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食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去火因子耗辣椒调味酱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2.辣椒酱是用辣椒制作成的酱料,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调味品。但是辣椒里面含有辣椒素,具有行气、发散、活血的功效,吃多了辣椒会产生口舌生疮、咽喉干痛等上火现象,身体内火旺盛的人吃辣椒最容易上火引起不适,因此这种体质的人对辣椒就望而却步,人们在对味蕾的追求和身体健康只能二者选其一,鉴于目前的辣椒酱还不能满足所有人群食用的矛盾,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去火因子耗辣椒调味酱。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去火因子耗辣椒调味酱,通过在其中加入中药成分,可以在不改变辣椒原有的色、香味情况下,能降低辣椒引起的胃肺之火及辛辣燥热之感,使耗辣椒产品好吃不上火。
4.本发明提出一种具有去火因子耗辣椒调味酱,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有以下组分:甘草20份、蒲公英15份、胖大海18份、茯苓10份、薄荷叶6份、茉莉花10份、白菊花20份、栀子22份、枸杞叶20份、调味料25份。
5.优选的,调味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组分:植物油60份、鲜辣椒40份、花生仁80份、葵花籽仁10份、白芝麻6份、葱3份、白糖2份、香辛料2份、谷氨酸钠1份、食盐2份制作而成。
6.本发明中加入的中药原材料功效如下:
7.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清热解毒的功效。
8.蒲公英—性苦、甘、寒,归属于肝、胃经,主要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的功效。
9.茯苓—性味甘、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等功效。
10.薄荷叶—性味辛,它入肝、肺经,主要有舒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的功效。
11.茉莉花—性味寒,味香淡具有清热、解毒、利湿、安神、镇静的功效。
12.白菊花—性寒,味辛、甘、苦。归肝经和肺经。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13.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功效。
14.枸杞叶—具有补虚益精、清热止渴、祛风明目、生津补肝功效。
15.本发明中的耗辣椒调味酱加入上述八种中药,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根据配比混合之后能产生清火因子,添加到产品中后,可以在不改变辣椒原有的色、香味情况下,能降低辣椒引起的胃肺之火及辛辣燥热之感,使耗辣椒产品好吃不上火。
16.另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具有去火因子耗辣椒调味酱的制备方法,方法如下:
17.步骤一、采用调味料炒煮并调味得成品酱;
18.步骤二、将甘草、蒲公英、胖大海、茯苓、薄荷叶、茉莉花、白菊花、栀子、枸杞叶进行清洗、干燥和除杂处理,处理完毕后按照重量份数混合进行粉碎;
19.步骤三、用热油将原料粉碎物进行浸泡0.5小时,浸泡后的油进行过滤;
20.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的过滤物和步骤一中所得的成品酱,在加热状态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所述耗辣椒调味酱。
21.优选的,步骤一中采用调味料制的成品酱的步骤包括:
22.s1、花生仁炸熟粉碎备用,葵花籽仁炸熟备用,葱切碎备用,将植物油加热至150~180℃,放入鲜辣椒小火慢炒40min,再放入花生碎、葵花籽仁、白芝麻、葱继续翻炒1~3min得到的待调味酱;
23.s2、向步骤s1中的酱中加入香辛料、谷氨酸钠和食盐,调味搅拌得成品酱。
24.优选的,步骤五中的搅拌操作在翻炒炉中进行。
25.优选的,翻炒炉包括有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部的锅体,壳体的内侧底部安装有加热炉,锅体的内部设置有翻炒机构,并且翻炒机构受控于壳体顶部设置的控制机构对锅体内部的材料翻炒搅拌。
