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饵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9696447发布日期:2022-04-16 13:10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饵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属于鱼苗开口饵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2.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又名匙吻白鲟、鸭嘴鲟,属鲟形目、匙吻鲟科,是一种大型的淡水经济鱼类。匙吻鲟终生摄食浮游动物,是一种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广温性鱼类,原产于美国密西西比河水域,1988年由湖北省水产局从美国引进并试样成功。传统的鲟鱼鱼苗培育中,一般先投喂生物饵料,再进行转食,过渡到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随苗种需求量及浮游动物培育成本的增加,活饵成为制约鱼类养殖业发展的瓶颈之一。近年来,国内外专家集中于匙吻鲟营养、发育及培育的研究,仔稚鱼开口饲料的研究相对匮乏。为此,本技术人开展了匙吻鲟仔稚鱼开口饲料的效果的研究,以期促进我国匙吻鲟种苗培育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养殖效果良好,可减少用活饵投食后再转料的环节的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
4.本发明的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按质量分数计,包括鸡肉粉15-25%、沙虫15-25%、鸡蛋粉8-12%、酵母粉1~2%、卤虫8-12%、牡蛎5-7%、鱼油2-4%、大豆磷脂粉1-2%、维生素混合物1-2%、酪蛋白2-4%、南极磷虾8-12%、矿物元素混合物1-2%、微生物制剂1-2%、epa 4-6%、dha 4-6%。
5.优选,所述的维生素混合物,其含量如下:40g/kg维生素a、3g/kg维生素d3、70g/kg维生素e、6g/kg维生素k3、40g/kg维生素b1、4g/kg维生素b2、70g/kg维生素b6、6g/kg维生素b12、30g/kg烟酸、30g/kg泛酸钙、0.2g/kg生物素、260g/kg肌醇、6g/kg叶酸、434.8g/kg维生素c。
6.优选,所述的矿物元素混合物,每千克含量如下:硫酸铜24g、硫酸亚铁120g、硫酸锌45g、硫酸锰15g、氯化钴0.7g、亚硒酸钠0.7g、磷酸二氢钾26g、磷酸二氢钠26g、沸石粉742.6g。
7.优选,所述的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按质量分数计,包括鸡肉粉20%、沙虫20%、鸡蛋粉10%、酵母粉1%、卤虫10%、牡蛎6%、鱼油3%、大豆磷脂粉1%、维生素混合物1%、酪蛋白5%、南极磷虾10%、矿物元素混合物2%、微生物制剂1%、epa 5%、dha 5%。
8.所述的微生物制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的混合物。
9.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提供上述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0.(1)将鸡肉粉、酵母粉、鸡蛋粉、酪蛋白和矿物元素混合物按比例清理、称量后,并依次经过:一次混合、粗粉碎、超微粉碎、多次混合、调质、膨化制粒、烘干,得半成品颗粒;
11.(2)湿卤虫、沙虫、牡蛎、南极磷虾按比例清理、称量后,经胶体磨匀浆至200~350目,然后与鱼油、大豆磷脂粉、微生物制剂、维生素混合物、epa、dha进行乳化匀浆,得乳化液;
12.(3)在真空条件下,将步骤(2)的乳化液经过真空喷涂到步骤(1)的半成品颗粒表面,再经过沸腾干燥、喷雾、冷却、造粒、筛分、称量包装得到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
13.本发明的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养殖效果良好,可减少用活饵投食后再转料的环节,简化养殖过程,促进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和苗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附图说明:
14.图1是摄食前匙吻鲟苗全长随培育时间的变化;
15.图2摄食后匙吻鲟苗全长随培育时间的变化;
16.图3摄食前匙吻鲟苗体重随培育时间的变化;
17.图4是摄食后匙吻鲟苗体重随培育时间的变化;
18.图5是摄食后匙吻鲟体重随全长的变化;
19.图6是水泥池鲟鱼苗全长、体长随培育天数的变化;
20.图7是水泥池鲟鱼苗体重随培育天数的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22.实施例1
23.一、材料与方法
24.1、试验材料
25.试验在广东省揭阳市臻媛水产有限公司循环水车间开展。2017年3月3从湖北某育苗场购进3万尾匙吻鲟仔鱼,置于三个1
×1×
1m的网箱中,每个网箱1万尾,期间观察卵黄及油滴的消耗及开口情况,及时补充外源营养。
