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小罐金骏眉红茶的动态发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49622发布日期:2021-12-29 17:0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备小罐金骏眉红茶的动态发酵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机械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制备小罐金骏眉红茶的动态发酵机。


背景技术:

2.在发酵红茶的生产加工中,需要对茶叶进行发酵。现有大多采用“发酵室”进行静态发酵,通过控温、控湿、供氧等以达到茶叶发酵的最佳状态。但在发酵过程中,确存在翻料不方便,设备连续化程度低的缺点。为此,已有研发了更加先进的动态发酵机,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0206559513即公开了一种红茶动态发酵机,该机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发酵室”造价高,移动不方便,不利于连续化生产的问题。但我公司在产生小罐金骏眉红茶的过程中,发现该设备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不利于小罐金骏眉红茶的加工和质量提升。具体问题如下:1、所述筒壁设置有保温层,筒壁密闭,虽然有能很好的保温效果,但红茶发在发酵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酵气”,如不及时的排出,其发酵后的茶叶有股特殊的“酵焖味”,不利于金骏眉红茶的优良品质形成。2、采用喷淋的方式,茶叶水分的分部均匀性差,有的茶叶湿度大,有的茶叶湿度小,影响茶叶发酵的一致性。3、发酵过程中光照强度不够,不能满足金骏眉红茶发酵对光照的要求。4、缺少合适的观测装置,无法实时监测芽叶在发酵滚筒内的发酵状况。基于以上问题,现有的发酵装置,很难满足高品质的小罐金骏眉红茶加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小罐金骏眉红茶的动态发酵机,解决现有红茶动态发酵机不能满足金骏眉红茶发酵需求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小罐金骏眉红茶的动态发酵机,包括可转动的发酵滚筒,设置在发酵滚筒一端的左封板和设置在另一端的右封板,所述左封板上设置有进料口,所述右封板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出料阀口;所述发酵滚筒的筒壁上,均匀分布有激光微孔,所述发酵滚筒的内壁上,设置有一组沿发酵滚筒轴向设置的导叶筋;所述发酵滚筒的轴向设置有进气管,进气管从发酵滚筒的一端一直延伸到另一端;所述进气管的一端伸出左封板,并连接设置有吹风加热装置和超声波雾化器。
5.为了便于提供冷风或热风,所述吹风加热装置包括鼓风机,设置在鼓风机出气口端的加热舱,所述加热舱内设置有一组加热管,加热舱的出口与进气管连接;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旁通管,旁通管的末端与超声波雾化器连接。
6.为了提高进气的均匀性,所述进气管位于发酵滚筒内的部分表面均匀分布有出气孔。
7.为了给红茶发酵提供光照,所述发酵滚筒的轴线上均匀设置有一组发光源。
8.为了便于调节发酵滚筒内的氧含量,所述左封板上还设置有给发酵滚筒内输送氧气的供氧装置,所述发酵滚筒内设置有氧传感器。
9.为了便于实时观察发酵滚筒内茶叶的发酵程度,所述发酵滚筒内还设置有远红外
监控摄像头。
10.为方进一步精确控制和调节发酵滚筒内的发酵条件,所述发酵滚筒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所述小罐金骏眉红茶动态发酵机,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接收温度传感器、氧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及远红外监控摄像头的信号并控制发光源、鼓风机、加热管、超声波雾化器和供氧装置。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发酵滚筒上设置激光微孔,激光微孔具有排气缓慢的特点,在保证发酵滚筒内温度、湿度和氧气,很少散发的前提下,还使发酵滚筒壁有一定的透气性,使得在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酵气”能够及时的排出,避免由于这些“酵气”的存在,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质量问题。所述导叶筋沿发酵滚筒轴向设置,由于金骏眉红茶芽叶比较细嫩,采用该结构的导叶筋在满足翻料的同时,还要减少芽叶的断碎率。所述吹风加热装置和超声波雾化器,利用同一根进气管进行添加,简化了发酵设备的结构,降低了设备制造的成本。吹风加热装置,采用鼓风机和加热舱的配合结构,即能够吹热风,也可以关闭加热舱内的加热管,对发酵滚筒吹“自然风”。同时,当加湿器工作时,还可以通过鼓风机的风力,将雾化后的水汽送入发酵滚筒内,不仅省去了多个“独立装置”,占用空间大的问题,而且还加大了滚筒内的雾化湿度,并使发酵芽叶水分均匀分部。此外,在发酵滚筒内,还设置一组光波长为800

