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龙珠藤茶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74745发布日期:2022-02-19 18:2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龙珠藤茶的制作工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茶的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龙珠藤茶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2.藤茶的也叫显齿蛇葡萄,是葡萄科蛇葡萄属的一种藤本植物,是一种名贵珍稀的保健古茶,俗称:神仙草、长寿茶。藤茶水浸出物中含有丰富的糖和氨基酸,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具有一定的营养保健作用。藤茶还含有大量的多酚及黄酮类化合物,这是藤茶具有某些医疗保健作用的重要的物质基础。经研究认为:藤茶有消炎止咳祛痰作用,其祛痰止咳的作用与安妥明相似。实验表明,藤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藤茶具有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降血脂、降血糖等作用。藤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其主体物质为二氢杨梅素,它对自由基的清除率高达73.3%~91.5%,可减轻机体内氧化损伤,具有抗衰老的作用。藤茶还能减轻动物肝组织的变性和坏死程度,有保肝护肝之作用。
3.现有藤茶的制作工艺大多为摊凉-杀青-揉捻-脱水干燥,所制备的茶的品质和外观也参差不齐,并且茶的制作时间偏长,主要以调节制备工艺中的各种参数来控制茶的品质,其改善效果不尽人意,并且对于龙珠型藤茶的制备也缺少实际可用的相关装置,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从工艺和设备两方面出发来获得质量和外观优异的龙珠型藤茶,以满足市场的广泛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龙珠型藤茶制作方面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满足市场广泛需求的质量和外观兼具的龙珠型藤茶的制作方法和工艺,本发明在优化藤茶制备工艺的同时对制备过程中的各种设备进行了改良,一方面使得制备过程的时间大为缩短,同时藤茶的品质也显著提升。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龙珠藤茶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7.(a)萎凋:将新鲜采摘的藤茶嫩叶均匀摊放在自制的萎凋装置上进行萎凋,使含水量减少到70%左右;
8.(b)杀青:将步骤(a)萎凋后的藤茶叶置入微波-蒸汽杀青机中进行快速杀青,使含水量减少到60%左右;
9.(c)摊凉:将步骤(b)得到的藤茶叶摊凉回潮约20-40min;
10.(d)揉捻:将经过步骤(c)处理后的藤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处理,揉捻30min左右,使成条率达到60%以上;
11.(e)二次杀青:将步骤(d)揉捻处理的藤茶叶解块后再次放入微波-蒸汽杀青机中进行快速杀青,使含水量减少到45-50%左右;
12.(f)造型:将二次杀青的藤茶叶放入自制定型机中进行成型,获得小颗粒的龙珠型
藤茶;
13.(g)脱水干燥:将步骤(f)得到的藤茶叶在100~120℃下脱水烘干15~30分钟,冷却包装成产品。
14.优选的,所述的藤茶叶为春季刚采摘的藤茶鲜叶。
15.优选的,步骤(a)中萎凋的温度为35-45℃,萎凋的时间约为30-90min,摊叶厚度≤10cm;步骤(b)中所述杀青的时间为30-60s,步骤(e)中二次杀青的时间为60-90s。
16.优选的,步骤(a)中所述萎凋装置为自制萎凋装置,其结构包括萎凋槽体、网状传送带、投料部和排气扇;所述网状传送带贯穿设置在萎凋槽体的中下部,所述萎凋槽体的顶部两端分别连通设有排气扇和投料部;所述萎凋槽体的内部还设置有网罩和热风机,所述网罩位于网状传送带的上方,所述热风机位于网状传送带的下方。
17.优选的,所述投料部的内部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设置有拨板,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安装于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端部,所述第一电机固定于投料部的上端外部;所述投料部的下端穿过网罩延伸至网状传送带的上方,且所述投料部的最下端一侧固定设置有刮板。
18.优选的,步骤(b)中所述微波-蒸汽杀青机包括杀青机本体,所述杀青机本体的外部上端设置有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通过管道与设置于杀青机本体里面的蒸汽管连接;所述杀青机本体的内部里面还设置有微波发生模块、网筒及驱动装置,所述微波发生模块位于杀青机本体的内壁两侧,所述微波发生模块通过导线与杀青机本体外部的微波控制柜相连接,所述微波控制柜上设有控制所述微波发生模块启停的控制键,所述网筒位于杀青机本体的中部。
19.优选的,所述网筒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筒头,两组所述筒头转动安装于杀青机本体的两侧外部,两组所述筒头通过十字架连接于轴承上,所述轴承的内环中过盈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两组所述筒头的端部均设置有筒盖,所述筒盖的端部嵌装有出气接头。