26.优选的,控制机构包括有电机、上圆台和中圆台;电机固定安装于壳体外侧的顶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主轴,主轴向下延伸至壳体内部,上圆台呈椭圆状,并且上圆台通过轴承转动套接于主轴的圆周面上,壳体顶盖的下表面通过两个连接杆与上圆台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分别分布于主轴的两侧,上圆台内形成有t型滑槽,t型滑槽内对称的滑动连接有两个滑轮,两个滑轮的底部均连接有固定座,中圆台的上端面位于主轴的两侧对称的铰接有上连杆,上连杆的顶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固定座铰接,中圆台的内部形成有齿槽,主轴的圆周面上固定套接有与齿槽相啮合的齿轮,并且齿轮与中圆台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连接,齿轮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环,主轴的底端与翻炒机构固定相连,中圆台的下端面位于主轴的两侧对称的铰接有下连杆,下连杆的底端与翻炒机构相连。
27.优选的,翻炒机构包括有与主轴下端固定连接的下台体;下台体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转柄,下连杆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转柄铰接,转柄远离下台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圆周面上沿其轴向固定设置有铲子,锅体的内部中心处向上延伸形成有凸起,铲子的弧形面与锅体内部的弧形表面贴合。
28.优选的,控制机构和翻炒机构的连线中心位置设置有摆动机构,摆动机构远离主轴的一侧固定连接拨铲机构;摆动机构包括有固定套接在主轴圆周面上的挡板,挡板的上端面固定有电机,电机两侧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转盘的端面偏心处连接有短轴,短轴上转动连接有摇杆,两个摇杆的末端之间通过长轴相连,长轴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摆杆,挡板的边缘处形成有槽口,槽口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杆,支撑杆固定连接于挡板的上表面,摆杆与两个支撑杆内侧顶端铰接;拨铲机构包括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于摆杆末端的拨铲,拨铲靠近长轴的一端固定设连接有限位块,摆杆上且位于限位块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圆槽,位于限位块逆时针旋转方向的圆槽内插接有销柱。
29.优选的,锅体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支撑腿和一个伸缩杆铰接,两个支撑腿和一个伸缩杆呈三角形分布,拨铲机构包括通过铰接轴转动连接于摆杆末端的拨铲,拨铲靠近长轴
的一端固定设连接有限位块,摆杆上且位于限位块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圆槽,位于限位块顺时针旋转方向的圆槽内插接有销柱。
30.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31.本发明中的翻炒炉可模拟手动炒菜的动作,在调味酱翻炒的同时,使得物料充分受热,不易炒糊。在翻炒的同时通过拨铲机构沿锅体内壁从外向内拨动,从而使物料向锅体中心处移动,保证受热的同时,也可使物料不易从锅体的周围洒出。翻炒完成后,拨铲机构通过改变销柱的位置,拨铲可沿锅体内壁从内向外拨动,从而将锅体的物料铲至容器内,从而可实现自动铲菜。
附图说明
3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33.图1为本发明翻炒炉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本发明中控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为本发明中翻炒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为本发明中摆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为拨铲机构形成向内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8.图6为拨铲机构形成向外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9.