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28950321发布日期:2022-02-19 10:2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1.本发明属于去油芳樟枝叶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 var.linaloolifera fujita.)为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常绿阔叶乔木,原产于我国东南以及西南各地,是我国重要的天然香料树种,其枝、叶、根中都富含精油,其中以叶中含量最高。我国是世界天然香料生产的绝对大国,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以芳樟树挥发性提取物为原料的工业产品出口量迅速增加,传统的芳樟树培育生产方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获取较高的芳樟枝叶生物量,便于人工采收作业,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近些年我国已经大面积推广应用了矮化密植技术培育芳樟油用原料林—矮化芳樟人工林。在我国,芳樟醇的提取主要采用高温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提取精油后获得去油枝叶,这些副产物的用途主要是经晒干后用于水蒸气蒸馏环节的燃料,或者还田用于充当肥料等,这不仅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还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因此,寻找其他方式处理去油芳樟枝叶,并改善其利用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由于去油芳樟枝叶具有特殊气味,将其作为饲料饲喂反刍动物效果较差;且去油芳樟枝叶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较低,可利用率低等问题,去油芳樟枝叶目前的主要用途是作为燃料,这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
4.为了解决去油芳樟枝叶只能充当燃料造成资源大量浪费的问题,本发明的采用去油芳樟枝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从而得到了一种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其不仅解决了资源大量浪费的技术问题,同时,去油芳樟枝叶中残留的精油,还具有一定抗菌效果,能够提高动物的抵抗力,具体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5.一种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去油芳樟枝叶破碎后,将葡萄糖溶于水后与之混合,密封,发酵45d后得到。
6.其中,去油芳樟枝叶、葡萄糖和水的比例优选为1kg:20g:10ml。优选地,去油芳樟枝叶切碎至2cm左右,然后将葡萄糖溶于水后喷洒在破碎后的去油芳樟枝叶上。
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葡萄糖青贮发酵去油芳樟枝叶获得饲料,一方面解决了去油芳樟枝叶具有气味、wsc含量较低的技术问题,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量资源被浪费的技术问题;此外,去油芳樟枝叶中残留的精油,还具有一定抗菌效果,能够提高动物的抵抗力,是一种经济、绿色具有市场前景的饲料。
具体实施方式
8.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
充分地理解本发明的目的、方案和效果。
9.以下实施例的材料包括:芳樟枝叶取自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江西天香香料有限公司芳樟基地种植的矮化芳樟树。葡萄糖为分析纯,购自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甲酸、乙酸和丙酸为分析纯,购自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纤维素酶为分析纯,购自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青贮所用的塑料桶于市场购买,容积为1l。瘤胃液来自于江西农业大学肉牛试验基地中饲养的安装有瘤胃瘘管的锦江牛。
10.以下实施例的测定指标及方法包括:
11.(1)化学成分分析
12.分别称取200g青贮前和青贮后去油芳樟枝叶样品,置于烘箱中65℃烘干48h,取出烘干样,经实验室粉碎机粉碎后过40目筛待测。干物质(dm)、粗蛋白(cp)、粗脂肪(ee)和粗灰分(ash)参照aoac(2005)的方法进行测定,其中dm采用恒重干燥法测定,cp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ee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ash采用灼烧法测定。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不溶木质素(adl)参照van soest洗涤纤维法采用美国ankom公司纤维分析仪(ankoma200i fiber analyzer,ankom technology,macedon,ny)和ankom f57滤袋进行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采用蒽酮-硫酸比色法
18.测定。淀粉(starch)含量采用采用高氯酸水解—蒽酮比色法进行测定。
13.(2)碳水化合物组分指标
14.碳水化合物组分剖分参照nrc(2016)的方法,各组分计算公式如下:
15.总碳水化合物(cho,%dm)=100-cp(%dm)-ee(%dm)-ash(%dm);
16.非中性洗涤纤维性碳水化合物(non-ndf,%dm)=100-cp(%dm)-ee(%dm)-ash(%dm)-ndf(%dm);
17.有机酸(oa,%dm)=乳酸(%dm)+乙酸(%dm)+丙酸(%dm)+丁酸(%dm)+其他有机酸(%dm);
18.可溶性糖(ca,%dm)=wsc(%dm);
19.淀粉(cb1,%dm)=starch(%dm);
20.中性洗涤可溶性纤维(cb2,%dm)=non-ndf(%dm)-oa(%dm)-ca(%dm)-cb1(%dm);