26.用于本试验的饲料由本技术人研发,为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代号a2。
27.具体配方和制备方法为:
28.具体配方:
29.按质量分数计,包括鸡肉粉20%、沙虫20%、鸡蛋粉10%、酵母粉1%、卤虫10%、牡蛎6%、鱼油3%、大豆磷脂粉1%、维生素混合物1%、酪蛋白5%、南极磷虾10%、矿物元素混合物2%、微生物制剂1%、epa 5%、dha 5%。
30.制备方法
31.(1)将鸡肉粉、酵母粉、鸡蛋粉、酪蛋白和矿物元素混合物按比例清理、称量后,并依次经过:一次混合、粗粉碎、超微粉碎、多次混合、调质、膨化制粒、烘干,得半成品颗粒;
32.(2)湿卤虫、沙虫、牡蛎、南极磷虾按比例清理、称量后,经胶体磨匀浆至200~350目,然后与鱼油、大豆磷脂粉、微生物制剂、维生素混合物、epa、dha进行乳化匀浆,得乳化液;
33.(3)在真空条件下,将步骤(2)的乳化液经过真空喷涂到步骤(1)的半成品颗粒表
面,再经过沸腾干燥、喷雾、冷却、造粒、筛分、称量包装得到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代号a2)。
34.所述的维生素混合物,其含量如下:40g/kg维生素a、3g/kg维生素d3、70g/kg维生素e、6g/kg维生素k3、40g/kg维生素b1、4g/kg维生素b2、70g/kg维生素b6、6g/kg维生素b12、30g/kg烟酸、30g/kg泛酸钙、0.2g/kg生物素、260g/kg肌醇、6g/kg叶酸、434.8g/kg维生素c,其制备方法是将各成分按其含量混合均匀。
35.所述的矿物元素混合物,每千克含量如下:硫酸铜24g、硫酸亚铁120g、硫酸锌45g、硫酸锰15g、氯化钴0.7g、亚硒酸钠0.7g、磷酸二氢钾26g、磷酸二氢钠26g、沸石粉742.6g,其制备方法是将各成分按其含量混合均匀。
36.所述的微生物制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粪肠球菌的混合物。本实施例采用的是生产商:广东白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名称:百安丹的微生物制剂。
37.2、试验方法
38.试验用鱼苗的受精卵于2017年3月2号孵化,试验从3月8开口进食至4月21结束。孵化后0-34天在网箱中开展,培育后期34-51天在4
×5×
1.5m循环水池中开展。试验中日投饵率为鱼体重的2-4%,采用直接投喂饲料的方式。培育0-10天内,每天投喂12餐,11-20天每天8餐,21-30天每天6餐,30-48天每天4餐,少量多餐,确保饲料充足,减少相互吞食及咬伤。
39.3、水质的控制
40.①
放苗前6h,使用广东白鹤生物科技生物发展有限公司的百安通5ppm调节水质,放苗前30min使用vc 0.25ppm,以减少应激;
41.②
每天早上进行吸污,傍晚使用百安清和百安丹(购自广东白鹤生物科技生物发展有限公司),将百安清和百安丹用少量水拌匀,用于分解池底部的粪便和残饵,调节循环水系统,使水质保持稳定。
42.③
鱼苗培育前期每天至少吸污一次,每次喂料前用细胶管虹吸法吸污,清除池中粪便、残饵及死苗。鱼苗培育后期3-4天排污一次,保证养殖水体水质的稳定。
43.养殖期间,每天测量水体指标:水温、溶解氧(do)、ph、氨氮及亚硝酸盐等。
44.二、试验结果
45.1、饵料理化特性
46.开口料为黄棕色球状微粒,颗粒大小均匀、粒径200~600μm,悬浮性好、耐水性均达2h以上,沉降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加快(表1);营养成份分析表明,其蛋白质含量超过54%,灰分含量小鱼15%;现场投饲观察,饲料一投入水中稚鱼即开口食用,表现出很强的诱食性。
47.表1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的物理特性
[0048][0049]
表2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粗营养成分(%)
[0050][0051]
2、生长状况
[0052]
鲟鱼受精卵孵化后7天开始摄食。在摄食前仔稚鱼的全长随孵化天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见图1),y=0.0878x+0.824,r2=0.9824,摄食后30天内全长随培育天数呈指数增加(图2),y=0.6047e
0.0747x
,r2=0.9601。仔稚鱼体重随孵化天数的增加而增加,摄食前体重变化较小,与孵化天数呈线性增加,y=0.0009x+0.0178,r2=0.9683,摄食后体重随培育天数呈指数增加,y=0.00267e
0.2042x
,r2=0.9859(见图3、4)。摄食后体重与体长呈幂函数关系:y=0.0113x
2.6507
,r2=0.9663(图5)。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摄食前后全长的增长速度要快于体重的增长速度。
[0053]
34天后鲟鱼苗全长8cm左右,网箱中继续养殖密度较高,将鱼苗放养到水泥池继续培育,模拟分析出全长随培育天数增长的方程为y=2.8292e
0.0354x
,r2=0.9732;体长随培育天数增长的方程为y=0.4195x-6.9112,r2=0.9517;体重随培育天数增长的方程为y=3e-06x
3.8731
,r2=0.9909。由图可以看出,34天后体重增加速度快于体长变化速度(见图6、7)。
[0054]
3、成活率
[0055]
表3为鲟鱼苗成活率随培育天数的变化。在孵化后15天鲟鱼苗的成活率为42%,15-30天随着孵化天数的增加,成活率降低,30天之后进入稳定期(见表3)。