图中:1、控制机构;2、翻炒机构;21、下台体;22、转柄;23、转轴;24、铲子;3、摆动机构;31、电机;32、转盘;33、短轴;34、摇杆;35、挡板;36、槽口;37、支撑杆;38、摆杆;39、长轴;4、拨铲机构;41、铰接轴;42、拨铲;43、圆槽;44、销柱;45、限位块;5、电机;6、壳体;7、锅体;8、支撑腿;9、伸缩杆;10、加热炉;11、主轴;110、下连杆;111、限位环;12、轴承;13、上圆台;14、连接杆;15、滑轮;16、固定座;17、上连杆;18、齿轮;19、中圆台。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1.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45.本实施例中公开了一种具有去火因子耗辣椒调味酱,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有以下组分:甘草20份、蒲公英15份、茯苓10份、薄荷叶6份、茉莉花10份、白菊花20份、栀子22份、枸杞叶20份、调味料25份。
46.优选的,调味料由如下重量份数组分:植物油60份、鲜辣椒40份、花生仁80份、葵花籽仁10份、白芝麻6份、葱3份、白糖2份、香辛料2份、谷氨酸钠1份、食盐2份制作而成。香辛料可自市场采购,也可采用孜然、小茴香、香叶、肉蔻、桂皮按质量比4:1:3:6:3混合制成。
47.上述具有去火因子耗辣椒调味酱的制备方法,具体的制作步骤如下:
48.步骤一、花生仁炸熟粉碎备用,葵花籽仁炸熟备用,葱切碎备用,将植物油加热至160℃,放入鲜辣椒小火慢炒40min,再放入花生碎、葵花籽仁、白芝麻、葱继续翻炒1~3min得到的待调味酱;向步骤s1中的酱中加入香辛料、谷氨酸钠和食盐,调味搅拌得成品酱。
49.步骤二、将甘草、蒲公英、胖大海、茯苓、薄荷叶、茉莉花、白菊花、栀子、枸杞叶进行清洗、干燥和除杂处理,处理完毕后按照重量份数混合进行粉碎。
50.步骤三、用热油将原料粉碎物进行浸泡0.5小时,浸泡后的油进行过滤。
51.步骤四、将步骤三所得的过滤物和步骤一中所得的成品酱,二者的混合后倒入至翻炒炉中,在加热状态下搅拌均匀即可得到耗辣椒调味酱。
52.如图1
‑
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翻炒炉包括有壳体6以及设置于壳体6内部的锅体7,壳体6的内侧底部安装有加热炉10,锅体7的内部设置有翻炒机构2,并且翻炒机构2受控于壳体6顶部设置的控制机构1对锅体7内部的材料翻炒搅拌,在加热炉10对物料进行加热的过程中,通过翻炒使得物料充分受热,不易炒糊。
53.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机构1包括有电机5、上圆台13和中圆台19;电机5固定安装于壳体6外侧的顶部,电机5的输出端驱动连接有主轴11,主轴11向下延伸至壳体6内部,上圆台13呈椭圆状,并且上圆台13通过轴承12转动套接于主轴11的圆周面上,壳体6顶盖的下表面通过两个连接杆14与上圆台13固定连接,两个连接杆14分别分布于主轴11的两侧,上圆台13内形成有t型滑槽,t型滑槽内对称的滑动连接有两个滑轮15,两个滑轮15的底部均连接有固定座16,中圆台19的上端面位于主轴11的两侧对称的铰接有上连杆17,上连杆17的顶端分别与相对应的固定座16铰接,中圆台19的内部形成有齿槽,主轴11的圆周面上固定套接有与齿槽相啮合的齿轮18,并且齿轮18与中圆台19沿竖直方向滑动配合连接,齿轮18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限位环111,主轴11的底端与翻炒机构2固定相连,中圆台19的下端面位于主轴11的两侧对称的铰接有下连杆110,下连杆110的底端与翻炒机构2相连。
54.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翻炒机构2包括有与主轴11下端固定连接的下台体21;下台体21的两侧分别转动连接有转柄22,下连杆110的底端分别与相对应的转柄22铰接,转柄22远离下台体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转轴23,转轴23的圆周面上沿其轴向固定设置有铲子24,锅体7的内部中心处向上延伸形成有凸起,锅体7内部中心处所形成的凸起与锅体7内壁
之间的腔体形成物料的翻炒腔体,铲子24的弧形面与锅体7内部的弧形表面贴合,此结构可以避免物料全部堆积在锅体7的中部,从而使物料受热均匀,不易被炒糊。由于耗辣椒的制法要求小火炒制,在使用传统大口径半球形的锅体时,要求控制物料在锅体内的最高高度,从而实现锅体中部的物料也能受热同时锅体底部的物料不能受热过度。现有方案也采用加大翻炒频率和幅度来实现。与传统锅体相比,物料在锅体内的高度相同,本实施例则中锅体7内物料体积增加30%的情况,仍能保证锅体中部的物料也能受热同时锅体底部的物料不能受热过度。