21.不可利用中性洗涤纤维(cc,%dm)=2.4
×
adl(%dm);
22.可利用中性洗涤纤维(cb3,%dm)=ndf(%dm)-(cc,%dm)。
23.(3)预测能值指标
24.总可消化养分(tdn)根据weiss等的方法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25.tdn(%)=0.98
×
(100-ndfn-cp-ash-ee)+0.93
×
cp+2.25
×
(ee-1)+0.75
×
(ndf
n-adl)
×
[1-(adl/ndfn)
×
0.667]-7。
[0026]
式中:ndfn为无氮中性洗涤纤维[ndfn=ndf-中性不溶蛋白(ndicp)];各组分的单位均为%dm。
[0027]
消化能(de)、代谢能(me)、维持净能(nem)和增重净能(neg)参照nrc(2016),在tdn基础上进行计算,公式如下:
[0028]
de(mj/kg)=0.04409
×
tdn(%dm);
[0029]
me(mj/kg)=0.82
×
de(mj/kg);
[0030]
nem(mj/kg)=1.37
×
me(mj/kg)-0.138
×
me2(mj/kg)+0.0105
×
me3(mj/kg)-1.12;
[0031]
neg(mj/kg)=1.42
×
me(mj/kg)-0.174
×
me2(mj/kg)+0.0122
×
me3(mj/kg)-1.65。
[0032]
(4)青贮发酵品质分析
[0033]
取青贮样品20g,加入180ml蒸馏水搅拌均匀,用组织捣碎机搅碎1min,先后用4层纱布和定性滤纸过滤,滤出草渣得到浸出液,再用ph测定仪(雷磁s-3c精密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测定青贮料浸出液的ph值;0.45μm的滤膜过滤后,用waters-baseli ne52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乳酸、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含量,分析条件为波长214nm,c18柱温维持在30℃,流动相0.02mol/l kh2po4/h3po4,ph2.37,流速1ml/min,进样量10ul;氨态氮采用苯酚-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
[0034]
(5)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分析
[0035]
选用4只体重为375
±
28kg,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锦江黄牛公牛为瘤胃液供体动物,单圈饲养,试验饲粮组成(dm基础)为稻草79.66%、玉米10.63%、麦麸1.44%、豆粕3.63%、棉籽粕3.39%、磷酸氢钙0.09%、石粉0.27%、食盐0.45%、预混料0.45%;营养水平为cp 11.76%、ndf 60.02%、adf 35.72%、ne
m 3.13mj/kg,每日两次等量饲喂(08:00和18:00),自由饮水。
[0036]
试验前,根据menke等的配方配制缓冲液,主要包括微量元素溶液、碳酸缓冲溶液、磷酸缓冲溶液、硫化钠(na2s)还原溶液以及刃天青指示剂。配制好的缓冲液混匀后持续通入co
2 30min以上直至溶液ph达到6.8,置于39℃恒温水浴锅中备用。于晨饲前,利用长臂手套,通过瘤胃瘘管分别于瘤胃上下前后四个部位采集等量瘤胃液,混合均匀。采集好的瘤胃液迅速灌入经预热达39℃并通有的灭菌清洁烧杯中,烧杯置于装有39℃蒸馏水的保温瓶中,灌满后立即盖好保温瓶盖子,迅速返回试验室,经4层纱布过滤后持续通入气体5min,然后迅速分装至已预热好并装有培养底物(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500mg)和缓冲液(40ml)的培养瓶内,每个培养瓶加20ml瘤胃液。接通培养瓶和注射器,打开振荡开关,培养48h。体外批次培养装置参照卢德勋和程茂基所述的方法进行。该装置主体为恒温水浴摇床,其水浴温度和震荡速率可调。培养瓶为瓶口安装有橡皮塞的150ml酸奶瓶,酸奶瓶通过一根带针头的橡胶管上与注射器连接,记录产气量(gp)。培养48h后,培养液立即用ph计测定ph值,将瓶中滤渣无损地转移入经烘干称重的尼龙袋(孔径200目)中,采用恒重干燥法测定ivdmd,采集滤液样品,部分滤液-20℃冷冻保存,用于瘤胃发酵参数(nh
3-n、vfa和mcp)的测定。nh
3-n和vfa(乙酸、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和异戊酸)浓度的测定方法同青贮发酵品质分析,mcp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进行测定。
[0037]
(6)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0038]
试验数据结果经过excel 2016软件进行初步处理后,采用spss 26.0软件采取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当显著差异存在时用duncan氏法进行事后多重比较,数据以“平均值
±
标准误”进行表示,p<0.05时表示显著性差异。
[0039]
实施例1:
[0040]
将经过水蒸气蒸馏提取精油后的去油芳樟枝叶用铡刀切碎至2cm左右,混合均匀后备用,其营养成分如表1所示。设置4个实验组,对照组(con组,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葡萄糖组(glu组,添加20g/kg葡萄糖)、混合有机酸组(moa组,甲酸、乙酸和丙酸按照7:1:2的体积进行混合,添加量为6ml/kg)和纤维素酶组(ce组,添加2g/kg),添加剂的添加量均以青贮
鲜重为基础。各组中的添加剂均充分溶解在10ml蒸馏水中,随后用微型喷雾剂喷洒在切碎混匀的去油芳樟枝叶上,con组只喷洒10ml蒸馏水,再次混匀,取500g装入1l的青贮桶中密封,每个处理设置4个重复,青贮45d后开封,取样分析。
[0041]
表1去油芳樟枝叶青贮前营养成分(干物质基础,%)
[0042][0043]
(1)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
[0044]
由表2可知,不同青贮添加剂处理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的干物质、ndf、adf和adl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有机酸组的cp和ee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葡萄糖组的cp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纤维素酶组(p≤0.05),ash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