20.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外齿圈、齿轮及第二电机;所述外齿圈套接于筒头的外部,所述齿轮与外齿圈啮合连接,所述齿轮通过转轴连接于第二电机的端部,所述第二电机安装在杀青机本体的侧面。
21.优选的,所述定型机包括底座、定型筒、定型底盘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定型盖板;所述底座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型筒,所述定型筒的中部与定型底盘接触的内侧开设有转孔,所述转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销,所述转销的一端与定型底盘的边部连接;所述定型底盘和成型盖板的表面均开设有直径为0.2-1.5cm的半球槽,且所述底座的底部还设有限位组件。
22.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门型支架,所述门型支架的顶部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部与定型盖板的顶部中心位置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盲孔、限位销及限位板,所述限位盲孔开设于底座的底部靠近定型筒处,所述限位销活动设置于限位盲孔的内部,所述限位板固定连接于限位销的一端。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24.(1)本发明的制备工艺为萎凋-杀青-摊凉-揉捻-二次杀青-造型-脱水干燥,通过严格控制制作工艺的时间、温度和水分含量,使得制备的藤茶颜色和香气均十分好,保证了
藤茶的原汁原味,泡出的茶汤具有极佳的口感和香气。
25.(2)本发明工艺采取2次杀青,并配合自主研发的入微波-蒸汽杀青机,严格控制每次杀青的时间,通过微波和蒸汽的相互结合能够保证网筒受热均匀,并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杀青,保证了茶叶质量的均匀性,第二次杀青使得茶叶水分含量降至40-45%左右,利于后续的龙珠造型。
26.(3)本发明在自制的萎凋装置中进行萎凋,能够在30-90min即完成萎凋,并且本发明的萎凋装置能够保证茶叶在网状带上铺设的均匀性,保证茶叶萎凋后整体质量的均匀性,而本发明的定型装置能够保证所制备的龙珠茶颗粒大小的均匀性,大小可以根据定型装置的孔径调整制作出直径为0.2-1.5cm的龙珠茶颗粒,并且自动化程度高,制作好后能够很快取出。
27.(4)本发明龙珠型藤茶的制作方法简单,时间短、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所制备的藤茶色香味俱全。
附图说明
28.图1为本发明萎凋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发明萎凋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发明萎凋装置投料部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发明萎凋装置网罩的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发明微波-蒸汽杀青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发明微波-蒸汽杀青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发明微波-蒸汽杀青机的内部转动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发明微波-蒸汽杀青机的网筒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发明定型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37.图10为本发明定型机的底盘转动结构示意图;
38.图11为本发明定型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39.图12为本发明定型机的限位组件结构示意图;
40.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作出的龙珠型藤茶。
41.图中:1、萎凋槽体;2、网状传送带;3、投料部;4、排气扇;5、网罩;6、热风机;7、第一转轴;8、拨板;9、第一电机;10、刮板;11、杀青机本体;12、蒸汽发生器;13、蒸汽管;14、网筒;15、筒头;16、十字架;17、第二转轴;18、挡板;19、微波发生模块;20、轴承;21、外齿圈;22、齿轮;23、第二电机;24、筒盖;25、出气接头;26、底座;27、通孔;28、定型筒;29、定型底盘;30、定型盖板;31、门型支架;32、液压缸;33、球槽;34、转孔;35、转销;36、限位盲孔;37、限位销;38、限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发明加以限制,基于本发明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43.实施例1
44.一种龙珠藤茶的制作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45.(a)萎凋:将新鲜采摘的藤茶鲜叶均匀摊放在自制的萎凋装置上进行萎凋,萎凋的温度控制在40℃,萎凋的时间为60min左右,摊叶厚度≤10cm,使含水量减少到70%左右;
46.(b)杀青:将步骤(a)萎凋后的藤茶叶置入微波-蒸汽杀青机中进行快速杀青50s,使含水量减少到57%左右;
47.(c)摊凉:将步骤(b)得到的藤茶叶摊凉回潮约30min;
48.(d)揉捻:将经过步骤(c)处理后的藤茶叶放入揉捻机中进行揉捻处理,揉捻30min左右,使成条率达到60%以上;
49.(e)二次杀青:将步骤(d)揉捻处理的藤茶叶解块后再次放入微波-蒸汽杀青机中进行快速杀青约70s,使含水量减少到43%左右;
50.(f)造型:将二次杀青的藤茶叶放入自制定型机中进行成型,获得小颗粒的龙珠型藤茶;