55.翻炒机构2在锅体7中不断的翻转搅拌,为了避免物料从锅体7中洒出,本实施例在控制机构1和翻炒机构2的连线中心位置设置有摆动机构3(如附图4所示),摆动机构3远离主轴11的一侧固定连接拨铲机构4(如附图5所示);摆动机构3包括有固定套接在主轴11圆周面上的挡板35,挡板35的上端面固定有电机31,电机31两侧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转盘32,转盘32的端面偏心处连接有短轴33,短轴33上转动连接有摇杆34,两个摇杆34的末端之间通过长轴39相连,长轴39的中部转动连接有摆杆38,挡板35的边缘处形成有槽口36,槽口36的两侧设置有支撑杆37,支撑杆37固定连接于挡板35的上表面,摆杆38与两个支撑杆37内侧顶端铰接。
56.拨铲机构4包括通过铰接轴41转动连接于摆杆38末端的拨铲42,拨铲42靠近长轴39的一端固定设连接有限位块45,摆杆38上且位于限位块45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一圆槽43,位于限位块45逆时针旋转方向的圆槽43内插接有销柱44,拨铲42通过此处设置的销柱44形成向内铲机构,由于此处销柱44的止挡,使得拨铲42可沿锅体7内壁从外向内拨动,从而使物料向锅体7中心处移动,保证受热的同时,也可使物料不易从锅体7的周围洒出。
57.当调味酱翻炒结束后,需要能够将其从锅体7中铲出,本实施例在锅体7的底部分别与两个支撑腿8和一个伸缩杆9铰接,并且两个支撑腿8和一个伸缩杆9呈三角形分布,拨铲机构4还采用上述结构,只是在位于限位块45顺时针旋转方向的圆槽43内插接有销柱44,拨铲42通过该处设置的销柱44形成向外铲机构(如附图6所示),通过该处销柱44的止挡,使得拨铲42可沿锅体7内壁从内向外拨动。从而将锅体7的物料铲至容器内。
58.本发明中翻炒炉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制作耗辣椒酱时,首先打开加热炉10,使锅体7加热,将辣椒等调味剂加入锅体7中,将销柱44插入沿限位块45逆时针旋转方向的圆槽43中,打开电机5,电机5通过主轴11带着齿轮18、中圆台19同向逆时针转动,中圆台19通过上连杆17,带着固定座16与滑轮15转动,同时也带着翻炒机构2沿主轴11的中轴线为圆心转动,由于滑轮15滑动连接于上圆台13内的椭圆形t型滑槽,则滑轮15在椭圆形的t型滑槽内滑动,在滑轮15逐渐向着上圆台13内椭圆形t型滑槽的长轴线上运动时,此时滑轮15通过固定座16,以及上连杆17拉动中圆台19向靠近上圆台13的方向运动,此时中圆台19通过与其铰接的下连杆110,拉动转柄22的一侧,从而使转柄22带着铲子24沿转轴23轴心方向正向转动,使得铲子24的圆弧面与锅体7表面的圆弧面贴合,配合铲子24沿着主轴11轴线转动的运动,两个运动结合,实现下铲动作。当滑轮15逐渐向着上圆台13内椭圆形t型槽的短轴线运动时,此时滑轮15通过固定座16,以及上连杆17推动中圆台19向远离上圆台13的方向运动,此时中圆台19通过与其铰接的下连杆110,推动转柄22的一侧,从而使转柄22带着铲子24沿转轴23轴心方向反向转动,配合铲子24沿着主轴11轴线转动的运动,两个运动结合,实现上翻动作。两个动作配合,从而完成整个翻炒。
59.在打开电机5的同时,打开水平电机31,此时销柱44位于靠近锅体7的圆槽43内,水平电机31的输出轴带着转盘32同向转动,从而带着短轴33偏心转动,短轴33通过与其滑动连接的摇杆34,带着长轴39运动,进而带着摆杆38沿着自身与支撑杆37连接轴为轴心摆动,支撑杆37带着与其铰接的拨铲42沿着摆杆38与支撑杆37连接轴为轴心摆动,在拨铲42从靠近主轴11向远离主轴11的方向摆动时,由于锅中物料的阻挡,使得拨铲42沿铰接轴41的轴心方向为圆心,顺时针转动,此时限位块45可自由转动,从而拨铲42向摆杆38收拢,不会对物料造成影响。当拨铲42从远离主轴11向靠近主轴11的方向摆动时,由于限位块45下侧销柱44的阻挡,使得拨铲42可沿锅体7内壁从外向内拨动,从而使物料向锅体7中心处移动,保证受热的同时,也可使物料不易从锅体7的周围洒出。
60.在完成翻炒功能之后,关闭电机5与水平电机31及加热炉10,将销柱44放入另一侧的圆槽43,降低伸缩杆9,将容器放入拨铲机构4的前方,启动水平电机31,水平电机31的输出轴带着转盘32同向转动,从而带着短轴33偏心转动,短轴33通过与其滑动连接的摇杆34,带着长轴39运动,进而带着摆杆38沿着自身与支撑杆37连接轴为轴心摆动,支撑杆37带着与其铰接的拨铲42沿着摆杆38与支撑杆37连接轴为轴心摆动。在拨铲42从远离主轴11向靠近主轴11的方向摆动时,由于锅中物料的阻挡,使得拨铲42沿铰接轴41的轴心方向为圆心,逆时针转动,从而拨铲42向摆杆38收拢,不会对物料造成影响。在拨铲42从靠近主轴11向远离主轴11的方向摆动时,由于限位块45上侧销柱44的阻挡,使得拨铲42可沿锅体7内壁从内向外拨动。从而将锅体7的物料铲至容器内。
61.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