[0056]
表3鲟鱼苗成活率随培育天数的变化
[0057][0058]
4、水质指标
[0059]
水环境的稳定对种苗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期间的水质指标如表4所示:
[0060]
表4鲟鱼苗培育期间水质指标
[0061][0062]
三、讨论与分析
[0063]
按孵化后仔鱼消化器官的形态发育与营养来源不同,把匙吻鲟仔鱼发育期分为三个时期,即内源性营养阶段、混合营养阶段、外源营养阶段3个时期。内源营养阶段以自身卵黄物质为营养,混合营养期即为开口摄食外界事物,此阶段的人工配合饲料即为开口饵料。现有的养殖采用卤虫、轮虫或小型的枝角类等生物饵料开口,朱爱民研究表明匙吻鲟对枝角类有较强的的摄食选择性
[4]
。但是活饵养殖不仅会增加养殖成本与劳动力,也难以做到长期的供应,在商业化与规模化养殖的角度来讲,必须采用人工配合饵料。
[0064]
由生长数据可以看出,个体发育早期匙吻鲟全长的增加速度要快于体重的增加速度,这与吉红的研究结果相似,主要因为早期匙吻鲟处于卵黄期,依靠卵黄营养进行发育,无外源性营养,因此体重增加缓慢
[6]
。匙吻鲟摄食前体重与全长随培育天数的增加呈线性增加,摄食后30天内体重与全长随培育天数呈指数增加,说明开口饲料匙吻鲟的影响日益显著,造成匙吻鲟摄食前后生长规律不一致。这与聂文强匙吻鲟摄食前体重、全长呈线性增加,摄食后呈指数增加相似
[7]
。谢仰杰研究中石斑鱼仔稚鱼全长和体重与培育天数呈指数增加,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增加
[8]
,陈昌齐匙吻鲟仔稚鱼其体重与全长也呈幂函数增加
[9]
,与本文30天内研究结果一致。
[0065]
本试验水泥池培育中,体重呈幂函数加速增加,体长呈线性增加,这与赵道全的俄罗斯鲟鱼研究结果加规律相似
[10]
。此可以看出,随着培育天数的增加,体重较体长变化更加显著,反映出匙吻鲟可高效的消化吸收开口饲料,促进体重的快速增加。试验结果30天后水泥池培育,匙吻鲟全长随培育天数的变化指数低于30天前网箱培育,也反映出后期培育中体重增加更加显著。
[0066]
在生产中,常以卵黄大部分吸收,鱼苗后肠的色素栓部分排出,口与肛门都已开启,作为鲟鱼的开口时期
[11]
。试验中,观察到孵化第6天有部分鲟鱼苗已开口,第7天开始投喂开口饲料。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死亡率与早期摄食关系密切相关,饥饿是最主要的原因。谢小军研究发现,仔鱼孵出后如果得不到持续食物,经过一段时间后无法恢复摄食能力,达到饥饿的不可逆点(point of no-return,pnr)
[12]
,黄晓荣研究中史氏鲟的不可逆点为16天
[13]
,而徐连伟研究中匙吻鲟水温19.5-20.5℃的不可逆点为15天,这主要与鲟鱼的种类、卵黄容量及孵化温度有关
[14]
。试验中水温为20-25℃,且鱼苗大部分死亡出现在13天左右,故采用15天统计成活率,试验中15天成活率高达42%,高于徐连伟匙吻鲟使用微颗粒开口饲料的成活率21.5%,使用丰年虫的成活率达34%
[14]
,与传统养殖中成活率42%无显著差异
[1]
,主要与开口饲料的物理性状有关,研究表明鱼苗阶段对饲料的适口性要求比较高,一旦饲料不能满足即可出现“咬尾”现象,造成鱼苗大量死亡
[2]
,试验体现了用开口饵料的诱食性、耐水性、可获得性及可消化吸收性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至30天匙吻鲟鱼苗的成活率为30%,主要与网箱养殖密度过大,鱼苗参差不齐,易出现大鱼咬小鱼和咬尾现象
[5]
,应及时分鱼,降低养殖密度。
[0067]
本试验看出,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养殖效果良好,可减少用活饵投食后再转料的环节,简化养殖过程,促进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和苗种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0068]
实施例2:
[0069]
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按质量分数计,包括鸡肉粉20%、沙虫25%、鸡蛋粉8%、酵母粉2%、卤虫8%、牡蛎7%、鱼油2%、大豆磷脂粉2%、维生素混合物1%、酪蛋白4%、南极磷虾8%、矿物元素混合物2%、微生物制剂1%、epa 6%、dha 4%。
[0070]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71]
实施例3:
[0072]
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按质量分数计,包括鸡肉粉25%、沙虫15%、鸡蛋粉8%、酵母粉1%、卤虫12%、牡蛎5%、鱼油4%、大豆磷脂粉1%、维生素混合物2%、酪蛋白2%、南极磷虾12%、矿物元素混合物1%、微生物制剂2%、epa 4%、dha 6%。
[0073]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0074]
实施例4:
[0075]
匙吻鲟仔稚鱼微胶囊开口料,按质量分数计,包括鸡肉粉15%、沙虫25%、鸡蛋粉12%、酵母粉1%、卤虫10%、牡蛎6%、鱼油3%、大豆磷脂粉1%、维生素混合物2%、酪蛋白3%、南极磷虾10%、矿物元素混合物1%、微生物制剂1%、epa 5%、dha 5%。
[0076]
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