温度65℃和真空度0.95mp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浓缩至浸膏状,制得桑叶红茶浓缩物;
71.(5)二次冷冻干燥:将步骤4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浓缩物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在干燥温度

20℃和真空度0.1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24h,制得桑叶红茶提取物冻干粉;
72.(6)调配混合:向步骤5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提取物中加入3%木糖醇、1.5%果糖、2.5%柠檬酸、0.5%酒石酸、2.5%微晶纤维素、4%甘露醇和3.5%β

环糊精进行复配,并将上述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筛后备用;
73.(7)湿法制粒:以85%的乙醇溶液作润湿剂,将步骤6中所述的混合物料揉捏成软硬度适中的团,制成软材,过20目筛进行造粒;
74.(8)干燥封装:将固体颗粒放入60℃鼓风干燥箱干燥1h,并采用自动计量包装,成品包装形式为袋装,10克/袋。
75.实施例4
7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桑叶红茶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77.(1)冷冻干燥:首先将适量的桑叶红茶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在干燥温度

20℃和真空度0.1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24h,制得桑叶红茶冻干物。
78.(2)机械粉碎:将步骤1中所述的桑叶红茶冻干物经由多功能粉碎机进行破碎,过100目筛,制得桑叶红茶粉。
79.(3)恒温浸提:向步骤2中所述的桑叶红茶粉中加入质量体积5倍的蒸馏水于浸提温度70℃条件下恒温浸提5h,离心后取上层清液;重复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制得桑叶红茶浸提液。浸提过程中每隔2h搅动一次,以增加浸提效果。
80.(4)低温浓缩:将步骤3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浸提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在旋蒸温度70℃和真空度0.95mp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浓缩至浸膏状,制得桑叶红茶浓缩物;
81.(5)二次冷冻干燥:将步骤4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浓缩物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在干燥温度

20℃和真空度0.1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24h,制得桑叶红茶提取物冻干粉;
82.(6)调配混合:向步骤5中所述的桑叶红茶提取物中加入1.5%木糖醇、1%甜菊糖
苷、2%柠檬酸、1%酒石酸、3.5%微晶纤维素、1.5%甘露醇和6%麦芽糊精进行复配,并将上述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筛后备用;
83.(7)湿法制粒:以85%的乙醇溶液作润湿剂,将步骤6中所述的混合物料揉捏成软硬度适中的团,制成软材,过20目筛进行造粒;
84.(8)干燥封装:将固体颗粒放入60℃鼓风干燥箱干燥1h,并采用自动计量包装,成品包装形式为袋装,10克/袋。
85.对比例1
86.本对比提供一种桑叶降糖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加工步骤:
87.(1)冷冻干燥:首先将适量的鲜桑叶清洗干净并晾干后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在干燥温度

20℃和真空度0.1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24h,制得桑叶冻干物。
88.(2)机械粉碎:将步骤1中所述的桑叶冻干物经由多功能粉碎机进行破碎,过100目筛,制得桑叶粉。
89.(3)恒温浸提:向步骤2中所述的桑叶粉中加入质量体积4倍的蒸馏水于浸提温度65℃条件下恒温浸提8h,离心后取上层清液;重复提取两次,合并滤液,制得桑叶浸提液。浸提过程中每隔2h搅动一次,以增加浸提效果。
90.(4)低温浓缩:将步骤3中所述的桑叶浸提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在旋蒸温度65℃和真空度0.95mp的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浓缩至浸膏状,制得桑叶浓缩物;
91.(5)二次冷冻干燥:将步骤4中所述的桑叶浓缩物置于真空冷冻干燥机中,在干燥温度

20℃和真空度0.1m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处理24h,制得桑叶提取物;
92.(6)调配混合:向步骤5中所述的桑叶提取物中加入2%木糖醇、2.5%果糖、1.5%柠檬酸、2%苹果酸、2.5%微晶纤维素、3%甘露醇和4.5%β

环糊精进行复配,并将上述混合物料进行超微粉碎,过300目筛后备用;
93.(7)湿法制粒:以85%的乙醇溶液作润湿剂,将步骤6中所述的混合物料揉捏成软硬度适中的团,制成软材,过20目筛进行造粒;
94.(8)干燥封装:将固体颗粒放入60℃鼓风干燥箱干燥1h,并采用自动计量包装,成品包装形式为袋装,10克/袋。
95.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桑叶降糖固体饮料,所述饮料的食用方法为加水冲饮,每10克固体饮料添加200ml水,搅拌均匀,分别检测实施例1

4和对比例1制备的固体饮料冲泡后的色泽、形态和风味特征,对其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见表1;
96.表1各实施例和对比例冲泡后的感官评价结果
97.样品色泽形态风味实例1淡棕黄色澄清液体口感略酸,略带苦涩口感实例2淡棕红色澄清液体酸甜适中,略带红茶香气实例3淡棕红色澄清液体酸甜适中,伴有红茶香气实例4淡棕红色澄清液体口感偏甜,略带红茶香气对比例1淡黄绿色澄清液体酸甜适中,略带青涩口感
9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