51.(g)脱水干燥:将步骤(f)得到的藤茶叶在110℃下脱水烘干25分钟至含水率为6%左右,之后冷却包装成产品。
52.其中,步骤(a)中所述萎凋装置为自制萎凋装置,其结构包括萎凋槽体1、网状传送带2、投料部3和排气扇4;所述网状传送带2贯穿设置在萎凋槽体1的中下部,所述萎凋槽体1的顶部两端分别连通设有排气扇4和投料部3;所述萎凋槽体1的内部还设置有网罩5和热风机6,所述网罩5位于网状传送带2的上方,所述热风机6位于网状传送带2的下方。
53.所述投料部3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转轴7,所述第一转轴7的上设置有拨板8,所述第一转轴7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安装于第一电机9的输出轴端部,所述第一电机9固定于投料部3的上端外部;所述投料部3的下端穿过网罩5延伸至网状传送带2的上方,且所述投料部3的最下端一侧固定设置有刮板10。
54.所述萎凋装置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启动热风机6,使得一定温度的热风从出风口吹出,经过一定时间后,待萎凋槽体1的中热风的温度保持约40℃时,同时开启网状传送带2和投料部3的动力装置,使得网状传送带2开始运动,投料部3中的拨板8开始转动,然后往投料部3的投料口投加茶叶,茶叶进入投料部后经过拨板的匀速转动保持茶叶均匀落到网状传送带2上,投料部3的最下端一侧固定设置的刮板10通过刮带使得茶叶在网状传送带2上的铺设厚度≤10cm,待茶叶铺满萎凋槽体1中网状传送带2后,停止网状传送带的运动,开始萎凋并计算萎凋的时间直至茶叶含水量减少到70%左右。
55.其中,步骤(b)中所述微波-蒸汽杀青机包括杀青机本体11,所述杀青机本体11的外部上端设置有蒸汽发生器12,所述蒸汽发生器12通过管道与设置于杀青机本体11里面的蒸汽管13连接;所述杀青机本体11的内部里面还设置有微波发生模块19、网筒14及驱动装置,所述微波发生模块19位于杀青机本体11的内壁两侧,所述微波发生模块19通过导线与杀青机本体11外部的微波控制柜相连接,所述微波控制柜(购于佛山市慧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plc低压微波控制柜)上设有控制所述微波发生模块19启停的控制键,所述网筒14位于杀青机本体11的中部。
56.所述网筒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筒头15,两组所述筒头15转动安装于杀青机本体11的两侧外部,两组所述筒头15通过十字架16连接于轴承20上,所述轴承20的内环中过盈连接有第二转轴17,所述第二转轴1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8;两组所述筒头15的端部均设置有筒盖24,所述筒盖24的端部嵌装有出气接头25。
57.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外齿圈21、齿轮22及第二电机23;所述外齿圈21套接于筒头15的外部,所述齿轮22与外齿圈21啮合连接,所述齿轮22通过转轴连接于第二电机23的端部,所述第二电机23安装在杀青机本体11的侧面。
58.所述杀青装置的工作原理为:打开杀青机一侧的筒盖24,将萎凋后的藤茶叶投入杀青机内,随后将筒盖24关闭,启动蒸汽发生器12和微波发生模块19,使得一定温度的蒸汽从出气接头25吹出,控制微波模块的功率为3000w,接着开启第二电机23,杀青机本体11中的网筒14开始转动,同时通过十字架16带动第二转轴17和挡板18转动,茶叶在网筒上经过挡板18的匀速转动保持茶叶均匀分散在网筒14上,杀青50s后停止转动,并关闭蒸汽发生器12和微波发生模块19,随后打开另一侧筒盖24,将藤茶叶取出。
59.其中,所述定型机包括底座26、定型筒28、定型底盘29及与之配合使用的定型盖板30;所述底座26的中心处开设有通孔27,所述通孔27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定型筒28,所述定型筒28中部与定型底盘29接触的内侧开设有转孔34,所述转孔34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销35,所述转销35的一端与定型底盘29的边部连接;所述定型底盘29和成型盖板30的表面均开设有直径为1.5cm的球槽33,且所述底座26的底部还设有限位组件。
60.所述底座26的上部固定连接有门型支架31,所述门型支架31的顶部安装有液压缸32,所述液压缸32的输出端部与定型盖板30的顶部中心位置连接;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盲孔36、限位销37及限位板38,所述限位盲孔36开设于底座26的底部靠近定型筒28处,所述限位销37活动设置于限位盲孔36的内部,所述限位板38固定连接于限位销37的一端。
61.所述定型机的工作原理为:首先,将定型底盘29转至与底座26平行的位置,移动限位板38使定型底盘29无法活动,随后将二次杀青的藤茶叶铺满定型筒28内,控制液压缸32使定型盖板30向下运动对藤茶叶进行挤压,使藤茶叶在球槽33内成型,成型一段时间后,控制液压缸32使定型盖板30向上运动复原至初始位置,再次加入藤茶叶铺满定型筒28,接头控制液压缸32使定型盖板30向下运动对藤茶叶再次进行挤压,使藤茶叶在球槽33内成型,经过多次挤压,使龙珠藤茶达到所需重量后,成型完成,随后移动限位板38使定型底盘可以自由活动,通过向上推动定型底盘29,使其通过转销35进行翻转,将成型后的龙珠藤茶倒出。
62.对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龙珠藤茶的含水率、碎茶末率以及水浸出物进行测定得到如下结果:
[0063] 含水率(%)碎茶末(%)水浸出物(%)实施例15.841.3248.95
[0064]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所制备的龙珠藤茶的含水率和碎茶末均较低,水浸出物的质量分数达到48.95%,均较优异。
[0065]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