840nm的“近红外光”发光源,为小罐金骏眉红茶的光热发酵提供充足的光源,同时还给远红外监控摄像头监控提供良好拍摄条件,以便获得更加清晰的图片,以使操作人员及时准确的掌控红茶的发酵情况。
12.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制备小罐金骏眉红茶的动态发酵机,包括可转动的发酵滚筒1,发酵滚筒1通过轴承支撑在机架上,使发酵滚筒1可以转动。所述发酵滚筒1的一端,设置有左封板2,另一端设置有右封板3,使整个发酵滚筒1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发酵腔室,以便保温保湿发酵。所述左封板2和右封板3,均采用可打开的结构安装在发酵滚筒1上。在左封板2上,设置有进料口201,进料口201与茶叶输送装置连接,以将茶叶送至发酵滚筒 1内。所述右封板3上,设置有可开闭的出料阀口301,通过出料阀口301,将茶叶输出。为方便茶叶出料,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将发酵滚筒1左端抬高的机构,以使茶叶能够向右端的出料阀口301滑动出料。
15.所述发酵滚筒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在发酵滚筒1的筒壁上均匀分布有激光微孔101,激光微孔101的孔径为0.1~0.3um,该结构能够使茶叶发酵时产生的“酵气”缓慢的排出,以免影响金骏眉红茶的香气和口感。所述发酵滚筒1的内壁上设置有一组沿发酵滚筒轴向设置的导叶筋102,导叶筋102 优选在圆周方向均匀分布4~6条,每条导叶筋102的高度为9~10cm,宽度为4~5cm。所述导叶筋102为长条结构,在导叶筋102的顶部为弧形过渡面,该结构与方向的设置,在起到翻料的同时,还能减少茶叶的断碎率。
16.为实现对发酵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及时监控茶叶的发酵状况和调节水汽热温技术
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发酵条件,所述小罐金骏眉红茶动态发酵机还包括控制器11。所述发酵滚筒1内还设置有远红外监控摄像头8,可以通过远红外监控摄像头8,实时反馈芽叶发酵的情况,便于操作人员对相关技术参数进行合理的调整。
17.所述发酵滚筒1内设置有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和氧传感器13,控制器11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和氧传感器13的信号,以便及时了解调控发酵的环境。与之配套的,所述发酵滚筒1的轴向设置有进气管4,进气管4从发酵滚筒1的一端一直延伸到另一端;所述进气管4的一端伸出左封板2,并连接设置有吹风加热装置5和超声波雾化器6。所述吹风加热装置5包括鼓风机51以及设置在鼓风机51出气口端的加热舱52,所述加热舱52内设置有一组加热管53,加热舱52的出口与进气管4连接;所述进气管4上设置有旁通管41,旁通管41的末端与超声波雾化器6连接。所述左封板2上还设置有给发酵滚筒1内输送氧气的供氧装置12,供氧装置12与氧气源连接。所述控制器11接收到温度传感器9、湿度传感器10和氧传感器 13的信号并与设定值进行比对,当温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11控制鼓风机 51和加热舱52的运行,向发酵滚筒1内输入热风。当湿度低于设定值时,控制器控制鼓风机51和超声波雾化器6运行,通过鼓风机51将雾化后的水汽送至发酵滚筒1内增湿,同时还可以适时打开加热舱52内的加热管53,实现热风和雾化水汽的同时输送。
18.为提高热风和水汽的分布均匀性,所述进气管4位于发酵滚筒1内的部分表面均匀地分布有出气孔42。
19.为了给小罐金骏眉红茶发酵提供光源,所述发酵滚筒1的轴线上均匀设置有一组发光源7。发光源7优选采用光波长为800

840nm的led灯,可根据发酵的要求,选择led灯的亮度和发光波长。
20.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