[0045]
表2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营养成分的影响(干物质基础,%)
[0046][0047]
同列无字母或数据肩标相同字母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差异显著(p≤0.05)。下表同。
[0048]
(2)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组分含量的影响
[0049]
由表3可知,不同青贮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的non-ndf、淀粉、不可利用纤维和可利用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混合有机酸组的总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纤维素酶组的有机酸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性洗涤可溶纤维含量最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葡萄糖组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
[0050]
表3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碳水化合物组分含量的影响(干物质基
础,%)
[0051][0052][0053]
(3)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预测能值的影响
[0054]
由表4可知,不同青贮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的tdn、de、me、nem和neg均无显著影响(p》0.05)。
[0055]
表4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预测能值的影响(干物质基础,%)
[0056][0057]
(4)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0058]
由表5可知,本次试验的各组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中均未检测到丁酸;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的氨态氮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纤维素酶组的ph值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乳酸、乙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均为最高,其中乳酸含量显著高于葡萄糖组和混合有机酸组(p≤0.05),乙酸及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葡萄糖组和混合有机酸组的丙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纤维素酶组(p≤0.05),戊酸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混合有机酸组的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0059]
表5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干物质基础,%)
[0060][0061][0062]
na:未检测到。
[0063]
(5)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
[0064]
由表6可知,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瘤胃体外发酵液的gp、aa、pa、ba、iba、va、iva和氨态氮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葡萄糖组的发酵液ph值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葡萄糖组的ivdmd、mcp和tvfa含量均为最高,其中ivdmd显著高于混合有机酸组和纤维素酶组(p≤0.05),mc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tv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混合有机酸组(p≤0.05);纤维素酶组的tvf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混合有机酸组(p≤0.05)。
[0065]
表6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瘤胃降解特性的影响(干物质基础,%)
[0066][0067]
(6)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0068]
如表7所示,将各组有显著差异的的14个指标进行隶属函数分析,其中cp、ee、cho、oa、ca、cb2、乳酸、ivdmd、mcp和发酵液tvfa为正相关指数,ash、浸出液ph、浸出液乙酸、和发酵液ph为负相关指数。根据14个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进行排序,数值越大则综合营养价值越高,综合营养价值由高到低的排序为:葡萄糖组》纤维素酶组》混合有机酸组》对照组。
[0069]
表7不同添加剂对去油芳樟枝叶青贮饲料的营养价值综合评价
[0070][0071]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发明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其技术方案和/或实施方式可以有各种不同的修改和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